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世祖

第十一章雄心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世祖第十一章雄心

在封建社會,地圖一直是國家機密,非國朝重臣都難接觸,普通人瞭解個縣、府就了不得了。

所以民間多依賴於嚮導。

尤其是帶兵打仗,地圖更是重中之重,歷史上那些因為迷路而亡的將領還少嗎?

鼎鼎大名的項羽就是如此。

漢末張松也自持巴蜀地圖,而對曹操傲慢自矜。

遠的不提,崇禎年間因為晉商這樣的嚮導,讓滿清五次入關劫掠,卻從不迷路,豐收而返回。

朱櫟看呆了。

長江竟然比黃河長。

燕山橫置。

他的目光看向了南方,淮海大平原,以及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平坦,河流縱橫,何來不富庶?

當然了,引人注目的運河貫穿南北,沿途的城池,如高郵,臨清等,都是一等一的繁華之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還有那萬里長城,層層疊疊,蜿蜒綿亙至甘肅。

“西北多山,北方平坦,南方多丘陵。”

朱櫟將目光對向了山海關,那狹隘的遼西走廊,不愧是大明的命脈。

一時間,他竟然有股大明江山盡入胸懷的錯覺。

心胸瞬間就廣闊了許多。

在他身邊的文人們也同樣如此,震撼莫名。

“此地大有來頭。”

朱櫟搖搖頭,他猜想這塊地方很可能是皇帝所為。

故而,在地圖上徘迴了一陣後,他又去向了三樓別處,這裡的東西更多。

如,完整版,且經過修訂的《大明律》,三十卷,五百八十條,數十本之多。

除此以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大明三百年來各條律法的典型桉例,以及法律詮釋,這些是做官必讀之選。

滿滿的三個書架。

就算是聖旨,也有兩幅。

當然了,令文人們更為青睞的,則是多屆以來的三鼎甲殿試文卷。

木架上玻璃框住,才任由大家觀看。

而一些西夷地書籍,如聖經,古蘭經等,甚至還有朝鮮,日本的史書,這些是買都買不到的。

不過,朱櫟的目光則再次被定住:“前明史?”

一整套的前明史,就這般被擺放在書架上,任由人借閱。

為了防止丟失,甚至有專人在看守。

“只能借閱,不能帶走。”

守書之人輕聲道:“而且只能在三樓。”

就算如此,依舊有大量的讀書人盤腿坐下,滋滋有味地閱讀著這本浩瀚史書,捨不得離去。

朱櫟也不能免俗,盤腿坐下,借閱了一本,就看了起來。

忽然,沉醉於書本中的他被推醒。

原來是時間到了。

待他出閣,才覺察天色漸黑。

笑了笑,他坐著馬車回到了宅子。

這時候,他突然覺察到氣氛不對。

門前屋後有大量的陌生人看守,一個個虎視眈眈,對於陌生人格外的關注。

“這是怎麼回事?”

管家在門口守著,待見到他,立馬就迎了過去,親自帶著他進門。

朱櫟疑惑不解。

“老爺回來了。”管家低聲道。

朱櫟這才恍然。

原來是他的皇帝老子來了。

果然,在他被帶到書房時,果然就見到三十來許的男人。

一頭長髮隨意的被一隻木簪挽起,其唇帶薄須,下巴上留著小巧的山羊鬍,鼻樑微挺,臉頰充盈,不怒自威。

玄色的長袍在身,是不是因為燒了煤,所以略微單薄了些。

在書桌前,則站著與他同樣身高的少年,身著薄棉衣,低著頭,抿唇不語。

正是他的弟弟,朱枡。

“回來了?”

朱誼汐抬起頭,將手中的書放下,看著眼前的私生子:“去了哪?”

“新明書肆。”朱櫟恭敬地答道:“去了二樓和三樓,見識到了廣闊的地圖,以及龐大的書庫,一時徘迴,就誤了時辰。”

“那裡阿!”朱誼汐點點頭:“你如今考中了秀才,正要往舉人,進士努力,去那裡正好,開開眼界,增長一些見識。”

“須知,如今的科舉,已經沒有了往常的套路,考得越發雜了……”

這麼雜,不也是你的功嗎!

朱櫟心中滴咕,面上卻毫無波瀾。

忍受著父親的壓力,他想了想,咬著牙道:“父親,如今鄉試、會試日趨繁重,對於那些寒門子弟來說,讀的東西多了,知識淺薄。”

“而那些士紳之子,卻一個個能請名師,飽讀詩書,優勢太大。”

“長此以往,怕是不利於朝廷……”

朱誼汐聞言,微微一笑。

一旁的朱枡則大吃一驚,大哥什麼時候有那麼大的膽量了?

而實際上,朱櫟也為自己的膽量而吃驚,他實在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

恐怕是今天在那書肆受到的刺激吧!

朱誼汐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這位私生子,一時間來了興致。

如今,卞氏三美中,共有四子三女,只有眼前朱櫟,朱枡二人成年了,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了,另外的兩個比較年輕,依舊在讀書。

比較來說,朱櫟兄弟較為吃虧的,只能是平民出身,但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考上了秀才,也算是出色了。

原本他還準備給這兩位私生子聯絡個爵位繼承,但想著勳貴中有高郃就夠了,這兩人當文官也不錯。

如今這番話說出口,倒是符合十七歲的年紀。

年輕氣盛,而富有正義。

朱誼汐沉吟片刻,才道:“李贄,你知道嗎?”

朱櫟一愣,旋即他的腦海之中浮現了在三樓瞥過的書: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

它們正是李贄的作品。

其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且以“異端”自居,大肆批判程朱理學,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尤其是罵當時道學家為假道學:“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道學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敲門磚,“以欺世獲利”,為自己謀取高官利祿,他們“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鉅富。”

所以,在理學大昌的前明,不只是理學家容不得他,就算是大部分的心學,也很難與之共存。

畢竟心學就算是再顛覆,也是承認孔孟之道的。

也只有如今的秦學漸起的紹武朝,才算是讓其有了一席之地。

兩者還是有些許的相似之處的。

如重商,反對空談等。

“李贄,孩兒只聞其名。”

“李贄其人,雖然為人輕狂,一直反對理學,為當世所不容,但你卻不知道,他在麻城時,從他講學的人就有上千人。”

“許多人不遠千里,就是為了來聽他上課。”

朱誼汐輕聲道:“這些人是為了聽其思想嗎?”

“非也,而是聽其講述八股之道也。”

歷經兩百多年的洗禮,八股文這一套格式考了數以萬次,聰明的人已經領悟到了訣竅。

而其中權貴和士紳佔多數。

而李贄卻反對八股,要求思想解放,所以就毫不吝嗇的講述八股訣竅。

因為他,就連貴州雲南那樣的偏僻之地,也誕生了許多進士。

“所以,八股文的公平,某只能用在童試,鄉試和會試,已經不再公平,而是成為了士紳的搖籃,寒門稀缺阿。”

朱誼汐嘆道:“李贄要求廢八股,何不是對八股禁錮思想,且被壟斷的擔憂。”

“如今我這般新政,用上個兩三百年就罷了,等待後世之人再重新再改吧。”

朱櫟沉默了。

八股的弊端,如今他才真切的明白。

“好了。”朱誼汐隨口道:“你現如今最大的目標,就是在明年考取鄉試,成為舉人。”

“爭取三十歲之前入官場,成為一個親民的好官。”

朱櫟點點頭。

對於未來,他一直以來都是隨遇而安,就算是考取秀才也是母親相逼的結果,如今到真的是有了一番雄心。

“努力的,趁著年輕更上一層樓,我還能再扶你們一把。”

朱誼汐笑了笑,讓二人離去。

“哥,你這膽子真大。”

朱枡湊在跟前,驚詫道:“竟然能在父親面前說出這番話。”

“話到了嘴邊,怎麼也止不住。”

朱櫟搖搖頭:“不過,我想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那個書肆吧,對人的衝擊太大。”

“是嗎?那我明天也去看看!”朱枡笑道。

兄弟二人並肩而行,交流起來今日之事。

而另一邊,朱誼汐則攬著卞玉京,寇白門二人,李香君則不舒服,窩在床榻上。

“爺,真的要櫟兒上官場?”

卞玉京不捨道。

“遲早的事。”朱誼汐盤著玉兔,隨口道:“官場才是男兒本色,況且,他姓朱,再怎麼說也有個保底在,不會有什麼危險的。”

在沒有奪嫡危險的明朝,政治漩渦較少,文官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做官確實是一個比較有前途的工作。

三女會心一笑。

她們倒是忘了,眼前之人倒是皇帝的身份。

將來太子繼位,面對幾個沒有繼承權的私生子,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會下狠手。

氛圍輕鬆下,三女不自覺地就感覺到了熱,衣衫漸少,皮膚愈紅嫩了。

……

庫倫。

曾英突兀地站起,帶著親兵們出了城,迎面見到了一位四十來歲的男人。

其身著皮襖,身材並沒有發福,反而一如既往的健碩,眉毛濃直,嘴唇厚實,一看就是老實巴交,值得信賴的人。

曾英不敢託大,直接拱手道:“見過徵虜大將軍。”

“曾侯客氣了。”

陳東哈哈一笑,牽著馬就有了過來:“這番就要吃老兄的糧食了。”

陳東,汝寧侯,中興輔國功臣,在勳貴中的佼佼者,在侯爵之中也是第一等的存在。

無它,因為陳東是皇帝的親兵營出身,一直掌控著親軍,後來則控制侍衛司,皇帝的安危由其保護。

可以說,皇帝對他是最為信任。

所以在爭奪帥位的時候,表面上來看選擇性很多,實際上,陳東一直位列一席。

只是大家都以為皇帝捨不得他,不想放其離開京城。

但不曾想,皇帝終究是戀舊的,為酬其功,給陳東授予了將軍之位,讓其領導大軍北伐。

曾英見其面容,心中一嘆:這晉爵國公,怕是穩如泰山了。

這般想著,他臉上的笑容卻沒改分毫,反而愈發的熱切起來。

陳東卻沒有自傲拿大,也很客氣。

畢竟面對太子的岳父,他的資本著實也不太厚。

這般,倆人來到了庫倫城內。

陳東對於庫倫的繁華倒是沒多大驚訝。

“如今庫倫建了五座軍城,屯糧近兩百萬石,大軍有近五萬。”

曾英一五一十地述說道:“其中騎兵兩萬,步兵三萬,如果需要徵募的話,漠北還能出萬騎。”

“夠了。”陳東輕聲道:“我這次北上,帶了察哈爾,綏遠徵召的蒙古騎兵兩萬,還有京營的騎兵兩萬。”

“另外,還有一萬火槍兵和炮兵,合計五萬出頭。”

“十萬人,足以顛覆所謂的奉京府了。”

此次行軍,為了儘快的達到漠北,陳東攜帶的糧食不多,只是夠路上所食,餘下的都食在漠北。

而很顯然,兩年的運糧,讓漠北成為了大糧倉,根本就不缺糧食。

兩百萬石糧食,足以十萬石軍支半年了。

如果戰馬再減少一些,僅僅是士兵的話,一年都行。

聊了下漠北的形勢後,曾英拿出了一幅路線圖:

“在這之前,為了怕迷路,我效彷糧道,也建起了一座座的營地,大軍沿著營地方向行進即可。”

“庫倫距離北海近兩千裡,如果十萬人都是騎兵,那麼十天即可,但如今這般,起碼要走大半個月。”

陳東不置可否:“步兵也可以騎馬代步。”

“這些人在北伐之前,就已經陸陸續續的練過了,雖然算不上多精湛,但到底是能騎馬的。”

“這樣一來,咱們爭取十天抵達北海,徹底拿下滿清。”

聽到這話,曾英滿臉凝重:“此站離京四千裡,那是曠古未有的大戰。”

“昔日的蒙古人,都打到了羅剎國了,其可以,咱們也可以。”

陳東隨口道:“只要不迷路,糧食不短缺,某就能拿下蘇武牧羊的北海,大明的東西南北四海,也就徹底的齊全了。”

“勒石燕然哪裡夠,咱們這是飲馬北海。”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禁區守墓人13號禁區直播末日贅婿大唐之開局一個諸天大佬群美利堅幸福人生陰山鬼話從執教皇馬開始官路通天官路梟雄仙桃村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