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五百七十節 長州藩賴賬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五百七十節 長州藩賴賬

長州藩透過中國領事的居中調停,他們成功派出代表跟幕府開始談判。

但談判很不順利,幕府現在形勢佔優,他們很想將戰爭進行下去,藉助中國的力量,徹底消滅這些割據了多年的強藩勢力。

幕府不但在領地問題上寸步不讓,別說長州藩提出的,丹波、攝津等國了,他們連長州藩佔有目前的十四國都不同意,只同意長州藩退回長門、周防兩國,保持原本的勢力,也不同意廢除參覲交代制度。

見到這種情況,反倒讓西南強藩團結了起來,他們團結,不是想為長州藩爭取利益,他們是為了自保,如果長州藩退回了長門、周防,他們吞下的那些領地也得吐出來,而且還要擔心幕府秋後算賬。所以他們在結束參覲交代,得到直接覲見天皇權力的態度上,跟長州藩是一致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長州藩人才濟濟,外交人才也不缺,他們連橫合縱,很快就跟趁火打劫的東北強藩達成了共同行動的盟約,東北強藩也派人來談判,並且提出了一致的要求,結束參覲交代,大名可以自行覲見天皇。

幕府的壓力頓時大了起來,而且中國領事不是一味支援他們,中國領事希望幕府能接受對方一些條件,然後讓日本恢復和平。並且表示,雖然中國議會同意出兵十萬,但十萬軍隊能否解決幕府的困境,並不能保證。一旦十萬中國軍隊都無法阻擋強藩聯軍的話,中國不可能提供新的支援。長州藩在壓力之下,將自己的直屬軍隊已經擴大到了十萬人,薩摩、熊本等西南強藩開始踴躍出兵,強藩聯軍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高達十五萬人。東北強藩也開始直接出兵,在跟幕府接壤地區威懾,東北強藩人力缺乏,但兵員素質更好,他們的兵力也高達五萬人,強藩的軍隊總數高達二十萬。幕府兵力雖多,可大多數不堪使用,如果不能進行徹底的改革,能戰的就只有中國的十萬援軍。

領事告訴幕府,中國軍隊畢竟是勞師遠徵,戰鬥力能保留多少尚未可知,一旦戰敗,則強藩不再畏懼中國,不管中國朝廷能否說服議會繼續增兵,恐怕在新的援兵到來前,強藩就能完全攻佔幕府領地。

領事還告訴幕府,他們缺的只是時間,只要時間足夠,他們下決心重新打造軍隊,中國提供一些支援,幫忙訓練士兵,派遣軍事顧問,甚至幫助幕府培養軍官,很快幕府軍隊就能壓倒強藩,到時候幕府大可以反攻回去。

加上此時幕府境內局勢十分不穩,大小諸侯心懷異志,農民、市民不斷一揆,財政瀕臨崩潰,全靠借債度日,再不結束戰爭,幕府統治也得崩潰。

於是幕府不得不做出了妥協,他們接受了強藩的要求。但從長州藩手裡要回了但馬、播磨兩國,將長州藩的領地壓縮在十二國,除了舊有的長門、周防,同意石見、安雲、出雲、備後、備中、備前,伯耆、美作、因幡和隱岐十國併入長州藩,讓長州藩一躍而成200萬石高的超級大名。

其他強藩,比如薩摩、熊本、土佐等強藩的擴張也得到了承認。同時確認了以仙台為中心的伊達家族對陸奧國(陸前、中、後)的支配權,秋田藩對出羽國(羽前、後)的支配權,也確認了松前藩對蝦夷國的統治權。

認可這些強藩可以自由覲見天皇的權力,允許他們自行經營本國物產、商業,西南強藩和東北強藩也可以不執行參覲交代,給出的理由是他們路途太遠,但強藩們接受了向幕府象徵性進貢的要求,繼續保持幕府名義上的統治。

中國領事全程參與談判,但始終不發表明確的態度,也不肯在最後的條約上簽字。

條約簽訂之後,各方撤兵,裁減軍隊,休養生息,一場內戰結束,只留下了大量孤兒寡婦,興起了一批新的軍事貴族,日本依然四分五裂。

英國人再次找上們來,他們是催長州藩還錢的,但長州藩否認了他們向英國人借過錢。英國人手裡有憑據,他們拿著長州藩藩臣村田清風代表長州藩跟英國簽訂的條約作證。結果村田清風當著英國使者的面否認,表示說錢都讓他中飽私囊了,藩主毫不知情,然後對英國使者表示抱歉,為了給英國人一個交代,他當著英國人的面,切腹自殺了。嚇的英國使者褲子都溼了。

長州藩耍了無賴,可英國人耍無賴耍了幾百年,才剛剛紳士起來,無賴手段還沒忘記,文的不行,他們可是會動武的。

然後英國派出了軍艦,這次他們直接找幕府,說幕府既然是日本合法政府,就應該替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幕府有中國做後盾,當即拒絕了這無理的要求,英國軍艦趕往長州藩的港口馬關,威脅要炮擊馬關,攻佔港口。

這時候得到訊息的中國軍艦趕到,跟英國軍艦對峙了半日後,英國人退縮了。

在中國的支援下,長州藩成功的賴掉了這筆他們不可能承擔得起的債務,中國之所以支援長州藩的賴賬行為,目的是告誡英國,不要試圖在中國周邊扶持傀儡,那樣連本錢都收不回來。

一場內戰,雖然沒有改變日本割據的面貌,反而加強了割據勢力。但這場戰爭,不可能沒有任何影響。

事實上,影響很快就出現了,戰後,不管是戰爭中表現差勁的幕府,還是戰爭中一鳴驚人的長州藩,都開始了激烈的競爭。雙方都知道,和平只是暫時的,戰爭隨時會到來。

在這種氛圍下,雙方都開始更徹底的改革,都拼命要加強自己的力量,以期在將來能夠壓到對方,至少是能夠自保。

幕府自不用說,強藩們已經擁有了合法的對外溝通的權力,儘管跟西方人加強交流文化上的風險很大,但跟中國交流就不存在任何風險了。

於是日本強藩們紛紛向中國開始派遣留學生,又名遣唐使,在中國的各種學校中學習,聘請中國顧問,開辦各種工廠、礦山,引入各種新技術,拼命加強自己的經濟力量。

一場現代化的競賽,在日本開始,長州藩依然引領潮流,他們第一時間跟中國公司籤訂協議,修建一條從馬關到福山的鐵路,將長州藩瀨戶內海的海岸平原聯絡起來。肥前藩開始以幕府留下的基礎,擴建長崎港,鼓勵貿易。福岡藩繼續鼓勵興建大型工廠,強制本藩的農民都種桑養蠶,擴大生絲生產。東北強藩採取的措施依然是吸引人口,開發物產,尤其是松前藩,守著一個偌大的蝦夷國,緊缺人口進行開發。

同時各番國積極鼓勵本藩武士受僱於中國公司,一來,他們發現這些武士從中國公司學到的軍事技術和經驗對提高他們的軍事能力很有幫助,等於中國在免費幫他們培養軍官,至於死人,無所謂了,反正有撫卹,而且不讓這些武士去受僱於中國人,各藩就得養著他們,否則他們就會成為破產武士、浪人,製造社會矛盾。於是他們將為中國打仗,定性為攘夷的大功業,從官方進行正義性宣傳。

事實上,正是從這次戰爭之後,日本開啟了他們的現代化之路。

不過中國暫時對日本人的現代化程序無力干涉,因為議會制剛剛出現,就已經讓習慣了高效的君主**的中國官僚集團極不適應。他們開始希望議會能夠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他們認為這種為每一筆預算進行投票的方式效率太低,希望每年透過一個總預算,在預算之外,留給朝廷一定的空間,讓朝廷自行發揮,否則在這樣一個大國裡,很多事情可能只能陷入扯皮之中。

議會中的商會勢力,幫會勢力和工會勢力才剛剛嚐到掌握權力的滋味,他們發現讓朝廷高官求著他們的感覺真好,一絲權力都不想從手裡溜走。但這次他們失敗了,因為佔議會七成人數的士紳代表,認為朝廷的意見是對的,他們覺得得給官府自由空間,於是透過了由丞相提出的提案。

顯然在學習如何在議會中鬥爭方面,新的政治勢力的反應速度,趕不上組織有序的官僚集團。官僚集團已經學會了如何拉攏議會勢力為他們說話了,而他們跟士紳階層的傳統紐帶還沒有中斷,顯然他們漸漸將士紳階層拉攏成了他們在議會中的代表。

而新勢力之間,內鬥甚至多於合作,工會跟商會勢成水火,幫會勢力只顧自己。

反應的是民間的爭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工會在議會中試圖透過改善工人工作條件,減少工作時間,商會則希望降低企業稅率,降低進出口關稅,商會不支援工會,工會不支援商會,雙方互相拆臺。

在民間,他們的鬥爭更激烈,經濟危機改變了他們,經濟危機漸漸過去,而改變卻留了下來,而且很深刻,很特殊。

各種矛盾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的激烈,各種勢力代表的權力,還沒有達到平衡,此時正是中國力量最弱的時候。

此時偏偏又是一個國際風雲激動,政治格局多變的時候。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