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0038 開山立派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0038 開山立派

陳景恪也不知道自己啥時候睡著的,夢裡劃了一夜的船,以至於第二天早上生物鐘失靈連晨練都沒有去。

今天的任務依然是整頓內部,各管事帶領自己的手下打掃衛生,學習接待信徒等等。

陳景恪則和孫思邈一起制定紫霄觀的觀規,過程很簡單,把別的道觀的觀規拿過來進行修改。

除了觀規,還有齋醮儀式之類的,也需要提前確定。和孫思邈詳談之後陳景恪才瞭解到,當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

一派是以茅山為首的北派,一派是以龍虎山為首的南派,這兩派側重點各有不同,齋醮儀式也有區別。

陳景恪自然不會照搬別人的規矩,他表示:“我們紫霄觀要做第三派。”

孫思邈已經知道自己徒弟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且他們已經掉進了這個泥潭裡,不可能再退出了。索性就放任他施為,看他能走到哪一步。

所以他並沒有反對,而是道:“如何改,你可有想法?”

“有。”陳景恪就把自己知道的未來的一些齋醮儀式一一道來。

其中大量借鑑了全真派、武當派以及現代道教的儀式,還借鑑了一些佛教和基督教的優點。

制定了一些簡單明瞭的口頭用語,比如上帝保佑,是向昊天上帝祈禱時的用語。福生無量天尊,是向三清天尊祈禱時的用語。

這些口頭禪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對傳教的幫助非常大。

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不識字,普通百姓不可能會背誦道經之類的,他們該如何表達對神靈的信仰?

站在大街上喊我信道教,道教的神靈保佑我吧?這麼做只會被當成瘋子,

再說百姓知不知道什麼是道教還不一定呢。

佛教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句阿彌陀佛代表一切。就憑這四個字,佛教在民間始終壓道教一頭。

陳景恪既然穿越了,自然要改變這種情況。至於會不會有人嘲諷他模仿佛教,無所謂了。

傳教嗎,不寒磣。

為了增加儀式感他還搞出了一個道教版的洗禮。

皈依的時候需要別的信徒或者道士在他身上灑一點水,其實就是手掐蓮花指往他身上彈幾滴水就可以了,不需要真的潑一身。

儀式感對於宗教來說同樣重要,能增加信徒的歸屬感。

看到這些,孫思邈都驚訝於自己徒弟的奇思妙想,也終於相信這個弟子真的能另開一派。

當然,開山立派並不是搞一套不一樣的齋醮儀式那麼簡單,還要有相關的教義支援才行。

對於這一點孫思邈也毫不懷疑,他看過已經成稿的那一部分西遊記,知道這個弟子確實有新的想法。

尤其是在道德經這本書上,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解。而道德經恰恰是道教的最核心典籍,沒有之一。

對它有獨到的理解不一定就能開山立派,但對它沒有獨到理解的人,必然沒有開山立派的資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陳景恪離獲得這個資格還有一段距離,至少要等到他註釋的道德經出版並傳播出去才行。

但別忘了他師父是誰,孫思邈要是說自己想開山立派,估計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不吧?

這就叫狐假虎威。

先藉著孫思邈的虎威把架子搭起來,等後面他註釋版的道德經出版,就能光明正大的走向臺前了。

除了以上這些,陳景恪還有一套別人都沒有的完整的宗教神話體系。

三界:天庭、人間、陰間。

此時的人已經有了天庭的概念,但三十三天以及天庭眾神之類的還沒有成型。

對陰間的概念還停留在九泉、黃泉、來生的階段,什麼十殿閻羅、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六道輪迴、十八重地獄之類的同樣沒有成型。

這一套神話體系完全可以支撐很多套理論,比如功德理論體系。積德行善求來生,對於在底層掙扎的百姓來說就是最好的心靈安慰。

對於此時的宗教來說這一套體系就是碾壓……所有教派都要主動向他學習,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是陳景恪真正的底氣所在,西遊記只是他所有計劃的一部分而已。

而且這裡陳景恪還給佛教埋了一顆雷,就等著他們來踩了。

師徒兩個起早貪黑的忙碌了兩天,終於把觀規、齋醮儀式和神話體系給編好了。陳景恪主要負責出主意,孫思邈負責整理修補完善。

實際上就是兩本薄薄的冊子,一本是紫霄觀觀規,全文只有一千兩百餘字。

另一本是道門圖錄真經,共一萬四千餘字和五十多幅簡筆畫。前邊介紹的是三界眾神體系,中間部分是功德體系,後面是齋醮儀式。

簡筆畫是陳景恪畫的,分別是昊天上帝、三清、六御、女媧、閻羅、黑白無常等神靈。

書寫成了,後面就是如何刊印發行。發行其實很簡單,凡是來上香的每人發一本,用不了多久全長安城就都知道了。

長安城的人知道了,差不多道教各主要派系也應該能看到了,相信他們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是的,陳景恪就是在釣魚。

等道教各派系的話事人坐不住來找他的時候,推廣就完全不成問題了。

難就難在刊印上面,本來他想找個印書坊自己出錢讓人印刷。和養天祿一交流才知道,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印書坊這玩意兒。

再一問印刷術,竟然也沒有人知道。

這就讓他很驚訝了,沒想到都貞觀年間了雕版印刷術竟然還沒有發明出來。

實際上此時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的雛形,但技術還不夠成熟,要一直到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才拿出成熟的印刷技術。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印刷書籍是一卷武則天時期的佛經,從這一部佛經上能看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

一直到唐朝中晚期印刷術才普及,私人印刷作坊才普遍建立起來。此時還是貞觀年間,沒有印刷作坊是很正常的。

但這對陳景恪來說反而是個好消息。

印刷術啊,如果他現在拿出成熟的印刷術,再建一座印書坊,就能在讀書人的圈子裡獲得巨大的聲望。

關鍵是還能賺錢啊。

不過他並沒有自己幹,而是跑到皇宮去找長孫無垢。

自己賺取聲望和討好皇帝皇后哪個更重要?他決定兩者都要。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大地主錦繡田園農家小地主這個修士真的不一樣直播:我釣魚成首富釣魚:我盤哭了老闆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長孫大周敗家子天黑請入眠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我的影子能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