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重生之動力時代

第903章 知己方能知彼
上章 目錄 下章

重生之動力時代第903章 知己方能知彼

“東聯與美國本土那些財團家族有著太多的利益鏈交集。 ( )”

沙魯克苦笑著嘆然說道:“美國的財團政治決定了國會對白宮有著太多的制肘。里根對外可以強硬,但他鬥不過掌握著美聯儲的那些老牌財團。不然的話,這些財團家族換考慮換一個聽話的總統位。”

“我們完全可以遊說美國的各大財團支援美國參戰,這樣他們有機會瓜分東聯這塊巨大的蛋糕啊!”吉亞尼右手緊握拳頭,對空用力揮了揮。

“總統先生,美國在越南戰場連越南人都沒打贏,您覺得他們還有膽量在越南人強大不知多少倍的東聯人身進行新一輪軍事冒險?”

沙魯克毫不客氣地給吉亞尼潑了盆冷水,不冷不熱地淡然說道:“東聯不僅僅與蘇聯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還有華夏也是東聯的全天候戰略同盟國。美國出兵東聯,蘇聯和華夏絕對會出兵力挺東聯!而最主要的是,美國在印度的利益,還不足以讓他們願意承擔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所以說,我們只能靠自己!”

“如果美國不能出兵,那們還有什麼勝算可言……”

吉亞尼是顯有點失落地喃喃自語道:“美國能對我們提供援助,蘇聯同樣也可以向東聯提供,若不能把美國人拖進這場戰爭,單單要我們印度人來承擔戰爭帶來的災難,到時候我肯定會成為國家和民族的罪人……”

看著眼前這位總統大人臉流露出來的失態表情,沙魯克心暗自感嘆不已。

5月4日,東聯外交部長昂山素素在長安印方在東聯元首訪巴期間挑起印巴邊境軍事衝突之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印方應“老老實實無條件地向東聯政府公開道歉”。這起突發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印度對東聯強硬外交政策民意基礎的關注。

據1986年5月歐洲天瑞國際問題研究心釋出的最新民意調查報告《美國仍舊是世界經濟的引領者》與1985年10月釋出的民調報告《印度與吉尼亞:依然處在蜜月之》結合分析,可以相對較完整地反映出近幾年印度民意對東聯態度的變化狀況。

在吉尼亞引燃了印度民族主義者強烈愛國情懷,並不斷地得到印度軍方激進派將領的支援擁護後,最近三年以來,印度社會對東聯的好感度在不停地下降。

歐洲天瑞國際問題研究心的資料顯示,198年時印度對東聯正面積極認知的佔調查人數的45%。1985年10月的民意調查則顯示,只有9%的受訪者對東聯有好感,46%的對東聯沒有好感,5%的對東聯沒有任何看法。1986年5月釋出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6%的受訪者對東聯持正面積極認知,61%對東聯持負面消極認知。足見近三年來印度民意對東聯好感度整體下滑的趨勢。

與之可作對的是,巴基斯坦依然是印度人最沒有好感的國家。最新的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對巴基斯坦沒有好感。另一個趨向則是美國在印度似乎越來越受好評。65%的受訪者對美國懷有好感。只有1%的人沒有好感。這個事實明顯反應出印度整個社會越來越西化的趨向。

受教育程度與對東聯認知存在很大的關聯性。整體而言,印度的精英階層基本都“反東”。而普遍民眾對東聯則更普遍地選擇“無所謂”。

天瑞國際問題研究心的調查顯示,小學及以下化程度的印度人,1%的人對東聯沒有看法;大學化及以的印度人,僅有5%沒有看法。與此同時,當調查問及東聯相於印度的競爭優勢,在大學及以化程度的印度人,有75%的受訪者非常擔心東聯的競爭優勢。而在小學及以下化程度的人,僅有5%擔心東聯的競爭優勢。對於“東聯是否構成對印度威脅”這個問題,大學及以化程度的印度人只有15%沒有作出回應,而小學及以下化程度的印度人卻有5%不作回應。

黨派而言,具有印人黨背景的人士與國大黨背景的人士相,明顯地更多地認為東聯是印度最大的威脅。印人黨有7%的受訪者擔心東聯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國大黨為54%。印人黨有60%的受訪者擔心東聯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國大黨為9%。印人黨有58%的受訪者擔心與東聯的領土爭議,國大黨為49%。印人黨有56%的受訪者擔心東聯的經濟對印度的影響,國大黨為47%。

這些資料足以讓沙魯克非常清楚地明白,吉尼亞執政以來印度的親美傾向以及對東強硬的外交姿態。

不過,對於吉尼亞的對東政策,民意調查顯示印度社會支援與反對的例大致保持相當,而且近兩年內這個趨勢一直得以保持。1985年9月的民調顯示,48%的受訪者支援吉尼亞當前的對東政策,1%不支援,另有1%則表示沒有看法。這個調查結果與1984年的民調大致相似。

另一方面,對印度在世界舞臺扮演的角色,印度民意越來越“自信”。1985年9月的調查顯示,78%的受訪者認為印度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只有5%的人認為更不重要,1%沒有答案,4%認為與過去一樣。這個資料顯示吉尼亞外交在印度的支援度依舊較高。

根據ra掌握的印度社會民情報告,印度的公眾知識分子對塑造印度社會對東認知具有很強的影響。在印度媒體和智庫裡,活躍的都是前政府官員(外交官、軍官等)、著名學者。他們在報紙以及電臺電視臺開設專欄專題,對印度內政外交進行評論,涉及議題面廣,傳播力強,民意引導力強。

尤其是幾個重要的英媒體,經常發表涉東外交戰略的評論。拉賈·莫漢、曼諾吉·喬什等是學者的活躍人物。而前外交部秘書長薩仁山、前國家安全顧問梅農則是退休高官裡的理性派,相對客觀的分析總能給“疑東”的大氛圍提供一劑清醒劑。

過去幾年,印度的公眾知識分子們特別喜歡凡事與東聯作較,總有“一決高下”的意味。印度總不忘以“龜兔賽跑”的故事來增強信心,稱東聯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而印度則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然而,隨著印東之間的經濟差距不是縮小,而是越來越大,這使得印東對的敘述方式越來越不受歡迎。相反,帶來的一個負責因素則是印度對東聯與日俱增的焦慮:印度越來越擔憂東聯可能發展為印度洋地區的“單極霸主”。

在1985年的調查裡,面對各種國際威脅,印度把東聯的強勢崛起排在第一位。

在印度擔憂東聯的諸多問題,印屬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領土及領海主權歸屬的爭議仍然是印度對東擔憂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阿薩姆地區歷史遺留問題,再是東巴關係,之後才是東聯不斷發展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不過,整而言,印度對這四個問題的擔憂程度都差不多。

大致的民**況顯示:第一,對於東聯日益強大的經濟影響力,75%的受訪者認為構成了對印度發展的威脅,其55%認為是印度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印度民意又很矛盾地看待東聯的經濟發展前景,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仍舊是世界經濟的領導者,而認為東聯可能領導世界經濟的只有10%。

第二,對於東聯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79%的受訪者都認為構成了對印度的威脅,其56%認為是嚴重威脅。第三,對於與東聯的領土爭議,79%的受訪者認為是對印度的嚴重威脅。第四,對東聯與巴基斯坦的關係,79%的受訪者認為構成了印度的威脅,其58%的受訪者認為是非常嚴重的威脅。另外1%則認為某種程度算是一種威脅。

當然了,在印度精英階層在憂慮不斷增在的印東兩國實力差距的同時,印度的對東認知也出現了越來越多主張“學習東聯”的聲音。特別是鑑於東印兩國國情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主張要借鑑東聯的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和治理模式的聲音越來越多。如經濟開放的政策、環境治理的模式等等。另一方面,對於印度民主的優越感也在降低,很多分析開始認識到印度的民主制度事實阻礙了印度的快速發展,主張印度不應該一昧以西方模式為參照系,更應該學習東聯的經驗。

由於東印經濟實力的差距拉大,致使印度在參與曼德勒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新東盟等國際合作機制,對東存在矛盾心態。一方面支援東聯在未來的新世界秩序發出更大的聲音,因為東聯的很多呼聲代表著印度的需求。但是,由於東聯在曼德勒合作組織和亞投行等機制的影響越來越大,印度可能被迫不得不追隨東聯,因此印度也認為需要時刻對東聯的主張保持警惕。

沙魯克知道,印度對東聯的消極認知是東聯迅速強勢崛起的必然結果,期望短期內解決是不現實的。對東聯“侵略侵佔他國領土”等認知的偏見,已經深深地根植於印度社會的精英階層。只有在政治外交關係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從根本扭轉這一整體大趨勢。不過。沙魯克也清楚,民意調查也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印度普通民眾對東聯並無好壞的直接觀感,而負面事件在印度對華認知存在著嚴重的影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單靠印度的精英階層,根本沒可能贏得東聯即將發動的這場侵印戰爭。只有盡最大可能地發動印度最多數的普通民眾,激發激起他們對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有望像當年華夏**在華夏領導的人民戰爭打敗rb侵略者那樣為印度贏取民族生存空間。

而在這個方面,吉亞尼這位總統,似乎要拉吉夫·甘地總理在印度全國民眾心目更有優勢。

(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夜行者:平妖二十年超級史萊姆我在漫威提取電影科技王者史萊姆開局史萊姆科技:從超級動力電池開始工業之動力帝國財色美利堅在美綜成為傳說長生十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