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重返1977

第二百四十章 良宵
上章 目錄 下章

重返1977第二百四十章 良宵

至於洪衍武,他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要演正經節目通常是不會有什麼顯著效果的。所以他的表演是走得曲藝路線。以“脫口秀”的形式,一連給大家講了三個有關粽子的笑話。

應該說,效果是真不錯,可一個笑話比一個不正經,惹得大家笑罵並舉。

第一個,洪衍武絕對是挾私報復,先拿大哥來打鑔。

從桌旁站起來,他就一本正經地對大家說。

“我親愛的父母家人,兄弟姐妹,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什麼嗎?對,粽子。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咱爸剛剛說過的,為紀念屈原這位詩人。可為什麼用粽子紀念屈原?據民間傳說,是怕汨羅江裡的魚蝦王八吃屈原的遺體。嗯!這一點其實大有可討論之處。洪鈞不認可,我也不認可。可偏偏大哥卻認為是自古不變絕對不可討論的真理。所以說,在大哥看來,粽子就是百姓拿來喂王八的。那麼現在請問了,今天大哥自己吃粽子的時候,心裡感受又是怎麼樣的呢?誰能回答,有獎!”

最後一句一出口,才思敏捷的洪衍文當場一口“桂花陳”就噴地面上了。

在剋制不住地鬨堂大笑聲中,醒過味兒來的其他年輕人也無不指責洪衍武犯壞,變著法兒的擠兌人。

洪祿承和王蘊琳這對父母卻齊齊相視苦笑,無比為兒子這不肯吃一點虧的性情發愁。

唯有洪鈞這小不點兒,和躺在媽媽懷裡的洪鎰沒聽明白。

好在大哥大嫂倒是沒生氣,只是全都怕了洪衍武的口才舉手投降了。

徐曼麗說,“你這個壞老三!真是開罪不起!我們認輸!”

洪衍爭則說,“你小子還是口下留德吧,算我怕了你了!”

洪衍武趕緊笑著衝大哥大嫂抱拳請罪,表示只是玩笑並無惡意。跟著,第二個笑話便脫口而出。

“端午要舉行龍舟賽,各位都知道這個風俗吧?這一天,飯館裡的各色糕餅也去參與。沒想到燒麥爭先,一個閃失被擠到水裡。跟著粽子想都沒想,脫了衣服就跳下去救,只是它這個決定太草率,自己也直往下沉。眼瞅著這倆貨色就都要沒命了,索性會水的湯圓也在場,施以援手救了它們。但才一上岸,湯圓就忍不住罵了粽子,‘你小子是不是傻呀?一看見穿裙子的就不要命啊!’”

這一次,因生動的擬人化表達和另類的想象,大家又被逗樂了。

只是在這個年頭,這完全可以算帶色的“葷段子”了。於是這就造成女人們紛紛臉紅,男人的笑聲不多,大家都強忍著的效果。

甚至還遭到了王蘊琳的一番正色斥責。

“老三,這個笑話可不好,上不了檯面。好在也就是家裡說說,沒人笑話你,要敢去外面胡謅,我可不答應!接下來你趕緊說個好的,要是再像前兩個一樣這麼討人厭,我就罰你自己個明兒把整個院子都掃了!而且不許泉子幫忙!聽見沒有?”

這個提議是大得人心。大夥兒紛紛起鬨。洪衍爭更是連拍馬屁,直誇母親大人聖明,終於說句公道話,不護短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就這工夫,“糖心兒”居然衝洪衍武也做了個鬼臉。那意思是同樣想看他的笑話。

整個一個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啊。

好在咱洪三爺可不是非常人物。老家賊的肚兒,那是雜貨鋪兒啊。幽默的段子數不勝數。什麼分寸的都有,這難不住他。

洪衍武略一思量,跟著第三個又出了口。

“咱還說飯館裡的糕餅界的事兒。端午這天晚巴晌,米飯和包子打上了群架。米飯仗著人多勢眾,一碗飯好幾千米粒撒出去,見了來幫包子的就打,什麼菜包、肉包、豆沙包,蒸餃、水餃、糖三角,無一倖免。就連粽子都被逼到牆角裡。幸虧粽子有急智,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對米飯們大叫一聲‘眾位兄弟們,都看清楚嘍,我是臥底!自家人!’”

“哈哈哈!”

這次的笑話真可謂奇思妙想,淺白易懂。不但把大家給集體逗樂了,就連洪鈞也聽明白了。自然獲得大家的一致讚譽。

洪祿承給的評價也很高。說這個笑話和《餑餑陣》有異曲同工之秒。應該放洪衍武過關。

這樣洪衍武衝四座拱了拱手,終於一身輕鬆的坐了下來。

只不過洪祿承可沒想到,他這一句饒了洪衍武,卻又給他自己個添了事兒了。

因為大家都沒聽說過什麼《餑餑陣》,不免都好奇上了。不但幾個兒女來打聽《餑餑陣》是什麼,洪鈞也鬧著要爺爺講一講。

老爺子就告訴大家夥。說《餑餑陣》是說相聲的唱的太平歌詞。內容是將幾百種餑餑名稱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篇兩軍對壘、擺陣征戰的故事。

像什麼“燒麥出征喪殘生,窩窩頭回營調救兵”,什麼“槽子糕騎著一匹薩其馬,黃槓子餑餑拿在手中”。皆為此類。

嘿,這簡簡單單吐露出的一兩句,就能聽出語言風趣至極。

可這麼一來,大家當然也就更感興趣了,都求洪祿承給來上一段完整的。特別是洪鈞這個小人兒,扭糖似的搖著爺爺的胳膊纏磨。

沒辦法,盛情難卻,洪祿承也就只好勉為其難,給大家唱了一小段。

還真別說,老爺子能票老生的嗓子還真不錯。而且別看他時隔多年沒有聽過了,可由於洪家祖上就是開“餑餑鋪”起家的,詞兒還記得特別清楚,把幾十種糕餅的順序動態都表現得活靈活現。

結果老爺子一唱完,那是好評如潮啊。眾人公推,遠超洪衍爭的“電影串燒”和洪衍武的幾個小笑話。

這樣一來,老爺子的節目在曲藝範疇裡暫時公認排在第一位了。

可這還沒完呢。此時大家的興致堪稱最熱烈的時候,未免都有點意猶未盡,仍舊盼望著有人能再演個精彩的節目。

於是在洪鈞以兩首兒歌作為中場小段兒暫時救場之後。洪衍武就又提出一個建議,說既然今兒爸都演了節目了,那媽自然也得來一個。

同時這小子怕媽推辭。還來了個大揭秘。自稱他在家裡的舊物中尋到一支洞簫,今天剛剛交到爸媽手裡,爸說那玩意就是媽當年的愛物。顯然媽是會幾首曲子的了。

好,這麼一來,王蘊琳想藉口不會也是不行的了。老太太笑嗔了洪衍武幾句,也就爽快地在大家的鼓掌歡迎下應了,說乾脆給大家夥兒吹一曲《良宵》吧。

這樣,在洪衍武小跑兒去屋裡把一根紫竹九節洞簫取來之後,王蘊琳又拿手絹沾著“蓮花白”仔細擦過了吹口,一陣悠悠的簫聲便浸潤在了清亮的夜色之中。

那曲調是特別細膩清麗,頃刻便將大夥兒的喧囂瞬間平息,讓整個院落都變得水一般靜。

要說這曲《良宵》,其實原名叫做《除夜小唱》,是作曲家劉天華1928年除夕創作的曲目。

當時,劉天華的幾個學生與他的親朋好友到他家過年,室內溫馨的氣氛與室外熱鬧歡快的節日氣氛交融在一起,讓劉天華的心情特別好。

所以這首樂曲曲調當順暢柔美,極少跌宕,完全是為了表達作者怡然自得、輕鬆愉快的心情。那麼從情緒和氛圍上講,也就與今天洪家家宴貼切極了。

實際上正是如此,儘管園中的燈光映照之下,閣樓外樹影婆娑。東側粉牆依然,西側紫藤依然,聽著這般曲聲,難免使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但圓木桌上的美酒和紅燒黃魚散溢位的香氣,配上這曲《良宵》,無疑又為大家的心頭,平添了一層溫暖的家味兒,讓人在想象與現實間感到了一種奇妙的舒適與溫馨之氣。

於是一時間,除了洪鈞還能把精力放在吃上,洪鎰躺在媽媽的懷裡沉沉睡去。其餘每個人,幾乎都陷入了一種品味的沉思,一種慵懶的沉寂。

大家都只會默默地坐著,凝視坐在燈籠映照下的王蘊琳,看著她身後巨大的閣樓和樓外的樹影、粉牆、紫藤,便會覺得此時此刻是這般的美好。

無論是誰,所有的聽者在這簫聲與月色之下,都不會再有一點燥熱之感,沸騰活躍的思考也彷彿化作固定的符號,在腦海中淡化、隱退。

當然,每個人在想的東西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都會有各自微妙的體驗。

比如說,洪祿承是在對歷史進行重溫與懷念。

他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那時,他的妻子便在這裡吹,他坐在這裡聽,如今依然如故。

多少年了啊!孩子們不但大了,他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了!

而洪家的兒女們則大多在感嘆,在佩服。只為他們意外地看到了母親從未彰顯過的一面。

媽吹得真好。媽怎麼什麼都會?琴棋書畫,大家閨秀。但是卻默默無聞地隱藏了這麼多年。真不知道媽的身上還有多少秘密?

這才叫真人不露相呢。我們這一代人要比起來,實在太淺薄了。

糖心兒的心思其實也差不多。但羨慕感更加突出。

她覺得未來的婆婆年輕時必定是個大美人,哪怕是現在,她從王蘊琳的身上扔能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

在她看來,這大致應該就叫做“風韻”吧。那真是一種任何外在的修飾都難以企及的美。是一種永遠不會慌亂、碰到什麼都不會心虛的鎮定自若。

她要是到了老的時候,也能是這個樣子就好了。

唯獨和大家有點不一樣的是洪衍武,這小子思想境界十分墮落。

他美滋滋給自己點燃了一根煙,吐著煙霧又喝了兩口汽水,不禁很有成就感地想著。

院子外面的那些人,腦子裡成天裝著什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那有什麼勁啊?

瞎掰!還是咱家這副“萬惡舊社會”的樣子,才有點意思!

真別說,當地主老財就是好啊!在宅子裡面就是完全自己的天地,怎麼折騰都沒人來指手畫腳。

嗯,等我更發達了,我也弄幾頭熊貓兒回家養養,每天黃昏時分,全家一人一頭,牽著花園子裡遛熊貓兒去。壯哉!快哉!

不不不,這就有點太過了!司馬昭笑劉禪的典故教育了我們,時刻也不能忘了嘚瑟必敗!

對!幸福的人兒啊,要低調。省得那些不幸的人兒喲,受煎熬。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大明合夥人國之大賊清末英雄凡人修仙傳凡人修仙傳湘北的籃球少年魔天記玄界之門沒有救贖桃學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