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兩百四十九節 沙俄的弱點在哪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兩百四十九節 沙俄的弱點在哪

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的地理位置之好,是天然的進出烏拉爾的通道,換成任何一個國家,這兩個地方都會形成城市。

兩座城市都位於烏拉爾山東麓,可這座烏拉爾山有歐亞分割線的名聲,但實在是太對不起分割線的地位,簡直就跟丘陵似的。尤其是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這一帶,地理上劃歸中烏拉山段,從休戈爾河向南伸展至烏法河,長322多公裡;除了最高峰中巴塞格山高994米外,其他山高很少超過488米。所有的山,頂端都很平整,少有孤立的山丘露頭。

因此中烏拉爾山這一段,好似一個大的出口,在平均高度低於500米的情況下,山脈寬度卻有40到150公里,真的很難稱之為險阻。

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就在這座山上,說是東麓,但山脈寬度幾十公裡,其實就坐在山脈中,而且地勢平坦。

兩座城市能夠脫穎而出,當然不止因為地勢平坦了。最重要的是水利,兩座城市都靠近河流。而且城市兩側有一東一西從烏拉爾山脈發源的兩條河流,這就非常巧合了,一座山兩條河流,一個在東麓,一個在西麓,山中一座城市,就將兩條河流溝通了。比例尺稍微低一些的地圖上,甚至無法區分兩條河流,會被人誤以為是連通的河流呢。這意味著從歐洲逆流而上,可以直接從這兩座城市進入西伯利亞的水道。

這就是兩座城市脫穎而出的原因,他溝通了西伯利亞和歐洲水系。

葉卡捷琳堡東側是伊賽特河,這條河就從葉卡捷琳堡市中心流過,是城市最大水源,河流最後匯入託博爾河,最終流入鄂畢河。西側是丘索瓦河,這條河就直接通往彼爾姆,在彼爾姆匯入卡馬河,卡馬河最後匯入伏爾加河,伏爾加河直接連通莫斯科。車里雅賓斯克東側是米阿斯河,這條河流入伊塞特河,西側是烏法河和烏拉爾河,溝通烏法之外,也是匯入卡馬河,跟伏爾加河水系溝通,烏拉爾河直接流入裡海。

由於這種地理位置,讓中國軍隊可以一直沿著河流進攻,一直打到莫斯科。雖說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可以通航,可大船無法通航,小船、木筏就足夠了,人沿著河岸走,貨物在水上走,這效率跟人吃馬喂的陸路運輸就不一樣了。

只要沿著河流,物資補給就有保障,前提是不受到俄國人的騷擾,拿破崙就是沒解決這個游擊隊的問題,結果在俄國栽了跟頭。拿破崙血淋淋的例子,大家不可能不吸取教訓,不提周琅一直就對後勤最為關心,中**事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糧草先行,這個先行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讓糧草走到前邊,而是一個重視程度,因為歷史上太多因為糧草不濟而失敗的例子了,這個觀點極為普及,因為經過戲曲、說書的加工後,三國演義的受眾很廣,其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哪一次不是因為糧草問題而退兵的。

所以周琅要求軍隊打下烏法和彼爾姆之後,就停止前進。利用控制的水路籌集足夠的物資,等在這裡集中了足夠多的物資後,然後再前進,這樣俄國人的堅壁清野戰術就沒什麼作用了。

庫圖佐夫是一個老江湖,街上打野架的小流氓都知道,不要被別人的節奏牽著走,要掌握主動權,庫圖佐夫當然知道要主動出擊的道理。一旦中國軍隊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是大步追擊俄軍,而是確保給養之後再行動,庫圖佐夫一定會試圖打亂這種節奏,反攻上來。

防守總比進攻容易,堅守自己容易控制的地區,消耗俄國人的有生力量。

可這並不是周琅反擊庫圖佐夫的辦法,因為這只是不按照庫圖佐夫的計劃走而已。

庫圖佐夫大概是判斷中國跟法國一樣,勞師遠徵力求速戰速決,可中國跟法國不一樣,拿破崙是希望以軍事行動達到其他的目的,這種目的不純是會影響戰鬥的勝負的,周琅關心的只是輸贏,因為他發現從俄國人身上得不到多少好處,打俄國,純粹就是為了打他而已,因此眼裡只有勝負,考慮軍事問題也就專注於軍事本身了。

可問題是,俄國的弱點從來不是軍事,他是一個落後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全部落後,唯獨一個軍事從來不落後,彼得大帝改革之前的俄國,就引入了火器技術,改革之後引入的其實是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思想。

拜彼得大帝的改革,俄國人甚至比一些中西歐國家都更早的走進火器時代,比如波蘭,就一直在以冷兵器的思維戰鬥,因此被更落後的俄國打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直接從軍事上戰勝俄國很難,但落後就意味著有弱點。抓住這些弱點,就能置對方於死地!

這個弱點其實拿破崙已經找到了,那就是俄國最大的死穴,農奴制!

但拿破崙沒找到解決辦法,他進入俄國之前,認真研究了俄國的文化,發現農奴制是俄國矛盾最大的問題。可是拿破崙還是不夠瞭解俄國,他能看到的資料,都是俄國的知識精英寫的,他從來沒有從農奴的角度出發去瞭解農奴制。而俄國的精英如果自己能解決農奴制問題,這個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拿破崙的被俄國精英給帶偏了,覺得只要解放了農奴,他就能在俄國得到社會大多數人的支援。可惜的是,俄國精英們的想法,都是在參考歐洲,甚至直接參考的就是法國本身,法國也是大革命中才廢除了農奴制殘餘,方法是透過法令廢除了農民對貴族的封建義務,沒收了貴族圈佔的農村公社土地,讓貴族不再能透過封建勞役奴役農奴,也無法透過土地來壓榨農奴,這樣的農奴才真正成為了農民。

所以拿破崙進入俄國之後,派兵進入俄國村莊,不斷張貼他的宣言政策,告訴俄國人他要解放農奴,宣佈廢除貴族的特權等等。

可是俄國人沒有買賬,不是農奴們不想要解放,而是俄國跟法國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在俄國法令是起不到作用的。農奴們也不相信一個外國皇帝一封法令就能解救他們。在俄國,立法的形勢都有兩種,一種是杜馬的立法,另一種叫做行政立法,法律可以拿到杜馬討論,但政府也有權隨時出臺法令。

其實最重要的是,俄國人無法從拿破崙的法令上看到實惠,人都是現實的,俄國人遠遠沒有法國人浪漫,沒有法國人有想象力,只需要一個口號,一個承諾就能讓法國人起來發動革命,而在俄國,農奴們只會旁觀。就好像這時代的中國人一樣,對官方充滿了不信任,誰來了也得交稅納糧不是?

但對周琅來說,真不是!

他不需要俄國人納糧,因為他沒想過要在俄國建立政權,所以他可以像李自成那樣,大聲宣揚闖王來了不納糧。別以為李自成受到歡迎,只是提出了一個口號,歷史研究證明,他真的做到了。攻掠州縣,他從來是放糧,而從來不向農民徵糧,他的軍糧來自拷掠,在農村拷掠地主,在城市拷掠富商,進了北京拷掠那些滿朝文武和權貴。這讓他沒有得到地主勢力的支援,最後敗亡。

所以想讓俄國農民起來支援你,至少是站在旁邊支援你,為你搖旗吶喊,你得讓他們得到實惠,而不是一個虛頭巴腦的法令。

周琅就打算這麼做。

他也跟拿破崙一樣,去農村廢除農奴制,然後砸爛當地貴族的莊園,把貴族的土地也分給農奴,農奴制下,雖然農奴也有份地,可最好的地都被貴族佔據,他們得先幫貴族老爺耕完了土地,然後才能去耕種他們的公社份地。隨著資本經濟的發展,許多發達地區由於可以方便的出售糧食,貴族甚至透過權力侵吞農民份地,有的地方甚至發展到農民份地被侵吞完了,地主只向農民提供口糧,而不給他們份地的程度。

俄國的農奴制分為三種,國家農奴、宮廷農奴和地主農奴,國家農奴就是隸屬於國家的農奴,他們為國家提供勞役和賦稅,宮廷農奴屬於沙皇為宮廷提供宮廷用品,地主農奴則是屬於地主的,他們是最悽慘的。

周琅決定,中國軍隊所過之處,砸毀一切貴族莊園,讓農奴瓜分土地和財產,給他們簽發新的地契。

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相信你能讓他們長久的保住這些,讓他們真正的看到希望。歷史上那一次農奴起義不是為了這些,可由於俄國的歷史太短,他們的農奴起義都以失敗告終,所以農奴普遍不相信透過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得讓他們看到這些,那就必須持續的佔領統治區一段時間,只要讓一部分人看到希望,讓一部分得到實惠,種子就發芽了。

可是想要長久的統治地方,靠軍隊是不行的,連語言都很難溝通的情況下,外來軍隊只能是孤立的,所以周琅需要俄國當地精英的支援,普通的精英當然不行,大多數俄國貴族、地主都是支援農奴制的,就好像中國的地主是支援科舉的一樣,這是他們的權力來源。

但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總有一些異類,他們是當前制度、文化和社會的反對者,他們可以是改革者,可以是革命家,可以是反賊,可以是亂黨,關鍵是看他們成功與否。

俄國的改革者尤其多,而且都是受過優秀教育的貴族精英,他們反對奴隸制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因為對國家和民族的愛,這些人才是社會的良心,而這些人卻有可能被敵人利用。

周琅發現,斯佩蘭斯基就是這麼一個人。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