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五百四十九節 巴爾幹帝國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五百四十九節 巴爾幹帝國

在建立統一帝國方案之前,是各方都開始謀求建立一個緊密同盟,希臘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得到一毛錢好處,卻付出了兩百萬英鎊的軍費支出,保加利亞更是直接吃虧了,丟失了多布羅加領土,他們繼續從瓦拉幾亞人身上收回投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希臘希望三國可以建立一個更廣泛的同盟,替代之前的三國協定,之前的協定,只是保證幫助保加利亞將來得到西瓦拉幾亞領土,讓保加利亞可以同意放棄多布羅加,讓希臘可以脫離戰爭,讓瓦拉幾亞可以獨立建國。但希臘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之後議會中就開始有人提出議案,認為希臘付出了同盟的義務,卻沒有得到同盟的權力,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應該對希臘負有同等義務,但如何讓他們保證呢,有人提議建立一個巴爾幹同盟。其中至少應該有這樣的條款,在希臘受到鄰國侵犯的時候,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負有不可推卸的援助義務。

可反對派認為,如果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也要求希臘做出同樣的保證,豈不意味著希臘將繼續為其他兩國承擔義務和風險。

同樣在保加利亞議會中,對政府的責難越來越強烈,他們認為他們失去了實際的領土,卻只得到了希臘和瓦拉幾亞的保證。如何讓兩國一定會履行義務,他們認為很難制約對方,甚至同盟都可能無法讓他們放心,因為協定本身就是承諾,如果協定沒有約束力,同盟條約同樣沒什麼約束力。

在保加利亞議會中,最先出現了要求建立一個巴爾幹帝國的呼聲,他們希望三國能在一部統一的憲法下,以統一的王權為紐帶,建立一個巴爾幹帝國。三國共同組成帝國議會,地位平等,組建帝國軍隊,由君主統帥,受帝國議會監督。只有三**事力量統一指揮,保加利亞的利益才有保證,才能確保三國的軍事力量,全部用於幫助保加利亞收復領土。

保加利亞人的議案,他們自己的議會都很難透過,但這個提案出現了,然後開始傳播,討論,成為了一種選擇。

而這時候瓦拉幾亞人卻比保加利亞更加積極。三國中,希臘的外敵威脅較小,奧斯曼帝國雖然還有餘威,可實際上已經不構成威脅了,奧匈帝國是希臘最大的威脅,而且佔領著希臘的愛奧尼亞群島,希臘一直希望收回來。保加利亞在這次戰爭後,也跟奧地利產生了矛盾,奧地利人佔據著西瓦拉幾亞地區,保加利亞是無法透過自己的力量奪回來的。而瓦拉幾亞受到的威脅,和要收復的領土更多。

瓦拉幾亞人既要從奧匈帝國手裡奪回特蘭西瓦尼亞,還要從俄羅斯帝國手裡奪回摩爾多瓦,這讓瓦拉幾亞更加需要一個強力的政府保護。加上他們剛剛獨立,各種事務十分混亂,王室又在難民危機期間,表現出了高度的責任心,讓廣大人民擁護,或者說瓦拉幾亞的政府和議會根本就是希臘國王扶持起來的,此時更樂意讓希臘國王加強權力。

在希臘,周成功的根基是最深的,因此希臘也願意支援自己的國王成為帝國皇帝。在希臘人看來,這也算是東羅馬帝國復興的一種形勢,能夠勾動他們內心最深處的帝國情節。之前對周成功較為排斥的是保加利亞,可保加利亞現在需要一個帝國支援他們收復領土。

基本上在面對共同的敵人,而且都是大帝國的情況下,三國是有聯合建國的需求的。問題就看怎麼操作,而周成功恰好是一個善於操控政治的人。

於是在他幕後推動下,三國真的開始協商關於聯合建立帝國的事情,議會也認為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帝國,更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至少比任何一國單打獨鬥要強。

只是在建立帝國的方案上,是不可能很容易達成一致的。首先希臘是三國中實力最強,人口最多的國家,希臘人口高達500萬,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都是兩百多萬,希臘幾乎佔了三國總人口的一半。所以希臘希望能夠按照人口比例向帝國派遣議員,這樣的話,希臘幾乎就控制了帝國議會。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則堅持三國地位應該平等,擁有平等的向議會派遣代表的權力,比如奧匈帝國那樣的,匈牙利跟帝國其他地區地位平等。

另一個則是在成分分擔方面,組建一個統一的帝國,意味著會有一個帝國政府,帝國議會,和其他必須的機構,這是需要龐大的經費來維持的,誰都希望佔更多的權力,付出更少的義務,所以在經費分擔上,瓦拉幾亞和保加利亞反而希望按照人口比例來分擔,或者按照財政收入來分擔,這兩種承擔方法,希臘都要承擔一半甚至更多。

還有關於帝國政府和各國政府之間的關係問題,帝國政府如果是一個可以完全控制各國政府的強力政府,三國都不會答應,所以帝國政府,只能是一個讓三國感覺都有利,而又盡可能少的侵害三國權力的機構。

讓三方這麼吵下去,一個世紀都不可能達成協議。最後還是皇帝居中調解,他提出了幾條原則,第一條是權力與義務的對等原則,第二條是統一的軍事機構和關稅機構原則,第三條是帝國憲法必須高於各國國內法的原則,威脅各方,如果不基於這些公平的原則,帝國是不會獲得一個牢固的根基的,那樣的帝國,他不會去領導,不會擔任這個帝國的皇帝。

沒有皇帝這個帝國的設想就不可能成立,而且這個皇帝只能是周成功,因為只有他是三國共有的,而且三國還基本認可的君主。

結果三方都不得不接受了皇帝的原則,這些原則在大道理上也確實講得通,相對公平。接受了這些原則之後,他們發現很多爭執其實就已經不存在了。

帝國議會代表問題,這是權力問題,必須跟付出的義務對等,那就直接按照承擔帝國經費的比例派遣議員即可,兩個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問題。經費都不想出,代表又都想派,沒有這種權力與義務對等的原則,他們不可能達成一致。

在這個原則下,三國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帝國議會將設500個席位,希臘可以獲得其中200個席位,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各獲得150個席位,這樣保證了希臘席位最多,但又不到一半。同樣的,三國提供帝國經費,按照4比3比3的比例。對於以後隨著各國發展不同,經濟和人口增加或者下降,可以變動席位,但任何一國的席位都不得超過半數,確保另外兩方加起來,可以制衡第一大國。

軍事力量構成,也將按照這個比例,不但軍費比例是這樣,提供兵員數量也按照433的比例。但保留了全民動員的權力,在如今這個徵兵制大行其道的時代,嚴格按照比例,而不是進行總動員,是不現實的。但是三國都留了一個心眼,常備軍歸帝國政府管轄,但徵兵制下的後備軍隊,平時則由各國政府負責管理。

關稅問題,三國建立一個關稅同盟,有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例子在前,並沒有什麼爭議。但皇帝堅持由帝國統一管理關稅,關稅直接進入帝國政府賬戶,衝抵三國應繳的財政經費,不足的補全,多餘的退還。三國則希望經費先撥給各國政府,各國政府應繳經費,則由各國統一上繳。說白了,還是一個財政自主的問題。皇帝堅持,如果各國連關稅這種區域性的稅收權力都不願意讓渡,對帝國政府如此不信任的話,帝國不會長存,根本沒有組建的必要。在皇帝的堅持下,三國才做了讓步,將重要財政權力,關稅的權力交給帝國政府管轄。

有一次讓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關稅都可以讓渡,然後就會有郵政,交通,教育等等權力。

還有一個重要權力,外交權力,也全都交由帝國政府統一管理,帝國政府將代表三國,在國際上以一個共同體發聲。

各國政府保留的權力,包括完全的內政權力,地方民兵的組建權力等等。

其實這個帝國的權力,雖然沒有單一的民族國家集中,卻比歷史上的德意志帝國集中,也比現在的奧匈帝國要強。

就在周成功推動巴爾幹帝國建立的折斷時間,俄國跟奧匈帝國都沒閒著。

雙方都集結了重兵,但大規模戰爭,尤其是全面戰爭到底沒有爆發。

奧匈帝國確定他們佔不了任何優勢,而且有可能在各個方向全面失敗,外援上,英國基本上只能提供財政支援,並且不是很積極,普魯士在面對法國的壓力下,明確拒絕了參戰的決定。俾斯麥心裡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想捲入這種大國爭霸中來,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統一德國。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