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百科大全書

周易陰陽辯證——無所不包的智慧源泉
上章 目錄 下章

百科大全書周易陰陽辯證——無所不包的智慧源泉

對待人生的態度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其他方面均可劃分為相互對應的兩大類。古人把宇宙天地間一切事物劃分為陰陽兩部分。

凡是積極的事物都屬陽,因此陽代表積極、進攻、天、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天使、博愛等。

凡是消極的事物都屬陰,因此陰代表消極、防禦、地、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魔鬼、自私等。

《周易》又稱《易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即六十四卦,包括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則是從不同角度對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詮釋,包括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卦和雜卦等傳。六十四卦是由八個基本符號(圖形)——八卦構建起來的,而八卦又是由代表陰(--)和代表陽(—)的兩種符號組成。

由此可見,《周易》是集中華上古陰陽文化之大成者,它把一切自然現象和人事吉凶統統納入由陰陽兩爻組成的六十四卦系統中。因此,只有懂得了陰陽之概念,才能瞭解《周易》的思想基礎;只有參悟了陰陽之道理,才能剖析《周易》的思維模式。

自然界萬物,其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這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相互依存、互為其用,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雙方的此消彼長,決定著事物的變化方向。

《易經》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個符號組成,每爻都有一個意思,表達這個意思的文辭叫做爻辭。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為陽爻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為陰爻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八卦之大不過乎象,乾坤雖奧莫逃乎理。涵而蓋之者,唯動靜而已。父母,人之父母也;動靜,萬物之父母者。悠悠華夏數千年,倏忽一躍至今天。千古之前周聖起以動靜而解卦以象,今帝神悟以動靜解卦亦以象。帝神用三象解一爻法,悉破八八六十四卦。無一能漏,有過之無不及。方知後人之凡可解前人之聖。何也?天地之理萬古不易也。帝神在這裡想提出一個問題:既濟之九二爻辭與未濟的九四爻辭其實被人掉了包,不知道有人有同感否?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辭。每一個都和我的三象符合,只有這兩個似乎有出入。我希望以後天起卦的朋友幫忙印證一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讀書入門難。我認為,讀易經難上加難。因為這部書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千百年來,許多士子學人埋首於易經,從孔子開始,到漢魏的孟喜、焦贛、司馬遷、班固,到唐宋的孔穎達、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再到明清的朱熹、楊萬里、李光地、王夫之以及近代的康有為等等,他們都各有所獲。在所有中國國學經典中,關於易經的著述為最多,可以說汗牛充棟。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認為,易經難學,翻開易經,看到的是令人目眩的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晦澀難懂的卦辭、爻辭。三年前,我初讀易經時也是這種感覺,但我還堅持下來了,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從簡單的讀起,每日堅持,最後一定會有收穫的。還有一點,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讀易經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當你的心情變得很浮躁時,你不妨讀讀易經,它會讓你變得冷靜、理智;當你的事業遇到錯折時,你不妨讀讀易經,它會告訴你行為處事的方法。

好了,題外的話我在這裡就不多說,如有必要我會在專門的章節來闡述學習易經的益處。在講座之一我們對易經的符號系統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們還要瞭解另一個關於學習易經的關鍵點,那就是卦爻辭。

卦爻辭是附於六十四卦符號下的文辭,分別表明每一卦的寓意。卦辭是每卦一則,總括全卦的大意;爻辭是每爻一則,揭示該爻旨意。易經共不64四卦,384爻,所以就有64則卦辭、384則爻辭,加上《乾》、《坤》兩卦分別多出“用九”、“用六”文辭,故有爻辭386則。要熟讀這些卦爻辭真的很難,要背出來就更難了。對我們來說,只要熟知每卦每爻的義理就足夠了。

易經的卦爻辭最大的文學特點是“假象喻意”,也就是說,卦爻辭是透過借用人們生活中習於為常的物象來表達一定的哲理。我們要掌握這點。

卦爻辭第二個特點是常用“吉”、“兇”、“利”、“貞”、“無咎”、“吝”等司來表示該卦該爻所寓含的義理,一般是對事物、現象的贊成或反對。這些詞通常被迷信的人用作“佔驗辭”,從這一點看,易經帶有占卜色彩。

易經的卦爻辭是由誰創作的呢?歷史上對此有很多說法,我們不必一一探尋,只要記住一個故事就行了。各位看官,如果你讀過司馬遷《史記》,你一定會對“文王拘而演《周易》”這句話有印象。這句話點明易經的卦爻辭是由周文王所作。傳相商朝末年,紂王執政,當時還是西部周地西伯的姬昌被紂王囚禁在羑裡。在牢裡,姬昌全面推演了六十四卦符號,並從中悟出了很多道理,為每卦寫下了卦爻辭。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的最原始版本。這則故事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對生活、人生要充滿信心,只要有信心,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的。

周文王對易經作出的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撰寫出卦爻辭,故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通常被稱為《周易》。卦爻辭的出現,有何重大意義呢?卦爻辭使易經的“經”這一部分成為卦形符號與語言文字有機統一的一部特殊的哲學著作。在此之前,易經僅有六十四卦的符號,充其量只是一套自成體系的圖案集,有了文字說明,則使之成為一部可以為世人應用的哲學著作。應該說,易經有了卦爻辭,無論是佔卜者,還是諸子百家都把它作為一部經世致用的典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易經應用,宇宙萬物在我心中的思想境界

追問式的思維是研究《易經》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當中的是非姑且勿論,但中國人缺乏認識世界的本領嗎?絕不!因為從《易經》追問式的思維方式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古代先賢對未知世界的努力探索。因此,缺乏追問的精神,就無法理解《易經》的研究物件。不理解《易經》的研究物件,就無法理解《易經》的架構。不理解《易經》的架構,就無法理解《易經》的本質。

《易經》中最主要的幾個概念,都是人們自然追問、追問自然的產物,而卦圖則是追問的繼續,並且是概念的模型化的過程及其結果。

追問,是研究《易經》的基礎。

宇宙萬物在我心中的思想境界是研究《易經》的前提英國著名教授、《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在其辦公書桌邊的一個小樂譜架的譜臺上,寫著一句我在宇宙中心。儘管他是殘疾人,但他的這種思想境界,造就了他驚人的成就。

《易經》號稱“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易經》如此氣勢磅礴,當需博大的胸懷才能與之相稱。易學的主要精華在其書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文字不外是人們對《易經》的認識和解說。因此,掌握易、太極、無極、道幾個概念和特徵,弄清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認識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卦序五圖之來源和演變,分清五圖之間的異同,理順五圖的相互關係;洞悉五圖的本質是首要的任務。以此為基礎,搭起易學之架構,建立易學之體系。要做到這一點,著實不易。易學以智慧之學著稱於世,可是如果沒有宇宙萬物在我心中的境界,又何以言易?

抓住特點是研究《易經》的關鍵《易經》的特點很多,其中有一條,常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它把哲學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

《易經》的神聖性、抽象性和神秘性,決定了《易經》在偉大與玄虛、深奧與流俗、神聖與市井、正統與怪誕之間徘徊,生存王先勝:《當代中國易學研究反思錄》,《易經》就是在抽象與科學之間,獲得生存空間。《易經》的這個特點,決定了它的研究方法與眾不同。只有同時用哲學和科學的方法,才能抓住《易經》的本質。所謂科學的方法,指的是當時條件下,人們從自然現象中可能認識的關於自然的知識,以及根據這些知識,加上巧妙的構思,可以合理推導出來的結果。客觀世界,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之現象都可以用,物質的運動和運動的物質進行解釋。這是人類目前已知的認識客觀自然最有效的、最普遍的認知方法。《易經》的哲學性體現於此,《易經》的科學性體現於此,《易經》的智慧性體現於此,《易經》的神聖性體現於此,《易經》的神奇性也本於此。《易經》毫無神秘可言,它只不過是物質運動的象數符號化的程式罷了。

相對性的觀念是研究《易經》的必要條件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這一點永遠是思考問題的準則。相對性的原則,在易學研究中同樣適用,而且還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太極一詞,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無道、器之分,亦無形而上、形而下之別,它不過是易的過程當中,一種特殊的狀態。後人非要將它無限拔高,上升為總天地萬物之理不可;或者非要把它看做是某一特定物。絕對化、片面性理解太極,至少是《易經》遲遲未能被充分認識的重要原因之一。《易經》是運動之經,一切皆為動態之下的相對靜止。缺少相對性無以研易。

 dian>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a>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橫行莽荒變身從莽荒開始昇仙再昇仙魂精英院長[綜]朝花夕拾神級幸運升級系統我,撞靈就變強秒速升級大明王朝1500遊戲王的次元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