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0320 如此復古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0320 如此復古

王修齊叫道:“還等什麼,趕緊把他們的陰謀揭穿啊。”

然而沒有人響應他。

過了一會兒盧秀才嘆道:“我們沒有望月談。”

王修齊一時語塞,但還是道:“那也不能坐以待斃,別的地方可以不管,至少要在長安城揭穿他們。”

盧秀搖搖頭沒有在回答。

鄭嵩回道:“這裡是長安城,那位不會給我們機會的。”

……

李世民當然不會給他們機會,勳貴們也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好不容易完成佈局,就差臨門一腳,怎麼可能會讓他們給破壞了。

士族在京中的力量本就薄弱,為數不多的也全被監視了起來,但凡敢有異動馬上就會消失。

這個時候可沒人講什麼法律,更沒人講什麼仁慈道義。

透過望月談鼓吹,加上刻意散佈在全城的細作的誘導,大部分人都被情緒所主導。

本來大家只是把‘封在海外’作為反擊的藉口,很快就變成了‘把勳貴們攆到海島上去’,省的他們再禍國殃民。

然後大家紛紛上奏,主動要求給勳貴們分封。

理由就是之前李世民說的那些,勳貴們勞苦功高,和皇帝君臣情誼深厚,理應給他們分封。

而且這些人還拿出了周朝的禮儀制度,你看周朝就是把諸侯王分在剛剛佔領的四夷之地。

既可以鎮守邊疆拱衛中央,又能開發新佔領的土地,用不了幾十年這些蠻荒之地就全變成沃土了。

我們要尊古復古,本土大陸就是中央所在地不能用來分封,那些海島、北邊的草原、西邊荒漠都可以。

請陛下尊古法順應民意,把勳貴們都封出去吧。

勳貴們自然不願意,指責官僚們嫉賢妒能排擠他們,請皇帝主持公道。

每天早朝雙方都要因為這件事情展開一場大爭鬥。

勳貴圍觀權重,普通官僚人數多且獲得百姓的支援,雙方可謂是鬥的半斤八兩誰都打不過誰。

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一股生力軍加入了進來,那就是地方官僚們。

望月談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隨著它在各地發行,‘把勳貴封到海外去’這個辦法也迅速的傳開,並被多數人視為良方。

然後地方上的宗室和地方官們紛紛上書贊同此議桉。

他們的數量實在龐大,瞬間就壓過了勳貴們,‘把勳貴封到海外去’這個聲音徹底佔據上風。

在這個過程中,殿中侍御史翁應清表現尤為突出,以從七品下的官位,成為反對派的中堅力量。

很多人團聚在他身邊,其中不乏官職比他還要高的。

翁應清那叫一個意氣風發,走路都帶風,家中的僕人日子也好過起來。

可他依然不滿足,覺得還不夠。於是就翻閱經典絞盡腦汁寫了一篇文章,然後去紫霄觀求見陳景恪。

陳景恪很不解,這人來找他是幾個意思?想投稿也應該走專門的渠道啊。

不過他正閒來無事就去見了見,看過文章之後就明白這個人的打算了,來求名的。

但有一說一,這篇文章寫的確實好。

為了給分封造勢,望月談準備增發一期。主題是反世封和鼓吹海外分封,文章也差不多已經挑選好了。

但還缺一篇點題加壓軸的硬核文章,翁應清的這一篇剛好。

於是陳景恪當即就說道:“翁御史大才,這篇文章當為增刊開篇之作。”

“謝都尉厚愛。”翁應清激動的差點跳起來。

本來以為能過審就不錯了,沒想到竟然會被放在開篇,驚喜實在來的太快太突然。

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自己要火了。

……

官吏們還在尋思著如何戰鬥的時候,宮裡已經在思考如何給這次事件收尾了。

李世民問道:“賓王,你覺得現在火候怎麼樣了?”

馬周自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事,回道:“聲勢很大,然臣以為火候還差一點,缺少一錘定音的聲音。”

李世民拿出一本書遞給他道:“這個夠一錘定音嗎。”

馬周雙手接過,只看封面就知道是望月談。心中不禁疑惑,不是每月一期嗎,怎麼又出了一期?

而且封面上還寫著10.5期,難道是……

這時李世民的話響起:“這是增刊,專為此事而發。”

果然……馬周點點頭,開始翻看起來。

第一篇是《論分封》,作者署名是翁應清。這個人他自然也知道,反分封的急先鋒。

這篇文章竟然能作為開篇,他還是很好奇的。

翻開看了一遍之後頓時就瞭然了。

前半部分是介紹分封歷史的,從商周講到了當下。

後半部分講的是,為何商周因分封昌盛,漢晉卻因分封而亂乃至滅國。

給出的答桉是,商周時期諸侯王都被分封在剛剛佔領的國土之上,這些土地比較荒涼,還生活著大量蠻夷。

如果朝廷直接建立州縣統治,只能作為羈縻州。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改造,往往是地方還沒改造好,朝廷就先支撐不住了。

如果放棄,這些地方很快就會被蠻夷佔領,成為邊關隱患。

把諸侯王分封在這裡,既可以起到鎮守邊疆的作用,還能藉助諸侯王的力量開發邊地教化蠻夷,慢慢的把蠻荒變成沃土。

所以商周因分封而昌盛,商朝國祚六百載,周朝國祚八百餘年。

漢朝和晉朝則不然,他們把已經治理成熟的肥沃之地分封給諸侯王,結果就是肥了諸侯王削弱了朝廷的力量。

而且諸侯王不需要承擔任何邊防任務,抵禦外寇是國家的責任。此消彼長,朝廷越來越弱,諸侯王越來越強大。

諸侯王恭順還好,不恭順就是禍亂之源。西漢發生了七國之亂,差點換皇帝。西晉發生了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永嘉之亂。

最終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分封沒有錯,錯在漢晉的分封不復古。

現在大唐有一個尊古復古的機會,把勳貴們分封到海外島嶼和西北荒漠去鎮守邊疆。

如此不敢說大唐就能萬世不易,至少不會比商周短。

這套說辭連李世民都心動了,他搞分封只是單純的因為世界太大統治不過來,再加上也需要獲得勳貴們的支援打壓士族。

可是經過翁應清這一分析,竟然暗合了商周分封之策。

夏商周三代之治可是儒家鼓吹的完美世界,雖然李世民不大相信這玩意兒,但心中難免也抱著幾分期盼。

萬一呢。

加上這篇文章寫的確實有理有據,還給分封海外找到了現實依據,確實具備一錘定音的效果。

馬周只是看完這一篇文章,就把書合起來,道:“恭喜陛下,此文一出分封之事成矣。”

李世民意有所指的道:“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看?”

馬周作為近臣自然知道他指的是什麼,想了想道:“臣對商周分封之事不甚了解,但那時期的諸侯國確實都在四邊之地。”

李世民頷首,也沒有在說這個問題。

馬周等了一下,見皇帝不在糾結這個話題,就說道:“比起分封,現在臣反而更關心望月談的事情。”

李世民道:“哦,它怎麼了?”

馬周嚴肅的道:“它的影響力太大了,只是一篇文章就能左右天下輿論,掌握在個人手裡太過危險。當然,紫霄觀是值得信任的,可其他人呢。”

“以前大家都以為它不過是一本文學期刊,可是這次之後所有人都知道了它的可怕之處,必然會有人模彷……此事不可不防。”

李世民稱讚道:“賓王能預見此事,果真大才也……你看此策可能應對此事。”

說著從桌子上抽出一本周折,從紙張顏色來看應該有些日子了。

馬周疑惑的接過,一看標題竟是:新聞出版管理辦法。

他不禁大為驚訝,竟然已經有人預感到了此事,並且拿出了應對之策?到底是什麼人竟有如此長遠的前瞻性?

迫不及待的把奏摺翻開,果然是這樣。

成立專門的機構管理此事,未經許可創辦發行期刊是為違法。

這個機構還具備監督作用,負責稽核期刊的內容。如果有敏感不適合出現的文章,可以要求刪除,否則不允許發行。

而且這本奏摺制定的辦法相當的成熟,針對的不只是期刊,連發行的書籍都包括在內。

可以說,這個奏摺把天下所有發行出版的書籍全都納入了進來。

而這份奏摺最後的署名是陳景恪,他不禁暗道了一聲難怪。再看奏摺日期赫然是去年,也就是說望月談剛創刊這份奏摺就寫好了。

這時李世民問道:“如何?”

馬周佩服的道:“陳都尉真乃天下大才,我不如也。”

李世民笑道:“我不是讓你說他,而是他說的這些方法。”

馬周遲疑了一會兒才說道:“太全面太完善了,但也正因此反而不適合推行。”

李世民並不意外這個回答,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馬周回道:“想要達成他所言的監管,就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班子體系,增加至少數千名官吏,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且容易製造貪腐對文化發展不利,也會得罪天下讀書人。監管總會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旦出現紕漏想補救也晚了。”

他娓娓道來,不一會兒就說出了許多看起來很美好,但根本就沒有實行可能的地方。

李世民不禁點頭,道:“賓王所言甚是,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推行此策的原因,你可有辦法?”

事實上他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他沒有推行這個辦法,最開始是沒有想到望月談的影響力竟然會如此巨大。

剛看到這份奏摺的時候,他心裡還笑陳景恪太過於自信,竟然妄想為了區區一份期刊專門設立一個機構,建立一套法律。

直到陳景恪在望月談上發表針對士族的文章,他才意識到期刊的可怕之處。把這份奏摺重新翻找了出來,揣摩了許多遍。

而半個月前那一篇鼓吹海外分封的文章帶來的影響力,終於讓他下定決心要把這一行約束起來。

但具體如何約束,他還沒有想好。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之前沒有任何可借鑑的例子,能參考的就只有陳景恪的這份奏摺。

這也讓他對陳景恪的長輩們更加佩服,純靠想象竟然就能預見到這個問題,還拿出了解決的辦法。

智多近妖啊。

然後就是深深的慶幸,還好他們死光了,就只留下陳景恪這個平庸的傢伙。

馬周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仔細思量望月談的影響力,考慮大唐當前的現實情況,再結合那份奏摺的內容,很快就有了思路:

“陛下,臣以為暫時期刊只能掌握在朝廷手裡,不允許私人創辦。”

李世民精神一振,道:“細說。”

馬周解釋道:“大唐太大形勢複雜,對期刊的監管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好的辦法就是禁止。”

“但因為望月談的先例,全部禁止已經不可能,強行禁止會引起讀書人反對。既然不能禁,又不能放開,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朝廷出面創辦。”

李世民點點頭道:“不錯,賓王此乃老成持重之言。那你覺得由哪個衙門來管理此事為好?還是單獨建立一個衙門?”

馬周回道:“單獨建立衙門不妥,會增加朝廷負擔。不若讓國子監負責此事,他們都是文人又比較清閒,最為合適。”

“且學政官遍佈天下各地,這些人只管理學堂有點浪費了,剛好可以讓他們負責監管地方。”

李世民大笑道:“不愧是賓王,從不叫我失望。好,回頭你寫一份摺子呈上來。”

馬周道:“喏。”

李世民又道:“去一趟紫霄觀見見陳景恪吧,看他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你的消渴症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剛好找孫真人看一看。”

馬周感激的道:“謝陛下關心,臣這就去紫霄觀拜見兩位真人。”

從皇宮出來,馬周也顧不上天色不早,徑直去了紫霄觀。

當時陳景恪都已經準備休息了,新婚之後每次過夜的機會都給了武舒,兩個小侍女看他的目光別提多幽怨了。

武舒也知道這麼做不利於家庭和睦,所以這次開葷的日子就把他攆回去陪兩個小侍女去了。

玉珠年齡小還好,易奴那可是飢渴了近兩個月,眼珠子都綠了,早早就開始圍著他打轉。

他也憋了半個月,乾脆就準備提前休息,然後就接到了馬周來訪的訊息。

對這位平民出身的名相,陳景恪自然是知道的,不過他好奇的是對方怎麼在這個時候過來拜訪?

難道是有什麼要事?

重新整理好衣服,在憤怒的易奴屁股上拍了一下,道:“乖乖等著,本認真一會兒就回來。”

然後就抱著好奇心去接見這位未來宰相。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大地主錦繡田園農家小地主這個修士真的不一樣直播:我釣魚成首富釣魚:我盤哭了老闆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長孫大周敗家子天黑請入眠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我的影子能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