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六百四十六節 看守內閣不表態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六百四十六節 看守內閣不表態

此時德國人怎麼想的,沒人知道,總之英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內閣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不過跟法國不一樣的是,英國內閣對政府的控制力更強,因為英國的議會制度下,內閣是由多數黨進行組閣的,也就是說,內閣的決定一般都會得到多數黨的支援。另外內閣中,往往為了拉攏不同派系,時常進行聯合組閣,會有幾個少數派勢力得到某個重要職位。因此只要內閣透過的決議,一般都會得到議會的支援。非一般的情況是,內閣成員自己發生分歧,另外多數黨內部也出現分歧的情況下。

此次複雜的政治事件,恰好就是一種能夠引發內閣和議會雙重分裂的事件。放任德國進攻法國吧,不但德國違反了之前英國對德國的態度,那就是不支援第三方勢力介入,可德國讓波蘭參戰了,罔顧了英國的警告;而且德國人還入侵了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時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受到英法的公開承認,現在比利時被無端入侵,英國不制裁德國的話,英國的外交承諾,將失去信用。

可如果跟德國開戰,那麼一場世界大戰就會爆發,三十多年前那次世界大戰,英國人依然記憶猶新,那不但是恥辱,還是恐懼。那時候的英國軍隊,在常勝將軍威靈頓的帶領下,最後都只能以投降退出戰爭,海戰中戰艦損失了三分之一,參戰海員幾乎無一倖免。最後的結果是,英國丟失了印度大量領土,還向中國支付了十億英鎊賠款。

作為對比,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如今這麼強大,那時候的中國只有三億多人口,工業化水平還很低;可如今的中國,世界公認,在工業水平上,已經超過了英國,總體水平比不上英國,但東部地區和美洲西岸地區,卻已經大大超過工業停滯不前的英國,而這一地區的人口,是整個英國人口的八倍。

那時候的中國盟友,也沒有現在這麼強大。那時候中國幾乎是本土跟海外公司,單獨對抗英國、西班牙、美國和俄國的聯盟。如今中國跟強大的德國暫時結盟,而英國卻只有一個法國可以聯盟,總體實力上,法國不如德國,英國也不如中國。當年英美俄西四國聯盟,打到最後,俄國幾乎被肢解,美國屬鼠兩端,西班牙被分裂,英國海軍受到重創。現在開戰,英國內閣認為,毫無勝算。

沒有勝算的戰爭,也不是不能打,這一點上英國人向來是值得人敬佩的,比如對抗路易十四的戰爭,對抗拿破崙的戰爭,但英國人同樣是十分精明的,打不贏的戰爭他們會打,但一定是建立在本土安全的情況下。

這一次一旦開戰,英國認為他們的本土安全,很可能無法保證,中國海軍經過這三年多的軍備競賽,已經達到了英國的兩倍,中國的附屬國和盟國的艦隊,也跟英國比肩,可以說英國將不得不對抗一個三倍於己的海軍力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精明的英國內閣成員,堅決反對戰爭,但不表示他們坐視法國被德國擊敗,他們認為應該對法國施以前所未有的援助,讓法國人靠自己的力量抵抗野蠻的德國人的進攻。而英國,首先應該確保自己的安全。

英國現任首相是格萊斯頓,他並不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在後世被評價為英國最偉大的首相之一。美國總統羅斯福公開表示崇拜格萊斯頓。在格萊斯頓手中,從1868年到今年(1874年),英國持續進行了五年改革。在各個領域都有大量改變。

經濟領域中,格萊斯頓是自由黨,他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英國強大的工業發展到巔峰,但也在他手中,英國工業開始走下坡路,美德等後起之秀後來者居上,透過關稅保護,各國建立的本國的工業體系,同時利用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大量向英國殖民地和本土市場傾銷。

對全世界來說,格萊斯頓的自由貿易政策,確實貢獻頗多,因為許多後進國家,可以利用一個已經形成的龐大的英國市場,快速完成本國的工業化。但對英國來說,工業則在其他國家的競爭下,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不同的世界觀下,對格萊斯頓的經濟政策評價是不同的,對英國來說,雖然在工業上開始下滑,可在商業上則因為這種自由政策而繼續保持優勢。英國維持了全世界最龐大的商船隊,那些競爭國家的工業品,也大量透過英國人的商業渠道和網路對外輸出。依託發達的商業,金融業發展起來。最發達的商業網路和金融體系,讓英國幾乎建立了商業霸權。這期間至少是歐洲經濟運行模式,是按照英國人的規範來的。

可以說,格萊斯頓執政的幾年中,英國人徹底完成了經濟轉型。從一個工業國家,開始轉向了金融業國家。這種轉型,褒貶不一,但單純從經濟上來將,英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其實都是大大提高的。英國的居民收入,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從這一點上來講,他是站在世界經濟產業鏈頂端的國家,他是成功的。

同時這一階段的轉型,讓英國國內對政府影響力最大的勢力,從過去的舊貴族,徹底轉化為新貴族,讓航運集團、商業集團和金融集團,取代了過去的貿易和工業集團,成為英國政治的主導力量。

格萊斯頓還做了政治、教育、行政和軍事上的大量改革,政治上,他透過立法,給了工會組織合法地位,同時又積極反對工會組建糾察隊的權力,結果一方面他讓工會可以合法的活動,但又嚴厲打擊工會武裝的可能,其實就是希望工人學會進行和平的鬥爭,而不是發動革命。

教育上,他開始推行義務教育,以前英國的學校都掌握在教會手裡,大量學齡兒童得不到教育。格萊斯頓透過建立大量世俗學校,讓基礎教育在英國得到普及。

行政上,推行文官制度,開始加強對官員的約束,讓往日貴族壟斷政府職位,同時大肆貪汙腐敗的情況得到遏制。儘管英國政府的效率和廉潔程度,相比德國還有很大差距,英國在社會福利上的支出遠超德國,可德國城市裡幾乎沒有乞丐,而英國的大城市裡到處都有貧民窟。但總體而言,英國的行政機構,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跟其他歐洲國家平齊。

軍事上,格萊斯頓廢除了英國最腐敗的賣官制度,像威靈頓這種富家子弟,再也不能透過花錢買到軍銜了。同時推行短期兵役制,讓英國開始建立常備軍隊,而不是以前那種,平時只有軍官組成的空架子,讓這些花錢買到軍銜的軍官平時拿著政府下發的軍費花天酒地,戰時緊急僱傭僱傭兵。

正是因為進行了如此之多的改革,讓英國在各方面走向了現代,推行的許多制度,影響了後來的所有國家,因此格萊斯頓在後世才有極高的評價。

可跟歷史上任何一個改革者一樣,不管在後世他的評價如何,在當時他可能不會被人認可,因為無論意義多麼重大的改革,不可能馬上發揮正能量,損失帶來的陣痛,或許會更讓人刻骨銘心。

就好像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二戰後歐洲各國社會思想影響下,建立了大量國營企業,英國就將鐵路、郵政、礦產等大量資產收歸國有,可面對的,確實工人消極怠工,工會組織激進的維護工人利益,不允許解僱工人,結果這些國有產業大量虧損,卻無法解僱工人,也無法破產,只能不斷的透過財政補貼。

撒切爾夫人力排眾議,開始推行私有化改革,在後來被認為是英國經濟恢復良性的必要手段,可在當時,撒切爾夫人是受到底層民眾的責難的,走到哪裡都會被襲擊,如果不是一場利用民族主義打贏的馬島戰爭,撒切爾夫人很可能無法維持執政到改革完成。

格萊斯頓也一樣,他改革教育,得罪了教會;他進行行政改革,得罪了權貴;他推行軍事改革,斷了所有富人花錢買官、買地位的路子;他給工會合法地位,讓工會短期內成為他的支持者,可當他在擺工中大肆抓捕試圖組建工人糾察隊,發動暴力行動的工會領袖,又被工會憎惡。

在執政的尾聲,他已經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德法戰爭爆發,英國陷入兩難,格萊斯頓威望最低的時候,對內閣和議會的控制力都讓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至於他的想法是什麼,他沒有表態。

在爭執之下,格萊斯頓馬上表示,作為看守內閣,暫時不適合做出關乎國家重要利益的決議,他決定將選擇權交給下一屆政府,因為此時正是大選時期,而格萊斯頓之前的政策,讓他鐵定失敗。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官途之權力巔峰新攝政王的冷妃我在世界盡頭等愛情諸天之劫:我欲通天死對頭每天都在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