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八十一章 雲南之行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第八十一章 雲南之行

大奎看罷兩分奏報,心中一喜一憂。

明軍攻克元大都,這自該普天同慶。泱泱華夏被元庭欺壓一百六十餘年,如今江山已復百姓得安。接下來皇上便排除異己,那麼再接下來皇上會做什麼?大奎不願想也不敢想。自古以來多少千古明帝能夠名垂青史,而那青史皆是存褒去貶。是非功過又有幾人能說得清?

黃鶯告辭回了後宅,大奎收好文告與馮師爺等到了前廳。分賓主各自落座後,馮師爺這才又遞上一封書信來。大奎接了書信展開,卻是楊小虎的家書。信上洋洋灑灑的說及隨同湯和一道南下的事情,字裡行間極盡喜悅之情。楊小虎果然有乃父之風,確是將才。信上還說隨後便會跟隨湯和率軍西征,去討伐盤踞在慶陽的元庭餘孽張良辰。大奎看罷了信箋,心中頗感安慰。但願楊小虎在湯大哥的教導下,能真正的成為當世名將,如此也可告慰其父在天之靈。

大奎隨後自言自語道:“此行臨江嶽州,雖將血濺堂覆滅,但王福及其黨羽卻仍逍遙法外。據探子來報,王福如今已投效雲南大理段氏。我等卻該如何是好?”

馮師爺沉吟片刻才道:“如今我大明雄兵已經蕩平中原,將惠帝妥歡帖木兒趕到了大漠以北。然而,地處西南一隅的雲南一帶依然處於元梁王的據守控制之下,那梁王憑藉邊疆山高皇帝遠和苦心經營雲南百年的根基實力,根本不把我大明朝放在眼裡,繼續與其他地區的元庭殘餘勢力遙相呼應。如今雲南的主要蒙元勢力,有蒙古政權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國王後裔段氏總管段明。梁王,以昆明為根基,大理段氏,控制著滇西一帶,兩股勢力俱都聽從北元指令。要想到大理抓捕王福恐非易事。”

大奎聞言點了點頭,續道:“為今之計只能上奏皇上,請派使節招降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與大理段氏一脈,如此盡可兵不血刃的收復雲南,倒時王福便是囊中之物插翅難飛了。”

馮師爺點點頭道:“張大人言之有理,大理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偏安一隅,我大明鞭長莫及,唯有勸降一法可奏奇效。”

大奎當即吩咐道:“恩,備筆墨奏摺,本官要上奏皇上。”

馮師爺當即起身去準備,可還未走出數步,大奎及喚道:“馮師爺留步,為慎重起見,本官還是親往京師奏明皇上為好。”

盤步在一便嘀咕道:“義父剛剛回來便又要出去啊?”

大奎聞言斥道:“身為臣子安能好逸惡勞?”盤步見大奎面色不善,當即閉口不言。

“以後行事說話須得先行思量一番,切不可如此莽撞。”大奎厲聲訓斥,盤步連忙起身恭聽教誨。

大奎臨行時吩咐孟歌嚴加訓練親兵,隨後便只帶了吳涯洪五二人,三人三騎趕赴京城。

路行不止一日到了南京,大奎面聖請旨。太祖皇上讚道:“張愛卿勞心費力一心辦差,朕心甚慰。愛卿之想法甚合朕意,恩……。”朱元璋沉吟片刻才道:“就命蘇州知府王西元為雲南安撫使,聖旨一到即日啟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奎不禁輕聲問道:“皇上英明,但王大人一介文官,此去雲南山高路險,恐生意外。”

朱元璋在金殿之上聞言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堂堂一個神威大將軍難道連一介文弱也不能護的周全?”

大奎不禁疑惑道:“臣也一同去雲南?”

朱元璋笑道:“張愛卿勇武,世人皆知。但若論論事強辯你卻不如王西元,所以朕決定以王西元為雲南安撫使,張愛卿便屈居副使,你二人一文一武當可勝任。”

“臣領旨。”大奎雖知此行實乃九死一生,但仍毫不推脫拜領皇差。

“若無它事,張愛卿即刻準備動身吧。”朱元璋揮揮手,示意大奎可以提前退朝了。

“臣還有一事啟奏。”大奎跪伏於地奏道。

“張愛卿既有本奏,但講無妨。”朱元璋笑意盈然的看著大奎道。

大奎略一思量,隨後道:“臨江府有一商戶,姓苗名賀軒。其人文武兼備素有大才,臣舉薦其為江西戶部員外郎,吾皇知人善任望乞准奏。”

“呵呵呵,既是舉薦戶部官員,自當與楊愛卿商議,張愛卿舉薦之人自非庸才,朕還是信得過的。”朱元璋笑了笑又道:“不過此事等張愛卿辦完雲南之事以後再行商議也不遲。”

大奎聞言這才叩拜謝恩,朱元璋笑著揮揮手,大奎這才出了朝堂在外殿等候。

不多時,宮內宦官傳出聖旨交由大奎手中叮囑道:“此為張大人與蘇州王大人同赴雲南的聖喻。”說著又遞了一道聖旨道:“此為招撫雲南元庭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段氏的招撫聖旨,張大人請妥善保管。”

大奎接了兩道聖旨回道:“本官自當視若性命。”說著將兩道聖旨恭恭敬敬捧在手上。

既是辦皇差,那聖旨便相當於身家性命,若是丟了聖旨,那可是誅九族的罪名。這條規矩大奎還是知道的。兩道聖旨均是以木匣盛裝,以火漆封匣。

宦官又已一塊明黃絲絹替大奎將聖旨遮蓋了,大奎這才辭了宦官出宮去了。

到了客棧,大奎將聖旨以絲絹包裹了,親自掛在馬鞍上,隨之與吳涯洪五二人回返蘇州。

一路無話,又是疾行數日回到蘇州。當大奎與蘇州知府王西元會了面,當大奎宣讀了聖旨後,王西元竟是一臉的悲壯。

“王大人何故如此神態?”大奎不解的問道。

王西元望著大奎良久才道:“雲南乃是西南邊陲,歷代皆屬蠻荒之地。你我二人前往招降元庭餘孽梁王匝刺瓦爾密和大理段氏,無異於與虎謀皮。”說著王西元試探著問道:“不置可否給下官半日時間,下官安排一下後事。”

大奎聞言不禁啼笑皆非,不由問道:“只是去招降而已,況且自古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王大人未免太小心謹慎了吧。”

王西元呵呵苦笑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乃是我華夏禮儀之邦的規矩,但雲南邊陲民風甚是彪悍,彪悍到兩軍交戰專斬來使。如此一來,下官小命休矣。”

大奎知道王西元是在耍笑,當下也道:“這個不妨事,本官跑得很快。”

王西元一愣,兩人不僅相視而笑,隨即哈哈大笑。似乎此行不是千里涉險,而是遊山玩水一般。

西南蠻夷之地,自從秦漢時期便一直讓中原王朝感到進退兩難,秦時的所謂羈縻與封疆置吏,實際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紙空文,政權仍由雲貴川各部落所掌控左右;漢習樓船,無異於“紙上談兵”,結局是不了了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堪稱精明絕頂,對待雲南問題最後還是以夷治夷;唐代貌似強盛,可幾十萬唐朝大軍揮戈雲南,竟然幾次血灑西洱河畔,敗北於南詔國。不僅留下幾處‘唐代將士萬人冢’,還害得文豪白居易為之傷感,揮毫寫下一首哀婉如泣的《徵蠻朝歌》;

到了元代初年,忽必烈雄才大略、勇謀兼施,不僅掃平中原,進軍四夷,而且親自出征雲南,坐鎮指揮,也在付出了犧牲將士十萬人,損失戰馬四十萬匹的巨大代價之後,才攻破了大理國,將其收歸蒙元版圖,改大理國為雲南行省!對大明朝而言,要攻克雲南,除開要去面對駐滇幾十萬元軍,況且又有叢山峻嶺阻擋,大軍人生地不熟,行動困難等不利因素,還要對付遍佈全滇各地的土酋部落。

這些部落擁有自己的精兵武裝,長期佔山為王。人熟地熟之下,既相互吞併又聯合抵抗外部勢力,就像山上的野火一樣,將這裡撲滅,那裡又起火,防不勝防!故朱元璋經過甚重考慮,卻一直猶豫不決,認為‘雲南僻遠,不宜煩兵’。為此,太祖皇上朱元璋同意派出使臣前往滇地召諭梁王,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雲南問題。

聖旨上即言明即刻出發,大奎與王西元自然不敢怠慢。匆匆打點行裝,即刻啟程。大奎帶孟歌盤步吳涯洪五及親隨二百人同行,不光如此。尚有三百蘇州護城軍兵,押送朝廷封賞梁王的金銀玉器珍寶古玩等大宗禮品。

而擔負運送這批封賞寶物的便是蘇州鏢局,擔任總鏢頭的便是羅大海。

總計車馬二十輛,兩側各有軍兵護送,大奎頂盔摜甲一馬當先,隨後便是一乘軟轎。大奎不禁有些羨慕王西元,身為文官卻可坐轎,而自己卻要受鞍馬勞頓之苦。雖是數千裡路,但大奎心中並無一絲畏懼,為江山穩固更為各族一家,縱使身首異處血濺千里。

一旦功成,不光為了大明開疆拓土,更可將王福奸黨一網成擒。俗語說的好:善惡到頭終有報。大奎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不管招降成功與否,一旦查實王福所在,便不惜代價將其繩之以法。留此奸人,遺禍無邊。

車馬隊伍行速甚慢,行了一日方到達杭州地界(原臨安)。知府賙濟懷率眾相迎,一番寒暄大奎與王西元卻不敢久留,隨之即率車馬隊伍一路過了杭州西行而去。茫茫千里坎坷路,只盼南北共一家。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這個穿越者不走套路快穿修羅場:病嬌反派為我神魂顛倒一言不合修羅場[快穿]武道紀元:從做俯臥撐開始無敵阿斯嘉德我要了從秦卒開始稱霸天下混在地球當魔王人道天途逍遙郡馬爺盛唐小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