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風月系列(全4本)

大唐風月續:徐賢妃_第十三章 蕭牆喋血春也歿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風月系列(全4本)大唐風月續:徐賢妃_第十三章 蕭牆喋血春也歿

第十三章 蕭牆喋血春也歿

自那以後,太子再不曾有過笑容,行為更不加約束,反而變本加厲,便是要看著李世民是如何心痛、如何痛心疾首一般,徐惠望著天子日漸憂慮的神情,卻不知要如何勸他。

冷夜孤窗,帝王總會於深夜沉沉嘆息。

徐惠知道,他心有鬱結,可卻不知該要從何寬慰。

好在近年,國運昌順,四海安平。

貞觀十四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大相祿東贊攜金五千兩、珍玩數百,入長安,向唐請婚,李世民正為擇哪一位公主入蕃和親為難之際,宗室女,江夏王李道宗之女自告奮勇,自願入蕃,聽聞此女才貌雙全、秀外慧中,年方十六,正配得二十五歲的松贊干布,李世民遂下詔,封李道宗之女李貞雁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五試祿東贊,終於貞觀十五年由李道宗與吐蕃迎親使共同護送公主入蕃和親。

和親隊伍恢宏壯大,朱紗緋幔、華蓋遮天,菱紗拂過處,整個長安城,皆被籠罩一層喜色。

觀禮、送親之人密密擁擁、推搡不禁,李世民赫然立在城頭,俯視送親隊伍步列齊整,浩蕩出城,眼中是許久未曾見的光明。

巍巍大唐,萬眾之民,這是他的江山、他的天下,如今,本該是笑擁江山、坐享天下之際,可為何心中卻更感到惶恐和孤寂?

舉頭仰望天際,斜陽如血,綿延萬里,目極之處,是望不見盡頭的蒼涼。

如此喜慶熱鬧之日,立政殿卻獨有一分冷清,玉立的少女,一身柳青色螺紋珍珠紗,華貴中有淡泊於世的落寞,她倚在窗前,望一樹杏花如雨,馥郁繽紛便似天女織就的一襟柔軟輕紗。

一片花瓣兒飛旋,不期飄落在少女眼睫上,少女伸手捻下,那一片花,便有了胭脂的顏色。

凝望著純白染瑕的杏花瓣,少女心中卻是孤漠至極的。

身後腳步聲輕,一雙玉手搭在少女肩際:“兕子,你病才是見好,莫要吹著了。”

說著,便將窗閣關掩,少女回身之際,那一雙晶瑩水眸,竟是淚影斑駁:“徐婕妤,我好想和哥哥姐姐們去玩,我有好久都沒有出過這個門了,我也好想五姐,聽說五姐病了,很重,是不是?”

徐惠一怔,望著兕子純如淨水的眼睛,嬌唇含丹,墨髮如絲,已是落落少女模樣,可卻偏偏造化弄人,自小體弱的她,兩年前病過一場,身子便愈發嬌弱了,禁不得一點病痛,每病一次,都如在鬼門關上走過一遭,令人心驚。

徐惠默默垂首,柔聲道:“莫要多想了,長樂公主吉人天相,定可熬過這劫的。”

兕子淡淡一笑,仍舊推開一條極小的窗縫兒,杏花漫漫,飄若輕雪,柔軟的杏花瓣,飛揚卻若蝶舞翩然。

兕子靜淡容顏,便似這片片杏花,飛白而憐弱傷愁。

“吉人自有天相,那年,母后病在床上,他們亦是這樣說的!”兕子說得極輕,望著窗外的眼神,空茫無際,那仿如看透世事的淡泊,仿不是她這般年紀。

徐惠心疼地將她摟在懷中,輕道:“會好的。”

竟無多一些的言語可以安慰,少女蒼白的面容,惹得杏花落若涼淚。

徐惠亦望向窗外落花紛紛,本該是春意滿枝落的杏花,這個春,卻怎麼落得這般冰涼?

長樂公主年初病倒,三月中,已是不起,因著兕子才見好些,縱是如此,亦沒有告訴她,可兕子自小伶俐,徐惠知道,怕她心中是有感覺的。

李世民恨不能將宮內所有珍奇藥品全都搬去長孫府上,更親臨長孫府,那日,徐惠亦在身旁,望著帝王憂心忡忡的目光,心痛不已,長樂公主勉力起身,更使得人心欲碎。

長樂公主的病,拖有兩年,卻終究難挽伊人。

貞觀十七年六月(1),又是一年木槿花白,垂垂飄落的純白木槿,仿是哀哀欲訴的不勝情愁。

李世民端坐龍桌案前,任窗門大敞,飛花落寞,飄忽在一紙苦墨上,沾溼了純白的悽傷,飛亂了痛徹的心扉。

徐惠著一身素淨白衣,靜靜立在龍桌案旁,素手研磨,忍淚觀望。

但見帝王一字一字清晰錯落,拂開木槿飛花,書一展飛白蒼勁,“公主資淑靈於宸極,稟明訓於軒曜。……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

志文字字是淚,筆筆是痛,他顫抖的右手,隱忍的堅刻薄唇,終於一筆揮盡傷懷,擱筆時,淚已如傾。

徐惠輕輕撫住他巨顫的肩頭,亦有淚落在手背上,多日了,李世民未曾流下一滴眼淚,更是不發一言,如今真真哭了出來,卻是她所未見的痛徹與傷懷。

他仍舊不發一言,可終究是傾盡了心內傷悲,亦總可放心了。

長風幾萬裡,吹不盡天幕寒雲,長樂公主的死,於李世民震動極大,幾月不得展懷。

他甚好打獵,卻因魏徵勸諫,已多年未曾打過,為使君王舒心,由長孫無忌提出,與眾皇子、公主遊獵一日。

李世民自能體諒無忌用心,八月暑天,擇一日晴好,便詔了皇子、公主以及妃嬪隨行。

八月,槐花飛黃,白蘋落落盛開,華帳綢幔,高華巍峨,帝王神情莊素,夏日暖陽似仍映不出一絲溫然。

眾皇子退去了華服錦衣,著輕簡騎馬裝,揹負箭弓,個個英姿颯颯、步態從容,只一人,眉目仍如冬夜冷霜,一臉凝肅——太子承乾!

徐惠帶了兕子在旁,李世民原想叫兕子散一散心,兕子卻是眉心深結,望陽光如縷照映避光寶劍、寒弓彎刀,目光卻在太子身上,不可移視:“徐充容,大哥與父皇真就不可挽回了嗎?”

前不久,李世民晉封徐惠為充容,徐惠聞言,略略一怔,隨而亦嘆:“但望太子終有一日能解陛下苦心。”

兕子憐弱面龐,縱是這夏日亦有沉重的涼白之色,令人不忍卒睹,徐惠扶她坐好在身邊,再望鎏金雕龍高坐之上,帝王目光亦是幽沉而無神的。

這幾年,看似風平浪靜地度過,實則,心潮的暗動,才最是摧痛人腸的波瀾。

正自思想,但聽李世民沉沉開口,看向整裝待發的眾位皇子:“今日狩獵,你們無分大小,儘管各憑本事便是。”

眾皇子挺身上前,齊聲稱是。

不一會,各自跨馬,馬蹄風疾,衣卷塵沙,八月流火風熱,揚起輕沙粒粒隨風。

翠林高樹,不過浮著淡淡綠色光暈,暈得人眼目不甚清晰,卻聞聽那林中聲聲箭音,弓滿中的,或哀哀嘆息,似都於這高樹簌簌風聲中格外分明。

李世民幽幽閉目,似悠閒養神,又似靜心聆聽,或者……是逃避那一雙隨時而來的逼迫眼神。

徐惠望去,太子果然只是端坐一旁,神情淡淡,不可流露微點情感。

“聽五姐說,大哥很早以前就不能騎馬了。”提及長樂公主,兕子仍有微微感傷,一雙淨水美目,若無這病痛糾纏的折磨,本該是一雙璀璨流光的如星燦眸,可偏偏它純得這般安靜、靜得這般殘忍:“父皇,不該來狩獵。”

許久未曾有玩樂的兕子,今日散心,卻似憂心更重,緊蹙一雙巧細彎眉,美目含愁。

徐惠拍拍她,笑道:“兕子,不要想得那麼許多。”

說著眼神望一眼李世民,輕聲道:“若叫父皇看到,恐又要擔心了。”

兕子眸光微微一轉,眉心輕蹙。

是啊,父皇本是叫自己出來散心,若要這般抑鬱難解,諸多糾結,叫父皇如何安心?

姐姐過世,父皇的悽痛難禁,她一一看在眼裡,又怎麼忍心再叫他憂慮?

這幾年過去,父皇,雖仍舊高峨威嚴、貴胄風儀,卻終究難掩鬢間滋生的絲絲銀髮,是歲月落下的痕跡。

只是大哥,為何你對父皇的成見竟會深刻至此?

父皇若非愛你,如何會這般縱容於你,若非愛你,怎會下詔,凡是庫物,任你取用,所司不受限制?

難道,僅僅因為慕雲與稱心嗎?

你為什麼……就不能體諒父皇的一片苦心?

想著心內憂急,不禁輕咳一聲,帝王幽靜的眼目倏然睜開,但見徐惠輕撫兕子背心,兕子只揮揮手,會心地望過來,李世民眉心凝結,急聲道:“怎麼?不舒服嗎?要不要回殿歇息?”

兕子笑若夏風容暖,一雙水目,點染風清:“父皇莫擔心了,今日晴好,朗朗碧天,若要呆在屋子中,豈不辜負了如此青天美景?”

嫻雅如此,靜淡若雲,兕子已是十一歲的少女,行止間,已是淑貴非常,落落大方。

李世民眼中終有一些溫潤:“那便好。”

說著,只聽馬蹄促促,塵沙乾澀的味道迎鼻而來,眾人側首看去,只見眾皇子策馬聲聲,勒韁下馬,一同拜倒:“父皇。”

李泰、李恪年紀稍長,一眼看去,便豐於其他皇子。

李世民微微含笑,那笑意卻不甚分明:“看來恪兒收穫最豐了。”

李恪依舊一襲淡色簡服裝,邪魅眼光被耀耀陽光沁得熠熠生輝:“是兄弟們承讓了”

謙卑有禮、行容風雅,如何也不似城府深重、用心叵測之人。

可愈是這般,徐惠便愈是心中發緊。

總覺他那溫笑的背後,隱藏著尖利寒冷的冰刺。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緩緩起身,走至眾皇子間,望向魏王李泰:“青雀,這騎射,你還要與恪兒多學習著。”

李泰面色稍霽,隨即隱去,化作融融笑意:“是,三哥果敢英毅、文武雙全,兒臣自是感佩的。”

李恪忙道:“四弟這是折煞為兄了,四弟編撰《拓地志》涉及山嶽河流、物產風俗,其文采更堪華美,足可流傳後世,為兄的自愧不如。”

李泰正欲言語,李世民卻拍拍二人,朗聲而笑,足足兩月,這似是他唯一由心的笑:“好,好!你們各有所長,青雀才學卓絕,父皇甚是欣賞。”

說著,轉眸望向李恪,他一身灑逸,神情清淡:“而恪,英果類我,猶有朕當年風采。”

一語無心,徐惠卻分明看見一雙雙眼睛火光叢叢,齊刷刷聚集在三人之上。

兕子更憂慮地望向太子,卻見承乾一雙眼低垂,倒是這其中最是不為所動之人。

兕子一嘆,她知,大哥的心,果真已經死了!

轉眼欲與徐惠說些什麼,卻見徐惠目光凝在雉奴身上,而雉奴的眼睛卻望著華幔下,緋衣執扇的侍女身上,二人對望間,笑意融融,眼神似有用意,卻是旁人讀不懂的。

微一蹙眉,正欲言語,卻見內侍在李世民跟前低語幾句,君王面色倏然一暗,隨而招一招手,便見一邊腳步聲促,急急跑來一人,一身兵衛鐵甲,面色惶急,跪倒在李世民身前:“啟稟陛下,齊王已被押到。”

一語驚起萬眾驚歎,卻只有李世民神色平常。

齊州都督齊王李佑,陰德妃之子,他既遠在齊州,又為何押他前來?

太子眉心稍蹙,卻仍舊平常神色,李恪淡淡容顏掠過一抹驚訝,卻是不語,唯魏王李泰上前一步:“父皇,可不知五弟身犯何罪惹得父皇要押他前來?”

李世民看一眼李泰,回身走向雕金龍椅,落座剎那,眼神如冰寒冷,於這夏日季節不甚相容:“帶上來!”

眾人皆是一怔,長孫無忌顯是知道此中緣由的,上前道:“陛下,這恐怕……”

李世民一揮手,道:“他既可做出這等事來,難道朕還要為他遮掩不成?”

目光掃向身在宮中的皇子們,暖陽迎上冰寒目光,彷彿別有意味,眾皇子皆是身子一顫,莫名低下頭去,便連鎮靜若李恪,亦是微微側過了臉,不敢直視天子犀利的目光。

李佑之事,他亦有所耳聞,只怕李世民執意將他帶來,於這眾人面前戳穿此事,定也是要給在場各位皇子一個警告!

想著,不禁心上發虛,只等李佑被帶上,方才安頓了不安的目光。

“父皇,父皇饒命啊父皇……”融融暖風拂得高樹枝丫顫顫發抖,李佑跌倒在地,不及跪起身來,便匍匐在李世民腳下,李世民冷冷地看著他,唇際牽動冷硬笑紋:“饒你?哼!”

一腳踢開跪著的男子,厲聲道:“你私養暗士、殺齊州長史權萬紀、開啟府庫、私設小朝廷之時,可是得意得很呢!”

李佑叩頭連連,眼淚橫流:“父皇,父皇饒命啊父皇。”

“陛下……”

突地,一個女子聲音尖細而淒厲,於這暖風之中飄拂而來,眾人回首,但見一女子向著這邊而來,被侍衛擋在圍子之外。

一身淡茶色羅紗廣袖長裙,烏雲高挽,一朵含煙牡丹盛開發間,襯得那蒼白容色尚有一絲光采。

正是齊王李佑之母——陰德妃!

李世民凝眉望去,向侍人揮一揮手,侍人終是讓開一條道路,陰德妃撲通跪地,李佑忙上前擁住自己母親,仿似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般,不肯有稍稍放鬆:“母妃,母妃救我,救佑兒啊!”

陰德妃淚眼盈盈,舉目而望,容色倉皇:“陛下,妾知佑兒所犯之罪,罪無可赦,但且看在妾侍候陛下多年,無功有苦,佑兒又乃是您親生之子分兒上,饒他不死。”

陰德妃說著,便伏地叩首,哽咽不絕,李佑亦跟著伏在地上,已嚇得全身顫抖

李世民卻似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般冷冷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朕豈可因私而害一國法度?”

“陛下。”陰德妃哭泣道:“陛下,妾願代佑兒一死,還請陛下……”

“不要說了。”李世民豁然起身,目光卻掃在眾皇子臉上,觸及震顫:“齊王李佑心懷不軌,多有放肆……”

一頓,那壓沉的目光便在承乾身上深深凝住:“交由大理寺依法處決,一干人等,一旦查實,連同入獄,罪……無可赦!”

兕子一驚,竟緩緩站起身來,徐惠亦隨著站了起來,只見兕子細眉緊凝,玉眼生波,望在一邊似是悠閒淡然的承乾身上,徐惠一怔,隨即會意,李世民一句多有放肆後,目光便在太子身上沒有移開,怕這一句便是最後的警告!

心中突地一顫,難怪,長樂公主之死,使他猶在悲痛中不能自已,他卻肯於聚眾皇子與公主圍內狩獵,只恐怕意……並不在此!

此時,再回想起適才與魏王與吳王所言,便顯得別具深意!

前些日,太子派人誅殺張玄素敗露,風言風語便四散開來,加上太子多年的放縱不堪,魏王有寵、太子失德之言便不脛而走,如今再加上吳王李恪,眾人皆不禁面面相覷,各自心中有數。

“父皇,父皇……兒臣不要去大理寺,不要去!”李佑猶自強撐,拉住李世民衣角,李世民緊緊閉目,沉聲道:“拉出去!”

“父皇……”

一聲聲父皇,卻換不來半點回應,李世民咬唇,畢竟親生,如今親手送他去死,又於心何忍?只是皇族無家事,件件皆與國脈相連,若此次縱容,只恐怕日後於人無法約束!

待那聲音消逝,再聽不見,李世民方緩緩睜眼,沉沉一嘆,龍錦紋袍掃開滿地花落,轉身,闊步而去……

衣角滑過德妃臉頰,那樣決絕!

眾人望著,皆不免倒吸一口涼氣,李世民看似就事論事,實則語語雙關,聽得人心中忐忑,不禁一顫。

兕子上前,輕輕扶起德妃,目光哀憐:“德妃且先莫要悲痛,此時父皇正在氣頭上,任是怎麼說也是不行的,待父皇消消氣,再去求來,想必尚有一線希望。”

德妃猛然驚覺般,不及拭去臉邊淚水,緊緊拉住兕子的手:“公主,陛下最是疼愛公主的,求公主……”

還未說完,兕子便眉心一蹙,輕輕咳了起來,徐惠連忙上前,扶住兕子:“兕子,可不是坐得久了?”

兕子擺擺手,溫潤望著德妃:“德妃意思,兕子明白,只是不可應許下您什麼,這一次……”

兕子自小於李世民身邊長大,對於父皇,甚是瞭解,父皇並非如此狠心決絕之人,此次如此近乎冷漠的殘酷,想來怕是別有用意,那麼……便縱是誰也難改變了。

德妃見她頓住,心再又涼下半截,對於李世民,她亦是有瞭解的,他的心意,怕是很難改變的,若要改變……除非……

突地抬眼,望在徐惠身上,徐惠一怔,德妃那一雙含淚美目,流動殷殷期盼,未及反應,德妃竟跪下了身去:“徐充容……”

徐惠一驚,連忙去扶:“姐姐這是何故?”

德妃卻不肯起身,淚落道:“如今,怕只有充容方可令陛下改變心意,求充容發發善心,去向陛下求一個情,此生願聽充容差遣。”

德妃位份在自己之上,如此眾人面前,這般相求,徐惠不禁窘迫,忙道:“姐姐且起來說話。”

聽她似有鬆動,德妃隨著起身,切切地望著她:“充容可是答應了嗎?”

徐惠凝眉,甚是為難,想來兕子都是這般猶豫,又何況是自己?

“姐姐,非妹妹不肯,只是……只是陛下心意,恐是極難改變的。”徐惠誠然道,德妃卻搖搖頭:“便求充容一試。”

說著,再欲跪下,徐惠連忙扶住:“姐姐快莫要如此。”

無奈之下,望向兕子,兕子微微嘆息:“徐充容去說,也許……尚有一絲希望。”

徐惠怔忪,兕子別開眼去,此話,她本不該說,徐惠是何等敏銳的女子?如何不知她此言中的意味?

尚有一絲希望?希望在何處?在她的眉、在她的眼,在她那三分神韻之間!

想來是如此可悲,徐惠緩緩放開德妃手臂,目光瞬間暗淡。

德妃依舊小心道:“充容,便求充容念在我只此一子分兒上,幫上這一次。”

徐惠心內糾纏更劇,非她不願,只是……

怕若不應下,德妃是不會善罷,無奈一嘆,只得輕輕點頭,心中卻是糾纏萬千的!

眾皇子望著,李恪突地輕聲道:“四弟看,徐充容可能求下這個情來?”

李泰凝眉,須臾,方搖了搖頭:“不知。”

“不可能的!”一整日不曾言語的承乾,倏地起身,伸展慵懶的腰背,目光只在二人臉上淡淡一拂。冷笑道:“父皇早已不知何為兒女情長了。”

一句輕描淡寫,卻說出了心中多少糾結?

兒女情長?

徐惠望著太子蹣跚而去的背影,心上突而襲上一陣悲涼——慕雲、稱心,終究是他心中太深的傷痕!

回到立政殿,李世民正伏案而書,眉睫凝蹙,徐惠緩緩走近身邊,但見帝王一紙墨濃,飛白凌亂,字若人心,那一筆一畫力道不均,神意散亂,深諳書法之道的君王,定然是心緒不寧、意境不安的。

徐惠微微一嘆,搖頭道:“陛下心中既是這般糾纏,又何必……”

“不要說了。”李世民筆上寒風,更如亂葉飛舞:“可是德妃有求於你?”

徐惠一怔,那洞悉天下的眼,果真何時都是清明的,片刻沉默,終是點了點頭:“是,但,妾亦認為……”

“不必說了。”筆墨在紙上生生頓住,洇開大片濃墨:“朕……心意已決。”

近乎冷酷的一句,令八月暑意頓如孤冬飄雪,心上驟然一寒。

徐惠不解,凝眉望著他,帝王高俊風峨的側臉似有微微抽動,卻依舊冷冷垂目,書寫一紙凌亂。

許久不得言語,唯有嘆息。

所謂刀怕對鞘,被李世民一語言中,便令徐惠再不能言,只能嘆手握乾坤的帝王,心思之深,深若無底。

正想著,突聞一聲筆落,帝王音色沉沉:“你可知,朕緣何如此絕情?”

但見那一支玉筆,筆尖兒已散,筆桿幾乎碎裂,可見執筆之人,擱筆時,力道之重。

徐惠搖頭,李世民起身,緩緩側眸,凝視在女子一眼迷惑之中:“太子放縱,越發囂狂,雖尚未做出忤逆之事,心卻早已難以約束,朕……朕已然一再縱容,視而不見,卻不想他並未好自為之,反而變本加厲,朕知道,他定是恨朕的,可是……”

言之痛極,那深黑眸子幾乎凝碎:“可是……他又豈知朕的一番苦心?”

緩步移身至窗閣之側,桂子香郁飄飛,張揚舞進金碧殿閣,香便零落,花便無蹤。

“承乾乃朕之長子,自小朕便嚴格要求,自朕登基,更加謹而慎之,只怕他稍有偏頗,惹人非議。可他……”沉沉一嘆,那嘆息中似有感慨萬千,沉痛萬般:“可他沉迷女色、心思渙散,令朕……如何能縱容於他?他只道朕寵愛青雀,可青雀並非太子,縱是溺著些無傷大雅,但,太子乃未來國君,豈同兒戲?如今……”

垂首,拂去身上一片落花,似是淡淡:“如今,若他仍此執迷,朕……便再不可放縱,只望這次,能給他提上個醒兒,朕的忍耐有限度,即使是皇子,亦更從嚴!”

最是無情帝王家,徐惠怔住,李世民一字一句,皆就君王而言,她卻聽不出絲毫父子的意味,她望著他,望著他若高山挺俊的背影,這曾令自己迷戀至深的背影,突而那般冰涼。

見她不語,李世民略略回眸,但見那一雙水目盈盈流轉,卻是迷茫萬千的。

微微苦笑,道:“可覺朕……是無情之人?”

未待徐惠言語,便繼續道:“為帝王者,皆無情!”

一句似咬住唇舌,觸及的是自己的心。

徐惠卻突地頓然,望著李世民落寞眼神,走近帝王身邊,纖手撫開他糾纏的眉心,輕輕搖頭:“若陛下無情,若何會忍耐太子至今日?若陛下無情,如何會有這般良苦用心?若陛下無情,又怎會……”

緩緩垂落眼睫,苦澀一笑:“又怎麼會對先皇后如此情長,念念不忘?”

似乎有如清音破開沉鬱的心際,李世民眸光有瞬間淡淡光色,然這光,亦有隱隱悽迷,他轉身,望滿園落花如絮,終是一嘆!

徐惠亦嘆,嘆他的苦心、她的無奈……

李世民甚感疲累,徐惠侍候君王睡下,方出得殿來,凝蹙柳眉,心事重疊。

才轉過殿廊,便見女子眼神切切,豁然迎上身來,那目光,猶如望見一塊碧玉珍奇:“徐充容,如何?”

徐惠望著她,緩緩搖了搖頭!

握緊自己手腕的手,驟然垂落。

許久,不得言語,德妃眼神空茫,身子幾乎站立不穩,徐惠連忙扶住,嘆息道:“姐姐,還是求陛下恩准,去大理寺,與殿下見上一面吧。”

難耐的風,熱得滾燙,卻暖不住德妃冰冷的指尖兒,或許心涼了,便是如何也溫暖不來的。

德妃微微側眸,一滴淚滑過蒼白臉頰:“多謝徐充容了。”

轉身,纖瘦背影,寥落如秋。

徐惠望著,曾亦秀色清靈的女子,憔悴卻只需一夕。

倏然憶起那日冷宮,那個個神情木訥、眼神絕望的女子,當年又該是怎樣的風華?

正欲轉身,卻聽女子聲音尖利而痛徹地響起,終於難抑,只見德妃身子綿軟倒地,回眸而望的眼神,悽絕慣天:“陛下,你好狠的心啊!”

決堤淚水,似傾絕了鬱積多年的滿腹委屈,德妃緊緊咬唇,嬌顏紅唇,滴下鮮紅血跡:“好狠……好狠!我真恨自己,為什麼……為什麼要嫁到這座皇宮之中!”

伏地哭泣,幾乎痛絕。

徐惠欲要上前,卻被一雙手輕輕拉住,回眸而望,只見兕子面色憔悴,悲憫地望著:“便叫她哭得痛快吧。”

緩緩垂眸,似有嘆息:“該說的都說出來,此時不說,只怕日後……便再沒機會說給父皇了。”

徐惠一怔,只見德妃緩緩起身,一身裙袂已亂,望住殿口,淚意難收:“註定,註定的啊!陛下,此生此世,你與我,便註定是不共戴天的!”

一句似冷似絕,似無望。

德妃冷冷地笑,緩緩轉身,逶迤的華服,飄隱在片片飛花之中。

徐惠亦聽聞過德妃之事,陰德妃,原與陛下有著不共戴天、挫骨揚灰之仇,但,卻在陛下為秦王時封為柔妃,直到陛下登基,列四夫人之德妃一位,也可算是傳奇女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細細想來,那威俊帝王、大唐天子後宮之中,又哪一個不是傳奇?

青梅竹馬、生死相隨、伉儷情深的長孫皇后,再嫁之女韋貴妃,亡國公主楊淑妃,仇家之女陰德妃,寒微女子燕賢妃……

徐惠不禁苦笑,一生戎馬、英雄氣概的君王,確是這天下女子心往之人,也包括了她自己!

一語被兕子言中,次日,李世民下詔,德妃陰氏教子無方、知情不報,貶為庶人,即日出宮。

這,便是皇家,先皇后家,無皇便也無家!

八月,酷暑難耐,李世民素有氣疾,最是畏這暑氣,縱桂花如綿,落若輕雨,片片飛舞作如織錦繡,渾然天成,李世民似亦是興致不濃,坐於院落下,一樹遮陰,閉目養神。

徐惠靜靜坐於身邊,燻一壺甘露桂花茶,神態嫻雅,眉卻微蹙,執棋冥思,對面是兕子微笑的面容。

另一邊,雉奴持書而讀,媚娘在李世民身後輕輕搖扇,和暖夏日,本該是閒淡的,可人人俱都知道,這閒淡之下,是暗湧的波濤。

果然,不過一忽靜默,便聽內監聲音尖細:“陛下,大理寺卿孫伏伽求見。”

微閉的龍目倏然睜開:“宣。”

鏗然一字,令徐惠心上一亂,落子匆促,兕子微笑道:“充容,我贏了。”

徐惠望望棋局,亦笑道:“兕子棋藝真越發精進了。”

兕子搖頭,淡若清風拂面的笑,足可吹散帝王眼中濃重的愁緒:“不,是充容之心不靜。”

轉眼望向父皇,父皇的眼神,落在女兒身上,永遠是愛憐不夠的。

徐惠臉上微紅,不及言語,孫伏伽已然進到跟前,跪地拜道:“臣孫伏伽參見陛下、徐充容、公主殿下、九殿下。”

繁複的一句,令兕子露出頑皮一笑,可李世民卻是如何也笑不出來,凝眉問:“如何?”

孫伏伽低首,神色間略顯猶豫,李世民眉心更緊,眼中暗影重重,不禁捏緊了躺椅雕龍柄:“怎麼?不順利?”

孫伏伽忙道:“證據確鑿,只是……”

言辭之間甚是為難,令帝王不禁焦煩,悶哼一聲:“儘管說來,恕你無罪!”

孫伏伽這才道:“回陛下,齊王一案,證據確鑿,自無波瀾,可是……”

略略抬眸,又連忙低下:“陛下,齊王謀反一案,有一重犯紇幹承基,他……他……”

李世民眉目一肅:“他什

麼,莫要吞吞吐吐的。”

被李世民一嚇,孫伏伽連聲道,竟而跪下身去:“他……告發太子……聚眾……謀反!”

融暖夏日,突有驚雷乍響晴空!

李世民豁然起身,怔怔望著跪倒在地的孫伏伽,徐惠亦驚訝地望著他,兕子凝眉,雉奴手中書卷掉落在地。

“孫伏伽,你可知自己所言為何?”李世民聲音極低,深黑色眼眸中風雨欲來:“你可是說……太子?”

孫伏伽惶恐一頓,終還是點了點頭。

李世民身形晃動,震顫地向後撤去,徐惠見狀,忙起身,貼在李世民身邊,欲要扶他,卻被他揮手阻住。

八月天氣,他的手,如玄冰般冰冷:“可確實嗎?”

聲音仍是努力壓鬱的低沉,似有微微顫抖。

只聽孫伏伽道:“該是……確實,這紇幹承基曾為太子刺殺過于志寧、張玄素,確是太子手下。”

“太子手下?”李世民冷哼一聲:“太子手下,又如何會與齊王牽連?”

孫伏伽回道:“回陛下,因前兩次刺殺皆未得手,太子又怕事情敗露,便將紇幹承基逐出東宮,紇幹承基輾轉於齊王手下,也才不久。”

李世民身子一斜,頹然跌坐在躺椅之上,邃遠深眸,突如墜入深海莽林,迷茫沉痛!

許久,皆只有風掠過耳際,簌簌作響。

孫伏伽不敢再言,只是立在一邊靜靜等候。

“他如何說來,給朕……一字一字,說清楚!”吼聲震天,一把將身畔甘露桂花茶拂落在地,碎裂的青瓷,水花四濺,卻似濺在了帝王眼中,劃過心上。

孫伏伽不禁一顫,靜一靜氣,方道:“紇幹承基言,陛下寵愛魏王,太子……心危陛下遲早易儲,早已有所準備,並且……透過賀蘭楚石聯絡到了陳國公!”

才受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2)的陳國公侯君集!

李世民眼中更增一分薄怒,緊握龍柄的手,只覺那雕龍紋路深深刻入掌中:“說下去!”

孫伏伽凝眉,容色甚是小心:“據紇幹承基招供,涉案者……還有漢王……李安儼、趙節、杜荷……”

聞之,不免身心大慟!

緩緩起身,精銳龍眸迫視如同鷹梟,令孫伏伽不禁低下頭去。

沉鬱的氣息,急促的喘息,徐惠知,他心內已然波濤翻湧,一觸即發!

不由上前,挨近他的身邊。

只是,許久,他皆不曾言語。

風過臉頰,吹痛心眸,李世民舉首仰天,望一樹濃翠如蔭,終是冷冷地笑了:“好啊!承乾,朕常怪你過於沉鬱,驍勇之氣不足,哼!看來……倒是朕錯看了你!”

漢王李元昌、陳國公侯君集、太上皇之女長廣公主之子趙節,左屯衛李安儼,他原是李建成部下,玄武門奮力而戰,念他忠心,李世民對他甚為優厚,竟然……還有杜如晦之子杜荷,自己才將愛女城陽公主許配於他,他……竟然……

思及此處,痛徹心扉!

開國功臣、朝廷權貴、李建成舊屬、皇親國戚!

緊緊握拳,骨節生生作響,卻依舊是冰涼的笑:“承乾,父皇……果真低估了你!”

轉身,對向孫伏伽的眼,深暗無邊:“傳朕旨意,命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連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官員,會同審理此案!定不可……有半點不實!”

帝王眼神,猶似鷹厲,孫伏伽連連稱是:“臣……遵旨!”

待孫伏伽退去,李世民方疲憊地坐於躺榻上,右手撐住龍柄,燥熱的風,似吹融了那眼中冰冷的寒氣,竟是一叢水霧氤氳:“開國功臣、朝廷權貴、隱太子舊屬、皇親國戚!哼!承乾這般陣勢,若真真得手,朕……豈不是又一個太上皇?”

李世民狠狠一掌,拍得躺榻震顫,眉心卻是糾痛的:“太子之爭,宿命啊!”

一句說得沉痛在心,哽咽難言,徐惠緩緩低身在李世民身前,纖手撫在他顫抖的膝蓋上,舉眸道:“陛下,此案尚未查實,陛下可莫要傷了龍體。”

查實?李世民落寞地望向徐惠,唇邊的笑意,卻是苦澀的:“惠,朕心裡有數,你這般 聰慧,定也是有數的,是不是?”

“父皇……”兕子亦湊過身來,一雙如夏日清湖,像極了母親的眼,眼色卻是鄭重:“父皇,若……若是查實,父皇……便會如處死五哥一般……治大哥死罪嗎?”

那雙眼,水光幽幽,似風掠起心中萬千波瀾。

李世民凝望著女兒,他怎不知女兒心思?只是……

心中雜亂,許久,未曾有過這樣的雜亂!

雉奴亦上前一步,正欲言語,卻見媚娘目光一動,示意不要,雉奴旋即駐足,隱下了聲音。

李世民雖在震痛之中,卻仍是隨時警覺的犀利雄鷹,如何注意不到這微點細節?

他眉一側,打在媚娘臉上,媚娘身子一顫,連忙垂首,耳上零丁亂顫。

回身再望雉奴,亦是一般臉色。

略一思忖,沉聲道:“雉奴,有話要說?”

雉奴一驚,竟不覺朝媚娘望去,李世民目光無動,卻也知他眼神所落之處,冷笑道:“想為大哥求情嗎?”

雉奴微微低首,點了點頭。

“那又為何不說?”一句句逼問,雖不見凌厲,卻令雉奴驚嚇非常,只顫聲道:“兒臣……兒臣,不想叫父皇過於憂心。”

李世民神色一動,怒而冷的眼神突有一絲溫暖,雖不知他適才不出口是否因著武媚娘一個眼神,可此言並不是神色可以傳遞的,定是由心的,李世民緩緩走近雉奴身邊,看著這在自己身邊,已然長大的孩子,喟然而嘆:“雉奴,你可莫要父皇失望啊……”

雉奴鄭重點頭,卻不知該說些什麼,只是望著父親憔悴疲累的面容。

兕子站在一邊,李世民適才沒有回答,便已然是回答!

緩緩坐在石椅上,墨髮紛揚,綴著桂子濃郁的香,女子容顏絕麗,卻愁楚萬千!

太子一案,如同一聲驚雷震驚朝野,查有數日,太子勾結朝臣、意圖謀反之罪屬實,李世民默而無語,只是行風而書,賜漢王自盡家中,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一干人等皆判斬首!

只是太子如何處置,他遲遲不能決定。

長夜漫漫,徐惠只望著他倚窗而立的背影,悲愴而孤涼。

為什麼這個背影,總似有他的訴說,他不願透露的真情?

終於次日,李世民屏退左右,召見太子承乾!

殿火幽幽,父子相對,映得天子臉色不甚分明!

承乾一身素袍,容色淡淡,如常的冷漠,便似什麼也未曾發生。

許久二人皆是沉默,是的,沉默,不知自何時起,這樣的沉默變作了父子間最常有的相對。

曾記得少時的承乾,眼中崇敬的光芒,那望著自己的眼神,敬畏中多是崇拜,可如今這雙眼中,除了冷漠,怕……只有恨!

“承乾,你太叫朕失望了!”李世民沉沉道,咬住每一個字般,溢位唇齒。

承乾冷冷一笑:“父皇,你……也太叫我失望了!”

驟然凝眉,君王臉色更有一分沉暗:“你說什麼?”

承乾仍舊冷笑,那眼神是近乎冷酷的殘忍:“縱馬天下,滿手鮮血的天可汗,應該是毅然果敢、冷酷決絕的才對!何時……也這般兒女情長、心慈手軟起來?哼!兒臣所犯,乃謀反大罪,論罪當誅!你該殺了我!殺了我,就像殺死李佑一樣,殺了我!”

突然,仰天長笑,笑聲震徹整個大殿!

“你叫朕殺你?”李世民豁然起身,邃遠深眸,如同滄海震盪翻浪。

他,竟要他殺他!

如此一心求死,如此冷酷殘忍的眼神,如此暢快淋漓的笑,自承乾冰冷的眼神中,李世民分明看到了報復的快感!

心內不禁一陣抽痛,報復!自己的長子,自己苦心栽培的兒子,竟然用如此自殘的方式來反抗,甚至……報復自己!

席捲而來的心痛,侵襲著他的身心,前行的步伐微亂,身形漸漸不穩:“你可知這是哪裡?”

承乾一怔,未及言語,李世民終於厲聲吼道:“這兒……是立政殿,你母后過世的地方,她看著你……看著你這麼一步步墮落,一點點瘋狂,叫她……情……何以堪?”

“不要提母後!”承乾亦斂去了冷漠冰冷,變作悽狂:“我說過,你不準提母後!不準!”

“為何不準?”李世民怒道:“你與朕……究竟是誰……更愧對於你的母后!”

承乾怔忪,悲怒的眼神,悲痛更劇。

提及無憂,心內不禁痛徹,李世民顫聲道:“你說‘子不教,父之過’,父之過!的確……是朕更對不起你的母后!”

承乾舉眸,但見李世民緊緊閉目,兩行淚水,悽然而落。

心內堅硬一夕塌陷,便似突而被抽離了所有氣力般,身子倏然綿軟,跌坐在地。

青石磚晃亮如鏡,映出他倉皇的面容。

父、子!

他們父子反目,卻尚未到成仇的地步,可是自己……卻遊獵聲色、屢不朝謁,一再逼迫著自己的父親,可父親一再忍下了,直到……今天!

不禁冷笑,他一直認為,父親偏愛青雀,於自己嚴苛非常,是有易儲之心,“子不教、父之過”,不錯,可是……“玉不琢、不成器”啊!

如此荒唐!如此荒唐!

幡然醒悟,卻只剩冷笑聲聲,無端痛斷心腸,抬首望向父親,父親緊閉的雙眼,那雙堅毅的眸中,斂去了多少失望與痛心?

父皇、父親!

承乾望著,不禁淚流滿面。

隱隱的抽泣聲,令李世民緩緩睜開眼,低眸望去,正迎上承乾糾痛的眼神,那眼神,是自己許久未曾見過的一種,複雜,卻不再是一味的冷漠……

“父皇……”一聲悽然,卻令李世民心中大慟,隱忍的淚水,縱橫而下,倏然將兒子摟在懷中,承乾亦緊緊抱住他,大哭出聲。

李世民泣道:“是朕……是朕一碗水沒能端平,令你不安了。”

承乾猛烈搖首,早已失聲:“父皇,父皇,請賜兒臣死罪,兒臣該死,兒臣該死啊!承乾對不起父皇、更對不起母後!”

李世民將承乾扶起身,許久未曾如此落淚的他,滿眼疲累:“你……可還恨父皇嗎?”

承乾搖頭:“父皇,是承乾的錯,承乾的錯!承乾沒能體會父皇的苦心。”

稍稍靜下些氣,猶自不能平息的痛悔,仍令聲音顫抖:“可是父皇,您或許無易儲之心,可是青雀……卻未必無爭儲之意!”

李世民一怔,但見淚水滿眼的承乾,一臉誠摯:“父皇,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雖沒有證據,可是青雀亦是糾結了眾多朝臣黨羽,才令兒臣越來越是不安,包括慕雲,也曾是他派在兒臣身邊的,而慕雲的死……相信便是殺人滅口!”

李世民身子一震,此話若是平時,自己定會重言駁斥,可是今日……承乾一臉真摯,眼神殷殷,況,此時的他,再沒有冤枉他人的動機!

不由凝思,承乾卻緩緩退開身子,撲通跪在了地上:“父皇,兒臣不孝,但求……一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世民這才回神,望著終於悔悟的兒子,卻為時晚矣!

可是上天,原諒我,終是不能秉公而論!承乾,畢竟是我的長子,我亦不可對不住無憂!

閉目、忍淚。縱不是死罪,這一句,也幾乎痛斷了心腸:“李承乾……自今貶為庶人!暫於右領軍府不得踏出半步。”

承乾微微一笑,誰說父皇不愛他?李佑謀反是死,同是謀反,自己卻得以保全!

父皇……是愛他的!

怎奈領悟之時,已是如此不堪的境地!

承乾重重叩首:“謝……陛下恩典。”

陛下,這一次的稱呼,不再是出於嘲諷冷酷,而是……自我的贖罪,他……不配再叫他一聲父皇!

李世民緊緊咬唇,不忍睜眼看去。

承乾緩緩退去,望著父皇的身影,漸漸模糊!

殿口,剛好遇見徐惠立在殿前,二人相見,亦有一番感觸。

這兩人,似從未有過交流,卻有著切割不開的牽連。

若無太子,自己許仍是個才人,仍遇不到此生良人。

徐惠嬌唇微微一動,欲要言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承乾怎不會意,淡淡一笑:“若要謝我,便替我好生照顧父皇。”

淡淡的笑,淡淡的眼神,卻不再是往常的冷淡,而是一種超脫了一切的靜淡。

不待徐惠言語,承乾便拂身而去,轉身之間,那素色衣袂,已然飄沒在廊柱轉角,空餘嘆息,聲聲淒涼……

(1):長樂公主應於貞觀十七年八月十日過世,此為劇情需要,做提前處理。

(2):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首的是長孫皇后之兄,被李世民稱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的長孫無忌,其餘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和秦叔寶。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九劫長生記在湘北的日子穿書:我是反派九千歲的頭號狗腿子無敵從反派狗腿子開始重生之神龍傳人女配修仙,從擺攤賺他十個億做起造物之主無限造物主系統我成了造物主史上最強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