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第一藩王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昌,種田開始(求訂閱!)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第一藩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昌,種田開始(求訂閱!)

三月初五,楚王殿下的船隊,來到武昌城外的江面上。

此時各艘船上已升起紅色龍旗,緩緩朝漢陽門外的碼頭駛去。

此時朱楨正立在船頭,拿著望遠鏡朝東邊看去。

武昌城漢陽門外,已經是人山人海。

朱楨的鏡頭越過漢陽門往東,只見一座雄偉的城市,映入眼簾。

城市的中央,還有一處巨大的工地正在忙碌著。

那就是正牌的楚王府,自洪武初年便開始建造了,現在已經進入尾聲。

鏡頭越過武昌城,落在城東一連串的山峰上。

朱楨點點頭,那裡應該盛產石灰石,大明水泥事業,要在武昌打響第一炮了。

“殿下,該下船了!”戴朝指著前頭的棧橋,上面已經站滿了前來迎接的人。

“好,”朱楨放下望遠鏡,大手一揮道:“下船!”

坐船漸漸靠岸,自有水手們完成靠幫和鋪設棧道。

等朱楨穿著紅色團龍袍,踩著地毯走到棧道上時,以江夏侯周德興為首的文武官員,紛紛向楚王行禮。

按洪武皇帝定製的禮儀,大小官員見親王得行跪拜禮。

不過如今是在碼頭上,到處溼噠噠的,楚王殿下體恤眾人,只讓官員們向自己行了三揖,就當是跪拜過了。

“殿下真是宅心仁厚!”周德興一臉激動道:“湖廣萬民得遇殿下,如大旱逢甘霖也!”

江夏侯五十多歲的樣子,身材算不上多魁梧,卻依舊是一副孔武有力的樣子。

在他身後,湖廣行省、武昌府、江夏縣以及各衛指揮使等官員,無不跟著逢迎拍馬起來。

“就是就是,殿下年少有為,文武全才,前來湖廣就藩,乃是我湖廣萬民的福氣!”

“是極是極,我湖廣萬民,定能在殿下羽翼下,安居樂業,樂不思蜀!”

在歡快的氣氛中,朱楨被迎入城中。

由於目前楚王府還未竣工,他便暫住縣館之中。

按例,今日武昌諸文武官員,要為楚王殿下舉行盛大的接風宴。

不過朱楨以舟車勞頓為由給拒了,他對這些官場上的套路不太感冒,暫時還是想把精力花在有用的地方。

縣館一處花廳中,朱楨正與提前達到的劉伯溫茶敘。

“殿下,這是老朽命人繪製的武昌城地圖和武昌城附近圖。”

劉伯溫命人將折好的兩張大宣紙展開,給朱楨看。

朱楨站起來,在地圖前瀏覽片刻,扭頭道:“先生,我們基地的建設,已經完成了沒?”

“完成了,完成了!”劉伯溫指著地圖上,武昌城東的一個山谷道:

“基地就建在這裡,往西五里的那座山頭,全是石灰石,十分方便生產水泥。”

“至於煤炭,遵照殿下的意思,老朽已經派人去荊門縣那邊去尋了,若是真有大煤礦,到時候只需建一條路通到漢水邊,再沿漢水而下,就可達武昌。”

說著,劉伯溫又指著武昌東南處的興國州道:“劉璉已經帶人去大冶那邊找鐵礦了,想必不日便有好消息傳來。”

“不錯不錯!”朱楨重重點頭,劉老頭父子辦事很利索,自己的計劃推行的很快。

劉伯溫又指著地圖上大江以西道:“這裡有眾多田地荒蕪,老朽提前派人粗略量過,約有十來萬畝。”

“是嘛?”朱楨神情一振道:“這裡不是漢陽地界麼?原來種田的人呢?”

“唉,”劉伯溫嘆息一聲,攏須道:“元末大戰,十室九空,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去了,荒廢的田地早就沒了主人。”

“嗯,”朱楨點點頭,目光深邃道:

“小王出京時,已經稟明父皇,要用湖廣荒地來安置雲南來的俘虜和屯兵種糧,既然是無主之地,過幾日先生便派人去接受了,等俘虜們北上,讓他們自己平整,看看能不能趕上種夏糧。”

“傅大將軍那邊已經來信了,”劉伯溫又道:“第一批兩萬人的俘虜,已經由年前出發,想必很快就到了。”

“小王離開雲南時,曾和傅大將軍有過約定,為了不讓俘虜們半路折損的過多,允許他們行的慢些。”

朱楨扭頭看著身後的戴朝,吩咐道:“你速派一隊斥候南下,看看俘虜們到哪裡了?”

“是,殿下!”

劉伯溫又指著武昌城內的楚王府道:

“殿下,王府工程大約端午節後便可收工,前番江夏侯來詢問,完工後,他手下的十衛士兵,該如何處置?”

“這些兵戰鬥力有限,不過都是壯年,可以留下來屯田。”朱楨神色凝重道:

“雲南那邊過來的俘虜,怕有十萬人,咱們這邊兵力少了,肯定要弄出亂子的!”

“此事陛下那邊已經說過了麼?”劉伯溫指了指東邊。

朱楨再度點頭道:“說過了,父皇還準小王自行募兵,武昌附近兵力,以二十衛為上限,以十衛為下限。”

劉伯溫聞言,不再說話。

朱楨知道,他人剛到武昌,事情肯定是千頭萬緒。

他不慌不忙,只抓住兩點。

一為公事,一為私事。

公事既是軍隊建設,屯田,教育和興修水利。

私事就是建立大明版的漢冶萍煤鋼聯營體系,外加大力製造水泥,輔助武昌城內外的基礎建設。

有了這兩個抓手,安頓好之後,楚王身邊的各種事情,便已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三天後,南下斥候來報,雲南俘虜已到鄱陽湖邊,正在組織船運,沿江而下很快就到武昌。

而此時的朱楨,已經在漢陽西邊的屯一農場視察了。

這是他劃定的第一個屯田農場,範圍約有近十萬畝。乃是漢江下游的氾濫區,由廣闊的蘆葦蕩和荒地組成。

朱楨站在一處蘆葦蕩旁,對身後的楊士奇道:

“先生,要好好耕種這裡,必須要把上游的漢江管住,不能任由它氾濫,不然下面就算是平整成水田,早晚也得被淹。”

楊士奇點頭道:“殿下既然決定在這裡屯田,肯定已經有了辦法吧?”

“小王計劃趁著汛期來之前,在漢江南岸建一條石頭壩,壩上再建幾個水閘。”朱楨指著手中簡略的地圖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平時開閘放水,汛期時,便關上水閘,可保下游無虞!”

“若是之前殿下這樣說,草民是一萬個不信的!”楊士奇面帶欽佩道:

“不過殿下有水泥神物,服江降海,應該不在話下!”

“哈哈!”朱楨看著遠處一望無際的荒地,一臉期待。

三月初十,朱楨到達沔陽城,又沿著漢江而下,來到漢陽。

他和劉伯溫楊士奇確定了,漢江沔陽至漢陽段,共建設十里重點水泥江壩和十座水閘的先期目標。

朱楨預計,這些工程要同期進行的話,兩萬人大幹半月足夠完成了。

楊士奇估計,總投資資金大約在一萬兩白銀,建設人員伙食費得一萬石糧食。

主要是水泥的使用,將大大節約工期和工程花銷。

這些錢由朱楨前期墊上,後期漢江下游的屯田農場獲利了,再攤牌返還。

三月十五,雲南來的第一批俘虜,在漢陽縣南的江邊上岸。

磨丁帶領手下五百人,也是押送大軍的成員,他被邀請上了朱楨的座船。

此時他才搞明白,原來南征大軍裡戰無不勝、奇謀妙算的馬副將,竟然是大明楚王殿下。

船頭上,磨丁連忙上前跪拜,一臉無辜道:“殿下,你可把小人給蒙慘了!”

“哈哈哈,本王又蒙你什麼了?”朱楨抬抬手,示意對方起來說話。

磨丁笑嘻嘻起來,屁顛屁顛道:

“殿下走後,小人向天兵們打聽馬副將的訊息,誰知天兵們都告訴小人,根本沒有這個人,小人還以為是見了鬼呢!”

“哈哈哈!”船上眾人都給逗笑了。

朱楨拿著望遠鏡,看著慢慢從船上下來的俘虜,果然如傅友德所言,這一批都是成年壯實的。

他放下望遠鏡,問磨丁道:“那些老弱病殘哪裡去了?”

磨丁如實稟報道:

“遵照大將軍的意思,老弱病殘都留在本地為大軍服務。等大軍回拔時,再把他們帶回來了!”

“大將軍還下令了,除造反不服的,大部分俘虜都會優待的!”

朱楨點點頭,這是他跟傅友德提前約定好的。

不然到時候送過來的都是老弱病殘,還怎麼玩屯田呢?

朱楨又問了雲南之役後面的事情,磨丁也照實答了。

“接下來,要楊先生出馬了!”朱楨拍了怕楊士奇的肩膀道:

“戰俘營裡今晚好吃好喝歇一夜,明後天再修整兩天,大後天就拉去沔陽那邊,開始修堤壩、建水閘!”

“殿下的意思,草民明白。”楊士奇撓頭道:

“草民會像對待學生一般,苦口婆心的勸化他們,為建設大明沃土,奉獻自己的!”

“哈哈,還是先生懂我!”朱楨大笑。

兩萬雲南來的俘虜,不移民,楚王殿下已經命上下統一口徑,只稱移民了。

為了方便管理,被分成二十個大營,每個營地裡一千人。

大營外頭是木製柵欄,柵欄的外頭,駐有二衛楚王的護衛親軍。

再往外,就是滔滔江水,這些人就算有逃跑的念頭,也無逃跑的實際可能。

楊士奇組織宣講團,已經進去移民營中了。

第二天早上開飯的時候,每個營裡都多了幾個大嗓門的人。

他們紛紛宣講起,跟楚王合作,做勞工十年,就獲得自由的大好政策來。

還有一項,若是主動跟楚王簽訂勞工協議,還能將這些人的老婆孩子都弄到這裡來,讓他們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勞作。

磨丁和他們的手下們,暫時不放回去了,在這裡充當起翻譯和‘內奸’的角色。

畢竟他和他的手下,跟這些移民在戰前,都是一個鍋裡吃飯的。

經過一路上的剷土跋涉,這些移民對磨丁等人的恨意已經由最初的不共戴天,變為和平共處,甚至有些討好磨丁等人的意思。

畢竟成王敗寇,事已至此,誰不想過的好一些呢?

經過三天的‘感化’,加上磨丁等人的配合,兩萬移民中,有一萬八千人跟楚王麾下的‘屯一農場’簽訂了勞作協議。

另外食古不化的兩千人,將會被分配到最艱苦的崗位,等待他們的,不是服從王化,大約就是死亡了。

三月二十五,兩萬移民勞工和兩衛親軍抵達漢江邊,開始修建江堤和水閘。

劉璉親自到達這裡,擔任專案總指揮。

而朱楨此時卻回到了武昌城,開始另一項徵兵計劃。

鑑於楚王府收尾在即,周德興將三衛士兵先移交到朱楨手上。

朱楨便在王府東邊的校場,組織了一次大演練。

從這三衛士兵中優中選優。

這些士兵中,大部分是衛所的雜兵,槍兵和朴刀兵只佔三成,弓弩兵佔兩成,火槍兵只有約一千人。

朱楨先命戴朝考教了火槍兵的射擊成果,結果這些火槍兵中,有一半連火銃都沒有了。

不得已,朱楨從基地調來一百杆火繩槍,交給他們輪流使用。

弄了一天,總算從這一千名火槍兵中選出五百人來,充斥到火槍兵預備營中。

剩下的考教中,這兩衛士兵,只有兩千人達到了朱楨要求的標準。

朱楨也不介意,當下就宣佈,在東校場成立湖廣步兵學院,從自己的親兵隊中挑選一些嘴巴會講的老兵,擔任教官,對剩下的八千人,進行軍訓。

朱楨相信,有朝一日,這些被旁人視作的雜兵的一萬多人,也會蛻變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

有鑑於練兵的需要,朱楨又回到縣館,編制了幾本小冊子。

其中有《操練手冊》,《火槍使用簡要》,《通俗三十六計》等。

編好之後,他又命人找到保密的印社,給印了幾百冊出來。

朱楨將其中一部分送到湖廣步兵學院中,先由教官們集中學習,再交給普通士兵們。

剩下一半,朱楨又將他發到自己的親兵隊和留守武昌的楚王中護衛。

楚王殿下有言,一個月後,湖廣步兵學院將和楚王中護衛進行大比武,獲勝的個人和集體將有豐厚獎賞。

學院中和軍中,都掀起一股學習熱來。

二合一大章,求訂閱,求月票!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靈師恣意風流我在精靈世界當首富我在靈氣復甦的世界創造精靈我當婦女主任那些年大明第一女諜我在恐怖世界覺醒真龍之威太古鯤鵬訣頂級屬性,悄悄帶飛家族無上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