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匹夫

第38章 關外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匹夫第38章 關外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九,山海關外,寧遠中右所驛道,此處距離寧遠城,已經不足 30 裡。

“鐵場堡、永安堡、高臺堡、仙靈寺堡、小團山堡、黑莊窩堡,高嶺驛、沙河驛、曹莊驛……”

夏完淳穿著一套不太合身的鎧甲,頭戴紅纓盔,還拿了一支長槍,坐在馬上,有模有樣,彷彿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不過看起來,怎麼都有些滑稽。

“顧大人,我軍已過了六堡三驛,再加上八里鋪,至少已經過了百里。算起來,應該還有八九十裡就到寧遠重鎮了!”

臨海而行,又避過一天中最熱的幾個時辰,夏完淳雖然變黑了一些,但氣色不錯,人也是熱情洋溢。

“完淳,你說你,為什麼非要受這罪啊?”

顧絳搖搖頭,愛惜地牽馬而行,雖然此時是辰時,但夏日炎炎,不比秋冬季節。

夏完淳只數了自己見到的堡驛,沒有看到的不知多少,關寧錦防線,多的是軍堡驛站,數不勝數。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顧大人,你不用客氣,把我當你的士卒就是了!”

夏完淳熱情高漲,看得出來,他是很享受自己這來之不易的“軍旅生涯”。

“顧兄弟,完淳這小子,給你添麻煩了。”

夏允彝和陳子龍也是大汗淋漓,牽馬而行。原以為他二人得罪了王泰,王泰不會讓他二人跟隨,沒想到峰迴路轉,竟然成行。

“夏兄、陳兄,大人對你二人,心底裡還是欣賞的。即便是伯祥兄,大人也是敬重他的為人,並沒有所謂的仇深似海、涇渭分明。”

顧絳看了看周圍,低聲說道。

夏允彝和陳子龍對望了一眼,都是搖了搖頭。

這些日子下來,他們耳濡目染,對王泰的所作所為,認識更深,一些芥蒂,自然而然消失不見。

“寧人,說起來,你也是我復社中人,你為何對王泰俯首帖耳?王泰對你,似乎也是格外看重?”

儘管吃著別人喝著別人,陳子龍的話鋒依然辛辣。

“是啊!寧人,你可是文武雙全,性烈如火,用王泰的話說,你就是有文化的暴力男。你對王泰畢恭畢敬,是不是要青雲直上,圖個錦繡前程?”

夏允彝也是嘿嘿一笑,黑紅的臉蛋有幾分滄桑。

“俯首帖耳?錦繡前程?”

顧絳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兩位賢兄,我敬重王大人,跟隨他,是因為我見過的苦難太多,王大人救的窮苦百姓太多,沒有別的原因。”

“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我也相信你。”

一場場“行路難”經歷下來,陳子龍說話也變的直接,省去了許多繁文縟節。

“人情冷暖,其人自知。復社中人,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真正為國為民者,恐怕是寥寥無幾。”

顧絳也是微微一笑,毫不遲疑。

“大人說了,復社中,你們兩個是君子,是“異類”,他只想和你們求同存異,讓大明的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尊嚴地活在世上。這便是他的抱負!”

“有飯吃、有衣穿,有尊嚴地活在世上。談何容易?”

陳子龍搖了搖頭,皇帝和朝廷都解決不了的頑疾,王泰就可以?

不過,王泰尊重他二人,這也讓他覺得腰桿挺直了些。

嘹亮的聲音傳了過來,夏允彝搖了搖頭。

“這些傢伙,又唱軍歌了!”

顧絳回頭看去,驛道上的鋼鐵長龍連綿不絕,千軍萬馬,火炮幽幽,旌旗飛揚,大軍迤邐而行,無休無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這鋼鐵洪流之中,嘹亮的歌聲鏗鏘有力,讓人振奮。

“雲從龍,風從虎, 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蕪。

看天下,盡胡虜, 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別父母, 只為蒼生不為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夏允彝擦了把汗,搖頭嘆息一聲。

“到底有什麼事情,能讓這些傢伙消停一下啊?”

夏允彝話音未落,馬上的夏完淳忽然朗聲吟起詩來。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聞道錦松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夏允彝吃了一驚,顫聲問道:

“完淳,這是你做的新詩?”

夏完淳雖然只有10歲,卻是江南有名的神童,才名卓著。他9歲時,夏允彝為兒子印了第一本詩集《代乳集》,裡面都是夏完淳的佳作。親友爭相閱讀,連陳子龍也是青眼有加,在編當代名人詩歌選集時,特意把夏完淳的幾首詩擱在後面。

兒子出類拔萃,做父親的當然是欣喜若狂了。

“爹,這是路過山海關時王大人所做。他說他只做出了一半,讓我回頭把詩補完!”

夏完淳笑著說道,繼續思索詩句,嘴裡喃喃自語。

“原來是王泰所做。”

夏完淳的話,讓夏允彝有些失望,但這詩是王泰所做,讓他暗自吃驚。

王泰,隨便即是佳句,可稱明之李太白,神人也!

“大家快來看,好多官軍啊!”

“好威猛的官軍啊!”

“這下,韃子可有得受了!”

寧遠城遙遙在望,驛道兩旁,田間地頭,站滿了衣衫破爛的百姓,他們都在驚奇地看著滾滾向前的河南衛軍。

百姓人群中,許多人都是睜大了眼睛。自開春以來,官軍一批批湧入關外,聲勢浩大,看來又是一場驚世駭俗的大戰了。

尤其是這批官軍,和以前的都不一樣,走路整齊,沉默的讓人害怕。

“這麼多官軍,看來是要和韃子打仗了!”

白髮蒼蒼的老人們,眼神裡面掩藏不住的擔心。

“官爺,你們能打過韃子嗎?”

百姓人群中,有大膽的年輕人喊了起來。

“是啊!韃子可不是吃素的,你們能行嗎?”

“是不是花架子呀?”

又有年輕漢子,大膽問了起來。

沒有軍令,無人理睬,將士們依然是魚貫而行,步點齊整,落地有聲。

“看這架勢,這些官軍恐怕不是善茬!”

“你咋能看得出來?”

“咬人的狗不叫!這些傢伙,一看就不是軟蛋!”

百姓議論紛紛,河南衛軍從容而過,留下一片的嘰嘰喳喳、飯後談資。

王泰站在一處荒廢的烽燧之上,駐足觀望遼西大地,心中感慨萬千。

連綿起伏的山地,破爛不堪的村莊和戍堡,一望無垠的大海,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的百姓,貧窮和凋敝,無處不在。

關寧錦防線貫穿遼西走廊,其東錦州城,其西山海關,中部寧遠城,左右各 200 裡,總長 400 裡,最寬處不過 20 裡,南臨渤海,北倚燕山,沿線設立驛站,並有屯堡烽燧加強防禦

仔細看去,屯堡烽燧上刀砍箭鑿的痕跡猶在,印證著慘烈奮爭的往昔。大明和後金打了這麼多年,百姓被屠戮,軍士屍骸累累,白骨如山,將領們丟土棄地,如今只剩下狹窄的遼西走廊。可以說,不止遼西,包括遼東、遼中,每一寸土地上,都是大明軍民的斑斑血淚。

大明舉國之精銳,志在滅寇雪恥,一場場腥風血雨,似乎就要來臨。

不過,在王泰看來,關寧錦防線,山海關不能不守,但整個遼西走廊,包括寧遠和錦州,實在沒有堅持的必要。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清軍先後數次佔領了錦州等地,但都是主動撤去,既沒有派兵駐守,更沒有修築堡壘,荒無人煙的寧錦地區,貧瘠不堪,沒有任何的軍事和經濟價值。

在國力衰弱的先天條件下,屯兵於山海關防線足矣。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每年耗費的可是大明帝國數百萬的國庫,可以說,大明朝廷的血庫,一大半輸給了關外防線。

這又是何必?

勵精圖治,厲兵秣馬,以大明一國之力,難道還收不回區區一個關外?

看到萬軍從中,悶頭向前的張煌言,王泰不由得稍稍一怔。

“張煌言,我問你,你說這關寧錦防線,除了山海關,有存在的必要嗎?”

聽到王泰問話,張煌言抬起頭來,眼神中有一絲疑惑。

“大人是說,朝廷財政日益窘迫,就是因為這關寧錦防線?”

王泰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崇禎四年,遼餉提至一分二釐,共計銀660萬兩,另加關稅、鹽課等雜項,共得銀740萬兩。但中原流寇猖獗,遼餉不僅用於關外,也用於關內。崇禎十年,流寇大亂,禍及數省,朝廷加徵“剿餉”,總計280萬兩。”

張煌言眉頭緊皺,在王泰驚訝的注視當中,侃侃而談。

“建奴屢次繞境蒙古,長驅直入,禍亂關內。為加強邊鎮防禦,編練新軍,崇禎十三年,朝廷停“剿餉”,而追加“練餉”730萬兩,主要靠田賦每畝加一分獲得。大人想說的是,既然建奴屢次繞過關寧錦防線入塞,不如退守山海關,既解了朝廷財政之困,也可以繞長城集中精力防禦。”

看到王泰讚許的眼神,張煌言思索片刻,這才繼續開口。

“大人,以在下看來,關寧錦防線不能丟,一來有損國體,再者讓我大明子民沮喪,其三就是不能保持對建奴的威脅。有道是,祖宗之地,寸不可棄。小人狂悖,想來大人心中早有決斷。”

張煌言說完抬起頭來,卻發現王泰看著他,微微搖了搖頭。

“張煌言,你的見解,讓我有些失望啊!”

“大人,我……”

張煌言臉上一紅,想要爭辯,王泰卻是輕輕擺了擺手,語氣低沉。

“國體、面子,沒有老百姓的性命重要?戰爭的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殺傷對方,讓對方沒有反抗能力,整那些沒用的作甚?”

張煌言正在驚疑震撼,王泰已經離開。

“你呀,大人對你期望很高,你還是腦子不會轉彎,不懂變通!”

楊震上來,看著張煌言,裝模作樣搖了搖頭。

張煌言苦笑一聲。王泰的話功利十足,卻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大人,迎接的官員來了,寧遠城馬上就要到了!”

楊震打馬過來,風塵僕僕,滿臉的汗水。

王泰點了點頭,眉頭微微一皺。

“傳令全軍,加把勁,儘快到達寧遠衛!”

兩千裡長途跋涉,終於就要抵達寧遠。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天龍之段譽軍官的特工寵妻我不是東亞病夫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