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明:朕讓你監國,大明全瘋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朱瞻基:這話沒毛病!!!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明:朕讓你監國,大明全瘋了?第一百二十四章:朱瞻基:這話沒毛病!!!

如此一來,一但水泥路普及開來,出行變得方便,帶來的好處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

畢竟“想致富,先修路!”的口號可不是白喊的。

一但道路運輸變得方便,哪怕交通工具依舊是古老的馬車,但是兩地來往不受天氣極其他的影響,貨物得運輸變得穩定,自然就能促進商業發展。

當然這個的前提下是先進行商業上的一些改革才行。

不過此事對於朱瞻基來說自然也不用太急。

畢竟現在才是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剛剛建成。

所以聽到周忱的解釋後,朱瞻基就點了點頭。

倒是一旁的朱高熾聽到周忱的話,有些興奮。

“如此說來,若是運送錢糧豈不是也會更快?要是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建成,運送一車糧食,可以節省下多少時間?”

周忱聽到朱高熾問,立即就道:“回太子殿下,水泥路確實可以比泥路節約許多時間,不過具體的能省下多少時間,由於第一條水泥路剛剛建成,工部這邊的具體資料還沒有測量出來,因此並沒有具體的結果。”

“成本如何?”

一旁的姚廣孝聞言忍不住插嘴道,不等周忱開口,他又補充了一句道::

“貧僧是說如果修建一條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就像眼前的水泥路一般,需要花費多少錢糧?”

“這個………”

周忱聞言忍不住露出些許為難。

水泥路的成本如何倒是不難計算,但是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雖然知道兩地的距離,但是這其中的變數太多,如果沒有具體的測量根本無法給出數字。

畢竟無論是開山還是搭橋,這裡面的成本根本無法計算。

姚廣孝看到周忱這樣子,可能是猜到了周忱的想法,頓了一下又問道:“眼前的水泥路花費的錢糧如何?”

這個問題顯然和剛剛的問題屬於兩個級別了,周忱聞言忍不住松了一口氣,立即就道:

“儀鳳門至江邊碼頭,距離大約是在四里左右,一共用了五十位工匠,前後包括測量以及修理,根據每位工匠的技藝熟練程度,每個工匠每天的酬勞大約都在兩百文錢,一共耗時六天,所有工匠的酬勞是六十兩銀子。”

“另外還有僱傭的民夫,一共有兩百餘人,每人每日薪酬大約在五十文錢,一共是四天時間,所有民夫的酬勞共計四十兩銀子。”

“另外還有沙石不記成本,水泥的成本一石大約在二十文錢,共計一千六百石,也就是說共計三十二兩銀子,此外還有徵地等各種補償,也有百餘兩銀子,因此這條水泥路的成本大約應該在三百兩銀子左右。”

“三百兩銀子?”

這和數字一出來,不僅是姚廣孝這個和尚呼吸都屏住了,一旁的朱高熾也是微微愣了下,然後不可思議道:

“如此一來,如果不計算其他的成本,如開山搭橋這些,應天至順天的的水泥路,在兩千裡左右,而儀鳳門至江邊碼頭是四裡路,四裡路三百兩銀子,也就是說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成本應是在十五萬兩銀子。”

周忱聞言露出苦笑,一時間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畢竟這個賬如果是這麼簡單就能計算的,剛剛姚廣孝問,他也不會給不出答桉了。

朱瞻基看到自家傻爹這是死磕在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上了,也是有些無語。

也不知道自家那位爺爺遷都給這傻爹帶來了多大的怨念,現在發現了這水泥路的好處後,是一門心思的徹底撲在了這件事上了。

“爹,您這不是為難人家周忱嗎?”

朱瞻基拉了拉朱高熾的胳膊,小聲提醒道:

“這賬可不是您這個演算法,您想想應天至順天的路程,兩千裡路,自然是不可能依靠一個水泥廠是不是?到時候就要在沿路一些地方建造水泥廠,這些成本是不是要算?兩千裡路,就算是兩百裡一個水泥廠夜,如此一來也得十個才成,一個水泥廠的建造成本,便不會低於上百兩銀子。”

“就這還沒計算一兩百裡距離的水泥廠,這中間運輸水泥的成本,還有搭橋開山這些不算,這麼遠的路程,僅僅是讓工匠去規劃也不是段時間可以修建好的,最起碼也需要兩三年時間才可!”

朱高熾自然也不傻,他只是關心則亂,畢竟如果有一條從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這裡面的帶來的好處,對於像他這種反對遷都之人來說,無疑是一件極大的好事。

畢竟他之所以反對遷都,就是因為遷都後,順天需要完全依靠南方供養,長距離的錢糧運輸,無疑會造成大量的損耗,如此一來每年的損耗便不是一筆小數目。

但是有了水泥路無疑會讓這種損耗降低大半,這樣的話,即使還有損耗,但是相比修建水泥路前,無疑要降低了不少。

所以聽見兒子說,修建一條長距離的水泥路還有這麼多花費時,也不禁有些猶豫起來。

畢竟他修建水泥路是為了減少損耗,如果成本太高,這水泥路是否還划得來就不好說了。

朱瞻基看到傻爹有些失望,覺得也不能徹底打消了傻爹想修路的想法,就笑了下又話題一轉道:“不過雖然花費多了許多,但是水泥路一但建成,對於以後來說,好處也是十分明顯。”

“比如對南北商人而言,必然可以更加方便他們的貨物運輸!”

“商人?”

朱高熾聞言皺了皺眉頭,雖然他並不排斥行商,甚至朱瞻基很多和商業掛鉤的事情他也是十分支援的。

但是說到商人時,朱高熾依然還是皺了皺眉頭。

這和商人的地位,以及士農工商的階級關係無關。

他打小在太祖皇帝身邊長大,聽多了商人的不義之舉,甚至是一些無商不奸的事情,對於商人天生就沒有絲毫好感,更不要說這種方便商人行商的事情了。

對他而言不去打壓就是好的了,又怎麼可能給商人行方便?

朱瞻基對於傻爹還是很瞭解的,就壓低了聲音道:

“爹,現在的大明不是太爺爺那個時候的大明了,太爺爺時期,咱們在南方要和張士誠鬥,要和陳友諒爭,還要防備著被趕下海的方國珍,需要錢糧,所以那些大戶商人有錢,咱們缺錢,自然打了也就打了,搶了也就搶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朱瞻基聲音很小,旁邊的人也聽不見,看到太子太孫兩父子小聲交談,雖然好奇,但是聰明的人,自然也自覺的遠離了一些。

朱瞻基見此就繼續道:

“眼下的大明雖然看似強大,但是實際上在我看來,並不能算作富強,甚至可以說百廢待興,所以這個時候商人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

朱高熾聞言眉頭一皺:“商人自古以來便是唯利是圖,見小利而忘大義,何來的價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爹,咋不能一杆子打死一幫人不是?”

朱瞻基聞言翻了翻眼皮,雖然他其實也是很贊成朱高熾這話的,但是不得不說,商人裡面也確實有一些好的商人。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話,就道:

“把所有商人,排成一排,隔一個殺一個,總歸是不會有錯的!”

朱瞻基:“……”

這話沒毛病!

“您要這麼說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朱瞻基撇撇嘴,頓了一下,才道:

“但是有一件事情,您得明白,如果沒有商人的話,對百姓,又或者是對朝廷而言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

“百姓一年到頭種出來的糧食,因為沒有商人收購,又或者是不能拿去找商人兌換商品,如果吃不完,就會堆積在家,直至腐爛。”

“還有獵戶,以及一些其他的人,他們辛辛苦苦捕獵到的獵物,都只能自己食用,吃不完的就會浪費掉。”

“這些僅僅只是對於百姓而言,而朝廷裡那些官員,還有朝廷本身則更是嚴重,許多官員家裡良田數百畝者比比皆是,也有清貧者靠著俸祿度日,但是無論是誰,前者需要賣掉糧食,後者需要購買糧食,都是需要商人從中週轉。”

“而朝廷本身,就說開中法,如果沒有朝廷用鹽引作為報酬,那些前線的糧食,又如何能如此快速運送去?”

“這個……”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話,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去反駁,雖然這裡面每一件事情,商人都是在居中謀利,但是不得不說,現如今確實沒人離得開的商人。

他遲疑了一下才道:

“可是就算如此,商人又如何和大明的富裕扯上了關係?這些商人所謀之利,無不是百姓的血汗錢,他們越富,豈不是就代表著,他們從百姓哪裡吸的血越多?”

“這話是沒錯,但是您又想過這些商人,在這其中承擔了多少原本屬於百姓的風險嗎?”

朱瞻基搖搖頭道:“百姓們種出來了糧食,商人收購過去,固然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但是不說這其中的運輸成本,僅僅是糧價的起伏,就會給商人帶來極大的風險,若是高價收購,收購過後,糧價暴跌,對他們而言,所虧損的又何嘗不是替百姓們免去了風險?”

“這個……”

朱高熾雖然不是真的傻,甚至很多時候都是極具智慧。

但是有些東西又不得不說,被一些自古以來的固有思維觀念所深深影響著。

聽到朱瞻基如此解釋,一時間有些恍然大悟,但是心裡又下意識的覺得這種想法與世俗相駁。

朱瞻基看到朱高熾的反應就明白自家傻爹其實已經差不多想明白了。

只是一些長久的觀念,想要讓他立即就接受這些話,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對於朱瞻基來說,已經完全是足夠的了。

有些東西,一但種下了種子,只要時常澆澆水,施施肥,它總是會有一天到開花結果的時候的。

所以看到朱高熾的反應,朱瞻基就明白到了撒下種子的時候了,微微沉凝,就再次將聲音壓低了一下道:

“所以說,我們離不開商人,而大明的富足也需要這幫子商人來出些力氣,一來可以帶動一些百姓,增加收入,二來我們甚至可以允許百姓自己進行一些商業的經營,比如搞搞養殖,雞鴨魚,牛羊豬,甚至是種植一些具有更大價值的作物,等到這些收穫了,可以直接賣給商人,而不是一味的去種糧食!”

“畢竟種植糧食,哪怕是豐收了,百姓們的收入也依舊是有限的,過了豐收年,該困苦的依舊還是困苦。”

“而只有增加了這種糧食之外的收入,百姓們才能擺脫完全的靠天吃飯的日子,獲得一些額外的收入,哪怕是碰上了旱災,澇災,依舊可以依靠著田地外的收入來撐過去,不僅如此,這些遠遠比種植糧食來錢更多的行業,也更容易讓百姓富足起來,百姓手上有了餘錢,自然就會過上好日子。”

“若是如此的話,豈不是人人見利而趨之?”

朱高熾依舊皺著眉,不解道:

“既然種植其他的高價值作物,或者養殖牲畜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誰還會去種植糧食?”

“自然不會!”

朱瞻基搖搖頭道:“雖然趨利是人的本性,但是避害又何常不是人的本性?”

“無論是養殖也好,還是種植其他的高價值作物,均需講究一個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若是刻意的去違背這個,自然不會帶來任何的好處。”

“就像是南方的一些良田,種植佔城稻,一年可以兩熟,甚至三熟,收穫穩定,百姓以此富足,但是如果種植一些北方的高價值作物,則會增加一定的風險!”

“若是沒有十足的把握,自然就會有人遲疑,而選擇更保守的水稻種植,還有一些土地則是只適合種植糧食,百姓也不可能因為無法種植其他的東西,就不去種植不是?”

“再說了,如果真有一天,百姓都不去種植糧食了,糧食的價格又何嘗不會立即提升上來?自然也會有人看到利益!”

佔城稻是鄭和帶回來的東西,現下南方已經在開始種植,朱高熾並不陌生。

所以聽著朱瞻基的話,朱高熾也忍不住陷入沉思。

不得不說,朱瞻基的這番話,無論是怎麼說,至少在基礎上都是合乎常理的。

“而且這些事情,其實都是需要朝廷去調節的,糧食少了,朝廷可以適當的提高糧價,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種植更多的糧食,而其他的東西多了,價格自然也就低了。”

“當然為了避免一些商人惡意抬高某樣東西的價格,朝廷這邊不僅需要去調控這個價格,同時也是需要出臺相關的法令進行限制,我們可以給商人帶來方便,但是相應的,商人就必須遵守我們制定的規則,違背我們的規則,這種的商人,自然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最強山寨系統原神之我會六庫仙賊牢人與海星海蟲影韓宋文娛新貴我的同桌是校花我的微信好友遍佈三界我在都市練內功我在都市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