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五百七十二節 普法戰爭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五百七十二節 普法戰爭

這場戰爭會爆發,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歐洲人只是意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爆發。

這場戰爭的結果,卻讓人很意外,大家意識到法國有可能贏,也有可能輸,但誰也沒想到法國會輸的這麼慘,輸的這麼快。一個半月時間,法國損失了七十萬軍隊,其中四十萬做了俘虜,親自領兵的拿破崙總理投降。

如果法國實力這麼弱,為什麼法國人要開戰呢?

因為法國人覺得自己不差,或許他們也確實不差。這幾年法國總理拿破崙加強了法軍的軍備建設,而且法軍的服役期更長,大多數軍官和士兵都是職業軍人,他們在軍隊中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他們積累的軍事經驗和技能,比任何歐洲軍隊都豐富。

拿破崙也給自己的軍隊裝備了後裝槍,而且比普魯士的武器更優秀,採用了金屬彈殼,解決了氣密性問題,後裝的情況下,不但速度大大提高,威力也一點不輸給前裝步槍,而普魯士還在用著他們引以為豪的紙殼彈針擊槍。

拿破崙也建設了總參謀部。

進行完這些改革之後,拿破崙分析過法國跟普魯士的國力對比,他認為即便普魯士跟波蘭相加,在人力上法國高達3600萬人,普魯士和波蘭加起來也不過3000萬人,加起來也比不上法國。人口意味著兵力,相通的義務兵役制度下,法國的可徵召士兵比普魯士多一倍。財政上,法國也比普魯士和波蘭之和要多,

外交上,歷史上的拿破崙三世被認為犯了致命錯誤,沒有拉攏奧地利和俄國,而是自信奧地利一定會參戰。其實這種自信是有道理的,因為法國這幾年多次徵詢過奧地利的態度,奧地利再三表示站在法國一邊,只是戰前俾斯麥不可能不做小動作,法國犯的錯誤是,一直以為奧地利在對普魯士問題上,跟法國是盟友,因此在向普魯士宣戰之前,沒有進行確認。結果戰爭爆發後,奧地利一直中立。

由於執政的拿破崙總理判斷法國在兵力、財政、外交上都有一定優勢,可這種優勢隨著普魯士和波蘭的聯合,正在逐步下降,法國不可能接受一個人口跟自己差不多的聯合王國在中歐出現,因此普魯士波蘭聯合,法國必然開戰,這是沒有選擇的事情。

至於拿破崙樂觀與否,對結果的影響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法國軍隊表現的,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拿破崙總理的性格被評價為熱衷軍事冒險,他年輕時曾加入義大利燒炭黨,算是一個革命者,這時代的革命家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敢冒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勝率,他們就敢壓上百分之百的籌碼。

拿破崙也是如此,開戰之後,他迅速調動軍隊,自信的親自領兵,讓軍隊迅速開出法國,目的是要趕在波蘭軍隊支援普魯士之前,法軍就擊敗普魯士。

但他太高看法國軍隊的速度了。前鋒已經進入了普魯士,後衛軍有可能還沒有徵召,要求入伍的信件還沒有送到後備役士兵手中。前方已經開始交火大炮可能還在法國的另一邊,或者大炮在這裡,炮彈不在,炮彈在這裡,大炮又不在。

後世無數人分析研究法軍為什麼如此混亂,跟普魯士相比,簡直就一無是處,完全是去給毛奇做陪襯的。

有人是因為克虜伯的鋼炮厲害,這就太外行了,就好像恩教主覺得普魯士打贏奧地利,靠的是針擊槍一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是,當法軍剛剛開進普魯斯的盟友巴登王國境內,法軍後衛還拖在梅斯的時候,波蘭軍隊就已經部署在了萊茵河東岸。當法國軍隊還在士兵等裝備,裝備等士兵的時候,波蘭軍隊卻是齊裝滿員的投入戰鬥。

波蘭軍隊尚且如此,更精銳的普魯士軍隊自不用說。結果當法軍前鋒推進到萊茵河畔的美因茨的時候,就被包圍在了這裡。援軍被阻擋在沃爾姆斯,後衛還拖在斯特拉斯堡。

表面上看兩國投入戰鬥的兵力都差不多,普魯士四十萬,波蘭三十萬,法國總計投入了七十萬軍隊。可俾斯麥這次依然以德意志聯邦的旗幟作戰,而且之前幾年狠狠的煽動起了德意志民族情緒,南德地區的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此次都站在普魯士一邊,德意志民族認為,法國在無端干涉普魯士君主的繼承權問題,他們認為這是大國對小國的欺凌。而且他們無法接受,霍亨索倫家族的人竟然無法登上普魯士王位這種情況。

不過主力依然是普魯士波蘭聯合王國軍隊,其他邦國的軍隊素質不差,武器也不差,但很難在這種大型會戰中配合到一起,也確實不需要他們參戰,因為普波軍隊足以擊敗法軍。前兩個興起,普波聯軍將邊境地區集結了50萬人,法軍前鋒此時只有20萬,結果兩倍多的兵力優勢,用了一個興起,就吃掉了法國前鋒。

法軍本來分三部分向前推進,結果第一線一個星期就被吃掉,只有半數殘兵突圍而出。讓第二線十分驚恐,選擇迅速後退,但已經遲了。論調動速度,他們輸了一籌,毛奇利用鐵路將十萬普魯士軍隊,調動到了法軍後方。第二線20萬法軍再次被包圍,攻擊法軍的,還是普波軍,兵力46萬,同樣用了一個星期殲滅法軍。逃走的法軍殘兵,依然只有一半。

兩個星期,法軍損失二十萬兵力,而且主力被逐出德意志地區,按道理應該承認失敗,接受和談了。但拿破崙總理卻下令繼續動員新的軍隊,法軍後備軍還沒動員起來呢,法軍極限兵力可以超過130萬人,可不等後方的新兵送到,普魯士波蘭軍隊就已經氣勢洶洶的殺過來了。

拿破崙認為自己兵力不足,他決定後撤,撤往薩爾堡再說。但此時法國人驚訝的發現,在法國境內,普魯士人利用法國鐵路調動軍隊,竟然比法國軍隊還快。結果拿破崙的軍隊沒能全部撤出去,被分割在了薩爾堡和斯特拉斯堡兩部分,拿破崙本人十分不幸的,跟著十萬士兵被包圍在了斯特拉斯堡。

經過一天半的炮轟之後,拿破崙總理選擇投降。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認為普魯士贏在克虜伯大炮上,因為跟歷史上一樣,拿破崙在被炮擊後,選擇了投降。事實上,一戰之前,大炮一直都不是一個殺傷性武器,死於大炮的人比步槍要少的多。而這場戰爭中,法軍的步槍明顯好於普魯士波蘭軍隊,老兵和軍官比例極高的法軍,進攻精神也強於普魯斯波蘭軍隊,但法軍就是輸了,輸的很慘。

輸的原因只有一個,輸在了組織能力上,法軍的混亂和鬆散管理,在對付北非的部落武裝的時候,還能佔盡優勢。

可他們在北非打的是很少超過千人的治安戰,而不是大兵團作戰。嚴重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拿破崙也建設了參謀總部,可卻流於形式,專業的參謀人員,根本就壓不住一個個老兵痞,這些老油條將只會舞文弄墨的參謀耍的團團轉。

法國軍隊中一直流行一種反智傾向,都覺得讀書無用,耍嘴皮子無用。拿破崙總理試圖鼓勵軍人學習,但卻受到普遍的反對。法國元帥麥克馬洪一再宣稱,假使他發現任何軍官的姓名在一本書的封面上出現,他就會立即將這位軍官從升遷名單中剔除。

這樣的風氣,對比普魯士軍隊中,軍官們踴躍發表軍事論文,毛奇甚至寫過小說,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作為書呆子身份的參謀們,怎麼可能在這樣的法軍中得到尊重,他們編制的作戰計劃,怎麼可能有人服從。

當法軍還在按照拿破崙一世時代的方式,先將大兵團集結起來,然後緩緩開進的時候,毛奇指揮的軍隊,卻可以做到以團為單位,分散進軍,毛奇甚至研究了法國的鐵路網,制定出了如何利用法國交通設施的計劃。他的軍隊,分散前進,在計劃中的決戰地點匯合,聽起來似乎很危險,許多軍事家多次評論普魯士必敗,其中就包括恩教主,但每一次普魯士都贏了,毛奇指揮下的普軍,就是有這麼高效的組織能力。

結果就是法國人總是發現,在他們面前的敵軍總是比他們多,總是比他們跑的快。

就這樣三戰之後,拿破崙總理被俘,作為執掌法國大權的實權派,他的被俘,在法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法國皇帝小拿破崙是一個不太關心政治的人物,以前的政治都託付給他的叔父掌握,現在叔父被俘,他六神無主,反對派上臺。

法國政府明智的求和,但雙方的條件沒有談妥,在英國支援下普波軍隊向巴黎進軍。

法國人尋求中國的幫助,這時候皇帝立刻召開內閣會議,討論這個問題。並且向議會要求權力,讓議會授權,必要的情況下,皇帝在來不及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向軍隊下達命令。

議會陷入了扯皮中。

這是周琅猜到的結果,他就是要讓議會去扯皮,將中國偽裝成一個政治虛弱的國家。

因為周琅覺得,此時還不具備進行一場世界大戰的條件,而且他打算透過這次事件,鍛鍊一下議會應急的能力。

調整一下中國政治的反應速度,做好迎接世界大戰的準備,下一場世界大戰,一定要解決所有擠壓的問題。

讓中國可以透過一場戰爭,奠定霸主地位,讓世界徹底進入中國治下的和平時期。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