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0216 河患和糧患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0216 河患和糧患

二十一世紀化肥、葉面肥普遍使用,農作物的種植密度非常高,畝株普遍在四萬五左右,有些甚至還要超過。

沒有化肥的古代可不敢種的這麼密集,互相爭肥都能讓莊稼減產乃至絕收。

八萬多粒種子,請有經驗的老農育種,種植三四畝地是沒問題的。

這麼多地他自己肯定是種不過來的,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管理,必須要請專業的老農種植才行。

這個工作還是交給李世民吧,良種當前相信他會很感興趣的。陳景恪就只留下了兩個稻穗,剩下的準備都給他送過去。

不過他並沒有自己往宮裡送,進宮容易往宮裡帶東西就比較麻煩了,帶這麼多稻穀更麻煩,最好是讓宮裡來人帶走。

所以他就在入宮陪小兕子玩的時候,給長孫無垢說了一聲。

對於他院子裡那些水稻,李世民和長孫無垢都非常的清楚,也一直在關注。

畢竟他在花池裡種水稻怎麼看都很怪異,關鍵是這水稻的稻穗生長的過分的大。

然後兩口子達成了共識,這必定是陳氏一族培育出來的良種。有了這個認識,他們又豈能不關注。

甚至已經提前找好了擅長種植水稻的老農,就等著這一茬水稻成熟了。

所以當陳景恪提起水稻成熟,讓她派人去取的時候,她並沒有覺得意外,反而問道:

“你院裡種植水稻的事情我早就有所耳聞,據說稻穗特別大不像是一般的水稻,不會是你們家族培育的良種吧?”

陳景恪坦然道:“對,就是家族培育出來的良種,而且還是耐寒水稻,能在遼東苦寒之地種植。”

長孫無垢驚訝的道:“哦?竟然能在遼東這等苦寒之地種植,景恪的族人還真是能人所不能呀。”

陳景恪笑道:“只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願意百年如一日去培養,總能誕生一些大才,總會有所收穫的。”

長孫無垢豈會不明白他的意思,無奈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又有幾人能如你的家族那般持之以恆呢。有陳氏一族是華夏之幸,有景恪你是大唐之幸啊。”

陳景恪憨笑道:“有姨母您也是我的大幸。”

小兕子跳過來,昂著小腦袋,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著他道:“我呢我呢。”

陳景恪彎腰伸出雙手,捧著她充滿膠原蛋白的小臉輕輕揉了揉,道:“有小兕子真是我祖上八輩子積德才換來的大幸。”

“哈哈……”小兕子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長孫無垢卻嘆息一聲道:“只可惜遼東局勢複雜,大部都控制在契丹、高句麗手中,如此良種也難有用武之地。”

陳景恪憂心的道:“良種是會退化的,在溫暖地區種植太久耐寒特性就會降低甚至喪失。”

“耐寒水稻的稻種全天下就只剩下我手中的這些,如果這些稻種失去耐寒特性,再想重新獲得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我建議在營州都督府治下,選一塊隱秘之地進行小範圍種植,保證稻種不會丟失耐寒性。”

他對生物學懂的不多,並不知道耐寒稻會不會退化。但正因為不知道才會這麼說,萬一真退化了那就欲哭無淚了。

長孫無垢就更不懂這些了,所以並沒有懷疑他的話,為難的道:“可萬一這些稻種被高句麗獲取,豈不是資助敵人嗎。”

陳景恪說道:“姨母怎麼把火炮和炮艦給忘了,有此神器在就算良種被高句麗獲取又能如何?他高建武還能以血肉之軀抵抗火炮不成?”

“況且我們也只是小範圍種植,只要把守好秘密,高句麗人沒那麼容易摸得到良種。”

“這麼做還能在遼東積累種植水稻的經驗,等朝廷決心平滅高句麗,可以提前一年大規模種植。”

“來年出兵即可就地解決部分軍糧問題,緩解後勤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長孫無垢有些意動,道:“此事你我說了都不算,待我稟明聖人,看他做何決定吧。”

陳景恪道:“也只能如此了。”

他又陪小兕子玩了半天,才告退離宮,長孫無垢派孫福財帶著幾個人過來取走了良種。

就是易奴和玉珠兩人有些不捨,畢竟這是她們兩個的勞動成果,自己都沒嘗一口就被拉走了。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的生活又恢復到了往日,給徐山鷹幾人上課,寫秦亡總結。

期間程懷亮三人來了一次,主要是和他說外貿的事情:

“……西域局勢複雜且有西突厥在太過危險,北方草原薛延陀心思難測,我們以為還是遼東諸國更合適。”

“高建武怯懦畏懼大唐不敢生事,奚人、契丹、新羅、百濟更不敢與大唐為敵。且這幾個國家都較為富有,能買得起玻璃,真人以為如何?”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世伯們如何說?”

程懷亮說道:“這也是長輩們的意思。”

陳景恪頷首道:“正常來說這個想法確實沒錯,但我覺得有個地方比遼東諸國更合適。”

程懷亮眼睛一亮,連忙問道:“哪裡?”

陳景恪道:“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們能弄到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嗎?越大越好,數量越多越好。”

程懷亮為難的道:“不瞞真人,我們家在造船上並無產業,也無什麼人脈。”

秦懷道和尉遲循毓也都是同樣的情況。

陳景恪無奈的道:“那就沒辦法了,我說的地方需要大型海船才行,沒船你們還是往遼東那邊賣吧。”

“這……”程懷亮追問道:“你說的地方真的能賺到大錢嗎?”

陳景恪回道:“那裡沒錢,但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食。”

“嘶……”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糧食啊,比錢都值錢的東西。

秦懷道興奮的道:“天下真的有這種地方?”

陳景恪肯定的道:“有,那裡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莊稼,水稻一年三熟。”

“土地肥沃到隨便撒一把種子就不用管了,過幾個月可以直接過來收割莊稼。”

尉遲循毓激動的道:“這種寶地合該歸我大唐所有,快告訴我它在哪裡。”

陳景恪搖頭道:“如果你們有船,告訴你們也無妨,沒有船告訴你們只會產生不必要的風險。”

“你們可以回去告訴幾位長輩,未來海洋會是大唐的重點發展方向。如果相信我,現在就可以往這方面投入一定的資源了。”

三人懷著興奮不甘的心情離開了,至於三家會怎麼做,陳景恪也不知道。

反正該給的提點他已經給了,怎麼做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就在他以為接下來會太平無事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首先李世民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突然放出風聲要世封刺史。

好傢伙,這是要開歷史的倒車啊,群臣頓時就爆炸了,一個比一個反對的激烈。

就連有資格被世封的人也一樣反對,群臣反對的奏摺就和雪花一樣飄向宮中。

陳景恪也目瞪口呆,前世李世民確實這麼幹過,被群臣給阻止了。

這輩子歷史已經改變,他以為不會再有這種事情了,沒想到還是發生了,只是時間推遲了一段時間。

然後他就該幹啥幹啥了,連象徵性的勸諫都沒做——有長孫無垢在李世民翻不了天。

果不其然,沒兩天他就不提這事兒了。

上一世他還和群臣拉扯了許久才打消這個念頭,這一世幾乎就相當於直接舉手投降了。

不過這件事情卻給了陳景恪一個啟發,把這個靈感完善了一番之後,他就拿著寫好的秦亡論進了皇宮。

沒有去甘露殿,而是去了立政殿,讓長孫無垢請李世民過來。

這件事情太大了,最好是和帝后一起說,大家商量著來。

只是今天李世民來的有點晚,一直到三點多才出現,且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

長孫無垢和陳景恪馬上就知道發生大事了,都擔憂不已。

李世民也沒有隱瞞,主動說道:“十四日黃河決堤了,陝州河北縣被淹,河陽三城的中譚城被沖毀。”

“啊?”長孫無垢驚呼一聲,連忙道:“死傷如何?趕緊抽調糧食賑災呀。還有防疫,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定要做好防疫。”

李世民頷首道:“我已經下令賑災,並令周邊州縣接納安置流民,又從義倉裡調撥了糧草,防疫之事也做了安排。”

“二郎英明。”長孫無垢嘆道:“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啊。”

七月谷水外溢淹洛陽,水深達四尺。洛水外溢,淹沒六百餘戶。

但比起谷水和洛水,黃河決堤才是最嚇人的,翻翻史書就知道它發起怒來是什麼後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作為穿越者陳景恪對黃河的認識,還要超過李世民和長孫無垢,甚至超過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

仔細回想了前世看過的關於黃河的記錄,他說道:

“史書關於黃河水患的記載多不勝數,改道都有數十次之多,因此而死者更是不知凡幾。”

“東漢初王景奉命修河,至今五百餘年黃河都未發生過大的災禍,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然經過五百多年淤積黃河水位上升,部分河道損壞嚴重。恐怕以後水患會一年比一年多,最可慮者還是改道。”

“為了杜絕更大的災難,防患於未然,我建議陛下應該效彷先賢,重修黃河。”

李世民臉色陰晴不定,最終化為無奈道:“我何嘗不想,只是修河事大,需要動用的民夫數以十萬計,一個不好恐會釀成大禍。”

“且朝廷連年征戰,府庫中糧草儲備不足,已經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行動。別說修河,接下來數年朝廷連大規模用兵都難。”

陳景恪也沒想到,看起來蒸蒸日上的大唐家底竟如此薄弱,不過想想也正常。

從立國開始就一直征戰不斷,直到貞觀九年打敗吐谷渾才算緩口氣兒,府庫裡能有多少糧食?

原本的歷史上大唐足足修養了五年,直到貞觀十四年消滅高昌,才重新恢復了大規模軍事行動。

然後李世民就一口氣打敗西突厥重新入主西域,消滅薛延陀兵鋒直抵北海。

又御駕親征討伐高句麗,此戰雖未竟全功但也把它打殘,為李治滅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但這會兒還是貞觀十一年,國家還在休養生息之中。

抽調民夫修黃河,不光要消耗府庫裡本就不多的儲備糧食,還會因為大量勞動力被徵用,耽誤糧食的生產。

裡外裡這麼一弄,國家還真負擔不起。

不過……陳景恪心中想道,糧食啊,好像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大地主錦繡田園農家小地主這個修士真的不一樣直播:我釣魚成首富釣魚:我盤哭了老闆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長孫大周敗家子天黑請入眠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我的影子能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