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帝國爭霸

第233章 各取所需
上章 目錄 下章

帝國爭霸第233章 各取所需

有沒有酒是其次的,關鍵是劉尊山在。

要說的話,丁鎮南與侯晨晟之間一直就有一層隔閡。

別看侯晨晟非常敬佩丁鎮南,但是涉及到關鍵利益,這個陸戰隊少將未必就會給丁鎮南面子。

道理也很簡單,丁鎮南是陸軍的將領。

雖然陸戰隊是獨立兵種,但是在很多方面受海軍的節制,而在海軍的作戰體系當中,陸戰隊扮演的不止是“陸上作戰部隊”,還有更加重要的使命,比如說掣肘陸軍,因此陸戰隊一直都有“小陸軍”的別號。

要論編制體系的完整性,陸戰隊還超過了陸軍。

除了地面部隊之外,陸戰隊擁有自己的突擊航空兵,主力裝備是1000多架運輸直升機與武裝直升機。此外還有一支戰術航空兵,擁有數百架作戰飛機,其中的一些還部署在海軍的航母上。關鍵是,在進入戰爭狀態之後,登陸艦隊也將編入陸戰隊,其中包括能夠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

要說的話,陸戰隊是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作戰力量。

站在陸戰隊的角度,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陸軍。

當然,陸軍也把陸戰隊當成威脅看待。

比如在發展主戰裝備的時候,處處給陸戰隊製造麻煩與障礙,讓陸戰隊無法獲得理想的主戰裝備。

就拿主戰坦克來說,陸戰隊一直用的就是陸軍的二手貨。

此外,突擊航空兵的直升機,也大多是陸軍的型號,只是根據陸戰隊的需求做了必要的改進。

數十年來,由陸戰隊主導發展的主戰裝備,也就只有幾種兩棲裝甲車。

可見,陸戰隊與陸軍的關係肯定不是很好,因此侯晨晟這樣的陸戰隊將領,對陸軍肯定有很深的成見。

要說的話,劉尊山也不例外。

剛到波沙灣的時候,他就去找過丁鎮南的麻煩,只不過沒能討到便宜。

這次,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任務分配。

其實,這也是侯晨晟最不滿意的地方。

第五陸戰師最先來到南方次大陸,還為此放棄了在兩河國南部的作戰行動,讓後面趕到的第十七裝甲師礆了大便宜。按照當時的情況,包括侯晨晟在內,第五陸戰師的官兵都覺得能在這邊打上主力。

哪裡想到,這屁股還沒坐熱,就要把主攻位置讓給第十七裝甲師。

雖然丁鎮南之前就反覆保證,在東海岸那邊肯定是以第五陸戰師為主,另外3個陸戰師都是配角,但是有了之前的事情,別說是基層官兵,連侯晨晟都有點懷疑,只是礙於師長的身份不好公開質疑。

其實,侯晨晟就此事找過丁鎮南。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有三個陸戰師了,就沒有必要讓第五陸戰師去東海岸,反到應該派第十七裝甲師過去,因為在登陸成功之後,需要向內陸推進,而第十七裝甲師明顯更適合在內陸作戰。

此外,在西南戰場這邊,只要還得在沿海地區作戰,也就有用到陸戰隊的時候,自然有第五陸戰師的戰場。

顯然,丁鎮南沒有採納侯晨晟的建議。

雖然在討論的時候,丁鎮南說服了侯晨晟,即在廣袤的梵羅沙漠裡面作戰,第十七裝甲師的優勢非常明顯,而在東海岸地區,特別是岡伽羅河與雲霧江的河口三角洲,才能發揮出陸戰隊的價值,但是這沒有改變一個很關鍵的事實,第五陸戰師在巴鐵這邊的作為,依然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

正是如此,先頭部隊才只有一個加強的陸戰營。

按最初的計劃,等梵軍調動兵力,去圍剿第五陸戰師的先頭部隊,就會讓第十七裝甲師登場,到時候第五陸戰師就將轉戰東海岸地區,因此在前期的佯攻行動中,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

這麼安排,同樣是為了平息陸戰隊官兵的不滿情緒。

只是現在,情況變得復雜了。

真要好好的打一仗,而且得由第五陸戰師擔綱,一個加強陸戰營肯定不夠,至少都得增派幾個營。

顯然,首先就需要獲得侯晨晟的支援。

其實,這就是丁鎮南把劉尊山叫回來,而且讓劉尊山出面請侯晨晟吃飯的原因。

喝了幾輪之後,話就好說得多了。

有劉尊山在場,丁鎮南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說到了重點,由第五陸戰師單獨在這邊打一場殲滅戰。

讓丁鎮南沒有想到的是,侯晨晟想都沒想,一口就答應下來。

丁鎮南是在事後才知道,劉尊山提前跟侯晨晟談過,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所以侯晨晟沒借此事討價還價。

要說的話,這事還得多虧劉尊山。

侯晨晟可以不給丁鎮南面子,但是絕對不能不給劉尊山面子。

不要忘了,劉尊山的爹是劉向東,而第五陸戰師一直都部署在帝國的南部地區,過去由南方艦隊直接管轄。雖然侯晨晟跟劉向東沒有交集,但是侯晨晟的幾個老上級,全都是劉向東的部下。

有這層關係在,侯晨晟怎麼都得給劉尊山一點薄面。

當然,這裡還涉及到切身的厲害關係。

丁鎮南說得很清楚,這次是由第五陸戰師單獨作戰,因此就算最後還是要把戰場移交給其他部隊,此戰的功勞也屬於第五陸戰師,不存在因為要在戰鬥結束之後撤走,功勞歸於其他部隊的問題。

可見,侯晨晟爽快答應下來,不過是各取所需,他需要透過這場戰鬥來證明自身與第五陸戰師的價值。

談得順利,也就沒必要在飯局上浪費時間。

吃過午飯,三人就回到司令部的作戰中心,商討具體的戰術。

“這地方?”

“對,就這裡。”

盯著丁鎮南手指的標識看了一陣,侯晨晟才朝站在旁邊的劉尊山看了過去,明顯在詢問劉尊山的意見。

“難度確實有點大,關鍵是能否達成戰役的突然性,以及能不能站穩腳跟。”劉尊山同樣是眉頭緊鎖,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當然,真要把這個地方打了下來,梵軍就絕對會跟我們拼命。”

“達成突然性的難度太大了,而且就算佔領了此地,也未必能夠站穩腳跟。關鍵是,後勤保障肯定跟不上,地面運輸基本就不要想了。如果只依靠空運,我們還得在前線修建一座野戰機場,這難度……”

“關鍵是,這附近太平坦了,根本就無險可守。”

“真要打,也不是沒有辦法。首先透過空中突擊控制附近的交通要道,切斷電話線,同步實施全方位電磁壓制。隨後的幾天,主要依靠空中支援與遠端炮兵打擊敵人,儘可能的減輕突擊部隊的作戰負擔,同時動用突擊航空兵,把工程部隊與裝置送過去。只要建起了野戰機場,那麼一切都好說。”

“那也需要足夠多的運輸機。”

在劉尊山說出了這句話之後,兩人同時朝丁鎮南看過去,而丁鎮南在忍了一陣之後,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倆一唱一和,看上去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被丁鎮南看穿自己的小心思,劉尊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運輸機肯定管夠,總共不會少於200架,其中至少有60架‘運-15a’。”

“60架?”侯晨晟明顯有點不敢相信,覺得自己聽錯了。

丁鎮南點點頭,表示他沒有聽錯,並且說道:“不過,其他主要是戰術運輸機,只能運送人員與物資。”

“這到無所謂,有60架‘運-15a’就夠了。”

“還有什麼需求嗎?”

“能不能多安排一些直升機,加強我師突擊航空旅?”

“我去想辦法,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也只是臨時借用。”丁鎮南沒把話說死,因為他知道,侯晨晟提出這個要求,其實是針對第十七裝甲師,因為現在也只能從第十七裝甲師的突擊航空旅借用直升機。

感情,侯晨晟要藉此機會給付衛民上眼藥。

“要求也不多,主要是能夠運送大型裝置的重型直升機,畢竟我們的重型直升機全都在登陸艦上。”劉尊山補充了一句,大概覺得侯晨晟有點得寸進尺,提的要求過頭了,大家面子上都過不去。

“不管有什麼要求,隨時都可以找我。”

“行,我現在就去安排。”

在侯晨晟轉身朝門口走去的時候,丁鎮南暗示了劉尊山,讓他在送走侯晨晟之後返回司令部。

由空運支援陸戰隊發起突擊,關鍵就是“運-15a”。

在“運-15a”之前,帝國空軍採用“三段式”空運戰術。首先是由戰略運輸機,也就是載重量高達150噸的“運-10a”把裝備物資送到距離前線最近的大型機場。接下來由大型運輸機,即載重量為60噸的“運-11”把裝備物資運送到距離前線更近,而且無法讓戰略運輸機起降的前沿機場。最後才由戰術運輸機,載重量為30噸的“運-9”把裝備物資送往由作戰部隊控制的野戰機場。

採用“三段式”接力運送戰術的關鍵原因,並不是運力不夠,而是戰略運輸機與大型運輸機對起降場地的要求很高,比如跑道必須足夠長,還需要進行鋪裝,而野戰機場顯然無法滿足這些要求。

結果就是,不但運輸效率非常的低下,還無法直接把坦克等主戰裝備直接送到作戰部隊手裡。

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帝國空軍投資研製了“運-15a”大型戰略運輸機。

從這個名字就能夠看出,“運-15a”是介於“運-10a”與“運-11”之間的,能執行戰略投送任務的大型運輸機。

這裡的“戰略”指的並不是載重量與航程,而是運載大型貨物的能力。

在“運-15a”之前,也就只有“運-10a”能運送陸軍的所有主戰裝備,包括大尺寸異型作戰平臺。至於載重量,反到不是硬指標,畢竟最重的主戰坦克也不到60噸。航程就更加不是事了,帝國空軍有幾百架大型加油機,就算運輸機的航程稍微短一點,也能夠透過空中加油彌補。

因為運輸機的服役時間達到了數十年,所以在設計階段,必須把今後有可能出現的主戰裝備考慮進去。

“運-15a”的貨艙尺寸,準確說是高度與寬度超過了“運-10a”。

此外,其運載能力達到了75噸,在對貨艙地板進行適當的加強之後,能運載3個各重27噸的貨盤。

這個運載能力,足以運送帝國陸軍所有的主戰裝備!

不過,這還不是“運-15a”最突出的能力。

跟過去所有戰略運輸機與大型運輸機相比,“運-15a”最突出的地方,其實是戰術運輸機級別的場地適應能力。

在設計的時候,帝國空軍就明確要求,“運-15a”必須具備在任何一座能讓“運-9”正常起降的野戰機場進行起降作業,還不得降低載重量等指標。雖然在設計當中,帝國空軍降低了要求,比如在無鋪裝跑道的野戰機場上降落的時候,載重量只需要達到60噸,但是對適應能力的要求始終都沒有降低,甚至有部分提高,比如得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在野外開闊場地起降。

帝國空軍提出這麼高的要求,就只有一個目的。

讓“運-15a”取代所有的運輸機,從而把之前的“三段式”空運改成“一站到達”,提高空運的效率。

當然,這個設想其實有點想當然。

只是,沒人能否認,“運-15a”是一種劃時代的新式運輸機,其出現必然會改變軍事空運的面貌。

也就是因為效能太先進,“運-15a”的量產時間是一再推延。

如果不是大戰爆發,恐怕還要等幾年,才能透過帝國空軍的驗收測試。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空軍有上千架運輸機可用,而且機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15年,很多運輸機是在前幾年生產的,因此就算“運-15a”效能先進,也會因為缺乏緊迫性而難以獲得批量生產的撥款。

要說的話,“運-15a”的設計工作早在新曆148年就已結束,帝國空軍還跟設計單位簽了責任認定書,承認除了少數幾個小問題之外,“運-15a”已經達到量產標準,隨時能進行小批量試生產。

所謂的幾個小問題,其實是子虛烏有,或者說是為大規模量產設下的門檻。

當然,大戰改變了一切。

準確的說,在波沙灣戰爭爆發後,帝國空軍就跟廠商簽訂了量產合同,並且撥款讓廠商為量產做準備。

主要工作,也就是建設更多的生產線,並且招募與培訓工人。

正是如此,8月底,在大戰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運-15a”正式投產,而且在短短的1個月之後,準確說還沒有1個月,在9月中旬就達到了最高效率,3條生產線的月產量達到了90架。

當然,這是不折不扣的“戰時速度”。

等到新增的3條生產線投產,“運-15a”的月產量將達到180架!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
本书作者其他书
終極戰爭 帝國風雲 殺破千軍 亂世英雄 終極戰爭(創世) 戰爭世界 國策 海魂 礪刃 巨浪
相關推薦
六御六御江湖劍道獨尊超級進化者我能鍛鍊精氣神國策礪刃巨浪新明史燃燒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