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1850再造中華

第467章 穿甲彈、輕武器
上章 目錄 下章

1850再造中華第467章 穿甲彈、輕武器

好馬配好鞍。帝國既要改進火炮技術,就要研發更為先進的炮彈。

據陸雨晨彙報,在怡和公司彈藥廠的不斷努力下,帝國彈藥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錐形金屬定裝彈、藥包與炮彈分離等新技術已經得到普及。

令人欣喜的是,彈藥廠發明了兩種新式炮彈:穿甲彈、新式燃燒彈。

穿甲彈專門用來對付外國列強的鐵甲艦。這種穿甲彈原理比較簡單,採用硬化鑄鋼合金彈頭。

製造彈丸時,在鋼水中加入鎢元素,再將彈丸的彈頭朝下澆鑄,在鐵模中形成頭部,鐵水突然冷卻,變得非常堅硬(透過馬氏體相變抵抗變形)。模具的其餘部分由沙子形成,使金屬緩慢冷卻,使炮彈體變得堅硬。

儘管這種穿甲彈技術相對原始,但製作簡單,對付洋人的鐵甲艦非常有效。

目前各國仍未掌握大規模鍊鋼技術,材料仍以鍛鐵為主。譬如,英國、法國正在製造的鐵甲艦,仍以橡木作戰船的龍骨,以鍛鐵為防護裝甲。與帝國的鋼鐵技術相比,鍛鍊技術已經落後了。

帝國在美國投資興建了鋼鐵廠,採用的鍊鋼技術相當於屬於第一代鍊鋼技術,鋼產量、質量都不如帝國自產鋼鐵。

各國都在努力鑽研鍊鋼技術,仍未取得重大突破。英國走在最前面,發明了酸式底吹鍊鋼法。但這種技術只能冶煉含硫量低的富鐵礦,而世界上大部分鐵礦,都與硫元素伴生。

因此,英國的鍊鋼技術尚不能推廣,只能繼續使用鍛鐵用於造船。

帝國在科技方面的策略是,要至少領先對手一代。怡和公司、新寧公司在繼續改進鍊鋼技術的同時,也在研製特種鋼技術。只要在鋼水中加入合適的鎳、鉻、錳、鎢、錳等稀有金屬,就可以生產出適用於不同用途的特種鋼。

現代穿甲彈可以輕鬆穿透1000毫米厚的優質鋼材。帝國研製的穿甲彈可以輕鬆穿透列強的鍛鐵裝甲,加入金屬鎢製成合金彈頭後,可以穿透普通鋼鐵裝甲。

150mm榴彈炮配上穿甲彈,對付英國最強的“無畏號”戰列艦也不在話下。

至於燃燒彈,也頗令陸雨晨驕傲。燃燒彈早已發明,晚清時稱為“燒夷彈”。在兩次鴉片戰爭中,燃燒彈都有著廣泛應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軍艦使用燃燒彈,大敗清朝廣東水師。清軍戰船很多中了燃燒彈,化身火海。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與蒙古馬隊在北京以東八裡橋大戰。聯軍使用康格裡夫火箭發射燃燒彈,引燃草地。蒙古騎兵還未戰鬥,就被大火嚇得驚潰。

怡和公司彈藥廠對燃燒彈進行了改良,使之燃燒更為劇烈,更難撲滅。預計與湘軍水師決戰時,這種燃燒彈將派上大用場。

講完火炮、彈藥,陸雨晨又講述了步槍。步槍是革命軍最重要的輕武器、單兵武器,堪稱是部隊最重要的裝備,對部隊戰鬥力影響極大。

根據部隊反饋、軍工司要求,新寧公司與怡和公司分別對1852式步槍進行了改良。

新寧公司以“可靠耐用”為目標,進一步簡化步槍零部件,降低步槍故障率,成本降低,保養維修簡單。這款步槍被新寧公司命名為“1855-1式步槍”,很受基層官兵歡迎。

怡和公司以“精準靈巧”為目標,致力於提高步槍的精度,改良後的步槍命名為“1855-2式步槍”。這款步槍精度很高,設計更為複雜,保養維修不易,成本也有所提高。

兩種步槍均採用了彈匣式設計,裝彈、換彈十分方便。前者可裝8發子彈,更受基層官兵歡迎。後者可裝6發子彈,更受中高級軍官喜歡。

在中高級軍官看來,1855-2式步槍精度比1855-1式高,據槍瞄準也更為方便。因此,士兵裝備1855-2式步槍,可以節約子彈,減輕部隊後勤壓力。

另外,怡和公司的牌子更響,與革命軍、軍政府關係更為緊密,擔當了更多的責任,更受軍政府的青睞。

譬如說,怡和公司按照軍政府的指示,與俄國軍方簽訂合約,在沒有收到貨款的情況下,向俄軍出口了大量的軍火。

這一點,無疑也增加了1855-2式步槍在眾人心目中的份量。

陸雨晨說:“兩款步槍口徑相同,彈藥通用。我們的建議是,大量採購1855-1式步槍,裝備給普通官兵。少量採購1855-2式步槍,供神射手、狙擊手使用。”

楊烜贊同陸雨晨的提議,說道:“打仗是一件兇險的事。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設計武器時,必須實事求是,堅持實用第一、可靠第一。

“當初定型1852式步槍時,就有要實用還是要精準的爭議。當時,我們實力有限,不能同時生產兩種步槍。現在,我們的軍工基礎好了,可以生產不同型號的步槍,就按政務卿所說的辦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步槍之外,就是自動機槍。這是楊烜特意關照,大力推動的陸軍武器專案。

自動機槍是對付敵軍騎兵、步兵衝鋒的有效武器。對照後世機槍發展趨勢,結合當前技術能力,楊烜認為,帝國可以發展兩種自動機槍:加特林式多管機槍、馬克沁式水冷機槍。

按照楊烜的設想,槍炮廠應該一步到位,直接研製馬克沁式水冷機槍。

但怡和公司反映,說這種水冷機槍難度太大。按照楊烜給出的標準,機槍要使用子彈殘餘燃氣完成自動裝彈、拋殼等動作,射速至少要達到每分鐘200發的標準。

工程師們設計出了供彈袋,但卻無力設計出如此先進的自動機槍。這也難怪,歷史上的馬克沁式水冷機槍,直到1884年才誕生。

既然馬克沁式水冷機槍有難度,楊烜退而求其次,要求槍炮廠設計加特林式多管機槍。按照楊烜的設想,這個加特林式多管機槍配有六個槍管,每分鐘可以發射300發子彈,採用搖把式設計。

機槍手搖動搖把,帶動槍管轉動,搖把轉動一週,便可發射6發子彈。

加特林機槍比馬克沁機槍結構簡單多了,誕生於1861年。1874年,淮軍便引進了加特林機槍,稱之為“格林快炮”。甲午戰爭中,淮軍將之用於平壤防衛,給日寇以大量殺傷。

但在歷史上,加特林機槍射速太高,槍管材料不過關,未能大規模應用。直至近代以後,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加特林機槍才開始枯木逢春,重新在美軍中大量裝備。

儘管這樣,槍炮廠還是研製出來的加特林式機槍仍不過關,子彈卡殼率太高。這種機槍需要射手搖動搖把,帶動槍管轉換,對射手要求極高。射手過快或過慢搖動搖把,都容易引起子彈卡殼。

最主要的是,不管是工廠裡的技術人員,還是軍工司的官員,普遍並不看好這種機槍,對開發這種多管機槍並不積極。

陸雨晨便說:“陛下,這種機槍假若能夠研制成功,消耗子彈太過驚人。以1852式步槍為例,其槍管壽命大約為5000發子彈,熟練射手每分鐘可擊發10發子彈。

“以最極端的情況看,該步槍槍管可使用500分鐘。以當前戰爭烈度來看,一支1852式步槍的槍管,使用一年是足夠的。

“若換了機槍,以水冷式機槍為例,就算其槍管壽命達到可發射10000發子彈,採用低射速每分鐘打100發子彈,槍管只有100分鐘的壽命。

“按照用途來看,機槍必將用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我估計,戰事緊急時,不到一個月,槍管就要報廢了。而且,機槍射速太高,射手在戰場上面臨洶湧而至的敵人,心理高度緊張,根本就來不及瞄準,精度必將降低,實在是浪費子彈呀!”

馬克沁發明水冷式機槍後,曾邀請各國名流現場參觀。當時李鴻章也在現場,看了直搖頭,認為這玩意太消耗子彈,大清國裝備不起。

要知道,十九世紀中後期各國工業不像一戰、二戰時那麼發達,子彈生產亦很消耗資源。當時各國軍隊,就極為重視步兵射擊的精準度,對輕武器火力密度反而並不重視。

譬如,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型的國家。直到二戰時,日軍仍不重視機槍,反而一再要求士兵珍惜子彈。

直到1893年,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非洲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馬克沁機槍一戰成名,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動機槍。

但實際上,早在康熙年間,軍工奇才戴梓便發明了“二十八連珠火銃”,堪稱世界上第一支機關槍。

以華人之聰明,配以怡和公司的雄厚財力,再加上楊烜的指點,何愁設計不出來自動機槍?

為了引起陸雨晨的重視,楊烜特意強調:

“機槍是今後槍械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這樣,咱們也弄個有獎競爭,誰先設計出實用的自動機槍,誰可得到一千元法幣作獎金,並且可以自主命名。到時候,我親自給他頒獎。”

話說到這份上,陸雨晨還能說什麼,只得連連應諾。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午夜遊輪我姐姐太強大了曼陀羅旅人天行者召喚天驕我當撈船人的那幾年我爸,世界超級大亨唐朝好相公我的空間我的田一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