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馬王爺

第1318章 白敲三趟鑼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馬王爺第1318章 白敲三趟鑼

吳王李恪苦不堪言,心說別的兄弟都是八百到一千戶的封地,而我在安州只有二百戶,哪有那個臉常往長安跑啊。

在父皇這麼多的孩子當中,如果問誰待遇最差,我李恪說要排第二個,誰又有資格排到第一位?

李恪還有個同母兄弟李愔,此時任著虢州刺史。是刺史,不是都督,封戶只有四百戶。這哥兩個加在一起也沒有正常一位親王的封戶多。

此時金徽皇帝玩的親情牌,說你恪王兄不來長安,是瞧不起朕。

天底下還有這麼不講理的事情麼?

貞觀初,李恪和李泰同時受封,李恪封的益州都督,轄州八座,而李泰封的是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轄地二十二州。

這便是貞觀皇帝對兩個兒子的鮮明態度,說實在的,還是不因為二人的母親身份不同?

貞觀七年,李恪前往益州封地時,他的父皇對他說,“汝方離朕膝前,朕想贈你些珍玩,又恐怕你玩物喪志,會變得驕奢……”

而先皇對承乾、李泰就不怕他們變的驕奢,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越過了皇太子承乾。而對承乾,貞觀皇帝乾脆取消了對他耗用府庫的限制。

此時此刻,吳王李恪滿肚子的委屈也不能再提了,誰讓自己有個驕奢的姥爺隋煬帝呢?他只能衝上面的金徽陛下躬身回道,“陛下,臣萬死也不敢有這樣的想法!”

皇帝道,“嗯,王兄這話,朕還是信的。”

李恪這才稍稍放下些心來,但皇帝說,“曹王李明甚得朕心,他母妃雖然已經過世,但曹王還能念念不忘,向朕提出移葬之請,這是需要些膽識的。”

吳王臉上一紅,聽出皇帝又要拿著曹王這件事來敲打自己了。

李恪的母妃楊氏此時正在太極宮女學,但除了在安州接到過母親一封信,他已經許久沒有到長安來看望過她了,也不知近況如何。

有哪個作兒的不思念母親!吳王李恪的眼睛有些發潮。

但確實,自己在孝道之上及不上曹王李明,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子。

濮王李泰此時任著禮部尚書,在同輩的親王之中年紀最大,他一向對小了自己一個月的吳王李恪無感。

但此時親眼看著金徽皇帝——自己的兄弟就這麼不留情面地敲打李恪,濮王認為擱在自己身上,自己絕對拉不下臉來。“這也就是我做不了皇帝的原因吧,”

李泰想,看架勢李恪好像活不過散朝,但以他對皇帝的瞭解,今日看到的一定又是個假象,李泰猜測皇帝一定想啟用李恪了。

濮王扭頭看了看晉王李治,此時的吏部尚書,覺著自己連李治也比不了。貞觀十八年,父皇去徵遼東,剛剛登上儲君之位的李治便能擔起兼國之任,雖有高儉、程知節等人輔助,但李治也是有能水的。

此時李恪說道,“陛下嗔責,微臣無話可以辯解,微臣於忠不能為國出力,於孝不能事奉母妃於膝前,空有一把年紀,卻趕不上十幾歲的王弟李明,臣也就如螻蟻苟生……”

皇帝連忙抬手道,“王兄莫講了。”

心說朕這是給你個機會說說委屈,可你倒好,上來便認罪說自己是螻蟻,也難怪父皇看不上你了。

想至此,皇帝問道,“王兄,難道是回京盤纏不夠?”

李恪更是窘迫,一時答不上來。

皇帝心說,朕這是引著你說一說你的封地,怎麼還不上道!你只要說說自己封戶二百,那麼朕總要問一問吏部,然後不論什麼緣由,事也就擺到明面上來了!

看起來這個李恪應變之功還是差著些,但從他面色發紅上看,卻是個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的性子,八成已經自認了自己的錯處。

有道是君子常過,小人無錯,可皇帝心裡急呀,他親自將三趟鑼也替李恪敲過了,但主角一上來卻啞了嗓。

他看了看趙國公長孫大人,發現他面色如常,焉然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皇帝打算再試一試,便問禮部尚書道,“濮王兄,你對此事怎麼看?”

李泰出班奏道,“陛下,吳王一向知禮,也不苟言笑,許是陛下責之過切了,吳王孝與不孝,陛下可到女學問一問楊太妃呀。”

皇帝暗道,看看,這便是朕的濮王兄,關鍵時刻能跟上勁。

從李泰的話中,皇帝看出他對李恪的態度至少不是反感,於是再問李泰道,“上次朕在太極宮問事時,恰逢楊太妃說起吳王來。”

李泰接道,“陛下,當時楊太妃說的什麼?”

皇帝又是極為滿意李泰的回答,這便是將編瞎話的機會又推回了。金徽皇帝暗歎了一聲,無可奈何地說道,“太妃極為想念吳王。”

李恪只聽了這一句話,眼圈再度發紅,頭也低下了。

皇帝見了有些不過意,不便再說什麼,意識到以吳王的處境,一個貞觀皇帝庶長子封戶只有二百,有爵無職這麼多年,也確實難於啟齒。

是不是自己有些操之過急呢?

於是對李恪道,“朕說了這麼多,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大朝後,恪王兄去見見楊太妃吧,”說著,便要起身。

李恪此時才想到機會難覓,挺身說了句,“陛下,微臣總覺得德微才疏,因而時時銘記著先皇教誨,只以自省為要。若陛下有差派,臣萬死不辭。”

整了半天就這麼一句有用的。

皇帝本已想起身了,這時便面帶微笑又坐穩了,說道,“王兄,朕豈不知你就是這麼想的!但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還是不必自省了,”

李恪聽得心中一暢,聽皇帝道,“朕不再囉嗦起沒完,反正正月半月,這才第一天,朕與諸卿有的是功夫暢談,散朝吧,濮王晉王,你們隨朕去一趟凌煙閣。”

眾臣呼拜,散朝,皇帝坐在龍座上有一時未動,濮王李泰、晉王李治站在底下等他發話。

皇帝稍稍有些沮喪,費了不少的勁才這麼個結果。

很明顯趙國公對李恪的事一點都不上心,其他人也不熱絡,難道真是自己看走眼了?

從皇帝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當年先皇說要改立李恪為太子的話,只對最不可能贊同的趙國公一個人說過。

這件事不僅是在立了李治為太子後又過了七、八個月才提了一句,而且在遭到長孫無忌的反駁後便一直沒有再提。

那麼皇帝就更堅信自己的判斷:太子李承乾結局不好,而那時先皇的嫡子中只有一個李治了,可以想像貞觀皇帝內心的擔憂——萬一這個李治再不學好可怎麼辦。

皇帝越來越堅信,這次“更儲”的提出,其實就是父皇玩的一次花活,以讓李治更加珍惜太子之位。

同時又給了長孫無忌一個天大的“人情”。因為先皇一定知道,將來肯於盡心盡意輔助李治的,非趙國公莫數。

只是對李恪來說有些不公平了,直接的影響,便是這次“更儲”之議的知情者趙國公,直到此時也對李恪心存戒心。

大殿中只有兄弟三人,皇帝忽然對兄弟二人說道,“濮王,晉王,舅父大人對我們兄弟情意拳拳,到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忘懷!”

晉王道,“皇兄,臣弟知道,一定謹記不忘。”

李泰也微微點頭,表示記下了。

皇帝這才起身,與兩位親王去凌煙閣,一路上,皇帝心事重重。

曹王妃移葬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涉及到了曹王母妃的身份變更,一下子將她從元吉名下劃到先皇名下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就是說金徽皇帝已違背了先皇的旨意。可是為了曹王,他錯了嗎?

一件故太子妃鄭觀音遷個院子的小事,其實也違背了母后長孫氏的初衷。可是為了消除生者的怨恨,他又錯了嗎?

這兩件事均在元旦大朝的同一天提出來,而他的舅父長孫無忌,一向以維護妹妹的利益為已任,卻沒有出面反駁。

想當年,高祖皇帝在幾個兒子之間左右搖擺,並非優柔寡斷,而是視帝位重過了親情。

畢竟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面對那些必有所求、婉轉承歡的妃嬪們時,在面對朝堂上下望之如嶽的群臣們時,那個體會不是一般的尊貴和愜意。

或者高祖認為自己尚能馳騁。

事情發展到最後,高祖、建成忌憚秦王的功勳,已經顧不上親情的分崩離析。那麼巨大變故迫在眉睫,間不容髮,不論是秦王還是秦王妃,已經顧不得太多了!

只是故人已逝,彼此間的恩怨即便不能化解也要漸成過去,皇帝認為自己就算違背了先嚴,但選擇並沒有錯。

李泰和李治隨在皇帝身後,兄弟二人對望了一眼,看著皇帝心事重重,八成還在想李恪。

皇帝真在想李恪,因為起用李恪,居然又是一件有違先皇意思的舉動。

凌煙閣,建在太極宮後園的東半部,在三清殿東北邊。

閣中又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的,是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是有功的王侯的大臣,而最外一層所畫的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為臣之禮。

金徽皇帝一到這裡,必然要想到左衛將軍、潞國公侯君集,正是因為侯將軍,先皇發誓從此再也不上凌煙閣。

也許正是這件往事,金徽皇帝一次次忍下要過問一下此案的衝動。因為這又是一件有違先皇旨意的事情……

……

因為皇帝有話,吳王李恪散了朝,可以徑入太極宮女學來見母親。這位大隋朝的公主今年四十四,只比兒子大了十四歲。

李恪見到她時,感覺母親在太極宮並未受到什麼苦楚,她有自己單獨的寢室,用具和月錢規格也不低,侍女一應不缺。

更主要是人未見其老,反而比上一次見到她時更具神采——上一次還是他隨先皇到獻陵祭奠時來看過她一次。

楊氏見到李恪,極為熱切地問寒問暖,又問他在大朝上的細情,隨後,她有些急躁地對兒子道,“兒呀,你怎麼還這樣不知靈活!陛下這樣鋪墊是在為你造勢,而你卻一句趕勁的話都沒說出,豈不讓他失望。”

吳王道,“母親,兒子就是認為自己做的不好。”

公主道,“再不好,總強過你那個不成氣的弟弟吧?你看看李愔,不也做著虢州刺史,封地比你還多兩百戶!”

吳王不覺笑道,“母親你別說了,他也才四百戶,夠丟人的!”

楊氏哭笑不得,這便是她兩個兒子的處境,“可娘能指望他麼?你總得爭氣……只是錯過了這次的機會,我也不知下次了!”

吳王為不使母親擔心,安慰道,“娘,但在散朝前,兒子也說過,若陛下有差派,李恪萬死不辭。”

公主長舒了一口氣道,“這才像話,後來陛下怎麼說?”

李恪一字不差,回想著告訴母親:“娘,陛下說,‘朕豈不知你就是這麼想的!但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還是不必自省了,”

公主問,“還有麼?”

吳王,“陛下又說,‘反正正月有半月清閒,這才第一天,朕與諸卿有的是功夫暢談……”

他母親這才放了心,叮囑李恪道,“在陛下面前你不要耍什麼聰明,但只要他問你話時,你有什麼便說什麼,我想你還有機會。”

“母親,我還有機會麼?怎麼兒子看他有些興味闌珊?散朝後又帶著李泰和李治去了凌煙閣。”

良久,公主都未說話,後來說道,“這是個想做些正事的皇帝,雄心一點不亞於先皇……為娘琢磨他一定感慨——自己身邊沒有先皇身邊那樣多的良助。”

她不無擔憂地自語道,“而你空負一身騎射的本事,已到兒立之年卻寸功未立……若你在金徽朝得了機會,一定心往正處考慮,多為大唐謀些正事。”

吳王道,“娘,孩子兒記下了!”

而公主又擔心起次子李愔,李愔在先皇十四個兒子中封王最遲,直到貞觀十三年才得到了親王應得的八百戶食邑,隨後又因為胡作,兩次削到了四百。

先皇曾說過李愔,“就算是禽獸,只要好好馴服也能聽命於人,就算是鐵石,只要好好煉製也能成為可用之物。但李愔,連禽獸和鐵石都不如!”

她黯然神傷,叮囑長子道,“今後若見到你兄弟,讓他務要謹慎,莫再胡作非為,陛下眼裡不揉砂子,真犯到他手上,他四百戶封地也保不住。”

吳王連聲應允,問道,“娘也是有些頭腦的,怎麼就抗不過長孫皇后呢,不然我們兄弟也不致如此了。”

公主看看殿中無外人,這才咬牙切齒地說道,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海賊之刀塔酒館詭異入侵,我覺醒了幽冥之地神級捉鬼系統.洪荒求生:我有三千大道隱婚對決:悍妻調夫99式萬曆駕到只有N級的我也想變成SSR啊我可是正派劍仙三國之極品富二代超猛,富二代的豪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