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五百零九節 英國決不屈服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五百零九節 英國決不屈服

海峽法庭的審判,最終也只能判決英國商船無罪釋放,因為實在找不到一條針對性的處罰條理。如果是入侵奧地利領海來判決,則那屬於奧地利的主權管轄範圍,如果按照違反海峽公約來判決,可目前海洋公約對違反通航規定還沒有明確的處罰標準和措施。

法庭要求無罪釋放英國商船,但中國沒有執行,英國船和水手都被扣押在索契軍港。

英國向中國施壓,在國際上大肆宣揚中國人自己違反自己制定的海峽規則,哪怕這些規則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在輿論壓力之下,一個月後,中國釋放了商船和水手。

第一局的博弈中,看似英國人贏了一籌,可事實上,中國完勝!

因為一切都按照規則來了,包括英國人也是在海峽公約規定下才得以被釋放,而中國釋放英國人的行為,也是按照規則來的,可以說屈從的不是英國,而是中國自己制定的規則,中英兩大強國都先後受制於公約規則,這對規則的神聖性是一個巨大的維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外,這是一次契機,讓中國開始著手制定更詳細的規定,在海峽公約允許的框架下,完善海峽通航規則的內容。

針對這次英國人闖關問題,中國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公共的執法機構,之前成立的法庭和監獄等機構,那屬於司法機構,執行機構指的是警察一類的紀律機關。這一條各國也沒有異議,西班牙投了棄權票,顯然不想得罪英國,也不想得罪其他國家。投反對票其實也沒用,他們的沒有否決權。

大國中的法國、奧地利,甚至俄國也不想得罪英國,確實發現在類似事件中,執法是一個問題,讓各國獨立執法,面對的壓力太大,如果將執法權授權給一個公共機構,可以讓他們擺脫這種壓力。

性質上,這屬於將各國的執法權進行區域性讓渡,跟之前成立法庭是一樣的,然後管轄權依然歸海峽管理委員會。新成立的機構名叫海峽緝私警,用緝私的名義,相對不敏感。海峽緝私警有權進入各國領海執勤,甚至直接進入各國港口進行執法。再出現英國商船闖入奧地利港口的時間,緝私警可以直接進去抓人、扣船,跟奧地利無關。

成立緝私機構,這個各國沒有異議,反正也是各國派人,但經費怎麼辦。之前的法庭和海峽管理委員會,都是各國按照比例分攤經費,中國承擔了一半,現在即便按照比例,也有國家表示無法承擔,西班牙首先認為經費太大,撒丁王國也不想承擔,小國中只有希臘明確表示願意承擔經費,因為透過海峽的商船中,希臘商船始終是第一集團。

維持管理委員會的運作,法庭的運作,讓經費越來越高。緝私機構可不但只有人,而且還必須採購一些船舶,甚至武裝,這經費就太高了。

於是就經費分擔比例問題,各國爭執不下。都認為應該按照誰受益誰付出的原則,應該讓透過海峽進行貿易的大國來承擔。西班牙和撒丁王國,商船數量太少,埃及和滿清帝國,甚至沒什麼海洋船隊。奧斯曼帝國也不同意,表示海峽本就是奧斯曼領海,如果奧斯曼因為本國的商船行使在本國領海上,還需要為此納稅的話,這完全是不合理的。

經費問題不解決,這個機構就無法組建。

進行了多輪會談,委員會依然難以達成一致。

最後中國提出方案,直接在海峽上徵稅。所有通航商船都必須繳納一定的通行稅,按照商船噸位進行徵稅。又有國家在直接徵稅和代徵問題上有分歧,大國希望可以由本國海關代徵這筆通行稅,轉入海峽委員會賬戶。小國則希望直接由海峽委員會徵稅。大國是不想放棄徵稅的權力,小國則覺得自己會吃虧。

比如希臘這樣的國家,各國代徵的話,中國、俄國、奧地利這樣的國家可以大膽徵收希臘商船的通行稅。黑海國家進入希臘,卻有可能規避這筆稅收,他們可以更改目的地來假託不是從海峽透過的。甚至中國從黑海出發,抵達中國東海岸的商船,完全控制在本國海關內部,徵稅不徵稅別國根本無法監督。

中國還好說,從東海到黑海海運成本不划算,但奧地利和俄國呢,尤其是奧地利,黑海和亞得里亞海近在咫尺,可以說過了海峽就是,奧地利經過海峽中轉本國貨物一旦可以避稅的話,會讓奧地利商船獲得極大優勢。甚至奧地利可以由此發展出轉口貿易,大量希望避稅的商人,可以從奧地利黑海海岸,使用奧地利的商船,轉到奧地利的亞得里亞海海岸,然後轉銷其他國家,完全避開了海峽公約的監管。這樣的話,對於希臘運輸業來說,將失去與奧地利競爭的能力。

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以及爭辯之後,多數國家開始支援直接徵稅方案,還是在伊斯坦布爾設立專門稅關,為了簡化流程,海峽稅關跟奧斯曼海關聯合辦公,甚至如果不算名義程式,都可以說是委託了奧斯曼海關代徵通行稅。

對於奧斯曼帝國做出的犧牲,海峽委員會予以充分考慮,因為透過海峽的奧斯曼商船,基本上都是在本國領海上航行,如果讓他們納稅,性質上如同在多瑙河上徵收奧地利商船的稅收,交給一個國際組織,這確實不合理。

可如果給予奧斯曼帝國免稅待遇,對其他國家又不公平,因為會讓許多國家的商船,在跟奧斯曼商船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哪怕免徵是為了補償奧斯曼帝國的損失,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商船在本國領地內的航行無需納稅,可因為海峽地區的特殊性,很難保證奧斯曼商船不濫用這個權力來避稅。同樣會造成奧斯曼商船隊的成本比別的國家更有優勢,從而影響其他國家的利益。

最後協商之下規定,奧斯曼商船也必須納稅,但這筆稅款不作為海峽委員會公共經費,而是直接轉讓給奧斯曼帝國政府,由他們進行內部分配,是返還給境內航運的商船,還是政府留用,這屬於奧斯曼政府的自由。

新的辦法終於透過,之間又發生了兩次英國商船闖關事件,有了上次的經驗,一艘試圖在中國海域挑釁的英國商船直接被捕,關入索契的海軍監獄,船主被判處三個月勞役,水手被驅逐出境,商船沒收,直接拍賣,這些都是新出臺的執行辦法。

英國政府進行了強烈抗議,甚至在英國港口扣押中國商船,但中國同樣針鋒相對,在本國港口扣押同等的英國商船。英國試圖將事件轉移到中國和英國之間的事件,這個頭一旦開了,以後英國在海峽地區,就不是直接面對一個公約加盟國,而是單對單的跟各國交流,到時候就真的沒用國家敢執行公約規定,扣押英國商船了。

中國則堅持把海峽扣押那艘英國船,跟後來的事件分開,認為是英國的單方面挑釁,最後還是英國屈服,釋放了扣押在倫敦的中國商船,中國也釋放了扣押在上海的英國商船,英國人不得不屈服。因為到目前為止,英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大商船國,運輸業是英國的支柱產業,中國則不然。中國海洋運輸業,主要還是在本國勢力範圍之內進行,英國是全球性的,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英國商船隊服務。中國雖然在本國勢力範圍內擁有絕對優勢,可英國卻能排第二位,中國在英國勢力範圍的運輸規模,則遠小於英國在中國勢力範圍內的運輸規模,真的進行貿易戰爭,英國無法承擔這個損失。

至於海峽那艘船,則繼續按照海峽公約執行,英國的挑釁行為再一次失敗。

英國政府依然不承認海峽國家控制海峽的行為,但英國商船隊卻不能不做生意,黑海貿易隨著中國進入黑海,已經成為世界上炙手可熱的航線之一,以貿易和運輸業為生的英國,無法拒絕這條航線。但英國政府在政治上卻無法接受中國主導的海峽秩序,結果英國商船紛紛更改注冊地,變成法律上的法國船隊,希臘船隊等等。更改注冊地並不是改一下就完了,在希臘註冊,就得給希臘政府交稅,這讓英國平白損失了一筆稅收。

這種情況勢必不可能持久,要麼戰爭,要麼屈服,英國政府好多年以後才選擇後者,但卻要求擁有跟法國同等的權力,他們也要加入海峽公約,成為擁有否決權的國家,結果被大國共同抵制。

那都是後話了。

海峽委員會一直在曲折但又有序的工作,各種制度日益完善,新的制度日漸出現,但海峽地區卻一直都沒有恢復穩定。

巴爾幹和奧斯曼境內,都爆發了種族仇殺情況,仇殺規模之大,已經超過了戰爭時期,引起了全世界越來越密切的關注。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