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北唐

第三卷 :一代天驕——第二十七章 :戰爭的腳步(4)
上章 目錄 下章

北唐第三卷 :一代天驕——第二十七章 :戰爭的腳步(4)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七章:戰爭的腳步(4)

幾樣菜,老稻米飯,兩盞香茗,讓頗講求“食不語”的李彬秦固兩位延慶集團文官領袖這頓晚飯用得心滿意足。 .COM李文革開府至今未置奴僕婢女,原先用過一兩個親兵勤務,自從駱一娘入府後內事基本上便全都交付駱一娘打理了,只有書房是禁地,門口設了崗,書房內十二個時辰有書記官值班,由掌書記崔褒安排。因此今日這頓晚餐實是駱一娘親自下廚收拾的,幾樣西北常見的蔬果伴食,只有一樣裡面摻了少許葷腥,不知用了何等作料,卻是撲鼻的香郁,直直將人的饞蟲子自喉嚨內勾了上來,李彬和秦固今日來本來是為了尋李文革晦氣的,不了來得不巧,李文革的軍事會議一開就是四五個時辰,李彬和秦固都是上午到的,一直待到了掌燈時分李文革都還沒回來,秦固乃是八路軍七州之地的大總管,李彬更是貴為侍中,就這麼晾著兩人也不是個事,因此駱一娘挽起袖子就下廚房弄了些飯菜來,只讓兩人腹中飢餓時好歹用些不至於餓壞。

李彬和秦固均是一肚子的氣,本來是萬沒有吃飯的心思的,只是駱一娘招待了一下午,又是奉茶又是伺候上果子,中間怕兩人呆得氣悶,還在內室彈了兩支曲子,兩人均知道一娘此刻雖然還沒有身份,登堂入室卻是早晚之事,因此於禮數上卻也不好過分輕慢,再加上一娘端來的飯菜確實與眾不同,因此兩人也不客氣,端起筷子片刻間竟然吃了個乾淨,秦固也還罷了,李彬卻是平素惜福養身晚上只喝一碗粥的,今日在這裡卻整整吃了一碗老米飯下去,一時間有些腹脹,因此喝了兩口清茶便緩緩起身踱起步來,以免存食生病。

“懷仁平素以簡樸示人,自家日子倒是過得舒服之極……”秦固感慨道。

李彬不由失笑:“他是個灑脫人,你若是有這麼個內室,也可以學他!”

秦固苦笑著搖了搖頭,開口便把話題引入正題:“懷仁的執拗侍中是知道的,可是茲事體大,此番萬萬不能在由著他的性子來了,上一次他執意拔擢陳家娘子做官,雖然乖張荒謬,畢竟無傷大雅,這一次卻是拿著數州的家底壓上賭桌,伏滅党項至今還不到半年,各州縣的民生還在恢復當中,百廢待舉,現在的延州,萬萬再經不起如許大的戰事了……”

李彬負手在屋子中央站住,輕輕了頭:“我至今仍不能明白,懷仁究竟憑什麼一口咬定北漢劉家會趁著皇帝駕崩揮兵南下。軍事上的事情我不懂,只是覺得縱使北漢南下,與延慶干係也並不大。平白耗費兵馬錢糧去湊這個熱鬧,這不像是懷仁的為人,我之所以親來,實際上是想聽聽他的解釋。”

秦固哼了一聲:“他是甩手大掌櫃,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僅僅平夏戰事一項,州府賬目虧了多少他心中何嘗有數?如今的延慶已經變成了關中重鎮,數州人口不下八十萬,將近半年前的兩倍,擴充了些許地盤不假,卻哪裡來的錢糧財帛消化這些土地人口?公田制實施了還不到一年,向河套軍政司移民的方略剛剛進行了一半不到,他又大肆擴軍,八路錢莊雖這兩個月著實吸納了一些資納,可是這些錢要變成實實在在的糧食物資沒有半年時間根本不要想,他此時便猴急地要舞刀弄槍,我看是暈了頭了,這些日子他整日整夜和豐林山上那些人聚在一處,將六州政務一股腦全壓在侍中與固身上,真不知道這究竟是他的基業還是你我的基業……”

李彬對秦固的抱怨淡然一笑:“子堅是要做名臣的人,怎麼,如今不過數州政務,就料理不開了?要做相公,日後要料理的,可不是現下這區區幾個州的事業啊!”

秦固眼睛翻白:“侍中莫要用激將法,平章庶政不難——人呢?一個州的官府班底生生變出六個州的行政,這大變活人的絕技下官著實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彬笑了笑:“子堅稍安勿躁,再過兩個月就要開春闈了,這活人到時候自然就變出來了……”

李彬不提春闈還罷,一提之下秦固頓時氣歪了鼻子:“侍中故意惱我麼,去年秋闈,你看看懷仁都選了些什麼人上來?我長史書房批覆下去的公文,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連看都看不懂,竟然非要寫成白話才能明白,我這個長史反倒要遷就這些販夫走卒的學問,這不是氣煞人了麼?我去找懷仁理論,他竟然還怨到了我的頭上,一番歪理出來,生生能將人的肚皮氣炸,侍中,此番春闈,可再不能由著壞人的性子胡來了,總要實實在在選拔幾個踏實的讀書人上來……”

到這個話題,李彬的臉色卻凝重了起來,他沉吟了片刻,反問秦固道:“子堅,懷仁簽發的政令,都是要由你長史書房副署的吧?”

“那是自然,不經鳳閣鸞臺,何得為敕?”秦固回道。

李彬看著秦固,那一臉的傲岸,彷彿真個將這個節度延慶六州政務的“長史書房”當作了李文革朝廷的“鳳閣鸞臺”,不由得“撲哧”一聲笑出了聲了。

他轉過身,兩隻眼睛望著秦固,款款道:“他的政令,全然是用白話寫成的!”

秦固一怔,他望著李彬,一時間竟然咂摸不出李彬這話的味道。

這是提自己?還是警告自己?

所謂“君為臣綱”的道理,秦固這個正經儒家讀書人自然是明白的,李文革既然明確地樹立了用白話釋出政令公文的規矩,按道理自己這個長史就應該順著這個“綱”來調整自己的“目”,畢竟君主就是定規矩的人,秦固也不好李文革逾距越權。李彬是在警告自己不要向李文革的這個“君權”挑戰嗎?

然而秦固依然覺得不對,儒家的傳統並不是一切由著君主的性子來,士大夫的道統永遠是高於君主的存在,君主必須尊重這個道統,否則就不會得到士大夫的衷心擁戴。

他疑惑地望著李彬,卻見李彬垂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淡然道:“懷仁這個人,古怪是古怪了些,卻有一宗好,那便是他無論定什麼規矩,都不會完全不講道理地亂來,哪怕那個道理在你看來是荒謬不值一駁的;而他另外一宗更大的好處便是,但凡是經他手親自定下的規矩,他自家絕不違逆……”

秦固默默回味著李彬的這幾句話,再回想李文革的所作所為一一印證,心中也不由得產生了一絲疑問。

李彬卻不理會他的心思,依舊緩緩放慢了語氣道:“於今亂世而言,為政首要的是務實,天下總共能有多少讀書人,能到西北一隅來的又有多少?詩書寫得好的人,處置庶政的能力便一定強麼?懷仁其實不是個粗人,華彩的文章,精闢的典故,他不是看不懂講不出來,用文辭釋出政令,於他而言並無半分難處,崔去非可是清河世家出身,當年就為高侍中料理文案,那一手漂亮文章你也是拜讀過的。雖然如此,懷仁卻依舊要用白話釋出政令命狀以及官牒告身,他這可不是粗鄙圖一時之快,他這是務實啊……”

秦固啞口無言,李彬繼續道:“懷仁出自我府,有這層舊主關係在,軍國大事我什麼他也只有恭聽的份,可是我卻極少話,這固然是避諱韜晦,卻也是對其人的信任。你頭上這位李太尉怪是怪了些,大節上卻是從來不虧的,生逢亂世,武夫當國,有擔當有底線有所堅持的主公不好尋覓,他不是士,卻是士的朋友,他貌似不守規矩,卻恪守著一條最大的規矩——他從不用武夫的邏輯來和士話……”

秦固坐在椅子上,細細咀嚼著李彬的話,越咂摸滋味越是深遠,不由得發起呆來。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李彬悠悠吟道。

“中和元年之事,於今不過才區區七十年,七十年來,能夠摁住刀把子坐朝堂的人,可是不多啊……”

李彬的嘴角,浮現出了一絲自得的笑意。

……

太原府,晉陽宮內,受北朝冊封的“大漢神武皇帝”劉旻不著冠冕席坐在上首,幾個親信文武大臣也不拘形跡地分左右坐在兩廂。五十九歲的劉旻鬚髮皆白,只一對虎目仍然燦然生威,令人見之便忘卻了此人的年紀,這位在河東苦守後漢宗嗣的太原之主此刻情緒頗為激動,聲音洪亮語速極快,頗不似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

“……因果迴圈報應不爽,郭威狗賊戕害我兒,如今自家壽數也盡了!如今柴榮兒篡號未久,朝中重臣宿將林立,人心不服者多,兒與郭賊不同,郭崇韜等大梁舊將,唯效郭賊,與兒並無恩義,起來還算是我大漢故臣,馮道、範質之流,更不必,值此汴京朝中不穩之際,我等整頓軍馬,恢復故國,收納舊土,此其時也……”

老頭子鬚髮皆張面目通紅,揮舞著手臂得吐沫紛飛,下首端坐的臣屬卻一個個面面相覷,皇子太原尹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劉承均見狀,輕輕咳嗽了一聲,打斷了父親的宏論,笑著開言道:“父皇得誠然是,只是國中糧資匱乏,兵馬缺額甚多,便是要整治,總也要年餘光景,這南征之事,卻是操切不得……”

“庸懦——”劉旻極度不滿地惡狠狠瞪了劉承均一眼,怒道:“如你般遲鈍愚怯,你大哥的仇何日才能報得?我豈不知糧資不足兵馬困頓?若等上一年,柴榮兒也坐穩了位子,再要南征,豈不是更難了?如今是他難我也難,比的便是誰家不畏難,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子膽色,怎能恢復故土得報仇冤?”

劉承均身為皇子進言尚且遭到訓斥,周圍的文武便更不好話了。

尚書左僕射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華起身行禮道:“主上且息怒,糧資不足,臣等此時徵發亦來得及,只是兵馬卻不是倉促間可卒得者,此時便是盡起國中之兵,足營足伍尚不足五萬之數,若盡起南征,只恐國中有變,難應緩急,偽周國中兵盛,臣恐寡難敵眾,若起兵,還需修表知會北朝,會同興師,方是萬全之計!”

劉旻雖然激切,卻也並非不知兵之人,知道趙華得有理,當即拍了拍大腿:“咱自家兵馬不足,也是實情,出兵南征這等大事,原也要奉表大遼向上國奏請,若能請得北朝援兵,自是比咱自家出兵穩妥許多。今日朕召各位卿家前來,第一件事便是商議使遼人選,另外也是要求個實數,咱自家究竟能將多少營兵,即使不能舉國盡出,卻也不能太少,讓郭家兒笑了去,這兩樁事,今日都要議個結果出來。”

他完了話便看趙華,趙華此時卻不接他的話了,脖子一縮坐了回去。

使遼這種差事從後晉石敬瑭時代起就不是啥好差事,被人戳脊梁骨倒還在其次,遼人野蠻常常欺凌辱沒南朝使臣,這卻是實實受不得的,幾十年來,使遼的大臣連桑維翰在內都難免在北朝受辱,除了馮道之外,北朝幾乎沒有真正禮遇過任何一個漢臣,就是馮道,若非其人機警睿智,只怕一把骨頭十年前也要扔在那化外之地。

這還在其次,北漢立國之後的首任宰相鄭珙出使遼國,竟然在堂堂國宴之上被遼國的大臣和部落酋長們灌酒,硬生生灌死了,成了名副其實的酒烈士,這就已經不僅僅是屈辱的問題了,性命攸關,誰還敢攬這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劉旻心知肚明,卻也不好強令壓制,只是一個一個臣子看去,目光所及之處,眾臣紛紛垂首,就連曾經使遼的翰林學士衛融此番都垂下了頭苦笑。

“陛下若執意興兵,臣願奉表使遼——”

眾人紛紛抬頭去看這個不知死活的蠢貨,卻見赫然是班位排在最後面的樞密直學士王得中。

劉旻大喜,隨即招手道:“王卿真乃朕之股肱,待卿使遼歸來,朕定當不吝厚賜!”

王得中面上卻並無半分喜色,拱手奏道:“主上執意南征,臣人微言薄,不能諫阻,只望主上用兵之際,攻守兼顧,南征固然重要,代北防務,亦不容輕忽,陛下只要允臣南征不動北線之軍,臣便是萬死,亦將北朝援軍為陛下請來!”

他話到一半,劉旻已然皺起了眉頭,他掃了王得中一眼,陰沉著臉問道:“卻是為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得中毫不畏懼地道:“府州麟州,實為我朝腹心之患,先前還有拓跋家牽制,如今拓跋李家已然覆滅,折楊二賊有恃無恐,臣恐其趁我國中空虛,直下晉陽,如此大局危殆,陛下恐難生還太原……”

他話得難聽,劉旻自然聽不入耳,聞言冷笑道:“就折家楊家那子人馬,還想攻克太原?他們敢出來麼?就算給他們天做膽出了兵,難道北朝會坐視麼?”

王得中抬起頭看著劉旻,一字一頓道:“主上切不可輕視折楊二鎮,兩家聯兵或許還不足以抗契丹,但兩家背後,還有一個坐擁數州之地的李文革呢……”

……

李文革笑吟吟看著滿面嚴肅的秦固和一臉淡然的李彬,委屈地道:“就這麼件事,還值得侍中與子堅在家中等上一天麼?不就是要打仗麼,咱們延州又不是沒打過仗……”

見他如此憊懶,秦固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咬著牙道:“你的倒是輕鬆,你可知去年你徵平夏,用去了府庫多少家底麼?這個窟窿至今仍舊未能填上,你又是出兵朔方又是北收河套,饑荒越拉越大不,得來的那子戰利連消耗的十分之一都不足,你還要折騰,河東路窮得叮噹亂響,劉家都快把老百姓的隔夜種糧榨出來熬油了,打仗就是無利不起早的事情,這話可是你自家的,你倒是看,出兵河東路,你能弄來甚麼好處?”

李文革呆呆看著兩人,一副委屈模樣,李彬卻不理會他的窘迫,淡淡道:“你的動員令,現在就壓在我的府中,子堅的意見也是我的意見,你若是不清楚這個事情,這份動員令,我和子堅絕不副署。”

李文革撓著後腦,苦笑道:“誰告訴你們我要打河東路?”

秦固一愣,轉眼看李彬,卻見李彬的神色頓時凝重起來,兩隻眼睛直視著李文革,李文革舔了舔嘴唇:“咱們從去年春天收了慶州之後就一直沒有大的進項,如今新年伊始,開春了,我想著,也是時候該出去搶一把了……”

秦固一頭霧水:“河東路窮成那個德行,能搶來多少東西?”

李文革翻了翻白眼:“都了我不是想搶河東路,人家全家幾口人共用的一條褲子,我搶來做什麼用?”

李彬不愉快地道:“快,莫要賣關子!”

李文革簡單地道:“根據我們推演分析,劉家是萬萬沒有膽量單獨挑釁朝廷的,不借契丹的兵,劉崇連太原也未必敢出,因此向契丹借兵是勢所必然。北朝諸軍,只有西京道都部署司駐軍距離北漢最近,調動起來最方便,因此若是真個打了起來,這支兵奉調南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到此處李彬已經明白了他的想法,秦固卻是驚訝地張大了嘴指著李文革:“你……你的意思是……”

李文革抿了抿嘴唇:“不錯,只要朝廷和漢遼聯軍在南面打起來,咱們就聯合折楊兩家,以府州、麟州和河套軍政司為前線,出兵抄掠代北,先敲掉北朝的西南面招討司,再將其西京都部署司連根拔起,把整個大遼西京道的家當人拉馬拽全都搬回家來……”

...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恃運而嬌劍神重生支配者魔獸之暗黑領主北唐天下網遊:這個劍士有億點猛指南錄我在海賊鎮守推進城一百年神級輔助:從雙生器魂開始開局幹掉勇者的我被迫成為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