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九百三十一章 西域的重要性(二更)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九百三十一章 西域的重要性(二更)

西域對大明重要嗎?

朱元璋用行動告訴了朱允炆,大明不稀罕西域,守住嘉峪關,就是守住了大明西北,不需要出關太遠。

哈密不是沒被大明打下來過,可結果呢,大明即沒有佔領哈密,也沒有設定官員,甚至連個羈縻之策都懶得用,誰愛在那裡就在那裡。

這與哈密太遠,不好控制,後勤困難,容易成為孤城等有關,但朱允炆相信,決定哈密與西域沒有在洪武年間收回的根本原因,還是朱元璋沒有重視西域。

漢唐時代定都長安,需要確保河西走廊安全,而為了保住河西走廊,就需要西域這一片廣袤的地區作為戰略縱深,同時壓制敵人的生存空間。

可大明定都是在南京,這個選擇註定了西域在戰略上地位的下降,西域是亂,是和,是衰敗還是繁華,都不會直接關係大明的國運,說它無足輕重,並不是一句誇張的話。

朱元璋用一輩子盯著東北、正北、西北的北元殘餘勢力,對於西域、西域之西的關注,實在是少之又少,僅有的值得記入史冊的,可能就兩件事:

宋晟打了一次哈密,帶了一些俘虜,然後回去了。

傅安帶了一千多人出使撒馬爾罕,然後成為了俘虜,終洪武朝都沒回去。

朱元璋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尤且不重視西域,可想而知朝廷官員的認識與態度,雖說收回西域,有復漢唐之威,族振華夏之精神,可到底如何治理西域,西域重不重要,重要在哪裡,朝廷官員根本就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不少官員認為西域是一個累贅,打完之後,安排幾個當地官員聽從朝廷命令就行了,沒必要駐軍,也沒必要改土歸流。

有這種觀點的不再少數,當然,他們並不是弱智白痴,有土地不要,有百姓不要,而是為大明朝廷考慮。這些官員的認識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西域距離京師太過遙遠,管理起來難度太大,那裡發生點事,拼了命的送訊息二十幾日,晃悠地送訊息,三個多月,等京師反應過來,那裡啥事不塵埃落定了……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認為西域貧瘠,大軍駐紮所需糧草全賴關內,糧食送到嘉峪關已是疲民、累民,這要是送到哈密、吐魯番、委魯母,甚至更遠的亦力把裡城,這後勤路線直接增加幾千裡路,難度何止翻倍?

去的時候送三百斤糧食,送到那裡,還剩九十斤,那啥,我們回去路上也得吃飯,要不你們這邊給我們二百斤糧食帶路上吃,總不能餓死在回去的路上吧?

這一次西域之戰,朝廷動員了多少民力,中間折騰了多少風波,僅僅是鬧事,對抗朝廷的,就不下三起,要是一直養著西域那個累贅,又會有多少造反之事?

要一塊毫無用處,卻耗費巨大的土地,不好管理的地方,真的有必要嗎?

解縉、鐵鉉、梅殷對西域治理不上心,只說都司,說軍事管理,其中一個緣由就是他們並沒有真正想過要在西域改土歸流,哪怕自己再強調西域的價值,他們也沒有看到價值。

朱允炆放棄了討論西域治理的討論,轉而說:“既然你們沒心思,那就說說朝廷中的事吧。御史周立文上書,彈劾青州知府黃子澄尸位素餐,毫無建樹,勒令百姓不準出海經商,你們怎麼看?”

解縉、鐵鉉沉默以對。

黃子澄從內閣跌落至青州後,一開始還有些作為,比如寫信聯絡故交齊泰、景清等人,想要翻身返回京師,可幾次考核下來,齊泰、景清都已經名滿河南,若不是百姓苦苦哀求,不希望朝廷調走這兩個人,朱允炆早就讓他們回京了,即便如此,他們也是享受著侍郎待遇,掛職知府,治理開封府。

可黃子澄呢?

他在青州是真的沒有多少作為!

解縉很是惋惜,鐵鉉也有些哀嘆,梅殷無所謂,楊士奇相當平和。

每個人都知道,朱允炆將黃子澄下放青州,是有歷練、培養的意思在其中,畢竟那裡是青州,齊王鬧事,白蓮教鬧事的青州!

那裡已經被打爛了,只要重建青州,恢復人氣,招撫百姓,想出政績不難啊。何況青州北面就是萊州灣,再向北幾百裡就是天津港,自天津港南下,正好可以在青州休整,也可以在這裡換取貨物,得天獨厚的條件,偏偏被黃子澄給糟蹋了。

黃子澄的做派和不少地方官員一樣,有事就辦事,沒事別煩我,能躲就躲,躲不過就拖,拖一天是一天,等到實在拖不下去了,那就再處理。

地方官員懶政、怠政,不作為,是朝廷官場治理的難題。

朱允炆決定將黃子澄拉出來,作為一個典型來辦。

鐵鉉不說話,自己管兵部的事,不方便說同僚。梅殷更不吭聲,黃子澄不歸五軍都督府管。楊士奇看向解縉,那意思是,皇上問你話呢,你到底說句話啊。

解縉白了一眼楊士奇,你是不是忘記自己也是內閣的人了,這是問我們兩個人呢……

朱允炆見幾人不說話,便抽出了彈劾黃子澄的奏摺,嚴肅地說:“讓朕說,官員治理地方,三年毫無建樹, 百姓生活沒有變好,那吏部就不應在考功上給他中平。這種官員,朕要他們有什麼用?去鄉野裡牽一頭牛放在知府衙門,怕都比他幹得好!”

解縉只好走出來說:“皇上,官員治理地方,若事事求變,反而可能累害百姓。官府不應干涉百姓太多。黃子澄雖無建樹,但也沒有失職之處……”

“沒有任何建樹,不就是失職嗎?”

朱允炆冷言問。

解縉搖頭:“在吏部、全察考功中,並無如此一條。若皇上想要藉此治黃子澄失職之罪,應先將此條文納入考功之中,讓所有官員知曉方可。”

朱允炆被解縉將了一軍,丟下彈劾奏摺,呵了一聲:“既然如此,那朕就給黃子澄一個機會,兩年,兩年之後,青州人口不增加,畝產不增加,百姓收入不增加,朕就將他派駐于闐去,那裡他管十年老樣子,朕也準他!”

解縉打了個哆嗦,洪武年動輒發配,但頂級的發配都是三千裡,這要安排到於闐去,那路程可就太遠了,他吟出“八千里路雲和月”是絕對靠譜的……

朱允炆對眾人說:“吏治,直接關係百姓民生,關係社稷根本!明年開年,朝廷自上而下,自京師至地方,自布政使至縣衙,都應加大審查力度。若有欺民、擅自加稅、鄉野惡霸、貪汙、勾結官吏等事,一律嚴懲,絕不姑息!”

解縉、楊士奇等人連忙應下。

朱允炆看向梅殷,眉頭緊皺:“水師還沒有傳來訊息嗎?陳揮九月出征,眼下已是十一月,即便是沒有進取對馬島,也應該有訊息送來了吧?”

梅殷搖頭:“皇上,琴島水師並沒有送來訊息,前幾日接商船訊息,東海海浪巨大,風力不小,不適合走船。興許陳揮等人正在濟州島休整,等待合適的機會再東進對馬島。”

朱允炆想了想,冬日前往濟州島,雖是順風順水,但也伴隨著風險,萬一浪高引起折損,那就有些得不償失,於是說:“安排人詢問下朝-鮮,海上不方便傳遞訊息,就從路上傳,不能長期沒有半點水師訊息。”

梅殷答應下來,想起什麼,說:“皇上,廣州衛所、交趾衛所奏報,南洋出現了一個慶元海賊團,其勢力頗大,雖沒有劫掠商船,卻也是個隱患,是不是派水師將他們剿滅?”

“慶元海賊團?”

楊士奇眯著眼,這個名字有些熟悉。想起來了,當初和陳祖義一起打劫陽江的海賊團。

朱允炆罕見地退了一步:“現在沒時間理睬慶元海賊團,當務之急是進取對馬島,並調回水師主力,防備山東、江浙、福建沿海等地,避免倭國派兵襲擾。”

解縉提醒道:“皇上,愛州港與舊港兩地水師,可以調動一部,剿滅一個海賊團不成問題,若坐視其壯大,反而對南洋大局不利。”

朱允炆不屑地說:“區區一個小海賊團罷了,讓他壯大一二又如何?等他吞併了各種流賊、海盜,我們再一口吃掉豈不是更好?”

“這……”

解縉、楊士奇有些疑惑,這要是說陳祖義活躍了,朱允炆估計已經下旨全力進剿了。看來這個慶元海賊團還是太弱小了,根本進不了皇帝大人的法眼。

官員退去。

朱允炆屏退左右,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又看了一遍,低聲喃語:“朱權啊朱權,你的膽子是不是太大了一些?罷了,你就在南洋溜達吧,好日子也沒多久了,等朕騰出手來,再收拾局面也不遲。”

“皇上,劉指揮史求見。”

內侍在門外稟告。

朱允炆收起密信,準劉長閣入殿。

劉長閣行禮,遞上文書:“皇上,遼東有訊息。”

朱允炆接過文書,仔細看過,皺了皺眉頭,說:“讓內閣草擬一份文書,寫給遼東都指揮史楊文,讓他練兵,警惕女真內部糾紛,無論女真內部如何亂,遼東都不能亂。”

劉長閣有些不安:“皇上,將紀綱調到遼東,怕是少不了事端。這已經是第三起女真部落之間的自相殘殺了。現在他又將手伸到了野人女真大部落,若是事情敗漏,那些歸順大明的女真怕會寒心,對大明控制東北不利啊。”

朱允炆笑著說:“紀綱只不過是動了動嘴角,女真部落之間的內鬥與殘殺,歸根到底還是他們自己內部的矛盾。退一步來說,即便是事情敗露,也不關大明什麼事,紀綱所說的,畢竟也是事實。”

現在的女真部落雖然沒有強大的,但弱小的部落與弱小的部落之間,事情可不再少數,摩擦時有發生,加上有些人不服管,不想被人管,認為走到哪裡就是他們的地盤,什麼大明不大明。

對這種人,朱允炆不打算慣著他們。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