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為皇太孫

第一百五十六章 理念之爭!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為皇太孫第一百五十六章 理念之爭!

“殿下!杭州府急報!”

大軍出應天後,沿海各省的錦衣衛開始迅速行動,沿途都是來回的錦衣衛緹騎。

由於倭患暫時平息,巡視東南本不在朱允熥計劃的範圍之內,然而派往各地的警務人員大規模傷亡,讓他不得不出面穩定警心民心及官心。

無論在何時何地,外來戶都會受到本地戶的排擠,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勾連,大公無私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這一點朱允熥早有預料。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警務部才剛成立沒多久,傷亡就超出了他的想象,這才有了鼎鼎大名的尚方寶劍問世。

錦衣衛傳來的最新消息就是關於方孝孺在杭州府大開殺戒的事情。

方孝孺是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雖然迂腐了一點,但自小堅持的正義讓他無法做到和光同塵。

真這樣做了,那他就不是方孝孺了,面對惶惶大義,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會殺。

朱允熥之所以晚出京一個多月,目的便是在後面進行善後工作,殺官一時爽,卻不能不顧治下的民生。

蘇州府是朱允熥的第一站,不是因為隔得近才來這裡,而是這個地方已經被方孝孺整成了一個大爛攤子,地方官的有一半都被殺了。

這還是茹瑺考慮到地方穩定的因素,不然三分之二的官員都將不復存在。

只因這裡是大明的財稅重地,貪腐自然要比別的地方更甚。

雖然手裡拿著尚方寶劍,但方孝孺是真的一個人都不想再殺了,才到兩個府他就被殺怕了,隱藏在陽光之下的黑暗讓他疲憊至極。

然而如果他不殺,那就是上愧於君王,下負於民心,接下了這趟活,他就只能一直殺下去。

世家大族早在宋時就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地方上的土豪劣伸,朝堂上表現的則是層出不窮的黨爭。

天下大勢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然而人性卻從未改變。

“難怪方師沒有再向孤再呈上文武之爭的意見,原來是蘇州府剛殺完杭州府又開始殺了啊!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入秋之前能不能趕到山陝之地還是個未知之數。”

隨著方孝孺和茹瑺的幾封奏疏呈上,連朱允熥都是備感頭痛。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在上奏的文字當中被顯現得淋漓盡致。

他本來還打算去雲南看看的,現在殺了這麼多人,雲南肯定是去不了了。

目前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本來只是給死得不明不白的退役軍人一個公道,現在拔出蘿蔔帶出泥,有一個算一個的都被牽扯進去了。

“楊士奇,你說方師如此做,究竟是對!還是錯?”

這次出京朱允熥只帶了楊士奇,周志清,王叔英三個文臣,因為這三人都是他有意要重點培養的物件。

除了周志清官居大理寺卿,是實職的一把手之外,楊士奇和王叔英都只是六部的主事。

被點到名的讓楊士奇眼神微微一愣,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大腦下意識開始快速轉動起來,因為這關係到他今後的仕途。

首先錯肯定是不可能錯的,可要直接說對在這種場合又明顯不合適,太孫既然問了,那就必須拿出點乾貨。

殺一個地方行政主官很容易,可把一大半的官員都給殺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洪武皇帝下聖旨所為。

民生穩定還要不要?地方穩定還要不要?

“回殿下,御史大人剛正不阿,為民請命之心天日可表,然!過剛易折,如此殺法怕是於國於民皆無益處!臣以為當輕重並舉,同時抓大抑小,而後制定出嚴厲的懲前毖後之策,畢竟判斷官員的好壞不應僅僅只有貪腐,還有天道人心。”

“殿下,楊主事之言恕臣不敢苟同。”

楊士奇還待繼續開口,就被王叔英站出來打斷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叔英與方孝孺是至交好友,兩人的治政理念也是大同小異。

對於楊士奇明裡暗裡都有的和光同塵之意,看向楊士奇的眼神直接就變了,“楊主事!抓大放小容易,然百姓何辜?難道他們就活該被貪官附在其身,而後。。。。敲骨吸髓嗎?”

“王主事誤會了,楊士奇絕無此意,正是因為生民無辜,才更要因勢利導,手段只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如若犯下一件錯事就要推倒重來,那天下還有何人願意為生民出力?殺,是不殺完的。”

“哼!!那楊主事的意思是。。。救民先救官?先聖之言言猶在耳,想必楊主事沒忘吧?我輩讀書人就該繼承先聖之志,先之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此,方能不負古之聖賢,不負治下之黎庶!既然我等有幸位居廟堂之上!那就當視治下之民為兒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士奇從王叔英的言語及神情中看到了什麼叫正義凜然,他知道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讀書人,既不會攀附權貴,也不會蠅營狗苟,然而但他卻不會同意這樣的做法。

如果天下的官員有一半能像王叔英這樣,他舉雙手雙腳贊成這樣做,並且一殺到底絕不估息,可問題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幾人當官不是為了權力和財富?

想到這裡,楊士奇抬頭往上看了一眼,只見朱允熥單手撐著腦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完全像是一個局外之人。

他起初確實是想直接說救民先救官的,但不敢明目張膽地表露出來。

坐在上首這位小爺的心思他實在摸不透,從始至終他都摸不透。

按照他以前的判斷,皇太孫應該是傾向於方孝孺現在的做法,然而事到臨頭卻並非如此,他這才有了折中之意。

說到底決定國家興衰走向的,不就是坐在面前的這位嗎?

只要帝王能夠大權在握,能夠豁得出去,那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所謂的帝王心術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對擁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君王來說它其實可以不存在,因為它無處不在。

而擁有這種本事的帝王,幾千年來也不過五指之數,這才使得繼任之君不停地總結著前人留下的經驗。

面前的這位。。。當真能夠做走到那一步嗎?成為一個真正的千秋帝王?

“周卿,你是大理寺卿,對於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朱允熥沒有對兩人的爭論進行定調,而是詢問起周志清意見。

他很清楚自古以來最聰明的人全都在官場,他再聰明,能玩得過一個兩個,還能玩得過十個,二十個嗎?因此為官清正的他要用,能力強有瑕疵的人他也要用。

只有把朝堂玩明白了,把該用的人用好了,那下面他鞭長莫及的地方,自然也就被站在朝堂上的人用好了。

人性的惡念之所以被放大,那是因為上面有人在撐腰,所以才會有恃無恐,而他要實現天下大同,就必須把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現在的他恰恰比所有人能都更做到這一點。

方孝孺當不了內閣大學士,但卻可以成為懸在內閣大學士頭上的利劍,哪怕他自己永遠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殿下,臣以為此時不應糾結對錯之分,而是誰能夠為殿下,為天下人辦好這件事,從目前來看方御史的行為欠妥,蘇州府官員的腦袋是掉了,可事卻沒辦好,沿途的亂象臣能夠充分說明這一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見到大理寺卿都同意楊士奇的觀點,王叔英臉上是深深地失望。

在看他來貪官就是在不停地啃食國家基石,沒有任何理由可講,大亂之後才會有大治,這是自然規律誰也無法避免。

縱容只會讓這些人愈發地有恃無恐,時間一長,就真的回天乏術了。

想到這裡,王叔英目光灼灼地看著上首的朱允熥。

他知道只要大明的皇太孫有這份決心和魄力,這些事就不再是事,眼下的亂象也可以在轉瞬之間被平息。

既然人心不穩,那就找能夠穩定人心的人來收拾局面。

大明皇太孫出行乘帝王鑾駕,處事行以帝王之實,還有誰能夠比眼前這位更有資格穩定人心?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重生之大學無悔盛唐第一惡霸盛唐撞上更年期穿越盛唐新生活重生諸天的尋道者紅塵劫之血染江山我在末世繼承滿命鍾離模板別管我閒事群星開拓團紅樓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