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穿越成皇儲

第六百六十二章 德蘇戰爭(19)
上章 目錄 下章

穿越成皇儲第六百六十二章 德蘇戰爭(19)

“殿下,我們的導彈專案很順利,已經研制成功射程均超過1000公里的艦對地,地對地,空對地巡航導彈。”

“不錯,這些導彈的精度怎麼樣?”雖然問是這麼問了,不過雅尼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後世的巡航導彈通常採用慣導、地形匹配、GPS和數字式景象匹配等組合制導方式;命中精度可達10—30米,有的高精度導彈甚至能達到1米以下;且可實現隱蔽飛行、繞障飛行,有效攻擊目標。

而此時的巡航導彈只有慣性制導這一種制導方式,且飛行方式也是直線飛行,並沒有繞障飛行等先進功能,精度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非常抱歉,殿下。”布勞恩博士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這幾款巡航導彈的命中精度達不到300米,我們正在加緊研製光纖陀螺儀。”這些巡航導裝載500到700公斤重彈頭。即使700公斤彈頭的裝藥量殺傷半徑也達不到300米,也就是說這些巡航導彈不可能精確摧毀某個指定目標。

機械陀螺儀的精度也不是不能提高,後世美國發明了名為AIRS的慣性制導系統。這套系統極為複雜,僅其最核心的機械陀螺儀就由19000個零部件組成,堪稱機械陀螺儀時代的頂峰。這套慣性制導系統可使美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圓機率誤差小於40米,絲毫不比早期的衛星制導遜色。

可這玩意的價造價也是天文數字,AIRS有3個加速度計,1個加速度計的造價就高達30萬美元,需要耗時6個月才製造完成,整個AIRS的研製費用可想而知。如此昂貴的裝備令美軍也難以承受,蘇聯解體後“和平衛士”立即下馬。之後發展起了光纖陀螺儀,鐳射諧振陀螺儀等先進陀螺儀。而AIRS研製中技術的複雜度、先進性、高精度卻堪稱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蹟。

而雅尼克壓根就沒打算研究這種做到極致的陀螺儀,也就對這些導彈精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只要能命中一座城市算是成功了,精度可以慢慢改進,彈道導彈呢?”

既然已經發射了衛星火箭,哪怕是洲際導彈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火箭而言,它即可以作為武器,也可以用於航天發射,區別只在於火箭上面的有效載荷。如果火箭搭載的是戰鬥部,那麼它就是彈道導彈;如果它搭載的是衛星或飛船,那麼它就是一次航天發射。一個國家如果具備了發射衛星的能力,也就相當於擁有了中程以上的彈道導彈。

只不過彈道導彈在進入太空之後還要重返大氣層,因此它在制導控制程序上和彈頭耐高溫方面與航天器有所不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因為火箭與彈道導彈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通用關係,早期的火箭與彈道導彈都是相通的,很多航天運載火箭都脫胎於彈道導彈。比如蘇聯同一種火箭分別在1957年8月和10月將洲際導彈和人造衛星送上天,蘇聯的第一枚洲際導彈SS-6因為作戰效能低下,很快就退役改用於航天發射;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丘比特C型運載火箭源自“紅石”中程導彈,“雷神”、“大力神”、“宇宙神”等導彈退役後都變成了運載火箭,用於發射各種航天器。

後來隨著彈道導彈開始採用更便捷作戰效能更好的固體推進劑,早期火箭軍民不分軍民通用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航天發射因為更注重推力,所以繼續使用液體推進劑。

“殿下,我們已經研制成功射程達500公里的短程彈道導彈,射程1500公里的中程導彈,5000公里的遠端導彈和12000公里的洲際導彈。”

後世按照射程將彈道導彈分為洲際、遠端、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國際上的通行慣例是:射程8000km以上屬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在3000到8000km屬於遠端彈道導彈;射程在1000到3000km屬於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在1000KM以下屬於短程彈道導彈。

“不過5000公里的遠端導彈和12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暫時不具備實戰價值。它們的造價過於昂貴不說,精度誤差能達到幾公裡。”

這也在雅尼克的預料之中,慣性制導受陀螺儀精度影響,其工作時間越長誤差越大。

這時安妮走過來稟報了一件事。“殿下,東線克魯格司令來電,包圍圈裡的俄羅斯族部隊要投降,問您要怎麼處置?”

“這些俄羅斯人要投降?”雅尼克不禁陷入了沉思。

二戰時期對於英法美的戰俘,德軍基本能按照日內瓦公約進行對待,給吃給喝。只要沒有遇到德軍看守是個心理存在問題的變態,那麼一般不會有事。而且對於軍官戰俘德軍也給與優待,他們不用去強制勞動,即使是普通的軍官也是如此。不過到了二戰後期,德國受到盟軍的轟炸各種資源變得很緊張,自己沒有多少食物供應,更不可能讓戰俘們吃飽吃好了。

但在東線德軍就是另一個態度,蘇德雙方都殺紅了眼,對待對方的戰俘更是如此。德國以蘇聯沒有簽訂日內瓦公約為理由,根本就沒打算養他們,蘇軍的待遇可不是差了一個檔次。英美戰俘對德軍折磨蘇聯戰俘也看不下去了,為此提出抗議,結果被德軍軍官反嗆。誰叫他們不加入日內瓦公約?

事實上斯大林對待德軍戰俘也好不到哪去,僅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就任由十幾萬德軍戰俘凍死、俄死大半後,才將剩餘戰俘送到西伯利亞集中營去做苦力。

說不定這也是德軍折磨蘇軍戰俘的動因之一: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或戰友被俘後的命運,才會報復性地對待蘇軍戰俘。

可以說二戰中的蘇軍作戰英勇,很大程度上源於“沒有退路”。蘇軍戰士明白被俘後不但有國內的一些政策做懲罰,就算落到敵人手裡也不會善終,只能選擇拼命抵抗。嚴苛的環境激發了蘇軍將士的戰鬥力,這是蘇聯反敗為勝的一大保障。

如果能給他們正常的戰俘待遇,會不會有所不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重生明朝做暴君從簽到開始逆襲雲起天歌司少的千億新娘位面星辰證道從遮天開始科技之全球壟斷狂少歸來贅婿歸來道兄又造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