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

第469章 天下一統,祖龍翻身
上章 目錄 下章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第469章 天下一統,祖龍翻身

扎木合死亡的訊息,最後還是孟珙從北邊獲得,然後傳入了蜀中,那已經是一個月後。

跟信使幾乎同時到來的還有朱子柳與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

經過介紹,柯鎮惡才知道這人竟是大理皇帝段智祥的兒子段祥興,也就是一燈大師的孫子。

原來大理滅國的訊息終究傳到了桃源。

得到訊息後,饒是一燈大師的心性,仍舊忍不住悲傷,遂同三位弟子一同回了一趟大理。

那時霍都主力在樂山,四人設法救出了被軟禁的大理皇帝段智祥、段祥興父子藏身於天龍寺中。

段智祥的妃嬪被蒙古人糟蹋,段智祥自覺無顏見人,直接剃度出家。一燈大師便在寺中寬慰他。

漁耕讀三人見蒙古人佔據大理之後,不知教化,肆意掠奪,大理百姓民不聊生,便想要擁立段祥興登基,招攬舊部,將蒙古人趕出大理,順便也為樵夫古青山報仇。

不過這個想法卻被一燈大師否定了:“家國覆滅,是段氏失德,已經不配再當大理的主人,以後段氏子孫還是本本份份做普通人吧!”

段祥興有些不甘心,道:“就算不當皇帝,母后的仇也是要報的!”

“冤冤相報何時了!”一燈大師嘆了口氣,見孫子眼神執著,便不再阻止,“也罷,既然你想做,便去做吧!”

於是四人便分頭行事。

漁夫原本是大理的水軍都督,農夫是禁軍總管,便分頭往各地招攬舊部。

朱子柳則陪著段祥興來到蜀中,尋求援助。

如今蜀中共有兵力十二萬,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整編,眾將皆有心出蜀追殺蒙古人。

特別是原蜀中將領,好多好友親朋死在了蒙古人的屠刀之下,都想要報仇雪恨。

入境蒙古人雖退出蜀中,但從大理到蜀中這一路上還有許多據點被蒙古人佔領,若不拔出,日後蒙古大軍捲土重來,這些都將是他們沿途有力的補給點。

如今大理國前來求援,眾將皆覺得時機已至。

於是商議後決定,留四萬大軍防守蜀中,餘下八萬大軍齊出,前往大理。

霍都徵大理,自己本部兵馬五萬,藏地諸部共出兵三萬,朮赤麾下又有五萬,共計十三萬大軍。

在攻打大理以及後續征伐周邊各部落時陸續折損兩萬多,但是因為大理投降,所以又補充了四五萬人,加上收編了周邊少數民族武裝勢力,人馬共計十六萬,是華軍的兩倍。

不過好在精銳的蒙古戰士只有七萬多,不到八萬了,其餘大理和烏斯藏貴族士兵戰力都一般,又豈是大理降兵,戰意極端底下,只比蒙古人抓捕的大理奴隸稍強一點。

因為蒙古人對待佔領之地多以掠奪鎮壓為主,各地叛亂不斷,又豈是在漁夫和農夫開始招募舊部之後,各地義軍紛紛聚集,就連歸降蒙古的大理士卒也開始紛紛倒戈。

所以蒙古真正能派得上用場的只有蒙古本部兵馬和烏斯藏貴族兵,以及幾個少時民族部落武裝,加起來剛十萬出頭。

更關鍵的是,霍都在回去繼承汗位的時候又帶走了一萬親衛,留在這邊的蒙古主力只剩下了六萬,總兵力不足十萬。

至此從兵力上看,蒙古軍已經不佔優勢了。

只是霍都征伐大理,乃是想要以之為跳板,圖謀中原,否則最好的選擇是大軍撤出大理,返回烏斯藏。

霍都也明白,自己帶走一萬親軍,大理這邊的局勢可能會受挫,所以臨走前下令,蒙古士兵收縮兵力,主力駐守在大理城,憑藉著龍首關和龍尾關應該能夠支撐到他即位後歸來。

那時候他繼承了汗位,能夠指揮的人馬更多,必定能夠打入蜀中,威懾中原。

只是他到底還是小看了華軍。

這次柯鎮惡帶入蜀地的都是他親自訓練,精通山地特種作戰的精銳,而南希仁統帥的五萬大軍中有五千重甲步兵,五千火器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又有朱子柳、段祥興親自帶路,一路收復失地,一個月不到便殺到了大理城。

大理境內各城紛紛響應,漁夫農夫二人也帶著招募的五萬大理義軍與華國援軍會師。

開元三九二五年,一月,柯鎮惡趁著夜色潛入龍首關,開啟關門。

龍首關被破,十三萬大軍攻佔大理城。

蒙古大軍死傷慘重,最後只有三萬蒙古兵以及少數烏斯藏兵逃出了大理。

潰兵在拔都的指揮下退回瀾滄江以西,據地利而守。

大理全境皆復。

朱子柳等人準備擁立段祥興登基,柯崇風卻私下裡對段祥興說:“你如果當了大理國皇帝,我們華國大軍自然會撤回蜀中。大理經歷戰亂,人口銳減,總兵力不過五六萬,蒙古人這次吃了大虧,等霍都繼承汗位,必然帥大軍復仇,到時候蜀中的軍隊恐怕來不及支援。”

段祥興自然能夠聽出話中威脅的意思。

華國立國不過四年,但野心已經完全顯露出來。荊湖、漢中、蜀中,華軍所過之處,基本都會併入華國版圖。

若是柯崇雲在此,考慮到與一燈大師的關係,多半不會生出取大理的心思,但是柯崇風卻沒有這個顧慮。

大不了回去被大哥罵一頓,況且這話本就是離開錦官城時,馮蘅偷偷示意他說的。

他相信以父親柯鎮惡的本事,多半也是知道這回事的,他既然沒有來阻止,便說明,柯鎮惡自己也是同意這麼做的。

事實正如柯崇風所想,柯鎮惡的確是同意將整個彩雲之南併入華國版圖的,在別人眼中,這是侵佔他人國土,而在柯鎮惡眼裡,這其實是統一。

不過礙於與一燈大師的關係,他不方便開口,馮蘅也瞭解自己丈夫,所以便讓兒子出這個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段祥興將此事與一燈大師和朱子柳等人說了。漁夫和樵夫自然義憤填膺,朱子柳心中雖然不喜,但總歸沒有說什麼。

一燈大師卻道:“大理段氏統治大理數百年,享受百姓供奉,卻沒能保護好他們,從這個位置上退下來也好,我觀華國之政,善待百姓,這也是百姓之福。”

一燈大師篤信佛法,待人真誠和善,講義氣,從為人上來看是個好人,但作為皇帝卻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在位時常因為閉關練功,長時間懈怠朝政,使得大理國的國力日漸衰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對皇權皇位全無興趣,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奇怪。

段祥興見自己的爺爺也不支援自己,只能放棄大理的皇位,同意將大理國併入華國。

到了這個時候,柯鎮惡終於開口,道:“既然如此,便設彩雲自治省,段公子暫時擔任這第一屆高官吧!”

段祥興問道:“何為自治省,何為高官?”

柯鎮惡道簡單解釋了一番,段祥興才恍然道:“所以我這高官只有執政之權,卻無兵權,那何人領兵?”

柯鎮惡道:“暫時由我四弟南希仁統領,待徹底解決蒙古之患,再做調整便好?”

段祥興又問道:“高官可世襲否?”

柯鎮惡搖頭道:“不可世襲,不過自治省的高官由治下百姓選舉,若段氏有才德兼備的晚輩,未嘗沒有再當高官的機會,段公子任滿之後,若政績拔擢,也可入京城執宰天下。”

段祥興雖然知道這多半是安撫之詞,但想一想,雖然段氏沒有了世襲之權,卻也多了去中原為官的機會,無法登臨皇位的不滿也緩解了不少。

接下來四個多月時間,在段祥興和華軍的共同努力下,大理國的民生漸漸開始恢復起來,春種也都已經完成。

到了五月,霍都果然又增兵十五萬,再徵彩雲行省。

此時大理早已經做好準備。

南希仁帶來的工匠,直接就地開採銅礦,鑄造火炮數百門,分佈在各大險關城池之中,蒙古大軍雖然勇猛,但在山區之中,騎兵本來就無法發揮全部機動和實力,又被火器碾壓。

霍都一直堅持到第二年三月,這才終於無奈的發現,自己攻打大理的戰略徹底失敗了,無奈撤軍。

這次大理之戰,是他即位以來,第一次大戰,卻草草收場,這對於他的威信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為了重新豎立威望,他不得不再次發動新的戰爭。

此時,他對於中原之地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於是便將矛頭轉向西方,發起了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戰。

開元三九二六年,七月,柯崇雲宣佈設立川蜀行省、和彩雲自治省,並設西南戰區,以南希仁為司令,駐守彩雲,柯崇風為副,駐守蜀中。

八月,中原豐收,柯崇雲認為蒙古大軍西征,北方暫時沒有戰事,正是南征的最佳時機。

八月底,柯崇雲昭告天下,以南宋背盟,一面請求華國救援蜀中,一面私底下授意蜀中將領投降蒙古,首鼠兩端為由,興兵二十萬,大舉攻宋。

從前,每逢戰事,趙宋便會將岳飛抬出來,以鼓舞人心。

這一次同樣如此,且效果斐然。

只是,讓趙竑目瞪口呆的是,這一次的效果卻是完全相反的。

原來這些年,岳飛在宋人心目中已經被神話了,市井中傳說,岳飛乃是佛祖大鵬金翅雕轉世,所以字鵬舉。

而這兩年,明教在南方傳教,柯崇雲金翅大鵬明王的傳說早已街頭巷尾盡知。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柯崇雲就是岳飛轉世,因為趙構當年冤殺了岳飛,所以明王轉世之後先滅了金國,如今要來找趙家皇帝討回公道了。

如此一來,大宋境內的百姓非但沒能如前幾次一樣同仇敵愾,踴躍參軍,反而各地義軍群起響應。

華軍三路齊出,勢如破竹,大軍過處,百姓夾道相迎,士紳豪強,有作奸犯科者,奪其土地,分與貧苦百姓。

一路雖不停有士族大戶帶兵反抗,但卻擋不住民心向背。

開元三九二六年,十月,柯崇雲率軍攻入臨安,趙皇帝一路南逃。

開元三九二七年,五月,華軍追到廣州,趙宋皇室貴族欲乘船出海,洪水旗在海上攔截,遇風暴,宋帝攜大臣逃往海外,柯崇雲發現中華海軍比之南方海軍差了不止一籌,於是下令艦隊放棄追殺,同時下令招募船工,組建渤海、東海兩支艦隊。

至此中原、江南、川蜀、雲貴皆入中華。

柯崇雲在開封之外,設東西南北四京為陪都,分別是:BJ燕京府,南京江州府,東京金陵府,西京長安府。

這一年七月,黃藥師來到了開封。

黃藥師信守承諾,花了五年時間,走遍黃河流域,終於想出了治理黃河的方略。

“我遍觀黃河水道,斷定五年之內,黃河必將再次決口,我有三策,可解黃河水患,皇帝自行斟酌。”黃藥師臉上多了一層滄桑之色,但身姿依舊挺拔孤傲。

柯崇雲聽說竟然有三策,忙躬身請教。

黃藥師道:“第一策,建壩修湖,束水攻沙;第二策,引水分流,循環往復;第三策,以木克土,正本清源。”

柯崇雲心中默唸,若有所思。

第一策很容易理解,自古治理水患便就有修建堤壩,造湖蓄水的先例,秦時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便有束水攻沙之效,使蜀中成為沃野。

第二策柯崇雲能理解一半,古來治水,堵不如疏,相傳當年大禹治水,便是劈開了久坐大山,將洪水匯入了大海。所以引水分流的意思,柯崇雲能明白,只是後半句循環往復是什麼意思,柯崇雲便有些疑惑了。

而第三策,以木克土聽起來與治水毫無關系,著便讓柯崇雲一頭霧水了。

他也沒有擺皇帝架子,當下恭謙詢問道:“具體何解,還請黃島主教我。”

黃藥師人稱黃老邪,你對他尊敬有加,他反而對你不假顏色,你若對他不卑不亢,他反而能高看你一眼。

眼下柯崇雲的態度,顯然正是他不喜歡的。

不過他也知道事關重大,還是要說清楚為好,否則自己花費五年心血,走遍大河上下,翻閱經典,苦思冥想出來的治河妙法變成惡法,丟得卻是他黃藥師的臉面了。

於是黃藥師便很不耐煩的解釋起來:“自古治河,有堵、疏二策,堵而不疏,禍在當代,疏而不堵,殃及子孫,喂有堵疏並用,才能得幾百年安穩,然大河之患在土不在水,無論堵還是疏皆為治標之法,唯有正本清源,大河復清,才是千年之計。”

柯崇雲忙問如何正本清源。

黃藥師道:“我觀典籍,一千多年前,黃河其實名為大河,河水並不渾濁,自春秋之後,河水逐漸便濁,老夫在上游走訪三年,終於明白症結所在,該是春秋戰國,上游伐木開墾嚴重,五行木克土,無木束土,沙土便隨水入和,土又克水,上游時水急,危害不顯,落入下游,泥土淤積,水不能過,是以氾濫。”

若是柯鎮惡在此,定然會對黃藥師狠狠得豎起大拇指,能在這個時代便搞清楚水土流失的危害,黃藥師不愧是有經天緯地之才。

柯崇雲雖不知道什麼是水土流失,但是黃河中下游泥沙淤積的問題他還是清楚的,也明白黃藥師的策略是要徹底從治理河中泥沙入手。

這倒是一條前所未有的方略,只是實施起來恐怕會有些難度,所以柯崇雲先放到一邊,又問什麼是循環往復。

黃藥師道:“黃河之所以改道,是因為中下游河床抬高,幾乎成為地上懸河,清理下游河道,降低河床是必須要做一件事情,所以應該先使黃河改道,清淤之後,再導回去。再河水復清之前,泥沙淤積的情況是無法消除的,所以下游需要開三條入海河道,每隔十數年,便要輪流人工疏浚一次。”

黃藥師接著又詳述起了具體的執行方略。

這治河的三策每一策都可單獨使用,但只有三策同使,才能標本兼治。

“不知需要多久?”

黃藥師道:“先通淮河,少則五年,多則十年,再建湖修壩,又要三十年,之後每隔十數年,更易疏浚下游河道,便是常例。至於正本清源之法,不用工匠,卻需要更改上游百姓生存結構,或許百年都不會見到成果。”

“好,朕相信島主,便是耗盡一生,也要將這大河之患徹底根除。”柯崇雲下定決心,隨即又補充道:“只是治河事大,也需循序漸進,切不可步隋煬運河之後塵。”

黃藥師聞言不由又高看了這個年輕的皇帝一眼,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陣惋惜,大好的一個兒郎,卻是個皇帝,否則當是蓉兒的良配。

柯崇雲可不知黃藥師心中所想,琢磨了一陣之後,便召集了行政院、御史臺和軍機處的大臣開始商議具體的方略。

南北一統之後,這治理黃河之事,便成了華國第一等的大事。這裡需要移民、需要工匠、需要錢糧,還需要軍隊維持秩序,否則萬一被有心人來一出“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戲碼,那所有的努力可就白費了。

所以治理黃河的工程在一開始就進行的十分緩慢。

到了第三年,黃河下游流向淮河的支流才疏通了一半。

而這一年,西征的霍都,攜大勝之師返回東方。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我在美漫當海王二次元***二次元黃毛女系統恩茲華斯御主的二次元靈子轉移我家遺產是諸天欠條唐初大儒盲婿鄉村盲醫盲眼少年的妖孽人生盲眼王爺紅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