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三十三節 奉天伐清檄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一百三十三節 奉天伐清檄

王輔茞一聽周琅只是去立威,不但不因為這不實用的行動而反對,反而興奮的面色潮紅,直接從床上爬了起來,到房間中快速的走來走去。

“大帥,跨海遠征五千裡,震動沿海州縣,最後兵臨北京城,如此聲勢,足以威懾天下,傲視群雄!”

王輔茞說著,手還在擺著,聽著像是在對周琅說,但更像是喃喃自語。

“此事過後,則清廷威嚴盡失,天下豪雄必起反意。我等登高一呼,必群集響應,則大事可成。”

王輔茞說著,又皺起眉頭,繼而舒展,似乎想到了什麼。

“大帥,清廷威嚴盡掃,我等也需大義名分,莫過於高擎逐胡興漢之大旗,驅逐韃虜,光復中華,以收天下漢人士子之心,我們需要一封檄文,奉天討清!”

王輔茞說著,一個踉蹌,周琅眼疾手快,將他扶住,發現他渾身滾燙。

一摸額頭,發燒了。

把王輔茞扶上床,發現他說話已經聽不清楚了,全是胡話?

忙喊來醫生和他的家人照顧。

周琅一邊擔心這個重要手下的健康,一邊又疑惑他剛才說的到底是不是胡話。

王輔茞的態度改觀,是周琅一直在等待的事情。

當初在臺灣的時候,他感受到百姓缺乏民族認同的現狀,於是想樹立百姓的民族觀念,他想到的辦法是擺脫朱濆從日本尋找一些明清換代時候的文人書籍,那些書在滿清是**,很難找到,但在日本大量儲存下來,甚至當年很多文人都逃去了日本,定居下來。他們的著述,明顯是不會認同滿清王朝的。

而留在中國的文人,那些不認同滿清的,敢說話的都在文字獄中被殺掉了,不敢說話的,也就不會有文字留下來;那些認同滿清的文人立刻就掌握了話語權,一百多年包裝下來,滿清早已是名正言順的正統。

提起那些漢奸文人,當真讓人咬牙切齒,無恥簡直就是沒有底線。滿清這樣一個朝代,寬容一些來說,不提他們身上的異族背景,再好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王朝,可在無恥文人的包裝下,他們竟然比歷代王朝都要偉大。

中國王朝是有一些舊傳統的,比如開創者地位最尊,稱之為祖,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到了他們的第二代,不管多麼優秀,也只能稱宗,或者稱帝,漢文帝劉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太宗朱棣等等。

但在滿清文人的包裝下,用中原王朝的方式,給死去的滿清皇帝上廟號的時候,努爾哈赤廟號清太祖,順治號世祖,康熙號聖祖,他們說努爾哈赤有開創之功,稱祖沒問題,又說順治時期八旗入關,形同開創,這馬屁就拍到頭了,到了康熙因為康熙平三番,平臺灣,竟然因為功績大,他們也說類同再造,這就沒有底線了。按照這樣的說法,唐太宗李世民是不是也應該稱祖,天下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唐肅宗鎮壓了安史之亂,等於重建唐王朝,也沒敢稱祖。

一朝三祖這樣的荒唐事,到了21世紀依然堂而皇之的被許多專家拿出來稱頌,更何況在清朝時代了。

搞的老百姓都真的以為滿清都是聖主仁君,讓周琅取得百姓認可的難度增加了無數倍。

就只能從明末,滿清已經入關,但尚未建立認同,天下士子正在反抗他們的那個時代,獲取反抗精神。

透過朱濆,周琅從日本帶回了大量書籍,比如夏允彝、夏完淳父子著述的《倖存錄》和《續倖存錄》,《揚州十日》《清磷屑》《四王傳》等等。

這些書都先交給王輔茞來看,周琅看這些書當然是對其中記載的滿清入關的種種暴行,感到一場痛恨,可他不知道當世讀書人的思想,他受過民族主義教育,會強烈的民族認同,可這些人沒有,他們受的教育反而是取民族意識的。

王輔茞讀完之後告訴周琅,說讀之讓人胸悶,痛感韃虜殘暴。

但也僅此而已,那已經是一百多年錢的事了,同時代的人無法感同身受。周琅也就放棄了透過基本宣揚民族主義的書籍,就能促使天下人反抗滿清的幻想。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認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歷史上,每一個朝代滅亡的時候,都有不少人願意為國殉葬,其中包括了元朝,元朝對待漢人的打壓,應該說比滿人尤甚,可元朝滅亡之時,依然有漢人官員為其殉國,有漢人將軍為其戰鬥到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宋朝殉國的士大夫總說國朝養士三百年云云,然後為國赴死。

周琅想取得天下人的認同,那得是建國之後,下一代成長起來的時候,如果加以現代的愛國主義之類的教育,應該能加速這個程序。

民國時代,許多反清團體從日本帶回這些書籍,也不是沒有作用,在流傳過程中,確實激發了一些人的反清思想,但那也是流傳了幾十年的結果。而且反清主要是因為不滿,這些書籍不過是給了他們一個反抗的理由,然後讓他們產生勇氣走向反清的立場,接著他們的立場,又反過來強化了他們對滿清的恨意。

王輔茞看完這些書之後,感情強烈,其實是因為他已經站在了反清的立場,他需要各種觀點來為他的立場做背書,這些明末文人的觀念,給他提供了心理支援。所以他看完後,立馬就在福建刊印發行,可引起了效果並不明顯。

反倒是白蓮教起義之後,文人們開始站出來,加入了王輔茞和周琅的幕府,然後開始發表各種滿清無道的聲討文章,正義感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其實也是因為立場轉變後需要為立場尋找心理支援。

隨著大勢的變化,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轉變,可他們到底是看到滿清不行了,明哲保身還是真的激發了內心的民族感,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反正周琅發現這些情況之後,就已經放棄了跟效忠滿清的文人打嘴仗,還不如直接帶兵去北京刷一下存在,這對他們的打擊才是致命的。

不過必要的輿論工具還是需要的,這需要王輔茞來操作,他就是這個時代的文人,他最瞭解這個時代的文人,他的心理轉變很能代表其他的文人。周琅並不瞭解這時代的文人,他也不擅長這種互相潑髒水的宣傳方式,他過去帶團隊,凝聚人心的手法也不是透過給對手抹黑,而是描畫自己事業的前景,給予豐厚的薪水,用正能量來激發團隊的鬥志。

王輔茞的病情並不嚴重,當地名醫給他開了清心去火的方子,照方抓藥,幾服藥下去,就好的差不多了。

他的工作中心馬上轉向北伐計劃,軍隊問題不用他負責,他主要負責的是民政。

對於北伐的糧草供應問題,王輔茞建議應該開徵賦稅了,靠關稅、商稅不足以長期支援周琅的軍事行動,福建已經免了一年錢糧,如今政局穩定,百姓擁護,是到了該徵收賦稅的時候了。

周琅同意,不向地主們徵稅,只收關稅、商稅,透過做生意賺錢,雖然以後也可以慢慢彌補上來,可政權跟地方的紐帶就斷了。讓地主們納糧交錢,也是他們給新政權的投名狀,代表他們開始接受和擁護新政權。由於他們交了錢,多多少少也會更希望這個政權能贏。就好比小股民明明沒有多少股票,也很希望股價上漲一樣。

由於胥吏都是本地人,在福建胥吏階層投靠周琅之後,王輔茞已經將福建的地方官府,恢復到了滿清時代的程度,只是滿清時候的積弊自然也不少,但新朝新氣象,目前從周琅到王輔茞等上層還比較認真,積弊沒有滿清時候那麼嚴重。

積弊稍微輕一些,但滿清時候的官府只能卻全都恢復了,此時徵收傳統的賦稅,不存在任何操作上的難度。

立刻發下政令,今年秋糧昭常徵收,同時嚴查各種陋規,希望這種王朝初年的新氣象,能夠持續個幾年,到時候周琅就有充足的能力來進行徹底改革了。

地主們也沒有抗稅,抗糧的現象,大家都平平靜靜按照老傳統繳納了賦稅,畢竟清朝過去的稅率確實不高,一塊土地上的收成,連十分之一都拿不走,地主卻可以拿一半,佃農拿剩下的。

秋糧漸漸入庫,糧草充足,支援周琅手下十萬人長期戰鬥,不是什麼問題。

透過佛山源源不斷的將廣東的各種資源帶到福建,主要是鐵這樣的戰略物資,佛山猶如一個漏斗,他的存在,讓整個廣東的鐵礦資源在這裡集中,採購起來極為方便,大量鐵料從佛山進入福州兵工廠。

儘管佛山採購來的是成品鐵料,但因為各種問題,還要經過回爐,用更高的高爐,更高的爐溫,更乾淨的焦煤,重新熔鍊後鐵質大大改善,可以用來鑄造英式大炮了,目前鑄造大口徑重炮技術能力還不足,可鑄造12磅、8磅和6磅的步兵炮是足夠了。

打造步槍比鑄炮更容易一些,倒是都不用重新回爐,而是用在福州周邊的溪流旁建造的那些水力鍛造工廠中錘鍛,用反覆鍛打的方式不但能去除雜質,而且能讓鐵質更加密實,韌性更足。

子彈的鑄造,火藥的生產,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嘉慶二年農曆新年到來前,就已經完全了所有的準備,過年後就準備進行行動過。

萬事俱備,王輔茞最後提出,還需要一份檄文,奉天討清的檄文。

朱元璋當年消滅了南方陳友諒等等割據勢力,穩定南方之後,才開始北伐,為了取得道義上的輿論優勢,就發過奉天北伐討元檄文,當時操刀的是名臣宋濂,對文臣來說,這也是一種榮譽。

內容甚至都大同小異,就是強調滿清的胡虜身份,歷數滿清的種種暴行,諸如乾隆重用奸臣,天下貪官橫行,告訴天下人滿清國運大限已到。中原兩百年必有英雄出,奉天應命,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檄文在福建甚為發達的印刷作坊中不斷印刷,印了三十萬份。

不過這一切都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王輔茞本想光明正大的做輿論宣傳的,但周琅反對,這些檄文必須是在登陸之後才能發放,否則影響軍事行動的突然性。

事實上,周琅之所以要去打一下北京,也是因為判斷出北京空虛的現狀。他去打北京,目的是威懾,是打擊滿清的威望。兵到了北京就是勝利,但如果能真的打下北京,對滿清的打擊更大,當然更是勝利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