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武會試,測舉石與獻印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五百七十六章 武會試,測舉石與獻印

測舉石,開鑼。

袁嶽、薛路、紀綱等一干舉人分散開來,在邊緣處等待呼名上場。

比試場中,擺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柱體青石,青石石壁經過打磨,並沒有毛刺,在青石柱離地面大致七寸位置,左右各鑿有凹槽,供人抓持。

青石寬皆是一尺,高分為一尺三寸、一尺六寸、兩尺,對應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

考官是兵部古樸,站在前排,面向武舉人喊著:“凡呼名三次不登場者,視為棄考。登場者,當先選石號,獻印兩次,方為透過。現開始呼名,福建福寧武舉人馬亮。”

朱允炆繞有興趣地看著,對一旁的朱棣、寧王、鐵鉉等人說道:“這就是石礩(zhi)?”

朱棣等人連連點頭。

鐵鉉解釋道:“皇上,此石礩專為武舉所備,原是宮室樑柱下的墊石,為唐宋開槽,測人膂力。”

朱允炆打量著遠處的石頭,這可與後世的舉重槓鈴完全不同,槓鈴是一根木頭挑兩端,重量都在兩端,可這裡的舉石頭,那就是純碎的舉石頭……

取材還真是方便,加工也簡單,撿塊大石頭鑿巴下就行了,純天然材料,不另花費。

“何為獻印?”

朱允炆有些不解。

鐵鉉指了指馬亮方向,笑道:“皇上且看。”

只見馬良走到三塊石礩面前,在圍觀軍士與百姓的鼓舞之下,最終也沒敢挑戰三百斤石,而是選擇了二百五十斤石。

古樸與馬良確認之後,一旁有文書記錄下來,然後高聲喊道:“馬良,測二百五十斤石。”

周圍百姓與軍士聽聞之後,一陣叫好聲。

馬良活動了下筋骨,然後如大猩猩一般,捶打著自己的胸膛,之後彎腰,雙手放在地上摩擦了下,又站直了拍去手上的泥,扎好馬步,雙手放在了石礩兩側的凹槽處,大喝一聲:“給我起!”

馬良腰間一緊,雙臂發力,二百斤石晃動了下,猛地被抬離地面,此時馬良額頭已冒出青筋,再度發力,石礩被舉至胸膛位置,然後藉著胸膛,抵住石礩頂部,怒吼一聲,石礩的底部朝著北面顯露出來,然後落下,轉過身,再次舉著石礩,將底部朝南面露出,之後便轟地丟下石礩,雙臂高舉。

“好!”

“好樣的!”

教場中歡呼不斷。

鐵鉉笑著對朱允炆道:“這就是獻印。”

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這石柱子不就類似於一個放大的印章,獻印,就是將印章的底部顯露出來,獻給人分看一看。

這可就需要大力氣了,後世舉槓鈴只要過頭頂,一口氣憋上去,立住了,還好一些,但這獻印,可不是一口氣的事,他需要先提舉,之後連著獻印兩次,不是一口氣能辦完的事。

“不錯。”

朱允炆很是滿意。

古代戰爭以冷兵器為主,力量的大小,往小了說,關係著自己乾死對方,還是被人幹死,往大了說,關係著戰場成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戰場交鋒,沒力氣還真不行。

首先,你需要背幾十斤的盔甲,然後還需要兩條腿跑幾十裡路,有時候可能是幾百裡,千餘里,沒力氣,沒好身體,誰熬得住。最後,打誰都需要力氣啊,人家揮舞馬刀,你都沒力氣格擋一下,兵器都飛了,被人砍了也不怪人家。

有力氣,起碼佔了一定優勢,哪怕是逃命,也比人家多跑幾里路嘛。

舉石頭玩,說真的,並沒有多少的觀賞性。但看著看著,百姓與軍士,官員與藩王,朱允炆都逐漸投入其中,力量是帶著美感的,而擁有力量的強者,是足以讓人敬佩的。

“廣西南寧袁嶽。”

古樸喊了下一個人的名字。

朱允炆眼神一亮,對徐輝祖與鐵鉉問道:“這就是南寧衛的指揮史,張輔舉薦多次的青年才俊?”

徐輝祖眼神中滿是期待,道:“沒錯,此人在與安南作戰中,有勇有謀,是個將才。都督府這邊很希望召他至京師,委以重任。”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委以重任的事以後再說吧,聽聞安南那邊動作很大,徵調了不少百姓充當軍士,此事可為真?”

徐輝祖臉色有些凝重,嚴肅起來:“接廣西奏報,安南國內正在不斷擴軍,數量與日俱增,即有南下占城之跡象,也有重新進犯我大明之準備。”

“兵部怎麼看?”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意見一致,安南之亂,早打好過晚打,在安南打好過在廣西打。事已不可逆,宜早出兵。”

鐵鉉清楚局勢的發展,也明白安南胡氏的野心。

若大明不出手,胡氏哪怕不會進攻大明,也會打下占城,眼下占城是大明遠航船隊的重要補給點,一旦丟了佔城港口,鄭和的船隊與未來的商隊,那就只能繞路找尋水源與補給,這對於大明的南洋戰略是不利的。

所以,不管是出於對藩屬國的保護,還是出於對安南胡氏挑釁的回擊,亦或是南洋利益的維護,出兵安南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只不過眼下需要的是出兵藉口。

雖說安南之前挑釁大明,進軍廣西,但這個理由還是可以拿來用,但文臣更希望以和為貴,派遣使臣,不動刀兵,就讓安南臣服,一來二去,拖了這麼長時間,這個理由多少有些弱化了。

總不能說,一年前你打了我一拳,我現在要拍你一板磚吧。這個藉口的時效性,說出去多少有些不夠鼓舞人心。

但藉口這玩意都是好找的,不怕,現在需要的是朝廷下定決心。

朱允炆看著遠處的袁嶽一樣選擇了二百五十斤石,笑了笑,對鐵鉉等人說道:“雲南那邊還沒有傳回訊息,若真找到陳天平,就看看胡氏的態度,若胡氏願意臣服,送陳天平回國,登上國王,也不是不可以。”

遠處傳來了叫喊聲,袁嶽輕鬆地獻印兩次,就連石頭落地,都是輕鬆放下。看得出來,他獻印二百五十斤石,還有所餘力。

“陳天平回國,未必可以解決胡氏之禍。”

鐵鉉言道。

朱允炆

喝了一口茶,輕鬆地說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鐵鉉頓時明白過來,徐輝祖頓時笑出聲來。解縉、鬱新等人默不作聲。

朱棣抬了抬茶杯,算是敬佩,朱權已有些暗暗發冷,朱允炆這是打算用陳天平的人頭當做開戰安南的藉口啊,即保全了宗主國保護藩屬國的信義,又找到了完美的開戰藉口,說不得陳天平死了之後,陳氏之後就死絕了,安南那些土地就成大明的了……

一舉三得啊。

怪不得四哥朱棣不跟朱允炆鬥,論心黑手很,四哥未必能強過朱允炆啊。

薛祿登場,當他選擇三百斤石的時候,所有人都沸騰了,這是第一個敢於挑戰三百斤石的傢伙。

此人與他人不同,並沒有直接抓起石頭,而是在無數人的注視之下,在十月中旬的寒風中,脫下了外衣,然後脫下了上衣,坦露出結實的胸膛,隆起的肌肉。

那爆炸的力量感,撲面而來!

百姓沸騰了,吱呀亂叫,不知道是罵薛祿亂脫衣服,還是在叫好,好像還有女人的尖叫聲。

朱允炆看向朱棣,和煦地問道:“燕王叔,他如何?”

朱棣知道薛祿,只不過薛祿在燕王三衛中並不算起眼,他登臺的機會並不多,只給出了一個評價:“有力,未必是大將之才。”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朱棣啊朱棣,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薛祿是一個厲害角色,他曾在朱棣手下寂寂無名,直至歷史上的靖難之役,他才開始展現出自己的驚人戰鬥力,現在的駙馬都尉、前軍都督府府事李堅就是被薛祿生擒活捉,隨朱棣征戰四方,帶著五十騎就敢追著南軍數百人跑。

在一次戰鬥中,薛祿被平安活捉,人都給捆上了,結果薛祿力大,掙斷繩索,搶了刀殺掉守軍,跑了回去,結果帶人又把平安給打敗了……

“依朕看,此人不輸平安。魏國公,你不是一直想要人才嗎?他是一個合適的人。”

朱允炆對徐輝祖說道。

徐輝祖愣了下,這薛祿脫下衣服就能看出來不輸平安了?平安可是朱棣都感覺到棘手的猛將,把此人與平安相提並論,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鐵鉉反應過來,當即喊道:“此人,兵部要了!”

朱棣與朱權等人都莫不說話,盯著薛祿看去,朱允炆最可怕的,還不是什麼計謀,什麼人心,什麼手段,而是他精準的預知與判斷。

可以確定的是,薛祿曾經是朱棣的兵,朱棣沒看出來他的潛力。也可以確定的是,這是薛祿第一次來京師,朱允炆第一次見到此人。那問題來了,皇上為何會認為薛祿不輸平安?

這又是他那帝王的天才的直覺嗎?

朱棣感覺有些無力,朱權更深深震撼。

場中,薛祿吶喊一嗓子,三百斤石被高高舉起,不是至胸膛,而是至頭頂之上,那如鐵棍一般的雙臂,滿是無可撼動的力量!

“好強!”

袁嶽深吸了一口氣,其他武舉人也不由紛紛側目。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