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時代1900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時代1900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怎會傷亡如此之巨?"

十五萬人上去,只下來七萬,八萬人的傷亡對羅榮光來說太過巨大了。

"艦炮太過厲害,小日本一方打的決絕,除了傷亡,應該有不少人潰退了,我已下令,讓津門、北塘網開一面收攝人馬,應當還能收攏幾萬人的。"

全線壓上,後面沒了督戰隊,許多振威軍是跑了,大沽船塢那邊槍械、彈藥堆積如山,李大成手裡的人卻不夠了。

此戰之後要如何收攝人心還是個問題,海口是留下了九艘戰艦,可李大成這邊付出的代價也未免大了一些,接連三戰,二十多萬人馬,剩餘不足十萬,還有接近一半壯丁跟傷員,接下來的阻擊戰不好打了,但願北塘一帶,津門後方能夠攏起一定數量的潰軍吧?

接下來的三天,李大成跟洋鬼子都在安定軍心,洋鬼子怎麼做,李大成不清楚,他這邊做了許諾,以後的戰事,振威軍絕不跨出戰壕一步只負責防守,還增發了一百萬的餉錢,並讓整個大軍輪流去津門歇息休整,這才攏住了搖搖欲墜的軍心。

但一戰之後,振威軍的軍心被打散了,這也是逃避不了的現實。

為了聚攏人心,李大成還新增了一條軍規,只要能在阻擊戰之中,擊殺一個洋鬼子,就能到大軍後方做督戰隊,全軍都成了督戰隊,就再次輪轉,無論怎樣,攏住軍心能讓振威軍牢牢的扎在陣地上,才是最關鍵的。

此戰,槍炮的損失勉強補了回來,許多洋貨都是當做軍餉發下去的,現在大沽口的人員缺口在五萬左右,也就是說李大成的手裡現在有五萬條槍械沒人去用。

好在炮兵的損失不是很大,羅榮光手裡的萬餘人,還剩七千餘,有羅榮光指揮,振威軍的支援炮火還算存在,這樣仗還能繼續打下去,不然李大成也不知道,接下來的仗該怎麼打了。

吃了一次血虧之後,洋鬼子也變得極為保守了,一個勁兒的在穩固灘頭陣地,看來,大沽口還是他們的主攻方向。

五大炮臺一線,還是李大成的最前線,看著遠處還在不斷加固攻勢的日俄聯軍,李大成只能苦笑了,以後再也沒機會將他們趕下海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陣地攻防戰,是粗活兒、累活兒,與精神振奮的日俄聯軍相比,振威軍上下的軍心士氣就差了很多,即便是輪番上陣作戰,振威軍也沒能守得住威震海門高五處炮臺,五天的時間,一天打下一座,振威軍付出了萬餘死傷,防線退到了碼頭、車站一帶。

老毛子與小鬼子相比,還是差了許多,甲午一戰之後,小鬼子對上大清軍隊,有一種出於自豪的優越感,即便陣地戰打的艱難,小鬼子的氣勢還是很高昂的,李大成也想打掉他們這種囂張氣焰,可僅憑振威軍還做不到。

隨著戰線後撤,破壞也開始了,扒掉整條鐵路,炸燬整座碼頭,推倒、炸倒一處處建築,振威軍的頹勢一發而不可收,雖說大半的人都算是經歷了戰火,但人心不在了,最好的一次阻擊戰,振威軍在陣地上打退了五次衝鋒,許多陣地,都是一兩次衝鋒就要易手,這個過程之中,振威軍與日俄軍隊傷亡,大體在二比一左右,攻守之下振威軍依舊不能佔便宜,這就是熟悉戰場與不熟悉戰場的差距。

算了算距離與時間,振威軍一天差不多要丟失一公里以上的土地,現在的陣地距離津門大概四十公裡,但願這段時間,日俄聯軍不要發起總攻。

李大成在等待,等待著振威軍上下熟悉戰爭,這段時間嚴酷的軍法沒有用處,只能等著振威軍上下,慢慢的熟悉戰爭,走出一批老兵,不然殺再多人也喚不起軍心的。

那一場決戰之中,逃到北塘的有一萬多人,北塘現在屬於孤懸之地,那一萬餘振威軍李大成也就便宜聶士成了。

逃回津門的大概有三萬人,這幾天的功夫,直隸府署又弄來十多萬壯丁,五萬壯丁正在向前線運動,軍糧城、大小王莊一線,現在是李大成的後方,那裡也是李大成給聯軍預備發起總攻的所在。

雙方現在的交火,基本還是屬於試探性質的,吃了幾次虧之後,那邊也開始正視振威軍了,這段時間人家打的極為謹慎,這樣的仗,絕不好打。

李大成帶著鬼頭刀也守了一次陣地,對上的是小日本,仗打的艱難,比槍法不成,比士氣也不成,比人數振威軍也不佔絕對優勢,除了敗退,沒有其他選擇,一步不退死守陣地,老兵都填進去了,以後的仗就更沒法打了。

面對以日俄為主力的聯軍,振威軍能保持節節敗退的局勢,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對方一點點試探,對振威軍而言,是沒什麼好處的,原因大體有兩個,一是聯軍在待援,二是聯軍在籌備一場總攻。

好在每次撤退,都是振威軍一方主動撤退,在兵員上雖說有損失,但在槍械上,不減反增,這樣的打法若是有足夠的後備,李大成能一點點的拖死他們,但時間對於聯軍而言也是很寶貴的,總攻只怕很快就要來了。

軍糧城一帶的陣地還在加固之中,可對面的氣氛卻有些異常,李大成很害怕,對面給他也來個突然的總攻,一旦潰散,再打就要在津門打了。

撤退!主動撤到還沒有加固完畢的軍糧城陣地,這一退就是十數裡,以空間換取一定的時間,重新整合一下振威軍,也是不得不做的事兒了,不然在平原上很難擋下日俄聯軍的總攻。

李大成主動撤退,應該是正確的,這為振威軍上下爭取到了五天的時間,前面的情報顯示,小日本的後援到了,人家也在整合部隊呢!若是在前面一直拖著,軍糧城這一仗就不好打了。

大沽炮臺剩下的五千多發炮彈,都被李大成埋在了軍糧城一帶,這一仗,李大成還想讓聯軍吃個虧,再往後,還得撤,撤到打黃莊殲滅戰的那片區域,平原作戰無險可守,軍糧城以西多為荒地平原,打野戰對振威軍不利,黃莊一帶村鎮遍佈,退到那裡就只能依託村莊打阻擊戰了。

那邊的人員撤離緩慢了一些,黃莊一帶離著津門太近,一旦在津門開打,黃莊一帶的村鎮必然要遭殃的,因為那裡村鎮太多,之前的堵河放水,也沒敢在那裡進行,或許退到黃莊一帶,還能利用一下海河,遲滯聯軍的動作吧?

軍糧城的決戰,由日俄聯軍發起,五千發炮彈一遭在戰場引爆,讓日俄軍隊吃了血虧,但也引來了日俄聯軍的瘋狂報復。

二百多門火炮,打了一天一夜,留在軍糧城的三十門火炮,悉數被毀,打的雙方誰也沒討著好兒,軍糧城一戰,李大成估計戰損比應該是突破了一比二,日俄軍隊比之前傷亡多了一些,但好也好不到那裡去,剛剛重組的十五萬振威軍,減員六萬餘,再次成了殘廢。

從軍糧城撤退的時候,仗打的就悽慘多了,連續幾十次的接觸之後,對方也摸到了李大成的一些想法思路,振威軍撤退,日俄聯軍攆在屁股後面追打,一路撤到黃莊、灰堆一帶,振威軍也在一路丟棄屍體,八萬多人馬從軍糧城開始,撤到黃莊又損失了兩萬餘。

撤到黃莊之後,李大成也意識到了不妙,讓一大半振威軍強行裹挾著黃莊附近的百姓退往津門租界,李大成索性直接放棄了黃莊一帶,掘毀、炸燬周遭的河堤之後,李大成留下一片汪洋,將剩下的振威軍全部撤到了津門租界附近。

灘頭決戰、炮臺爭奪戰、軍糧城決戰,可圈可點的三場大仗,在策略上李大成佔了優勢,但在損失上,振威軍卻遠遠大過了聯軍,三場大戰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李大成從黃莊撤到津門的時候,他所保證的一個月時間,並沒有做到,還差四天時間才一個月呢!

這二十多天前後損失近二十萬人馬,一路撤到津門,李大成估算了一下,聯軍的損失至少在六萬以上,這樣的傷亡對聯軍來說已經不小了,這樣的戰爭還要不要打下去,聯軍那邊應該要有個考校的,再打津門就真要玉石俱焚了。

"貝勒爺,我的話說滿了,一路下來,咱們沒能拖延一個月的時間。"

在直隸府署的大堂之中,李大成與廷傑面對面坐著,上面坐的是桂順,下面坐的是直隸的官員,戰爭結果不如預期,振威軍的軍心士氣,是一大原因,軍糧城撤退時,李大成的疏忽也是不小的原因,被追擊之後,振威軍上下毫無戰心可言,才是李大成棄守黃莊一帶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戰火燒到了津門附近,大規模的撤退也要開始了,認錯的話,只是李大成的開場白。

"滿不滿老子不在乎!

你說,這一月下來,振威軍打掉了多少洋鬼子?"

雖說是預先編排好的戲,但桂順的話比以前多了不少的氣勢,這不錯!

"六萬餘!

但是,振威軍上下的戰損也在二十萬上下!

貝勒爺!

戰火即將燒到津門,津門百姓該北撤了,再不撤就該走不了了!"

在黃莊振威軍撤的倉促,留下了許多的首尾,津門一戰即將打響,津門百姓的撤離,李大成不敢多等,在洋鬼子來之前,撤走絕大多數百姓,一來安心,二來可以讓京師一帶聚集很多的人口,即便不得不打京師保衛戰,幾十萬男丁,二十萬條以上的槍械,也足夠死磕一場了。

"諸位以為如何?本貝勒是相信二爺的,你們怎麼說?"

不到一個月的戰事,讓李大成消瘦的有些脫形,睡眠不足,吃住不規律,還要親身參戰鼓舞士氣,李大成估摸著自己最少瘦了十斤以上,眼眶深陷的他,在桂順說完之後,掃視了一遍大堂,盡是些倒吸冷氣的聲響。

"二爺,津門一戰可有把握?"

作為直隸眾官之首,廷傑開了口,對面這位爺,現在可真是爺吶!不佩服不成,管他損失了多少人馬,能打掉洋鬼子的六萬人馬,他就是爺!

"可以打!但守不住!一仗之後,津門全毀!"

"不能談?"

"洋鬼子不打到京師怕是談不成的!"

"如此...既如此,廷傑願意上奏朝廷,遷移津門百姓!"

"不是上奏不上奏的事兒,津門百姓若不想被洋鬼子屠殺,最好儘快撤向京師,洋鬼子一路損失慘重,此戰之中,洋鬼子必然要屠城的。

走,我還可以擋上十天半月,不走,振威軍也不會管津門的百姓,京師更重要!"

保京師還是保津門百姓,李大成心裡很明白,以如今洋鬼子的心情,打到京師必然也要屠城的,京師不能被屠,這是底線,若津門的百姓不走,振威軍只能先走一步。

不要說以後了,現在,就在眾人說話的時候,振威軍的一部分精銳人馬就在向滄州府、山東一帶撤離,他們帶走了一萬多條嶄新的毛瑟、數百萬發子彈,還有十門未組裝的八生六克虜伯火炮,二十五門全新的七生五克虜伯山炮,這是李大成為自己留的底氣,即便他不在了,這也是振威軍勢力的底氣。

王五等人也一同撤向了滄州府,津門一戰,即便打成了巷戰,恐怕也支撐不了太久的,打到現在,參戰的雙方已經算是熟悉彼此了,振威軍的軍心士氣不成,人家怕也已經摸清了。

"那還等什麼?撤吧!"

最終還是桂順拍了板兒,雖說李大成還在,但對於戰爭,桂順是真的怕了,一個月的時間振威軍死了小二十萬人,這樣的戰爭,已經超出桂順的認知了。

有了桂順拍板兒,津門大撤退,算是有了官方的命令,歷經戰火生還的萬餘旗人,一直守在津門的萬餘旗人,加上振威軍一萬五千老兵,一支四萬人的部隊,被李大成交給了桂順,津門這地界,桂順也不能再待了。

四萬振威軍、五萬直隸壯丁的撤退,也能引起津門百姓的恐慌,撤退也容易一些,剩下的差事,就是李大成的六萬餘殘軍,齊世鐸的五萬振威軍,曹寶福的兩萬餘老漕勇的事兒了。

這樣算來,津門有近十五萬人,京師至少有十萬精壯,與義和團有莫大干係的振威軍主力留在津門血戰,以旗人為主輔以直隸壯丁的十萬人,身家算是清白的,改個番號就是朝廷的官軍,即便談判,也不會殃及桂順的這支力量。

至於戰後津門殘存的振威軍,去處也很多,東三省、蒙古哪裡去不得,只要桂順能在朝廷打通關節,振威軍不滅!(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民國第一軍閥萬古天帝完美世界抗日之川軍血歌抗日之川軍血歌一八九三辛亥大英雄我就是要橫練天庭臨時工傑東中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