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四百三十節 大時代的大國博弈(2)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四百三十節 大時代的大國博弈(2)

在周琅看來,民族問題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軍事力量,因為軍隊中士兵不夠團結,互相拆臺,無法配合,另外少數族群的國家認同較低,無法像民族國家那樣,進行民族動員,建立單純的超越民族的國家觀念,中國人用了幾千年效果似乎也不怎麼好,最後還是退回到民族國家的老路子上,創造了一個中華民族的概念。

奧地利的老對手奧斯曼帝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馬哈茂德等奧斯曼蘇丹這些年一直推進大奧斯曼主義概念,希望用一個大奧斯曼的觀念,來讓國內的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建立起一個共有的認同,可惜結果是什麼,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

所以奧地利帝國面對的,也是這種困境,推進國家主義吧,連中國都無法做到,幾千年的教育也只是在士大夫階層中培養出了超越民族界限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奧地利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在拿破崙戰爭後,奧地利就很少有鮮亮的軍事戰果了,原因就是一個開始形成的現代民族觀念,讓奧斯曼帝國的動員能力,甚至低於哈布斯堡王朝時代的王朝戰爭。

這些潛在的問題,此時別人還布清楚,但周琅清楚。有可能拉攏奧地利的代價,比打垮這個國家更大。但是奧地利崩潰之後,東南歐的地緣真空該怎麼填補。這個巨大的地緣真空弄不好,就是極其殘酷的民族仇殺。是不是會有其他勢力在這裡趁勢而起,或者殺夠了之後,分久必合,在面對一個超級中國的情況下,聯合起來。

聯合起來的可能性太小,統一歐洲本就是一個笑話,但被其他勢力滲透是很可能的,透過複雜的王權繼承制度,北德意志一些小邦國或者老貴族家庭,有可能在這裡建立政權。形成一個個依附於北德意志帝國的德意志君主國家。這等於給德國統一中歐掃清了道路。

另外就是,弄垮奧地利帝國,讓這裡陷入混亂,也不是周琅想看到的。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事實上等同於美蘇爭霸時期的蘇聯,國力上則等同於美國,硬實力比英國強,也建立了一批搖旗吶喊的小跟班,但在對歐洲國家的影響力上比不上英國。作為霸權國家,想贏得盟國和中立國的認可和尊重,完全靠武力是不行的,不斷輸出革命的蘇聯就是例子,輸出文化的美國反而更受歡迎。

美國後來能建立唯一的霸權,也是因為他更能向盟國分享利益,蘇聯卻憑藉軍事和政治控制盟國,然後在經濟上制定傾斜政策,比如規定蘇聯商品和東歐盟國商品的不平衡價格,來剪盟國的羊毛。這種類似於拿破崙式的,損人肥己做法,讓盟國不可能跟蘇聯同心同德。

於是蘇聯接替,政治和經濟控制消失之後,東歐國家紛紛倒向了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

加入當年蘇聯能夠寬容一些,不至於讓俄羅斯繼承不到一丁點遺產,搞的舉目皆敵的境況。

中國既然要做世界的領導者,那麼就要維護世界秩序,奧地利崩潰後,勢必要出手收拾殘局,與其那時候耗費高昂的代價維護秩序,不如讓秩序不要崩潰的好。

所以這是向奧地利做出一些讓步,拉攏他們的原因,只是不想奧地利帝國過早的崩潰。

因此除了許諾一些政治利益之外,也給奧地利了一些經濟優惠,在奧地利採取高關稅保護的情況下,中國並沒有刻意提高奧地利商品的關稅。結果奧地利的棉紡織工業,甚至可以向中國西部出口了。

要知道以中國目前的生產力,其他國家是很難向中國出口商品的,但奧地利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透過多瑙河,蒸汽船可以直接駛入中國在黑海的港口,而中國的鐵路在後也迅速改道道了北高加索地區的新羅西斯克港口。

在同樣燒煤的情況下,汽船的運輸成本顯然遠低於鐵路,首先建造成本更低,其次運營成本耕地,所以從中國東部地區,用鐵路將棉布運送到高加索地區,距離長達七千多公裡,而從維也納到高加索港口,距離兩千來公里,還一路走水路,可想而知誰的成本更高了。

加上這些年中國的棉布其實已經不再廉價,控制了太多的金礦,以及商品出口順差,導致黃金大量流入中國,物價已經漲的快趕上英國。中國棉花又依賴進口,隨著國內移民更容易得到土地,導致城市需要跟移民區爭奪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人工價格在戰後屢次上漲,這一切都導致中國棉布的出廠價,已經超過大多數的歐洲國家。

結果開放的中國西部邊疆市場上,充斥著一些歐洲商品,英國商品最廉價,戰後迅速佔據了很大一塊市場,希臘依靠便利的條件,切走了第二塊蛋糕,而奧地利雖然姍姍來遲,卻發現這塊市場大有可為,中國正在大量向西部移民,從烏拉爾到高加索,甚至深入到哈薩克地區,奧地利商品都能佔據優勢,這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市場。

儘管是中國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可是也擁有四五百萬人,中國推行的土地政策,讓俄國農奴分到了土地,成為了免稅的自耕農,經濟條件大大改善。最重要的是,中國人開始向這裡大規模移民。根據奧地利駐諸國領事的情報,中國政府計劃每年向烏拉爾和高加索這兩個邊疆地區至少移民一百萬人。

這意味著中國西部邊疆市場不但龐大,而且增長潛力巨大。

以前奧地利也有出口到中國的商品,最大頭的是波西米亞的水晶制品,按照中國客戶打造的各種水晶燈飾,在中國還是很暢銷的,總有人喜歡這些亮閃閃的東西。哪怕中國的文人階層並不喜歡,可日益富裕的城市中產階層中,卻頗有市場。

還有奧地利的精密光學儀器,奧地利可是顯微鏡的發明國,這時代能製作顯微鏡的國家還沒幾個。

還有奧地利的鋼琴,儘管每年出口也就幾百臺,但這種產業本就不大,奧地利本國也就這個銷量。

不過之前的這些產品,都是貴族消費文化下誕生的奢侈品,產量有限,銷量也有限,對現代工業的促進意義不大,在這個時代,在沒有比棉紡織工業更能促進工業發展的了,連瑞士都開始發展棉紡織工業,更何況奧地利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奧地利商業部門認為向中國出口棉紡織品前景廣闊,支援本國商人去開拓紡織品的出口。

另外奧地利還發現,他們的機械製品竟然也可以出口中國了,中國其實有龐大的機器製造能力。可奇怪的是,一旦經濟開始擴張,機器好像永遠不夠用一樣,需要大量進口。實在是經濟規模太大,而培養專業機械師的速度跟不上所致。

奧地利作為一個老牌國家,雖然工業革命才剛剛起步,但機械制造還是頗有規模的,比如波希米亞王國製造的機器和機床享譽歐洲。

波西米亞王國是奧地利帝國中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共革命之前,這裡就擁有發達的手工業,主要還是因為地緣,跟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維也納為中心的奧地利公國不同,波西米亞地區直接有通航的河流匯入易北河,可以直接出海,因此奧地利境內的產品透過這裡向中歐銷售,進口英國商品也透過中歐,從波西米亞進入帝國。由於這些地理上的優越地位,波西米亞地區在前工業時代,快速積累了資本、人力和技術。

另外波西米亞地區跟奧地利地區不同的是,這裡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天時地利人和,工業革命就率先在這一地區爆發了。奧地利相對落後,但主要是生產規模上的落後,而不是技術和文化上的落後,維也納依然是文化中心,雖然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但教育、金融則發展了起來,波西米亞的工業資本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奧地利的資金,其中不乏大貴族的投資。

波西米亞王國率先進入工業時代,讓這裡變得比其他地方都更富庶,世界戰爭爆發前,波西米亞擁有420萬人口,奧地利公國只有240萬人口,其中半數都住在維也納,波西米亞提供的稅收是奧地利公國的兩倍,人均納稅已經高於奧地利公國。

戰爭結束那年,波西米亞的布拉格到奧地利的維也納的鐵路就已經通車了,現如今奧地利帝國境內的鐵路已經超過2000公里,以維也納為中心,佩斯-布達、威尼斯等大城市都連線進了鐵路網。

現在波西米亞人的工業品,主要是機床、蒸汽機和棉紡織品,大量透過維也納,然後是多瑙河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每年進口的機器製品,其實也不多,只佔十分之一而已,但足以讓奧地利的機械工業翻一倍。

依託中國市場,奧地利經濟蓬勃發展,能否讓他們跟中國保持政治和諧,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