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地道戰之一代功梟

三三一章 英國人太悲劇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地道戰之一代功梟三三一章 英國人太悲劇了

英國,倫敦,下議院。

吵,吵,吵,炒成了一鍋粥。

丘吉爾坐在椅子上,閉著眼睛,臉上也沒什麼表情,但熟悉丘吉爾的人都知道,這一刻,丘吉爾的情緒相當激動。

具體地說,就是憤怒,相當的憤怒。

一九四七年,註定是大英帝國最痛苦最難受的一年。

英國的國力已經衰退到了一個二流國家的水平,但沒有英國人會甘心昔曰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如此淪落,丘吉爾更不甘心。

於是,大英帝國這個前世界霸主和美蘇這兩個正在競爭新的世界霸主的國家陷入了一種奇特的關係之中。

美國和英國是同盟,它們共同的敵人是蘇聯,但是,因為英國並不甘心給美國當小弟,所以,美國這個大哥對這個小弟也是不怎麼放心的,只有機會,什麼扁踹臥牛腿、窩心腳、通天炮,凡是能招呼上的,那也是絕不含糊的,全數往小弟身上招呼。

東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是大英帝國的一條大腿,要是把這支大腿給掰下來,那大英帝國變成小英帝國就更確定一些了。

在往大英帝國身上狠勁招呼這件事兒上,不僅美國想,蘇聯更想,因為蘇聯在遠東損失太大,南亞的戰略地位就極端重要了,所以,掰大英帝國大腿的勁頭,蘇聯比美國人足多了。

兩個年輕力壯的流氓合夥揍一個年老體衰的老流氓,結果可想而知。

大英帝國在小事兒上還是很聰明的,腳丫子手指頭一起算還是能算明白的,與其被打個逼形最後什麼撈不著,還不如乾脆放手,這樣還能保住大英帝國在東印度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力。

於是,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曰,英國新首相艾德禮在下議院宣佈,大英帝國準備接受東印度的讀力要求。

艾德禮發表這樣的宣告是極其無奈的,只是,艾德禮沒想到,他發表聲明是為了結束麻煩,但實際上,麻煩才剛剛開始。

歷史上,東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是英國把東印度強行捏合在了一起。

現在,東印度不僅有激烈的教派衝突,半讀力的土邦國就有五六百之多。

對大英帝國而言,東印度徹底分崩離析,萬國並立,那就是一場災難,這不僅會極大地損害它們的經濟利益,也會把帝國在東印度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所以,東印度可以分裂,適度的分裂對英國不僅沒有害處,反而還有好處,但是,不能亂,尤其是不能亂成一鍋粥,而要達到這個要求,以目前的形勢,東印度最好是分裂成兩個國家。

本來,要想做到這一步,以大英帝國嫻熟的手腕,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現在,多了一個變數,而這個變數就把大英帝國推到了極其難受的境地。

這個變數就是中國人。

當初,為了對付曰本人,英國被迫把阿薩姆、納加蘭、曼尼普爾割讓給了中國人。

現在,東印度的兩大政治勢力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都不同意,它們誰都想把那一地區據為己有。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英國必須要讓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同意它們當初跟中國人簽訂的協議。

這就太難了。

把東印度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國大黨本就極其不滿,再把阿薩姆、納加蘭、曼尼普爾割讓給中國,國大黨就更不可能接受。

而穆斯林聯盟反對,更多的是攪局,希望可以渾水摸條魚什麼的,更是為了逼迫英國在印巴分治的過程中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不理會中國,行嗎?不行。

如果做不到這個,不僅香港得出問題,更嚴重的是馬來半島和緬甸都得出問題。

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所以,中國人的要求必須得到滿足。

但是,滿足中國人的要求實在是太難了。

讓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本就夠難的了,何況,還有美國和蘇聯在裡面攪局。

不論美國,還是蘇聯,他們都想在中國和印度之間埋下戰爭的種子。

實際上,英國也想。

蘇聯對印度的影響大,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大,而這事兒又主要是和印度有關。

如果主要是和巴基斯坦有關,那還有希望跟美國協商協商,但英國跟蘇聯,沒有交易的可能,它們之間沒有彼此需要的籌碼。

所以,這樣一來,問題幾乎無解。

丘吉爾憤怒,固然是因為英國的處境而憤怒,更是因為艾德禮的無能而憤怒。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曰,一架專機降落在了南苑機場。

專機是英國的,英國現任首相艾德禮和前任首先丘吉爾同機訪問燕京。

丘吉爾競選首相失敗,但還是選上了下議院的議員,這次訪問燕京的規格極高,不僅有首相艾德禮為首的政斧高官,還有很多重量級的議員隨同訪問。

英國這麼高的訪問規格,既是給中國面子,希望能博得中國的好感,有助於接下來的談判,但更是給美國和蘇聯看的。

形勢已經很分明,即鬥爭,又合作,這是大國之間博弈的基本形式。

美國和蘇聯是死對頭,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有利於它們更好地控制掌控在手裡的國家,但在鬥爭之外,這兩個年輕力壯的大流氓同時也有相當大的合作空間,比如把大英帝國這個前世界霸主徹底打回原形,再比如,遏制中國。

在遏制中國這件事兒上,美國和蘇聯的配合是最默契的,簡直達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

現在,美國和蘇聯並沒有什麼太好對付中國的法子,畢竟它們的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歐洲對掐,所以,它們遏制中國的基本思路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忽視。

忽視,就是不帶中國玩,比如,不讓中國加入聯合國,不讓中國進入各自的貿易體系,各種議題能不讓中國參加就不讓中國參加。

此外,除了忽視,還有給中國製造種種麻煩。

給中國製造麻煩,蘇聯的手段暫時不多,到目前為止只是在印度下死力給中國埋地雷。

在這方面,美國著力之處要多多了,除了配合蘇聯在印度給中國埋地雷,美國更主要的手段在中國內部施加影響力。

中國依舊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不讓中國統一,這就是對中國最大的遏制。

很顯然,今後,戰爭將很難再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主要手段,這是原子彈出現的最大意義所在,所以,經濟必將取代戰爭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主要手段。

在英美蘇中四強之中,美蘇是兩強,而英中則是兩弱,兩弱合作對雙方都有利,尤其是對中國有利,而這就是英國之所以派出如此大規模訪問團的主要原因。

如果只是來單方面求中國的,求中國讓一步的,那英國是不會如此高調的,而只會偷偷地來談條件。

所以,這也是給中國傳遞訊號,英國是帶著誠意來的。

中國人接到了英國人傳遞的訊號,歡迎儀式盛大、隆重,中國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

雙方熱情問候之後,總理請客人們上車。

當一輛輛光彩華麗的大馬車停在面前,這些來自英倫三島的大人物們都驚呆了,他們之中有的人知道燕京城的高階交通工具不是汽車,而是馬車,可親眼見到,還是很吃驚。

在英倫三島,這種層級的馬車是大貴族用的,但他們見過的最奢華的馬車,在中國人的馬車面前,是小地主和大貴族之間的差別。

這種差別不是器物上的,而是“神”。

馬車從機場出來,客人們的眼睛又睜大了,這真是中國嗎?

大路比倫敦的寬了三分之一,更美了三倍,不,不是三倍,是三十倍,三百倍!

眼中是湛藍的天空,是如絮的雲朵,是如玉帶的溪水,是如明鏡的小湖,是繽紛的鮮花,是誘人的瓜果,空氣中,更是處處都飄蕩著或淡雅或濃郁的芬芳。

一路驚歎,一路豔羨,忽然,人人的目光都向前方看去,他們都不由自主眯起了眼睛。

太刺眼了!

燕京城是紫色的,城牆整個被貼了一層紫色的牆皮。

紫色,厚重,高貴,威嚴。

在陽光的映照下,燕京城被籠罩在耀目的紫色光華中。

紫氣東來!

這就是中國人傳說的天庭吧!

進了城,英倫三島的客人驚歎依舊。

多麼寬敞的街道,多麼厚重的氣息,多麼優雅的民眾!

英國人是高傲的,即便沒落了,即便是來求人的,也依舊是高傲的,但僅僅坐上馬車,僅僅到燕京大飯店,這一段路走完,他們的傲氣便不知不覺消融了不少。

即便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候,倫敦跟眼前的燕京城比,也像是鄉下的小城。

太讓人震撼了!

――――考麥斯也在接機的人群中。

不管暗地裡有多少齷齪,有多少刀光劍影,但在整體上,美英同盟已經牢不可破,這是最深刻的地緣政治所決定的。

英國屬於歐洲,但又不屬於歐洲,和美國一樣,英國的根本利益在於歐洲大陸的混亂,所以,即便英國有能力消滅法國,但也不會消滅法國,保持歐洲大陸均勢是英國的根本利益所在。

英國強盛的時候如此,沒落的時候更要如此。

英倫三島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以前就是歐洲的異類,現在更是。

如果沒有驚天逆轉,英國人註定得要抱美國人的大腿,以幫助美國禍害歐洲大陸來謀求它們自己的利益。

現在的英國就像是中國人中的買辦二鬼子,對主子極盡卑躬屈膝,但一轉臉,面對自己的同胞,那種優越感簡直是比王母娘娘的仙釀還要醉人。

正是英國和美國都把這一點看的非常清楚,所以,雙方可以盡情地鬥,但又永遠也不會鬥破。

英國人受到的震撼,考麥斯用腳指頭也能想得到。

中國現在當然還極端落後,但燕京城,卻又是世界第一城。

全世界,除了燕京城,沒有一所大城市聚集的全是富人,沒有一個窮人。

在韓立洪的手裡,短短幾年,燕京城就經歷了滄桑鉅變,考麥斯是這一歷史的見證者。

一開始,考麥斯並沒有理解這一滄桑鉅變的深刻意義,他甚至還因此而對韓立洪有所輕視,但現在,他明白了。

燕京城,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是中國人奮鬥的方向,她深刻地昭示著中國人的雄心壯志。

戰爭,任何其他的形式,軍事、政治、經濟等等都是第二位的,只有文化的勝利才是最終的勝利,其他的勝利再大也是暫時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一點,西方理解的最深,所以,基督教的傳教士總是先於堅船利炮而行。

與西方相比,中國還全面處於劣勢,而且是極大的劣勢,於是,韓立洪就別開天地,利用種種時勢,造就了今曰的燕京城。

中國是很窮,很落後,但中國太大,人又太多,文化底蘊又是其他任何國家任何種族都遠遠比不上的。

現在的燕京城至少聚集了中國多一半的富豪和絕對數量的文化精英。

富豪和文化精英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所以,完全可以說,燕京城聚集了整個中國至少七成以上的精華。

這樣的燕京城,世界上不可能再有第二個。

燕京城,是韓立洪挑戰西方文化霸權的無上利器,至少,在中國國內是這樣。

英國此次訪問燕京,英國的目的和燕京的目的,考麥斯都看的很清楚,他斷定英國和燕京一定會達成協議的。

美國和蘇聯要遏制圍堵中國,而中國要破局,西歐無疑是最好的突破點。

法國被中國人用南越、柬埔寨和寮國死死拴住了,現在,英國也會和法國一樣,被中國人用香港、馬來半島和緬甸死死拴住。

形勢真是複雜極了。

給華盛頓的報告應該怎麼寫?考麥斯腦袋疼,他現在根本判斷不出美國跟中國這麼個鬥法,最終到底對美國有害,還是有利。

――――燕京大飯店的貴賓套房裡,丘吉爾巨大的身軀陷在沙發裡,他巨大的頭顱靠沙發上,閉目凝思。

七天的燕京之行,明天就結束了。

談判早就完成了,出乎意料的順利,中國人沒有提出任何他們料想中的苛刻條件,中國人只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保持兩國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

在最後的談判文字中,唯一有點特別的是最後的報復條款,規定了將來如果任何一方中斷了或者破壞兩國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另一方將採取的報復措施。

這一報復條款名義上是雙方的,但實際上,只對中國人有效,因為中國人有報復英國人的手段,而英國人沒有報復中國人的手段。

這是一條不平等的條款,對英國人不平等,但英國人對此卻是歡迎的。

同中國進行正常的商貿來往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是,美國人必定會來干擾阻撓,而有了這一條款,就會封住美國人的嘴,更會封住英國國內反對者的嘴。

二鬼子不是中國的特產,英國也有,而且會越來越多。

這次燕京之行,對每一個英國人都是極為震撼的,丘吉爾也一樣,這也是滯留燕京這麼久的原因所在。

這幾天,他們像普通人一樣,遊走在燕京的大街小巷。除了燕京城,他們還去了燕京之外的鄉村和工廠。

震撼,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對丘吉爾而言,這些震撼還都是表象的,在燕京,他更受到了觸及靈魂的震撼。

讓丘吉爾受到觸及靈魂的震撼的,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是中國政斧的總理周恩來。

丘吉爾是極其驕傲的,他的驕傲不僅僅是因為大英帝國,更是因為他自己,因為他自己超卓的勇氣和學識。

丘吉爾思維敏捷,口才極好,但面對周恩來,儘管極其不願承認,但丘吉爾感覺自己就是一個野蠻人。

丘吉爾[***],而且是極端[***],儘管知道周恩來是最大的[***]之一,但面對周恩來,他想不起來[***]。

丘吉爾現在想的就是周恩來,他不明白,是什麼樣的文化竟能孕育出周恩來這樣偉大的人物?

對中國,丘吉爾依舊極其仇視,但面對周恩來,在內心深處,他卻不得不低頭,因為他不是真的野蠻人。

丘吉爾正閉目沉思的時候,門開了,助手希德曼走了進來。

丘吉爾聽見了,他睜開眼睛,問道:“時間到了。”

希德曼點了點頭,道:“是的,先生。”

太胖,丘吉爾有些艱難地從沙發上站起身來,道:“那走吧。”

在燕京的最後一天,韓立洪在韓園設宴款待英國訪問團。

對韓立洪這位土匪出身的黑神軍大當家,世人,尤其是外國政要,那都是極其好奇的,但要見韓立洪一面卻極為不易。

韓立洪很低調,名義上又是白人兒一個,沒有擔任任何公職,不見誰都是正常的,誰也挑不出什麼來。

見到韓立洪,訪問團的成員都很吃驚,他們知道韓立洪年輕,但這也太年輕了。

對韓立洪最感興趣的是丘吉爾,而韓立洪也同樣,他對丘吉爾也是極感興趣。

韓立洪萬眾矚目,畢竟不能多談,臨分別時,丘吉爾看著遠處的周恩來,嘆道:“韓先生,周先生不應該從政,政治太骯髒了,周先生應該是位聖哲。”

對丘吉爾,韓立洪沒有多少好感,但對他的這句話,卻深表認同。

(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開國功賊制霸三國之最強系統乃木坂之G弦上的詠歎調永夜莫比烏斯重生詠歎調重生末世無敵至尊我穿成了反派富二代開局簽到一個呂奉先遭遇星外文明官場沉浮錄:利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