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最大地方官--巡撫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三百六十一章 最大地方官--巡撫

兩日後,浙江都司的急報傳入京師中軍都督府。

按理說,浙江都司隸屬於左軍都督府,而左軍都督府的府事是李景隆,這份情報應該交付李景隆處理。

可自李景隆由廣東回來之後,朱允炆似乎忘記了這一茬,繼續讓徐輝祖兼管左軍都督府,甚至於其他都督府,也隱隱以徐輝祖馬首是瞻。

徐輝祖知曉肩膀上的重任,也清楚自己的立場,故而遇事不決時從不專權擅斷。

若在尋常時,倭寇進犯浙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徐輝祖完全有權處理,然後以“簡報”的方式上奏皇上。

畢竟這類情報每月多時二三十餘份,少時也有四五份,直接遞送地方文書,皇上也未必看得過來,只能摘取關鍵,簡單彙報。

可現在,徐輝祖手裡握著《象山錢倉千戶所血戰倭寇》的文書,決定一字不改,並親自呈報給朱允炆。

武英殿。

朱允炆正在處理公文,棘手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接山西布政使司急報,移民訊息傳出後,民心浮動,不願移民者眾,甚至有惶恐之家,逃難於深山之中,以躲避移民之禍。

朱允炆緊急召見內閣大臣與戶部尚書夏元吉。

“移民非為小家,乃為國家,丁景福格局太小。”

解縉不認為丁景福搞定不了這些問題,只不過不想自己背黑鍋罷了。

畢竟一旦民亂山西,作為布政使他的責任是跑不掉的。以急報上奏,不過是先給朝廷講述清楚,移民政策是朝廷出的,和我丁景福沒關係,現在馬上要有亂子了,我出事,你們也有責任。

“一次移五十萬人口,如此壓力也是可以理解。”黃子澄給丁景福說了句話,然後看向朱允炆,道:“皇上,臣依舊認為移民數量過多,時間過短,容易引發災禍,不若……”

鬱新皺了皺眉,不等朱允炆發話,便打斷了黃子澄:“皇上,臣認為山西移民困難重重,當委派朝廷重臣親往。”

黃子澄被人打斷了話,自是有些不高興。

鬱新也有苦衷,既然朝廷敲定好了移民五十萬,而且大家不管同不同意,最後都是認可了的,反覆在認不認可的問題上糾結,無濟於事。

當下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解決移民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解決如何移民的問題。

既然訊息已經傳了出去,百姓也知曉了五十萬名額,此時再改,又有什麼意義可言?反而會使朝廷落得一個“朝令夕改”的印象,折損朝廷權威。

朱允炆贊同鬱新的看法,問道:“依你之見,誰去山西為好?”

鬱新看了一眼茹瑺,然而對朱允炆說道:“臣願舉薦茹大人前往山西。”

茹瑺見鬱新推薦自己,深知責任之重大,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道:“臣願前往山西,安撫百姓,為移民解困。”

朱允炆看著茹瑺,讓此人去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茹瑺能力是不錯的,雖然這個人在歷史上不太光彩,但能被朱棣重用,還被封為忠誠伯,可見其本事不小。

加上此

人曾是兵部尚書,對於山西都司與山西行都司官員很是熟悉,一旦到了民亂地步,也能控制局勢。

最主要的是,茹瑺體格好,四十歲出頭,還跟個三十歲小夥子一樣,時不時騎馬往返於大小教場,讓他快馬去山西,不至於累死。

如果換黃子澄、解縉這種“純”文官,等他們坐馬車抵達山西太原府,估計夏天的麥子都收完了。

“既如此,茹愛卿就辛苦走一趟吧。解縉擬旨,朕命茹瑺為山西巡撫,有監管都、布、按三司之權,巡撫山西,掃平移民之障!”

朱允炆肅然道。

解縉、鬱新等人吃了一驚,如此一來,巡撫將會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一舉打破朱元璋設定的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權分立”的狀態。

巡撫!

這個官職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北伐,大敗柔然之後,太武帝以來大千勇猛、多有戰功且熟悉北境險要,詔大千“巡撫六鎮,以防寇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代設定有巡撫使,武則天曾安排狄仁傑任江南巡撫使,但這類官職屬於不常置官職,需要的時候拿來用用,不需要的時候,就忘記了。

整個唐代,也只有三個人做過巡撫使。

至於宋代,更多的是安撫使、宣撫使與招撫使,巡撫使這個名字都很少出現。

說到底,真正讓巡撫成為一種“制度”的,是明代!

雖然在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標巡撫陝西,但那時候的巡撫,只是巡查地方、撫卹地方之意,並沒有真正的“實權”。

而朱允炆設定的巡撫,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方一把手”,統管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朱元璋“分權”玩得溜溜的,將一省大權分為三塊,看似精明無比,彼此制衡,可問題是,三個和尚未必有水喝啊。

山西移民,不僅事關布政使司,還事關都指揮史司配合,說不定還會鬧騰出來一些案件,又會牽扯到按察使司,到時候一團糟,誰都不服誰,如何處置?

山西距離南京兩千多里路,正常來回出趟差,時間單位都是“月”,若是凡事就要請示,來回折騰下去,別說今年完成移民,三五年也未必能完成。

必須有一個人去坐鎮山西,全權負責,統攬所有權利於一身!

作為皇上,自是不希望有如此大權的官員出現,但這是當下唯一的辦法。

朱允炆只有控制好一點,即巡撫設定,只能由朝廷重臣擔任,事情完成之後,巡撫回朝廷繼續當官,不久留地方。

茹瑺深感朱允炆的信任,跪地道:“臣定不辜負聖上恩典!”

朱允炆凝重地看著茹瑺,囑託道:“切記一點,此番移民與太祖時移民大不同,朝廷不強制移民,不可刀兵加民,但朕需要移民五十萬,具體如何把握,你要有分寸。”

茹瑺知道問題棘手就棘手在“不強制”這三個字上,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步步來了,即使是磨破了嘴皮子,自己也要說動五十萬人搬

家!

“臣有個不情之請。”

茹瑺道。

朱允炆好奇地看著茹瑺,道:“講。”

茹瑺直言道:“臣領兵部時,楊榮曾多次給臣推薦楊溥,稱讚此人為人謹慎,樸素正值,越是混亂時,其越是冷靜。眼下山西之行,正是用人之際,臣請調翰林編纂楊溥一同前往。”

“哦?”

朱允炆打量著茹瑺。

怪不得這個傢伙沒事的時候總往翰林院跑,原來是摸楊溥的底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茹瑺也有著對楊榮的欣賞與保護。

以茹瑺的身份與使命而言,他即使是提出讓楊榮一起去山西,朱允炆也會同意,但他並沒有,而是選擇此時還是“抄寫員”的楊溥。

原因在於,楊榮在兵部剛剛站穩腳跟,若突然被調出去半年多,回頭同僚關係生疏了,你誰誰,他誰誰,不清不楚,那對楊榮的未來並沒好處。

當官需要資歷,資歷都是熬出來的。

況且楊榮善兵事、謀大局,去山西又不是打仗,自然不需要帶楊榮一起去。

“既然茹愛卿點名讓楊溥一同前往,那朕若是不同意,豈不是太小氣了。擢升楊溥為刑部員外郎,去山西歷練吧。”

朱允炆知曉楊溥的本事,只不過他與楊士奇、楊榮都一樣,此時還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可以支撐他們立足於朝堂高位。

老一輩還沒退休,新一代還沒成長起來,屬於他們的時代,還需要耐心等一等。

朱允炆不想揠苗助長。

“夏愛卿,移民錢糧籌備如何?”

朱允炆詢問道。

夏元吉嚴肅地回道:“有條不紊,保證在秋收之後,能滿足五十萬人口一年口糧。”

朱允炆深知夏元吉承受的壓力,此時的運河還不通暢,向北運輸糧食很是困難,便指示道:“若有壓力,可協調五軍都督府,借調濟南府、北直隸等地部分軍糧。”

夏元吉沒有拒絕朱允炆的好意,領命退至一旁。

朱允炆剛想從山西移民之困,轉移到會通河一事上來,還沒細說兩句,內侍便來通報:“魏國公求見。”

“讓他進來吧。”

朱允炆知道徐輝祖沒事不會輕易入殿,沒有拖延。

徐輝祖見幾位閣臣都在,連夏元吉也在,便知這是在議論政務。

“皇上,浙江都司來報,兩日前,象山錢倉千戶所與倭寇大戰,以死二百一十八人,傷四百人的代價,全殲倭寇七百餘,象山錢倉千戶所千戶易紹宗壯烈殉國。”

徐輝祖將文書高舉頭頂,沉痛地說道。

“砰!”

朱允炆拍案而起,怒目而視,咬牙道:“倭寇!”

解縉見此,連忙說道:“倭寇是豺狼畜生,絕不可信,也不可妥協,臣請命加強沿海衛所,擴大水師規模,以求徹底剷除倭患!”

鬱新、黃子澄等人頓時臉色變得難看起來,解縉雖然沒有明說,但任誰都聽得出來,他在暗指三人修好日本一事,並藉此樹立自己在內閣中的權威。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