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零一章 官員也要上學校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三百零一章 官員也要上學校

周王雖死,風波未停。

都察院御史、朝廷六部主事、給事中等紛紛上書,要求朱允炆嚴懲謀逆臣子,遷罪周王家眷,用族刑以昭天下。

族刑,即全家族,乃至整個宗族的死刑制度。

夷其三族,誅滅九族,都屬於族刑的範疇。

當然,這些官員提出族刑並不是打算幹掉老朱家所有人,而是想讓周王府付出更大的代價,以懲罰他們不可饒恕的罪行。

朱允炆看到這些奏摺,只冷冷地丟到了一旁,一句話都沒說。

族刑起源於上古時期,本就是沒人性的時代,當時贏了殺掉對方全家,是為了省一口飯吃。

到了周朝,法制觀念的水平是相當高了,提出了“明德慎罰”的理念,反對“罪人以族”的株連,主張“罪止其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與後世法律幾乎是沒啥差了。

只是後來禮崩樂壞,春秋爭霸,滅族、滅國都成習慣了,“三族刑”才變得司空見慣,便一直流傳下來。

很多人認為族刑就是全滅,什麼老弱婦孺,雞鴨狗兔,一個不留。

其實這種認識不完全對,比如在隋朝時期,其《開皇律》規定:“謀反,反逆者,本人與父子兄弟斬首,家口沒官”。

就是說,如果誰謀反了,只殺掉他本人與父子兄弟,他的母女妻妾姐妹與旁系男性親屬,那都是可以活著的,不過淪為官府的奴婢罷了。

《唐律疏議》規定:

凡謀反,謀大逆者,無論首從,皆斬,其父與年十六歲以上子絞,年十六歲以下子以及母女妻妾,兄弟姐妹沒為官奴婢,家產沒收。

所以在唐代誰想要造反,最好是趁孩子還沒滿十六歲的時候去幹。

說來滑稽,元朝是唯一一個沒有族刑制度的朝代……

別不相信,雖然元朝不咋滴,加上不是漢族人,但元朝的刑罰卻是很寬鬆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不太懂法,也不重視用法律解決問題……

元朝解決問題的方式很簡單,族刑神馬的,太低階了,他們用的是屠殺……

朱元璋認為元朝是“寬失天下”,在大明律法上用“重典”,什麼剝皮、宮刑、三族刑都冒了出來。

朱允炆打心底不認可族刑,這種不人道的酷刑太過黑暗,再說了,幹掉周王的影響已經夠大了,再把朱有燉、朱有爋這些根給除了,保不齊燕王、代王等人為了避免哪一天自己不被“族刑”,到處鬧騰。

但朝臣有理有據,總這樣三番五次上奏摺,朱允炆也煩了,加上朱有燉、周王妃存在包庇屬實,便將其貶為庶人,留置京師,同時下旨收回周王封地,將其田地發賣,這才止住了風波。

至於朱有爋等王府其他人,則悉數安置在了京師周王府,禁足一年。

這一日,大明迎來了一場特殊朝會。

朱允炆並沒有處理朝政,也沒有讓官員奏稟具體事宜,而是讓所有官員思考一個問題,貪腐為何屢禁不止?

“大明開朝以來,貪汙橫行,刑獄盈滿,

太祖治理三十年,未治根本。如今朕欲行清明之治,禁絕貪腐,爾等悉心思慮,貪腐由何而生,為何而存,又如何防範未然。”

朱允炆面向百官詢策。

對於貪汙、腐敗問題的治理,朱允炆也是很頭疼,在有電話、有網路、有高鐵、飛機的時代,這個問題從來都沒解決過,在這落後的大明,該如何治貪、治腐?

高薪-養廉?

算了吧,看看大宋朝的那些文官,一個個肥的流油,結果呢,該貪的還是貪,該拿的還是拿。

低薪養廉也被洪武朝證明是行不通。

只靠個人自覺,朱允炆又覺得不太現實,幾百兩就能收走一個知縣,三千兩就能搞定一個知府,他們的自覺哪去了?

可不治理貪汙腐敗又是不行的,所有的州縣都是大明的基石,開封府官場塌陷已經夠嚴重了,再繼續塌下去,大明這座宮殿就該歸入高危建築了。

“各抒己見,誰若是沒有奏對,就不必下朝了,朕有的是時間等!”

朱允炆見眾人不說話,便定下了基調。

百官聽聞,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禮部侍郎黃冠出班,道:“皇上,貪汙腐敗之根本,在於本性不堅,沒有謹記聖人教誨,食百姓民脂民膏,肥一己之欲。善治之策,應強聖人教誨,修身以報效朝廷……”

朱允炆皺眉,問道:“聖人教誨誰給他們去說?難不成每日登堂入室,先對孔孟行禮,再修身半晌,後行政務?”

黃冠語塞。

董倫站了出來,道:“黃侍郎所言貪腐之人,是食百姓民脂民膏,肥一己之欲,臣以為極是,縱觀所有貪腐,皆是因欲而起,因欲而狂。故此,應大興理學,存天理,滅人欲,以重塑朝廷風氣。”

“程朱理學當真能治貪腐嗎?”

姚廣孝站了出來,反駁道:“程朱理學說到底是一門學問,並不是防貪治腐之要義。臣以為,貪汙所起義貪念,但要切斷貪念,卻需要兩把刀,一把刀是朝廷法令,以法明可為與不可為,以令別有罪無罪,另一把刀則是監察,監察缺失,過於輕信一二人之言,是極大漏洞……”

討論一開,朝堂便熱鬧起來。

朱允炆在群臣言語之中,找尋著治理貪腐之道,以確保讓皇權不僅能出京,還能抵達各地城邑鄉野,不天真的奢求貪腐完全杜絕,但希望底層貪腐能少一些。

“皇上,國家之敗,由官邪也。治官邪,當重監察,而監察地方之責又在都察院,臣請旨擴增都察院,增加十二道御史人員。”

新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肅然道。

朱允炆看著戴德彝,問道:“都察院想要增置監察御史,打算增置多少人?”

戴德彝道:“皇上,監察御史過少,是都察院失職之因。就以河南來論,其有開封府、河南府、衛輝府、懷慶府、歸德府、彰德府、汝寧府、南陽府、汝州直隸州九府,而一府之地,又有多縣,開封府下轄祥符縣、陳留縣、杞縣、原武縣等十七個縣。”

“而都察

院設十二道監察御史,每一道最多者五人,最少者三人。河南為要地,也只有區區五名監察御史,五人如何能窺見一州全貌,如何能明察一省全貌?臣請每一道監察御史,以府州為準,分設監察御史,以監察之制,遏貪腐之根。”

朱允炆沒有說話。

戴德彝的話是有道理的,加大監察力度是防治貪腐的方法。

可是他一張嘴,就要讓一百多人的都察院,成為三百餘人的大班子。

驟增兩百多人,這有點過了。

黃子澄出班,反對道:“臣雖認為監察御史增置可行,然不宜按府州來設,額外增加兩百餘人,恐會帶來不少耗費,且監察御史並非地方官員,而是京師官員,無需長期停駐某地,只其使命完成便可回京。”

戴德彝堅持道:“黃大人,監察御史不過是正七品官,增加兩百人朝廷能多支出俸祿幾何?若這些御史在地方抓到貪汙腐敗官員,其所得與家產抄沒入了國庫,難不成還發不起來二百人俸祿?”

黃子澄領戶部,自是知道查處貪汙所得之大,開封府中查處所得,就足夠養二百監察御史二十年了。

吏部尚書蹇義出班,道:“臣附議戴大人,欲治地方,當行監察,而人員過少,根本無法監察地方,若都察院增置人員,盤查地方問題,臣認為可行。”

朱允炆見蹇義與戴德彝站在了一條戰線上,不由點了點頭。

從眼下來看,增加二百餘正七品官,增加了朝廷支出,可從長遠與大局來看,若他們在地方政治清明上有所為,降低府州縣貪汙腐敗,這將是一筆划算的安排。

再說了,戶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是新上任的,他們打算做點事出來,作皇上的應給予支援。

“既如此,那就依你們所言,按府州來設定監察御史,朕只提一點,監察御史不可常駐一地,一年或半年則需要輪換至其他府州,若無政績,或勾結地方,欺瞞朝廷,絕不輕饒!”

朱允炆肅然道。

戴德彝拜言道:“臣定管好都察院,不負監察之職。”

眼看已至中午,百官肚子開始鬧騰起來,朱允炆才聽聞過所有人的奏論,道:“朕細思你們所言,皆有幾點相通之處,律法,監察,朕都給你們解決了,但如何堅定初心,為民請命,志在盛世,而非貪圖享受,滿足一己之私,卻無人可說出對策。”

“朕認為,地方官員是否貪腐,很大一部分順了民間一句諺語,上樑不正下樑歪,歸根到底,還是京師朝廷不作為,官員忘了青雲之志!要解決此問題,還應抓思想,抓意志,抓本心!由此,朕希望由內閣為首,以翰林院為輔,打造京師官員思想與政治學府!”

解縉、鬱新等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皇上,何為官員思想與政治學府?”

解縉皺眉問道。

朱允炆解釋道:“所謂官員思想與政治學府,便是官員的國子監!只不過在這裡,你們修習的將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如何成為一名清廉、優秀、賢能的官員!”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