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從萬曆到永曆

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
上章 目錄 下章

從萬曆到永曆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

皇帝這個位置實在不好坐,幹得時間越長,擔的責任也越多。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生前死後,都十分悲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萬曆小的時候被首輔張居正嚴厲管教,毫無自由;掌權之後遭到大臣們群狼似的攻擊,連冊封一個妃子都會引來舉國反對,常常忍氣吞聲;在位期間趕上了一個又一個倒黴事,特別是女真人在他任內形成氣候,雖有“萬曆三大徵”的輝煌,卻留下“萬曆怠政”的惡名,背上“明亡於萬曆”的黑鍋;死後到了地下也不得安寧,他的陵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發掘,是新中國成立後主動發掘的唯一帝王陵;他還“有幸”趕上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遺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階級敵人的代表,被一把火燒成灰燼,這與被他開棺戮屍的張居正可謂殊途同歸,張老師如地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萬曆雖然倒黴,但並不是昏君,和歷史上大多數帝王一樣,有功有過,極其普通,跟“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以及“只識彎弓射大雕”的那幾位沒法比,但和“此間樂不思蜀”“食肉糜餓不死”那幾位也沒法比。在滿清和東林黨的因素作用下,歷史對他的負面評價,可能言過其實,尤其是“明亡於萬曆”這口大黑鍋,確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明朝亡於萬曆,這己是史界定論,大眾共識,然而高度一致是不正常的,有分歧才是正常的。這種說法過於籠統,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認為明亡於萬曆,主要由於三點原因:一是萬曆怠政;二是黨爭興起;二是建州女真發難於萬曆末年,最終取代了明朝。

這些理由看上去言之鑿鑿,但只考慮了“質”的因素,沒有考慮“量”的因素,只有定性分析,沒有定量分析,忽略了量變到質變的道理。

萬曆朝雖然出現了問題,但這些問題從量上看,離亡國還有十萬八千裡,遠不足以亡國,如果後人處理得當,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萬曆還有可能憑藉“三大徵”成為一代英主,問題是後人處理不當,這些問題就成了問題,也使得萬曆與亡國掛上了鉤,而被萬曆處理過的東林黨人殘餘勢力,乾脆把屎盆子全扣在萬曆頭上,讓他遺臭萬曆(年)。

相對而言,明英宗時期發生的土木堡之變,危機要嚴重得多,英宗本人被俘,北京城被圍攻,但由於繼任者處理得當,明朝沒有亡於韃靼,英宗不僅因此成功避免了“明亡於英宗”的怨咒,他的一些政績反而為人們所稱道,比如廢除殉葬,釋放建庶人等等。這樣一比,“明亡於萬曆”之說就顯得很不公平,有事後諸葛亮之嫌。

這是其一。

其二,萬曆朝出現的這三個問題責任也不能完全由萬曆來負。

首先是女真人的問題。建州女真於萬曆末期發難,並在薩爾滸打敗了四路明軍。然而許多問題的產生都是長期積累,一朝發生的,不能簡單認為哪個朝代出了問題,哪個朝代就負完全的責任。

女真人的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明朝初年就開始引入並扶持女真人來對付蒙古人,為的是彌補明朝初年軍事力量的不足,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女真人經過不斷的遷移,在明代中期定居在遼東以北地區,明政府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遏制,女真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萬曆朝己經進入成熟期,出現問題有一定的必然性。

同時我們要看到,終明一朝,邊患問題始終存在,蒙古人的危脅比女真人時間更長、範圍更廣、危害更大,女真人的問題並不比蒙古問題更難解決。

薩爾滸之敗也不是問題,萬曆三大徵也都是先敗後勝,問題是——萬曆死了,他沒有時間去解決女真問題,這不是他的責任。如果假以時日,萬曆三大徵將會改寫為萬曆四大徵。雖然萬曆留下了建州女真的問題,但是離亡國還很遙遠,後世仍有機會解決。後世沒有能力解決,這只能由他們自己來負責。況且明朝亡於內亂,建州女真不過是坐收漁人之利而己。

其次是黨爭的問題。這與明代初年制定的言官制度有密切關係,並受到明代官場文化和社會關系的影響,問題發端於東林黨的成立。東林黨的成立導致政治生態失衡,引發連索反應,引起了朝臣們的爭鬥。萬曆對於黨爭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並基本正確,黨爭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也不是亡國的理由。

由於萬曆的繼任者們沒有處理好這兩個問題,使得這兩個問題與亡國有一定的關係,但責任主要不應由萬曆來負,女真和黨爭的問題我們將在後面作詳細的介紹,現在先來看看第三個問題,也就是萬曆怠政的問題。(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仙天武魂鬥羅之武魂是雷電鬥羅之我的武魂有點莽重生之網際網路帝國地下城玩家晚宋皇族被女神撿來的贅婿死神黑線你是黑科技大佬你不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