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朝堂議政:開局被李世民偷聽心聲

第1章 朝堂議政,突然響起的聲音。
上章 目錄 下章

朝堂議政:開局被李世民偷聽心聲第1章 朝堂議政,突然響起的聲音。

貞觀二年,長安大明宮。

一間恢宏的宮殿中,有兩隻巨大的銅鶴立在兩側。

四周牆壁、木柱上點燃這一盞盞燈燭,將大殿映照的燈火通明。

一名身穿黑色禮服,上繡十二章紋的中年男人坐在案几之後,手握一隻毛筆批改著前面的奏章。

男人眉如漆刷,眸若點星,舉手投足間氣概非凡,給人一股不怒而威的感覺。

男子一直埋頭批改奏章,幾乎沒有停下歇息過,明明是氣溫偏低的夜間,他的額頭上卻沁出點點汗珠。

也不知過去多久,直到幾名太監從側門處走入,將緊閉的殿門、窗戶——開啟。

一縷縷陽光從外映照進來,男子才發現外間已經天光大亮,太陽東昇了。

只見幾個太監又將牆壁、木柱上的油燈——挑滅,揮袖將煙霧驅散。

然後才在一名滿臉皺紋的老太監帶領下,端上了水盆、毛巾,來到中年男子的身邊小聲說道。

“陛下,天亮了,該上早朝了!”

這中年男人,赫然竟是大唐帝國的主宰,名傳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

埋頭批改奏章的李世民聞言,不由搖頭,幽幽嘆息一聲,這才放下手中毛筆,揉了揉太陽穴,滿面愁容的說到。

“唉,又沒批改完,自年初以來,我大唐各地災情頻發,河東大水,河西蝗災,燕地更是大旱三月,真是令朕頭疼不已。”

老太監滿臉堆笑,一邊服侍李世民梳洗,一邊勸慰說道。

“不過是一些災民罷了,陛下何須去管他們?”

“您征戰數十年,如此榮登大寶,何不如靜下心來,好好享受一番如何?”

李世民擦了擦手,然後將帕子甩在了老太監的懷中,不滿的斥責道。

“你這閹貨,又知道什麼?”

“我初登大寶,去歲剛在突厥人的威逼下簽訂渭水之盟,今年天下又遭天災,朝廷威望已然出現動搖。”

“若是再不管災民,縱情享樂,天下定然動盪不安,須知隋煬帝二世而亡的結局可還沒過去多久啊!”

“何況……”

話到這裡,李世民的聲音便戛然而止,並沒有接著說下去。

如今正是貞觀二年,距離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囚父過去不足兩年。

朝廷就連續遭遇大難,天災人禍頻發,百姓生活風雨飄揚。

不知有多少人,都躲在背後看他笑話,甚至戳他脊樑骨。

說天子無德,上蒼才降下災難警示眾人。

他如果不能做出一番事業,豈不是要遺臭萬年?

這老太監也是乖覺,彷彿沒有聽到李世民後邊的話一般。

只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張老臉皺的如同樹皮一般,滿臉愁容的說道。

“是是是,陛下教訓的是,老奴只知侍奉陛下,豈知天下之大事為何?”

“不過馬上就要上早朝了,朝中有諸多高賢,定能為陛下排憂解難。”

李世民點了點頭,心中稍稍一鬆,邁步便朝大殿之外走去。

一邊走,一邊問道:“今日召諸公子上朝觀政,可都一一通知到了?”

老太監小跑著跟在李世民身後,點頭說道。

“都通知到了,由太子殿下領頭,現在應當在大殿等待了。”

“哦!對了,九殿下得知陛下每日為災民之事頭疼,還特意吩咐老奴,要在您批改奏摺之時,為您點上一支安神香。”

李世民點了點頭,腳下不停,語氣幽幽說道。

“不錯,稚奴有心了。”

“朕的一眾皇子中,就數他最貼心。”

所謂九殿下,就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未來的高宗李治。

而稚奴,正是他的小名。

因年幼懂事,被長孫皇后留在宮中。

至今還未封王,就更別提什麼開府建牙了

……

花開兩朵,各表一致。

大明宮正殿,君臣商議國事的地方。

此時群臣齊聚大殿,還有一群少年於兩側正襟危坐。

其中年長者二十二三,年幼者十一二歲。

這些少年均是李世民的皇子,有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吳王李恪,以及尚未封王的九皇子李治等。

大多錦衣華服,珮玉冠金,就連衣服也都是金絲鑲邊,倦繡飛鳥虎龍,顯得極為奢華。

只有一人,身穿藏青色長袍,頭上插著一根梨木簪,看著有些寒酸,與身旁一眾少年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但看他懶洋洋的坐在那裡,一副悠然自得的姿態,卻又顯得格外的灑脫、飄逸。

他叫李佑,是一名來自2000年後的現代青年。

母親只是宮中的一個侍女,在生他的時候難產而死,連一個名諱也未曾留下。

雖在李世民的一眾皇子中排行第五,也在十六歲時被封為燕王。

但由於不是長孫皇后所生,身後又沒有母系家族的扶持。

因而一直都被置於一個邊緣化的狀態。

從小到大,更是只見過李世民三、五回。

也因此,他對李世民這個老爹,並沒有太多的感情。

就在這時,李世民也從大明宮後殿走出。

“臣等參見陛下。”

“眾卿平身!”

朝拜過後,李世民、朝臣、諸皇子各自落座。

“近日河東水化還未平息,河西又爆發了蝗災。”

“而燕雲等地,也已經三月未曾下雨,如今面臨糧食絕收,災民遍地的局面。”

“諸卿以為,我大秦該如何應對?”

李世民話音落下,杜如晦便立刻說道。

“陛下,災情如火,不可耽誤。”

“臣以為,我大唐應當立刻開倉賑災,救治災民。”

此言一出,朝臣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中立者有之。

但很快,長孫無忌上前說道。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

“我朝剛剛經歷大變,國庫中銀錢短缺,糧草不足,哪有餘力賑濟災民?”

“何況,若是百姓受災,就要朝廷賑濟,豈不是助長天下人好逸惡勞的心態嗎?”

“另外,去歲渭水之盟近在眼前,三軍將士憋著一口氣,此時正準備北征草原,急需者大量糧草,怎能隨便賞賜給災民呢?”

聽到這話,朝堂之中,原本觀點各異的眾朝臣,態度也頓時變得鮮明起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一舉奪得大寶,登基為帝。

可北方突厥卻趁大唐內亂,三十萬草原騎兵狂奔至渭水河畔。

滿朝君臣在惶恐不安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渭水之盟。

這件事,這些大臣歷歷在目,如鯁在喉,一日不敢忘懷。

一眾武將更是厲兵秣馬,時刻準備北征草原,洗刷當日恥辱呢!

如若賑濟災民會影響他們征伐突厥的計劃,他們也絕對不會同意。

因此,這小小的朝堂之中,頓時嘈雜起來。

“陛下,不能賑災啊!”

“是啊!區區災民,何足掛齒?”

“這些災民都是好逸惡勞之輩,與我朝堂何干?”

李世民聽到這話,眉頭布又皺了起來,臉上滿是為難之色。

他是有心賑濟災民,可見朝臣如此反對,此時不由有些動搖。

就在這時,一道略有些稚嫩的聲音,在李世民的腦海中響了起來。

【愚蠢,遇到天災而見死不救,這些大唐朝臣還是人嗎?】

【再說了,只要行以工帶賑的法子,就不會讓百姓養成好逸惡勞的性子了。】

【再發動災民興修官倒,疏浚運河,甚至幫助朝廷運送糧草,還能更有助於北征草原。】

【這麼簡單的法子,這些人都想不到,真是愚蠢死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海賊之絕不後悔萬界覺醒:開局抽取炎帝超級後衛庶女有毒:太子殿下,求輕寵!全家擺爛靠天,彪悍後孃努力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