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零九章 聖人無錯,是誰錯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百零九章 聖人無錯,是誰錯了?

在陳性善闡明主張的時候,李志剛、吳雲提筆記錄著什麼,在陳性善坐下之後,兩人將紙張傳給了夏元吉,夏元吉掃了兩眼之後,微微點頭,便站了起來。

“陳侍郎所言看似在理,然則細細品之,問題極大。既然陳侍郎與張司業都認為四書五經應為主幹,那夏某就很想知道,一日三餐,空有米飯饅頭,卻無百菜飛香,可有食慾否?樹木空有主幹,而無枝條,可活否?日月為主,若無星辰點綴,夜空可明否?”

夏元吉呵呵笑了一聲,然後對眾人說道:“我等主張革新國子監課業,引百家入國子監課業,其目的並非奪四書五經之主位,而是意在百味入口,枝繁葉茂,星辰漫天。”

“諸位監生是朝廷未來之精英,可若只遵循四書五經,進入朝廷可便寸步難行。若日後你們進入兵部,便需懂得軍制、訓練、徵調、鎮戍、邊防、儀仗、禁衛、驛傳、廄牧、軍械、符勘等學問,若進入戶部,便需知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財政等事宜。”

“試問諸位,為官之道,治國之本,豈僅存於四書五經,而不涉百藝百家?若朝廷委派調查民情,農夫要與你談論肚子的問題,而你卻與農夫談論孔夫子,豈不是貽笑大方?故此,接納雜學,方可與農說農事,遇商談利事,遇匠論技藝。”

眾多監生反覆思索著陳性善與夏元吉的話,似乎每個人都說得有道理,陳性善講得沒錯,可夏元吉說得也不算錯。

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為何卻似是而非,對錯難論?

到底是誰正確?

誰又是錯誤的?

眾人迷茫。

便在此時,三席毛亨泰站了起來,喊道:“國子監課業繁重,學生日以繼夜,不過是為研讀四書五經,至此猶然難出大儒。若再引雜學入課業,豈不是分身乏術?莊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況於眾監生而言,學百家雜術,又何用處?夏侍郎所言之人,並非是朝廷官僚,只是胥吏罷了!我等為官,只需坐鎮中堂,指揮胥吏,而非親涉一線尋農問商。

胥吏精通百家,聽中堂調派,自可完成治國之任務。為何我等要學百家咋雜術,浪費韶華歲月,空耗精神?”

“便以吏部而言,為官只需謹守本心,為國為君,以聖人準則約束言行,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自不會出錯。各種所行,哪裡用得著百家雜術?”

朱允炆聽聞毛亨泰的話,微微皺眉。

這個傢伙的話雖然不好聽,卻都是大實話。

確實,很多朝廷官員要麼坐鎮中堂發號施令,要麼在後堂收受賄賂,出一趟門,不是為了直接利益,便是為了間接利益,幾乎沒有細究過胥吏的政策執行問題。

胥吏見中堂坐著的那位雖然不瞎,但眼裡只有黃白之物,自然知道怎麼辦事,只要用黃白之物把那雙眼給蓋住,那自己做什麼,他都會看不到。

這也是胥吏危害底層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正是很多官員的這種思想,導致官員水平明顯弱於胥吏水平,一些專業的操作,都是胥吏在幹,就算是把賬本交給官員,官員也未必能看出其中貓膩。

因為,他們滿肚子的都是墨水,卻寫不出“農商”二字!

“上次京察與監察御史考核,是什麼時候?”

朱允炆看向解縉。

解縉心頭一驚,頓時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連忙說道:“是在洪武三十年。按制,應在明年進行京察與地方官員考評。”

“科舉落定之後,進行京察與地方官員考評。”

朱允炆沉聲說道。

解縉凝重地點了點頭,道:“臣遵旨。”

臺上,楊士奇站了起來,這是楊士奇自地方進入京師,進入翰林院,第一次面對如此眾多的人,但他卻沒有半點怯懦,而是尤為老成莊重。

楊士奇施禮後,高聲道:“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此乃孔子之言,本人認為,毛侍郎便是那‘不知而作之者’,毫無根據,以自身狹隘所知,作天下之理,狂妄立論。”

“在下久在地方,遊歷多省,深知為官者

,若不能以才勝過胥吏,那胥吏必隱而行之,盤削萬民!敢問如此之山河,到底是官說話,還是胥吏說話?”

“以雜術入國子監課業,乃是為監生入朝為官,坐鎮中堂時,不為胥吏所瞞,所欺!難道諸位日後為官,只想在中堂之上威風,卻不聞不問百姓之疾苦、之哀嚎?”

“便以國子監監生胡浚所報,一小小小糧長便可破農戶之家,吞其家財,掠其子女!那胥吏手握權力,又如何不會如此行事?那縣衙知縣在做什麼?在收錢!四書五經教導出來多少偽君子?為何沒有整肅人心,為何沒有贏得民心?”

“歸根到底,在於信念不堅,在於才能匱乏,在於百藝不同,在於雜術不明!若以百家雜術入國子監,通曉胥吏玄機,肅查清澈,緣何會出現如此人間悲劇?!”

楊士奇說完,便坐了下來。

國子監監生都聽說過胡浚,這是國子監最富有名聲的監生之一,以一己之力推動國策施行的人,也是一個影響了大明無數士紳利益的人,是一個註定要留在史冊之上的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士奇說的事,監生也都聽聞過,除了義憤填膺,痛恨知縣之外,並沒有想太遠。可楊士奇一番話,讓這些監生不得不思考:

那些通讀四書五經的人,為什麼會是偽君子,是貪官汙吏?!

聖人錯了?

不,聖人沒有錯。

那四書五經錯了?

不,四書五經也沒錯!

那是誰錯了?

人錯了!

知縣錯了,監生錯了,天下的讀書人都錯了!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學,長無能也;

老而不教,死無思也;

有而不施,窮無與也。

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

孔子能聞於四方,昭於諸侯,憑藉的便是其“博學”、“善思”、“自律”、“知新”……何曾否認過百家雜術?

只識聖人言談,卻無聖人行舉,如何能成齊家、治國、平天下?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