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二百零一章 你管這東西叫火銃(二更)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二百零一章 你管這東西叫火銃(二更)

有爭論,未必是一件壞事。

銅錢都有兩面,何況是觀點?

既然姚廣孝拋起了這一枚銅錢,那在銅錢落地的時候,正反也將分出。

朱允炆贊同了姚廣孝的提議,道:“百姓受災,改善生活之心迫切,朝廷出資徵用,以工代賑,即可解百姓生存之憂,亦可破鳳陽府之困,朕認為可行。”

“皇上……”

鄭賜還想勸阻。

朱允炆抬了抬手,止住鄭賜,道:“朕知道,災民入京師會有很多問題,但此舉有利於民,不是嗎?既有利於民,朝廷損失一些也無妨。責令戶部撥付銀十萬兩,於東水關、聚寶門、金川門之外,定址營造,先行搭建簡易居所,以安災民。”

“至於你們擔憂之事,就交給災民自己決定吧。朕下旨傳令鬱新、鳳陽府各地,表明朝廷旨意,不作強求,願來者,便護其京師,不願來者,任由其留在地方,如此,眾愛卿還有何憂慮?”

鄭賜、卓敬等人聽聞之後,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好領旨退下。

朝會結束後,朱允炆便返回武英殿,尚未批覆三封奏摺,解縉便在殿外求見。

入殿,行禮。

解縉從袖子中取出一封奏摺,道:“皇上,皇子之師名單已初步擬成,臣初選八人,還請皇上過目。”

朱允炆手持毛筆,沒有看解縉。

解縉託舉著奏摺,不由有些惶恐與不安。

氣氛有些壓抑,沉悶。

解縉額頭之上開始冒汗,偷偷看了看朱允炆,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在這裡,只一心批改奏摺。

時間一點點過去,解縉的不安越來越重,雙手有些顫抖。

朱允炆放下一份奏摺,抬頭看著解縉,只輕輕地問了一句:“這份名錄,張閣如何看的?”

“張紞?”

解縉深吸了一口氣,臉色有些發白,惶恐地說道:“微臣聽錯旨意,以為讓臣下擬寫名錄,所以,沒有過問張閣意見。”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摺,看了看其中的批覆,道:“這張紞也是內閣之人,為何這二十餘份奏摺,竟無一份是張紞所批,是張大人老了,還是他懶惰怠慢了?”

解縉連忙下跪,喊道:“臣,臣有罪。”

朱允炆看著解縉,臉色有些冰冷。

沒錯,解縉高才,知自己心思,用他作為內閣大臣,十分合適。

但解縉也有著讓朱允炆不舒服的一面,那就是狂傲,還有日益增加的專斷。

狂傲,朱允炆可以理解,有本事的人,傲一點沒什麼。

但專斷,朱允炆絕不允許!

眼下內閣只有三人,鬱新外出賑災,不在朝廷,便只剩下解縉、張紞二人。

張紞又是一個和事佬,心平氣和,見誰都笑,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不敢拿主意,只要解縉一堅持,他便會放棄自己的觀點。

換言之,此時內閣,解縉一人獨大,就連一些奏章,解縉都想要獨攬在手,那下一步,還不是培植自己的勢力黨派?

朱允炆威嚴地說道:“內閣不姓張,也不姓鬱,更不姓解,它姓共,共同研讀,共同拿主意,共同為大明。朕希望你明白這一點,重新擬定名錄,下去吧。”

解縉叩頭,小心翼翼地退出武英殿。

風吹來,解縉不由有些顫抖,這才發現自己已是冷汗浹背。

皇上在警告自己!

解縉清楚這種警告意味著什麼,也清楚得記得多年以前,自己是如何離開京師的。

工部。

鄭賜召集屬官,研究如何安置災民。

工部

侍郎嚴震直看了看輿圖,讚歎道:“皇上所選,乃是絕佳之地。大人請看,這東水關,乃是京師唯一一座船閘碼頭,秦淮河由此一分為二,一支進入城內,才有了十里秦淮,一支為護城河。這裡南北商賈之盛,不亞於江東門。”

“臣下曾聽聞,那裡一直缺少搬運力工,災民若至,可算是有個現成的活計。而聚寶門外,又是天界寺,報恩寺與英烈碑便選址於此,用人頗多。金川門外的糧倉,正在興建之中,同樣也需要人手。如此看來,皇上之見,極為高明。”

鄭賜嘆息了一聲,道:“你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若拖家帶口,如何安置?婦孺老弱待在城外,出點意外,又如何給皇上交代?”

“大人,那是巡檢、府尹與安全局需要負責的事,我們只需營造好簡易居所,讓其有所住便可。”

嚴震直認為,工部就幹工部的事,其他事,有其他人負責。

鄭賜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只好分派任務,徵調工匠與民力,於三門之外,靠近水源之地營建居所。

朱允炆批閱過奏摺之後,便踩著夕陽的光,走在大明宮內。

“羅先生身體如何?”

朱允炆詢問道。

雙喜笑著搭話:“皇上,羅先生前幾日只是偶感風寒,昨兒有人報過,說他已是無礙。”

朱允炆看著經廠的方向,想了想,道:“罷了,差人代朕去看望下吧,若他有所需所請,一律通報。”

“遵旨。”

雙喜安排其他長隨跑一趟經廠。

“皇上,可要回坤寧宮?”

雙喜詢問道。

朱允炆看了看天色,道:“帶朕去兵仗局看看,聽聞他們改進了火銃,朕想見識下。”

兵仗局,明代朝廷火器的核心供應商。

事實上,明代初期負責製造火器的單位,名為寶源局。

聽聽,寶源局,這名字怎麼聽,怎麼看,都像是印鈔廠。

沒錯,寶源局它就是一個印鈔廠,最開始的職責,那就是打造銅錢。

後來朱元璋可能是改用鈔票,覺得寶源局匠人沒事幹,便讓其改行製造火器,同時兼職打個板凳,造個洗臉盆,設計個防盜鎖什麼的。

那時候的寶源局,職責太雜,火器製造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很難形成規模,你想想,這邊研究火銃呢,隔壁屋子裡在討論這個車軲轆怎麼修理,門外還有人鋸木頭,要打個刑具,還讓不讓人專心造武器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案,取締了軍需庫,改設軍器局,專門負責武器製造。

但軍器局最初並不負責火器,僅僅負責弓、槍、刀、頭盔、甲等冷兵器製造,如交肚弓,黑漆紕子箭,魚肚槍頭,蘆葉槍頭,馬軍雁翎刀,步軍腰刀,將軍刀,水磨頭盔、水磨鎖子護頂頭盔,紅漆齊腰甲、水磨齊腰鋼甲、水磨柳葉鋼甲……

洪武十七年年,朱元璋設定兵仗局。

兵仗局乃是內府機構,隸屬於宮中二十四衙門,其一開始的定位,那就是火器與冷兵器二合一的製造機構。

在火器方面,兵仗局製造的種類多達二十七種,主要為:

神銃、斬馬銃、手把銅銃、手把鐵銃、椀口銃、神槍、一窩蜂、神機箭、銃箭、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奪門將軍、襄陽炮、大洋神機炮、小樣神機炮、椀口炮、銅炮、大炮、小炮、旋風銅炮……

從繁雜的樣式來看,洪武時期的火器製造已形成體系。

兵仗局掌印太監劉聚見朱允炆至,匆匆行禮。

朱允炆坐了下來,道:“聽聞兵仗局火銃有所改進,朕來看看。

劉聚惶恐,道:“皇上若想看,只需差人遞個話,兵仗局會送過去演示,怎敢讓皇上走一趟。”

“少奉承了,拿出來吧。”

朱允炆平和地說道。

不多時,便有護衛隨兩人走入,護衛緊隨其後,刀已出鞘。

劉聚也清楚,這裡是兵仗局,若不防著點,萬一有個不開眼的,拿著火銃對皇上來那麼一下子,那所有人都得陪葬。

護衛在側,也是防備萬一,若有異心,瞬間便可斬殺。

劉聚走至一旁,對皇上介紹道:“這位是教匠陳有才,這位為軍匠崔玉,火銃改造,便是由他二人完成。”

朱允炆看著跪拜的兩人,目光停留在了兩人身前的長木匣之中,起身走了過去,親自開啟木匣,看著裡面躺著的鐵傢伙,不由一愣。

“這是火銃?”

朱允炆疑惑地問道。

“回皇上,此乃是洪武火銃。”

教匠陳有才聲音洪亮有力。

朱允炆眨了眨眼,看著所謂的火銃,這玩意怎麼和自己電視裡看到的不一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槍托呢?”

“呃?”

“扳機呢?”

“噶?”

“什麼都沒有,你管這東西叫火銃?”

朱允炆很是鬱悶,難道說,歷史上的火銃,就一純中間粗,兩頭細的鐵疙瘩?

看其長度,大概和後世暖水瓶高度差不多,口徑和大拇指差不多。這哪裡是火銃,不就是一個大號的鐵管子?

“我等萬萬不敢欺君啊。”

劉聚連忙跪下。

朱允炆皺了皺眉,道:“都起來,給朕說說吧。”

陳有才介紹道:“皇上,此火銃分為三部,前部圓筒為銃管,中部相對較厚的是藥室,後部圓筒則為尾銎。”

“如何使用?”

朱允炆詢問道。

陳有才側過身,比劃著火銃,說道:“先在藥室中安裝火藥與引線,安裝好尾銎,然後將石子、鐵片或鐵子從火銃口塞入,只需點燃引線,便可將石子等物擊出,殺敵於五十步外。”

“五十步?”

朱允炆有些鬱悶,這個距離還不如弓弩,難道歷史上的朱棣靠得就是這玩意,給瓦剌首領馬哈木上了一堂生動的火器實踐課?

“皇上,在改進之後,這火銃可殺敵於百步,而且,還有準頭。”

陳有才見皇上面色不快,便解釋道。

“哦?說說。”

朱允炆感興趣地看著陳有才。

陳有才指了指一旁的軍匠崔玉,道:“崔玉在研製火銃時,發現藥室加厚,可容納更多火藥用量,且不易炸膛。在填充火藥之後,可設定一個木馬子,築牢火藥,以增緊塞之效,如此改進之後,火銃一擊,可飛二百步,其殺傷威能,也可達百步之遠。”

“崔玉?”

朱允炆有些讚歎地喊道。

“小民在!”

崔玉連忙跪下。

朱允炆示意劉聚拉他起來,問道:“你可曾想過,火器殺傷最遠,是多遠?”

崔玉低著頭不敢看朱允炆,低聲道:“小民以為,火銃殺傷最遠可達三百步,火炮應在五里之遙,只是小民還沒找到法子。”

“慎言!”

劉聚責怪一聲,然後笑著對朱允炆道;“皇上,他這個人容易說大話。”

朱允炆微微眯著眼,走到崔玉身前,認真地說道:“朕告訴你,火器的殺傷距離沒有止境,若你找到方法,別說三百步,五里,便是三百裡,三千裡,三萬裡,也能做到!”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