首頁
返回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

第460章 登基
上章 目錄 下章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第460章 登基

在華夏的歷史上,三法司早在秦時便有了雛形。

《商君書·定分》中說:“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這便是“三法司”之稱的起源。

漢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三個司法機關的會議,稱三法司。

到了唐宋,大理寺、御史臺和刑部分別行使三司的權力。

柯崇雲先前擬定的四大權力機構其實也是從南宋此時的中樞架構中演化而來。

其中大理寺和御史臺直接沿用的原本的稱呼,職能其實也是相仿。軍機處只不過是把南宋的樞密院改了個名字,行政院其實就是中書省。

南宋朝自寧宗之後,因為皇帝軟弱,宰相兼任樞密使,使得相權無限擴大,已經有了威脅皇帝地位的趨勢。

於是柯崇雲便將樞密院和中書省改了名字,重新賦予兩院長官平級的權力。而把大理寺和御史臺提升到與兩院相同的地位,也是為了進一步分化相權。

但事實上,這種分化也只不過是柯崇雲馮蘅等人的一個設想,具體的架構還在琢磨之中。

因為原本的大理寺和御史臺主官最高只有三品,連從二品的刑部主官都不如,自然無法與宰相相比,如今把大理寺和御史臺主官提升到正一品,才能形成對立,但是如此一來很多事務的處置流程就要有十分巨大的變動。

如今華國雖然是新立,很多事情都可以權宜處置,但若不能儘快釐清權力流程,必然會遺患無窮。

而此時柯鎮惡卻已經將後世公檢法那一套直接複製了過來。

後世這一套審判執行監察的體系本來就是從兩千年華夏歷史的長河中演化而來,又吸收了國外一系列的經驗,經過華夏百年實踐檢驗的成熟體系,放到這個時代非但不違和,反而顯得越發有創造性。

比如大理寺,原先的大理寺其實只是中央一級的審判機構,在地方上沒有下屬機構。

而在柯鎮惡的方案中,在大理寺下直接增設了三級法院,分別對應省、州府、縣一級別的各類案件的審判功作,而在軍隊中還設定了專門的三級軍事法院。

各級法院內部又劃分刑事、民事二庭,來審理轄區內的刑事和民事案件。

負責審理的官員稱為法官,只有審判權,不涉及行政民政的其他權力。

又比如御史臺,柯鎮惡把御史臺的權力一分為二,其一為議會,就是百姓代表的決策大會,其二便是專門監察司法執行的督察院。督察院所行使的就是原本的御史臺的監察職權,同時又增加了公訴權。

這是如今還從未出現過的概念。

單獨看並不覺得有什麼,但結合刑部的下設機構來對比的話,就能很好理解。

比起大理寺和御史臺,刑部的下屬機構直接多了一級。中央為刑部,省一級為刑廳、州府設局、縣設分局,鄉設亭

刑部雖歸屬於行政院,但自刑廳以下,各級組織卻屬於文武混編的機構,負責後世的公共安全工作。

基層捕快在司法領域只有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的權力,沒有審判和起訴的權力,關押犯人也有時間限制。

簡單來說就是刑部負責抓,御史臺負責起訴,大理寺負責審判,審完了之後又交給刑部執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整個過程,又有御史臺全程監督。

體系比如今的大宋提刑官的制度更加先進完備。

看到妻子驚訝的目光,柯鎮惡笑道:“我答應雲兒幫他規範一下三司的職權,怎麼樣,還不錯吧?”

馮蘅看到他臉上頗為得意的神色,忍不住挑刺道:“你把職責劃分得這般細緻,哪裡有那麼多官員給你用,還有這捕快,都是武夫,大字都不識得幾個,如何還要處理戶籍之事,那戶部該作什麼?”

戶部自然是負責錢糧,這道理馮蘅自然不會不懂,柯鎮惡只看妻子的表情,便知她為何如此,自然不會跟她說理,只道:“夫人說得對,幸虧咱們七俠派的武夫也識字,這還多虧你經營有方,眼下我所寫的這些,還要請你幫我指正不足。”

馮蘅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吃過午飯後,二人便又在房中整理律法條文,商議權力架構。

到了伴晚,柯崇雲過來問安,二人便將整理好的東西給他看。

柯崇雲也覺得不錯,便將其拿到朝堂上與重大臣商議。

如今的臨時朝堂中,有來自明教的眾多武將和一些基層提拔上來的農政官員,有關中投靠的宋朝官員,還有原本金國治下的漢人官員和漢化的契丹官員,以及個別樹立為典型的女真貴族官員。

在很多事情上,柯崇雲雖然可以一言而決,但也要考慮到這些大臣的意見。

事實上,如今柯崇雲的統治並不穩固,山東河北等地都是紅襖軍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又已經按照明教的分田之策打擊了豪強給百姓分了田地,但河南山西關中南陽等地基本都是逼降,豪強士紳雖名義上投降,但私底下的小動作卻從不曾停過。

就算柯崇雲想要按照山東河北的政策在這些地方執行,手底下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手。

畢竟明教和七俠派的底蘊還淺,不得不依靠前朝的官員。

好在柯崇雲如今牢牢掌控著軍隊,也就相當於牢牢掌握著話語權。

眾大臣為了能夠在新朝佔據一席之地,也都竭力發表自己的意見,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投機分子,刻意諂媚新皇帝。

接下來的幾日,柯鎮惡又陸續拿出兵役法、治安法、民法、土地法、計劃生育法等等他能夠想起的後世法律法規,一股腦交給兒子,讓他們自行討論決策。

臘月二十七,百官第三次上書,勸柯崇雲登基稱帝。

三請三讓這一套乃是慣例,第一次勸進乃是剛剛打下開封城的時候,以明教和七俠派高層為主,第二次勸進乃是華山論劍前夕,以原金國投降過來的文武官員為主。

這一次則是眾人一起勸進。

其實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柯崇雲這一次便順理成章的答應下來。

登基之日定在正月初八,立春日,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這一日並沒有萬國來朝,但也算是熱鬧。

託年關過去不遠的福,整個開封的喜慶氣氛很濃,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上午,柯崇雲率領文武百官登天地壇,祭告天地,即皇帝位。

百官以及萬民同時跪拜,呼聲震天。

然後柯崇雲做了一個出乎天下萬民意料的舉動。

他在跪拜天地之後,轉身跪拜萬民,旋即在百姓忐忑驚訝的目光中,氣運丹田,高聲道:“金國統治無道,視百姓為奴役,民不聊生,幸有義士揭竿而起,朕雖年少不才,愧受各路義軍信賴,今日登臨皇帝位,不敢忘記起義之初的誓言。”

“天下非朕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自即日起,中華立國,朕與百姓共治天下,萬民百官與朕地位無分高下。朕乃百姓一員,百官亦是百姓一員。朕宣佈,凡我中華之民,可見朕不拜、見百官不拜。”

“中華之民,跪天跪地跪父母師長,而不用跪朕跪百官。”

“請萬民與朕一同起身!”

說罷,柯崇雲當先立起。

百官早知此事,見狀也同時起身。

觀禮的百姓面面相覷,但見前面的人相繼站起,便也跟著站起,但心中著實忐忑,不知新皇帝所言是真是假。

柯崇雲見百姓陸續起身,接著又大聲道:“朕知大家心中有所疑慮,今日所言將以憲法頒行天下,絕不違背!”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便有士兵將轉身揭下了天地祭壇兩側告示欄上的紅布,露出後面以金色絲綢所寫的榜文。

有眼尖的讀書人看到榜文開頭四個大字:“中華憲章”

這便是經過百官修改之後的憲法。

與柯鎮惡所寫相比,做了極大的精簡。

首先去掉了序言,直接從第一章總綱開始。

柯鎮惡所寫的總綱有三十條,馮蘅精簡到二十條,文武百官討論之後只剩下了十條。

不過大體上已經把國家、官員、軍隊、百姓、民族、土地、財產、教育等方面闡述清楚,明確了士農工商百業平等的原則。

第二章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也從二十四條簡化到了十六條。

第三章國家機構倒的條目倒是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谷

與柯鎮惡所寫最大的區別便是,憲章將百姓大會從御史臺獨立出來,成為了皇帝列在皇帝之下的第二個權力機構,名字就叫做萬民議政大會,簡稱議會。

議會的議長恆定為皇帝,每天秋收之後,由皇帝召集天下百姓代表進京城參加議政大會,百姓代表稱為議員,每五年換屆選舉一次,在議長之下設定五到七人常務議員,平時代表議員行使議會職權。

議員和常務議員都不是官員,沒有品級,不拿朝廷俸祿,只是在參與大朝議期間領取津貼。常務議員因為要一直行使職權,所以任職期間享受皇室津貼。

這一政策得到了明教上下的一致支援。

因為明教的教規規定明教弟子不能當官,所以想要當官必須退教,而有了議會,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入朝堂,參與決策了。

明教紮根貧苦百姓,有自己的教義,群眾基礎深厚,又有朝廷的淵源,必定能在議會中佔有不小話語權。

同樣的,全真教在權貴士族階層當中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也能聚集一大批議員。

當然議員的選舉自有其規則,不過另有法律規定,並未在憲法中體現。

其後行政院、軍機處、御史臺、大理寺四個機構並列,互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約束,相互制衡。

登基大典之後,柯崇雲帥百官返回大慶殿。

柯崇雲端坐龍椅之上,開口道:“諸君請入座!”

百官身後皆已安排了座椅,聞言落座。

這時,龍椅旁一錦衣大漢向前邁出一步,展開手中絹布卷軸,朗聲道:“萬民表率,皇帝詔曰:中華新立,百業待興,朕以憲法治天下,欲設議會集萬民之智慧同參國事,設行政院統天下政務,設大理寺掌司法刑律,設軍機處參贊國防軍務,設御史臺監察百官及天下民生。欽此!”

這錦衣大漢聲音洪亮,不似閹宦之流尖聲細語。

柯鎮惡認為閹宦要殘害身體,有違人倫,強烈反對閹宦太監的制度,所以後宮不再招收閹宦為侍從,原本金國皇宮中的太監,大部分根據自身的能力安排到了各官方的福利機構工作,僅留下二十幾個青壯,在宮中負責日常起居,完全不參與軍政事務務。

皇帝設定內閣書記官協助處理文案,傳達政令,這錦衣大漢便是其中之一,品級不高,只有正七品。

百官等詔書宣讀完畢,齊齊起身應諾。

柯崇雲一擺手,眾人重新坐定,書記官又展開一份新的詔書,開始宣讀:“茲任命楊康暫代議會籌備官一職,即日起代朕行走天下,宣傳議會法度,召集議員,秋收後赴京召開第一屆議會,欽此!”

議會在這個時代是個新東西,便是柯鎮惡也不知道在這個時代該怎麼展開工作。

經過高層統一商討之後,柯崇雲決定第一屆議會暫時設定籌備官負責籌備工作,籌備官不屬於議員,而是隸屬於內閣,這個議會籌備官的官階暫定正五品,以方便展開工作。

議會不同於其他機構,他不需要其成員具備高深的學識,但是又不能是完全的文盲,這其中的分寸把握其實很考驗主持者的能力和人脈。

楊康從小在七俠派讀書,之後加入全真教,後又在明教中負責錢糧統籌,無論人脈還是能力都是上上之選,擔任五品官職,自然無人反對。

楊康起身上前接過任命書,宣誓就職,接著任命了四名佐官,也是當場宣讀。

議會事務暫定之後,書記官再次上前宣讀道:“茲任命全金發暫代行政院首相一職,即日起負責統管全國政務,組建五部十八司,儘快完善中樞和地方政務架構,清點人口,恢復民生,組織教化,欽此!”

若以能力論,全金發頂多能夠擔任戶部尚書或者軍區後勤長官,擔任首相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

單看能力,原先金國朝堂中強過全金發的不止雙手之數,七俠派中,朱聰也要勝過全金發,原關中之地的宋國降臣也有數位勝過全金發。

但是凡事並非只看能力便可,尤其是在政治權力方面,能力是一個方面,能不能服眾才更加重要。

譬如當初被柯崇雲保下的遼國皇室後裔耶律楚材,按照原先的歷史,便擔任了蒙古的惡宰相,輔佐成吉思汗窩闊臺奠定了大元的基礎。

又如金國的漢人官員張天綱,之前歷任地方主官,後進入中樞,至金國覆滅之時,已經擔任了監察御史一職,若不是金國覆滅,他還能再進一步擔任宰相。

歷史上他擔任宰相之後,知人善任,使得金國一度挽回了潰敗之勢,能力卓著。

但是這兩個人不管怎麼說,都是降官,就算能力再強,也無法直接上位,否則無論明教一系還是七俠派一系甚至是宋國的降官一系都會不滿。

不但是這兩個人,就算是朱聰,七俠排行還在全金發之上,擔任首相也無法讓人完全信服。

全金發接過任命書,宣誓就職,隨即提名任天寵擔任戶部尚書,耶律楚材為刑部尚書、朱聰為禮部尚書、陸乘風為工部尚書,安廷廣為吏部尚書。

因為成立了軍機處,所以兵部被從六部中剔除。

五部尚書中,耶律楚材為金國貴族代表,任天寵是金國漢族官員代表,朱聰為七俠派勢力代表,陸乘風代表了南方部分士族,安廷廣是南宋官員安丙的次子,算是南宋歸附的官員代表。

這五人都是經過反覆權衡之後確定的人選。

比如陸乘風,與其說他代表南方士族,還不如說是代表黃藥師。

黃藥師答應柯鎮惡主持黃河的治理工作,但是又不願入朝為官,所以乾脆任命陸乘風為工部尚書,這樣也能使得黃藥師的治理工作能夠順利展開。

六部尚書之後,全金發又陸續提名七人擔任七省的行政長官。

接著書記官又宣佈李文淑暫代大理寺卿。

李文淑是明教第二任神雷王,指掌明教刑律,明教分流之後,她退出明教,本來只想受封爵位,給子孫謀一個富貴,但是新朝已經取消了貴族封號,柯崇雲任命她為大理寺卿既是名正言順也是安撫。

同樣是暫代,李文淑這個暫代更加名副其實一些。

因為新朝沒有貴族制度,所以官員的退休待遇很高,不同品級的官員退休,享受的待遇也有不同。

讓李文淑在大理寺卿這個正一品官職上退休,柯崇雲這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淑是目前為止朝堂上唯一一位女性一品大員。

這也是新朝憲法中主張男女平等的一種體現。

李文淑接過任命,宣誓接任之後,又將早就定下的大法官人選當眾宣佈,隨即退入人群。

書記官隨即宣讀御史臺御使中丞的人選。

原金國御使張天綱不出所料,擔任御使中丞一職。

最後輪到軍機處。

柯崇雲直接從龍椅上站起,開口任命軍機處四部主官以及五大戰區將軍。

新朝的軍機處並非全由武將擔任,中樞四部有參謀部、後勤部、政宣部、軍法部,其中半數為文職,五大戰區主官都是武將,但只負責統兵作戰,後勤由文職官員負責。

軍政分離,並不等於是文武分離,軍政兩個體系,兩個體系內也都分文武,比如行政院下轄刑部的諸多捕快其實都是武職,軍機處下轄的政宣部幾乎都是文官。

如此軍職與政職位才能無分高下。

而之所以是柯崇雲親自宣讀軍機處下轄各部主官,那是因為軍機處的大將軍一職便是由皇帝陛下兼任。

這一點,殿下百官也都沒有異議,因為大將軍一職在憲法中已經明確規定,只能由皇帝或者儲君能夠擔任。

柯崇雲宣佈了軍機處的各級主官的任命之後,重新做回主位,道:“如今大家的官職都是暫代,等秋後議會萬民審議之後再行轉正,大家接下來這大半年時間,當盡展所學,莫要到時被萬民罷免!”

按照憲法,皇帝任命首相、大理寺卿、御使中丞,經議會投票過三分之二才能正式任職,投票之前只能是暫代。

其下的屬官由三位大員提名,經皇帝批准,才能履任,但要轉正還是需要議會投票。

各地方官吏的任免同樣有這樣一個類似的過程。不同的是,各省主官由首相提名,皇帝任命,之後再經過地方議會投票轉正。而各省的下級官員由省主官提名,吏部稽核任命後,再由地方議會投票。

新朝行政區劃比宋金兩國多兩級,省與路同級,其下是州府,在下是縣,縣下多了一個鄉鎮級別,主官為正九品。

鄉之下為村,村設村長一名,但不屬於官吏,沒有品級,也不是朝廷任命,不受朝廷俸祿,而是在鄉長主持下由村民直接選舉出來的,名望聲譽上佳之人,協助鄉長宣傳政策之人。

除了村長之外,其他各級主官都需要有一個提名、上級審批、議會投票的流程,最後報備吏部備案。

這套流程早已定下。

百官聽到柯崇雲所言,自無異議,皆起身,齊聲道:“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柯崇雲聞言大笑:“好,如此,諸位與朕同上城樓檢閱我中華鐵軍吧!”

登基大典之後,開封城外的二十萬大軍便要開往各自戰區。

柯鎮惡便提議在大軍開拔之前舉行閱兵儀式。

閱兵能夠提振士氣,鼓舞民心,百官自不會反對,於是中華第一場閱兵儀式便緊接著登基大典開始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我在美漫當海王二次元***二次元黃毛女系統恩茲華斯御主的二次元靈子轉移我家遺產是諸天欠條唐初大儒盲婿鄉村盲醫盲眼少年的妖孽人生盲眼王爺紅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