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開局搶回武媚娘

第144章 趕出門,李泰急告狀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開局搶回武媚娘第144章 趕出門,李泰急告狀

李泰出了晉王府,坐在馬車上,非常不高興,立刻就命令馬伕往皇宮趕去。

李泰現在沒有就藩,但是也沒有在宮裡面住,而是在宮外王爺府邸住。

這件事情,他咽不下這口氣,要去找父皇,他相信父皇一定會給他主持公道,讓李治道歉,再加上紙張銷售權。

皇宮裡,李世民正在李治送來的紙上寫毛筆字,他可是向李治要了一大堆樂章紙,現在正痛快練字。

而今天,他也聽說李治他們都去選地方了,估計這個擴建紙廠,肯定能成,他的心病也算是能夠慢慢拔除。

內侍進來,對著皇帝小聲稟報,"陛下,魏王殿下求見!"

李世民高興道,"哦,讓他進來!"

李世民還在想著等會給李泰瞧瞧自己寫的字,李泰對於文字和文學,有很高造詣,李世民對於他這點還是很喜歡的。

李泰見到李世民就跪下了,假扮悲傷,說著,"兒臣見過父皇,請父皇給我做主!”

李世民看他這樣委屈,趕緊放下毛筆,走到他跟前,扶起李泰,關心問,"怎麼?誰欺負你了?"

李泰非常悲痛看著李世民說,"兒臣,兒臣今日去九弟府上,沒想到,卻被九弟李治給轟了出來!

父皇,李治眼裡根本就沒有把我這個四哥!"

李世民心裡咯噔一個,但是還是面不改色扶著李泰坐下,肅然問,"為何轟你出來,跟朕說說,豈有此理,小九豈敢如此大膽?"

李泰,這麼大個人,居然還真擠出淚水,痛哭跪下,哭啼著說。

"兒臣帶了一些朋友,順道就帶他們一起去了九弟府上,終究天氣熱,兒臣不能讓他們曬著,可是小九弟卻以沒有通報姓名為由,把他們轟出來了,父皇,請給兒臣做主啊!"

李世民雖然器重李泰,但是對李泰這個鬼話,他可不相信,李治是出了名的寬厚,怎麼會這麼大膽,將他四哥轟出府?

你要說沒有原因,鬼都不信!

想騙朕,騙得了嗎?

肯定是有你沒說出的事情。

於是,李世民向深處追問,"父皇給你主持公道!好了,好了,坐下好好說。"

"陛下!"

此時,姚公公拿著一份奏章進來。

李世民隨口問一句,"嗯,何事?"

姚公公尷尬稟報,"晉王殿下呈上的奏章!說是請陛下為他主持公道!"

終究他看到李泰在哭,但是這份奏章也很重要,是李宮霸的,他不敢不及時稟報。

"嗯!"李世民接過奏章,仔細看著。

李泰聽到是李治奏章,著急說,"父皇,這肯定是汙告兒臣的,說兒臣沒有讓朋友們通報名字,可是他們都是兒臣朋友,只是進府避避暑熱,兒臣也是想要和九弟聊聊天!"

他怎麼也沒想到,李治奏章居然來的這麼快。

李世民看著奏章,立刻就明白怎麼回事了,李泰果然沒有和他說實情。

李治在奏章裡面說,李泰帶著一幫世家子弟,上府裡要樂章紙銷售權,才被李治轟出門!

李世民立馬很惱火。

世家能有這麼好心,樂章紙還需要他們世家來賣?

到時候市面上可能會一張紙都沒有,世家有錢,這麼多世家,一年花幾萬貫,把樂章紙全部自己吃下不行?

甚至,他們會把樂章紙,賣到其他國家,唯獨他大唐沒有,這一點世家絕對能夠做得出。

這麼好的紙,你竟然打算讓世家壟斷銷售權,腦袋被門夾壞了?

不過,李世民可沒對李泰發火,只是為李治找開脫藉口,他打起太極拳勸李泰道,"嗯,朕已經知曉,剛剛小九兒也在奏章裡面給你道歉,你就不要追究了。

你也知道,小九兒很淡定,只埋頭做事,年齡又小,你驀然帶這麼多人去他府上,是嚇著他了吧!"

李世民深知權衡之術,世家肯定是想要在三個皇子中找一個代言人;

他們靠不上太子,終究太子如果不傻的話,就不會跟世家子弟擰在一起,而且太子雖然行事乖張,可不傻,跟著陛下這麼多年,也深知門閥世家的危害。

而小九兒的師父,心心念念在幫助他李世民挖世家牆根,具體事情,還不得都由小九兒來做。

只有李泰,他需要朝臣支援,而門閥世家就不缺官員,所以李泰就被世家們給盯上,李世民怎麼不懂這裡的門道!

當然李世民也需要那些世家抱團,推出一個代言人,否則,還不知道他們會生出亂子來,總要給他們希望不是?而李泰就是他定下的世家代言渠道。

李泰可憐巴巴看著李世民問,"父皇,難道你就看著兒臣被九弟欺負,他只是兒臣九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世民還是安撫李泰,"父皇等會就派人去訓斥小九,讓你九弟以後對你尊重點!"

"父皇,你一定要給兒臣討回公道!"

李泰說著再次跪下請求。

皇帝恨不得一腳踢過去了,公道?

公道是甚麼?

難道要朕以葬送大唐江山為代價,給你,一個公道?那麼還不如朕先把你砍了。

不過,李世民很有耐心、繼續打太極、繼續勸解。

"嗯,父皇會去責罰他的,但是現在父皇需要調查一番,你也知道,你九弟最近立了不少功;

如果父皇處分你九弟的話,是沒法和滿朝大臣們交待的,還需等再緩一些時日再說,可好?"

李泰也知道父皇肯定是不會問責李治,雖然不甘心,可也沒辦法。

李治送來的奏章,肯定是詳細解釋了內中情形,但奏章他卻看不到。

李世民還是好言勸慰李泰,"好了,去休息吧,你瞧瞧一身大汗,回去洗漱一番,好好休息,小九兒那邊,父皇會去說的!"

等勸走了李泰後,李世民露出了原形,手上緊緊捏著李治那份奏章,大喝:"來人!"

"陛下!"姚公公連忙從角落裡竄了過來。

"給朕查,今天和青雀去晉王府的,到底是哪些人,查清楚!"李世民黑著臉道。

"諾!"

姚公公,轉身出去。

李世民回到書案前面,把奏章放在書案,已經完全沒有繼續寫字的,好心情。

李泰出宮,恨的牙癢。

他知道,這次皇帝是不會為了他出頭,但是他就是咽不下這口氣,現在就想要去報復,李治;

他的性格就是這樣,誰要是得罪他,當天就要報復!

……

"小桂子,小桂子。"

"小桂子來了,王爺有何事吩咐奴婢。"

"你把府上長史找來。"

"諾。"

一會兒,馬周來到。

"小王爺,已經夜了,喚微臣何事?"

"坐,坐,朝庭要科舉了?"

"是啊,朝廷已釋出告,現在正昭告天下,讓各家上報推舉名額;

是了,明日就要推舉,陛下極看重此事;

我大唐沿襲隋法,在陛下心裡,科舉至關重要,小王爺莫非也有要推舉的人?"

隋唐的科舉和明清時代的科舉是不一樣的,考得科目極多。

不過,最重要的科目卻是明經和進士兩科,而這兩科之中,又以進士科最為人看重。

雖然唐朝一直開了科舉,可能夠獲得進士及第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整個大唐一朝,科舉制考試一共錄取了不足7000人。

按照合計進士開科264次計算,平均下來每次僅錄取進士26名。

更可怕的是,唐初時,進士科錄取率更是低得令人髮指;

譬如貞觀三年,進士及第者,不過區區九人。

這和明清時代一次上百個進士完全不同。

李治假意不知推舉、問馬周,"推舉?孤也可以推舉?"

馬周重重點頭,"當然,小王爺乃是親王,推薦人才,乃是職責所在。"

唐朝科舉制度,依舊還是沿襲了推舉制殘餘。

終究不是所有人想去考進士就可以考的,而甚麼人有資格呢?

當然得是官員和貴族進行舉薦,在舉薦之後,禮部核實了身份,方才准許進行考試。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有才學的人,都會想盡辦法尋找門路,希望獲得貴族和官員的青睞。

當然,若是被推薦人當真中試,辣麼,推薦者當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恩主,甚至被稱之為主公。

終究,若是沒有別人看中你的才華,推薦了你,哪裡有你的今日。

古人最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知恩圖報,更是關係到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一旦德行被人質疑,辣麼從此之後,被人所詬病,辣麼就算你出仕做了官,從此也沒有立足之地了。

因此許多家族都喜歡推薦人才進行科舉考試,若是高中,自家門庭,也就多了一份榮耀。

正因為知恩圖報對大唐人的品德來說是這樣的重要;

所以,才有了長樂把高陽的錢箱借給了李治打麻將,即便是恃寵嬌縱的高陽也不敢抗議;

她怕長樂、豫章罵她忘恩負義。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
相關推薦
亞洲鯉魚還鄉記帝霄九天桃運小神農我真不想當小說家啊鬥羅之日月光華屠魔工業我有一座氣運祭壇皇朝氣運:我做幕後大佬一百年我的氣運槽又炸了重生後我搶了福寶妹妹的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