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七百五十三章 帝王的戰略定力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七百五十三章 帝王的戰略定力

夏元吉沒有無條件地站在反對的立場上,而是將球踢給了內閣與其他大臣,態度很明確:只要你們點頭,戶部沒意見,如果你們不點頭,僅僅戶部同意也辦不了事。

一句話,看你們。

解縉、茹瑺、鬱新等人都有些不安,夏元吉主戶部,此人態度至關重要,他若是旗幟鮮明地反對,戶部不給錢營造北平城,那朱允炆再多想法也是徒然。

可現在夏元吉看似與內閣、兵部等官員站在一起,實則是變相的支援朱允炆。

遷都這等大事,官員就兩個立場,支援與反對,不反對就等同於支援,不存在搞模稜兩。夏元吉的態度,如同鋒利的刀鋒劃過,一條裂縫赫然顯現出來。

可如此大事,誰都別想想置身在外,鐵鉉冷漠地看著夏元吉,道:“夏尚書此言不妥吧,天下國孥皆有定數,若朝廷大興土木,肆意揮霍,致使國庫空虛,無力支用衛所,無財賑災救民,你當如何給天下人交代?”

夏元吉瞥了一眼鐵鉉,淡淡地回了句:“鐵尚書,這話是在說夏某人支援遷都嗎?方才之言是何意,相信諸位都聽得清楚,無需贅述。”

“你!”

鐵鉉沒想到夏元吉如此不給情面。

夏元吉側身,不再看眾人。

戶部的事,由戶部說了算,你們再怎麼說,也管不到自己頭上來。對於遷都,燕王朱棣給出的是“都北平,天下平”六個字,足見他是支援遷都的。

雖然自己領戶部,不懂兵法軍事,但也知道大明的主要敵人在北面,更知道鞭長莫及的道理。

從南京到宣府鎮有兩千多裡,到山海關有兩千二百多裡,到大同有兩千五百多裡,到嘉峪關有五千多裡。如此長的距離,一旦發生重大軍情,京師根本來不及反應,太長的縱深雖然保護了京師,但也留下了太大的破綻。

反過來看,若是遷都北平,從北平至大同、雁門關、山海關等,也只有六七百餘裡,到嘉峪關更是比在南京節省了一千多裡,宣府鎮更是在北平不遠的西北方向。

雖然大明會為此失去了一定戰略縱深,但完全可以及時收到軍情軍報,從容調兵遣將,而不是收到情報時,距離戰爭開始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等朝廷反應過來,準備出兵,出兵,抵達,最快也得兩個月,遊牧騎兵怎麼可能給大明兩個月的時間。

夏元吉不能表態支援遷都,是因為那樣會被文官集體所孤立,但夏元吉也不想違背自己的良知,反對遷都這種事關大明根基與後世的大事。

鬱新見鐵鉉碰了一鼻子灰,連忙補救:“皇上,北平周圍並沒有足夠的產糧區,根本不足以供養數十萬軍士,供養百萬百姓……”

朱允炆指了指南面:“所以,朕下旨疏浚了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再次貫通南北,漕運必然大興,在三年後,年漕運二百萬石糧食不成問題,加上移民三十萬開墾的田地,北平原本田地,鹽引開中,供養二百萬人口綽綽有餘吧?”

鬱新瞳孔一凝,心頭大駭。

解縉、茹瑺、徐輝祖等人也震驚起來,如此來說,朱允炆籌劃遷都北平的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建文二年?

現在還有十幾日就是建文五年了,他竟然將自己遷都的想法隱藏了長達三年之久,直至現在時機接近成熟了才拿出來!

好可怕的心思,好驚人的城府,好強大的戰略定力!

解縉終於明白,朱允炆現在提出來遷都的想法,其實只剩下營造北平城與遷都這兩步了,他已經透過疏浚會通河,山西大移民,清江造船廠,天津港等等,打下了營造北平城的所有條件!

有穩定的運糧渠道,有相當的人口規模,有願意參與土木建設的民力與匠人,還有什麼理由能阻擋朱允炆?

勞民傷財,戶部不認可。

糧食安危,運河來解決。

人氣不足,移民來湊夠。

反對遷都,必須找一個站得住理由和藉口吧,總不能說反對就是反對了,空喊我不願意是沒用的,必須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可子醜寅卯都被朱允炆解決了,該怎麼說?

朱允炆已經籌謀了近三年時間,現在才亮出來自己的想法,他就像是打安南一樣,早一步提前準備好了一切,剩下的就是一個契機與一道出兵的聖旨。

朱棣抬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朱允炆當真是一個可怕的人,他在無聲無息中完成了遷都之前的諸多準備,卻沒有任何人能看透這一點,他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後,蘊含著長遠的圖謀,渾似一個高明的棋手,落一子的同時,已想到了後面七八步棋。

這種心性的隱忍,籌謀的平靜,驚雷隱於無聲,真是要人命啊。看看解縉、茹瑺、鬱新等一群重臣也被打得措手不及,一向善於言辭的眾人竟找不出反對的話來。

茹瑺、鬱新已經看了幾次解縉了,解縉只好硬著頭皮說:“皇上,遷都茲事體大,不宜輕易決斷,不妨回京之後與群臣商議再作定奪。”

直接得罪朱允炆是不划算的,所以解縉選擇了“拖”,拖到返回南京,讓大家用奏摺說話,看看群臣的意見。

朱允炆自然明白解縉等人的想法,想借奏摺淹沒自己,不由一笑:“遷都一事,並非是洪水猛獸不可商談,既然你們反對居多,那就不妨回到京師辯論幾場,楊士奇,你身為國子監祭酒,可願意組織一場大辯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士奇沒想到自己站得那麼靠後還被點了名,只好向前擠了擠:“臣遵旨意。”

解縉等人有些忐忑。

大辯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把所有觀點都亮出來,你一言我一語,事越辯越明。

可問題是,官員利益關係不在辯論之中啊,辯論過程中,你不能爆出一句:我家在南京有鋪子,在北平沒鋪子,所以我認為遷都不合適。

這種事大家都知道,但不適合拿到臺面上辯論,否則很容易被人拿捏,扣上“自私自利”、“不顧國家利益”的帽子。

拋開利益關係,真正辯論起來,文官集團又有多少贏面?

但無論如何,事情暫時擱置了下來,等到了京師之後,自然有官員來反覆上書彈劾,筋疲力盡之下,不知道朱允炆還能不能堅持遷都。

朱允炆以一句話結束了第一次提議遷都:“大明王朝,需要一批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私利避趨之的官員,朕希望你們是這樣的官員。”

北平城牆首提遷都,只是傳遞一個鮮明的訊號,是告訴官員,自己有遷都的打算。

現在這一步棋下完了,剩下的就看群臣怎麼反撲了。距離大運河暢通還有四五個月,朱允炆有時間處理這些事宜。

朱允炆停留在了北平,不斷深入民商之中查探民情、商情,直至臘月二十六日,湯不平打馬自薊州返回,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

“喜峰口至山海關長城一線的民工、匠人吃空額案已初步查明,是為薊州知府夥同開平、撫寧衛指揮史,借朝廷修築長城名義徵調軍民合計八萬,偽造花名冊,虛報為十二萬軍民,以四萬人丁來冒領、騙取朝廷工錢與餉銀四十八萬兩。”

看著這一份文書,朱允炆很是心痛。

大明現在對財政稽核很嚴,想要貪汙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監察御史、安全局深入府縣的情況下。可誰成想,監察御史成了擺設,就連安全局的千戶也參與其中,主動為其作了遮掩。

好嘛,多重監管都成了擺設,直接演變為了薊州大案,張昺為此請罪,平安為此請罪,北直隸一眾官員為此請罪,兵部與五軍都督府都為此請罪,都察院為此請罪,安全局為此請罪!

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原本以為只是小小的吃空額案,不成想牽涉到諸多官員,地方府治出了問題,地方衛所出了問題,北直隸監察出了問題,都察院與安全局也出了問題,若不是戶部負責,這種事說不得就被徹底掩蓋,朝廷平白無故丟出去近五十萬貫的財政!

安全局出了問題,這讓朱允炆很是難過,要知道安全局是朱允炆直接控制的力量,其不歸屬於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現在這支力量出現了問題,讓朱允炆一時懷疑自己還能不能繼續信任地方安全局。

歷史上朱棣設定了錦衣衛,卻又懷疑、擔憂錦衣衛,藉此設定了東廠進行節制,這種節制的出現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朱允炆也設定了東廠,只不過其職責與節制、監督安全局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涉及京官彈劾奏章真偽稽核與調查。

但現在,朱允炆認識到了一點,安全局規模越來越大,沒有力量進行節制早晚會出問題。在安排內閣解縉、茹瑺、鬱新處置薊州吃空額案的同時,朱允炆將刀子指向了安全局:“於安全局之外,設刑罰局,凌駕於安全局之上,由顧三審擔任指揮史,有權負責安全局所有人員審查,一旦發現違法安全局紀律者,可先處置而後奏報。”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