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姑爺小書生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籌莫展的家進度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姑爺小書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籌莫展的家進度

說實話,看著城門處已經堆了快一地的屍體了,蹇子修心裡也很不是滋味,但是也別無他法,天知道這汪州城的城牆到底是誰設計的的,居然給修建的這麼高。

估摸了一下,這城牆的厚度暫時還不知道,但是高度的話,絕對在十五米往上,十五米高的城牆,在這個時代可不是那麼容易建成的,要知道,京都的城牆都才在八米左右,那已經算是很高的了,但是汪州這裡的城牆卻更高。

"娘子,除了這樣用人命去堆強行破開城門之外難道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看著那一個接一個死去而到下的子毅軍將士們,蹇子修的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蕭碧萱也不想這麼做,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十五米高的城牆已經太離譜了,就算是她也跳不上去,而且就算跳上去了又如何,整個城牆上可是還有著幾萬人呢。

這裡就看出了汪州城牆的設計師的厲害之處了,不僅吧城牆設計的這麼高,而且在城牆之上的範圍也很大,整個圍繞汪州城的城牆可以容納下近三萬人,可以說,汪州的城牆是整個秋朝所有城牆中最誇張也是最難攻破的城牆了。

"相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這次準備倉促,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來造攻城器械,因此攻城本就對我們不利,如今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了。"

要是早知道汪州城這麼難啃的話,蹇子修或許也就不會選擇攻打汪州了,也難怪那個楊朝遠在輸掉一陣後依然有信心守在汪州,估計這都城牆就是他最大的信心來源吧。

別說他了,就算是換成蹇子修這個對戰爭一窮二白的人來指揮,借用這城牆的優勢估計也能夠擋下大部分的來犯之敵。

城牆之上的守軍們也發現了城下的子毅軍那他們沒辦法,於是乎紛紛朝著下面射著箭只,因為這城牆高度的原因,子毅軍力也沒有爬牆的兵士,開玩笑,這麼高的高度,誰能把鉤子扔的上去?

沒有鉤子和繩索,你指望著將士們徒手攀爬麼?又不是蜘蛛俠,哪裡那麼大能耐。

沒有爬牆的兵士,城牆上預備的火油滾筒也就用不上了,不,也不能說完全用不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守軍們抱著滾木火油之類的物品往下扔,十幾米的高度,就算是一個饅頭掉下來都能把人砸出一個包了,何況滾木之類東西了。結結實實地挨一下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命呼呼了。

戰局一時間進入了單方面被壓倒的局面,城牆內的人不敢開門出來,楊朝遠知道,有了前車之鑑,和子毅軍直接交鋒絕對是子毅軍取勝,因此他在城門後面只留下了少許的部隊,用來堵住城門的,其它的將士全部都安排在城牆之上的。

"娘子,我們子毅軍這次攜帶的東西都有些什麼?衝車,雲梯之類的因為條件有限造不出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至於一輛的沒有吧?"

聽到蹇子修的問話,蕭碧萱想了想然後說道:

"相公有所不知,其實子毅軍並不擅長攻城拔寨的,以前的白軍作為鎮守京都的軍隊之一,更多的是訓練的守城戰,而且訓練的時候,也是以野戰居多,可以說,真正的攻城戰,這還是第一次,在子毅軍中,我們沒有任何會製造攻城器械的人。"

不是吧?這麼誇張?蕭碧萱的話讓蹇子修覺得有些頭大了,現在才覺得子毅軍的配置箭只太不合理了,連這些匠人都沒有。等等,以前的白軍是有朝廷做後援的,一切的軍械都是朝廷供給的,這麼說來的話,白軍中沒有這些匠人好像也合情合理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現在要怎麼辦呢?

攻城一般需要用到的無非是一下幾種器械:衝車、雲梯、渡濠器具、投石車等等,這些東西的原理其實不難,蹇子修都知道它們的工作原理,可關鍵是知道原理你也不一定造的出來啊。

舉個例子,你知道燈泡為什麼會發光,可是你又能夠造的出燈泡嗎?我舉得大部分人肯定都會說造不出來。

來,讓我們看看攻城器械,首先還是衝車,也叫臨衝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

在蹇子修印象裡深刻的一種衝車就是臨衝呂公車,是一種安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戰鬥士兵。車高約1米、寬6米、長8米。

衝車利用的是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女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先不說能不能夠造的出來,就算能造出來這種衝車,按照十二米的規格來算,也才不到這汪州城牆的高度,當然,汪州城牆是個例外,估計在這個世界裡,除了汪州之外,不會再有哪個城市有著這麼高的城牆了。

攻城中最常用的還是雲梯,相傳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

戰國時雲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

改進後的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時,由於主梯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

另外,由於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

在蹇子修的前世歷史中,到了宋代,雲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據《武經總要》所記,宋代雲梯的主梯也分為兩段,並採用了摺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線。這種形制有點像當時通行的摺疊式飛橋。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

雲梯的製造也不簡單,不要僅僅以為只是一架梯子而已,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些東西子毅軍現在都沒有,都拿不出來。

其它的,投石車之類的更不用說了,蹇子修也沒看到過這種東西。(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無限穿越之特種兵魔獸之神豪戰士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極品相師明末逐鹿天下小心姑爺極品姑爺我加入了萬界聊天群變身之女俠時代天道關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