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東晉烽火

016章 玄學佛學
上章 目錄 下章

東晉烽火016章 玄學佛學

劉丹整理思路,道:“大哥、二哥,我回頭整理一些佛理文章出來,你們好好讀一讀,融會貫通之後,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對很多的經典就會有自己的看法。至於詩賦,我也會抄一些給你們,這個琴咱們不會,可以別出心裁,弄一個陶笛出來,不會比琴瑟和古箏差太多。”

說到笛子,劉毅問道:“三弟,那個陶笛是不是你賣的短簫?”

“不是,你說的短簫那是豎笛,陶笛是另外一回事,發出的聲音和簫差不多。一種樂器要想弘揚開來,需要好的曲子,到時候我再抄幾個曲目出來,你們要學會了可以出去賣弄,說不定可以勾引幾個嫂子回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巖給兒子後腦勺一巴掌:“胡說八道!什麼叫勾引!那叫‘鳳求凰’,話都不會說!”

劉丹忙改口:“對!對!鳳求凰!老爹、大哥、二哥,我現在去整理一下。告辭,告辭。”說完溜了。

留下哥倆面面相覷,這是咋回事?一起看著父親。劉巖跟兩人簡單介紹了劉家村所發生的的事情,最後告誡道:“你們別問怎麼回事,丹兒肚子裡的貨不少,你們學會了就是你們自己的。你們要保密,不要讓人知道了。”哥倆懵懂地點頭,三弟在劉家莊搞出這麼多的家業,也許他真的會佛經玄學。

劉丹回到自己的書房思考了半天,道釋儒的經典,究竟抄誰的作品好呢?能抄的簡直太多了。最後選定明末憨山大師的著作。

憨山大師的著作甚豐,對道釋儒都有涉及,當然,憨山大師主要是僧人。在中國古代,因為儒家佔統治地位,又因為所以很多僧人是半途出家,從一個知識精英出家到寺院,所以一些僧人也對於儒家經典註釋。當然,都是用佛理來解釋四書五經,人為地將儒家拔高了,其主要目的還是讓佛經為廣大知識精英所接受。其中的著名人物就是憨山大師。

憨山德清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現在大師的肉身還在曹溪南華寺,坐在六祖大師的身邊,還有一具是丹田大師。劉丹相信佛教主要是南華寺的三具肉身舍利,所謂眼見為實,這個是騙不了人的。抗戰時期有個日本軍醫來到南華寺,用手術刀在六祖身上劃了一道口子,發現真是肉身,磕頭便拜,也許在日本也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只是佛經裡說出佛身血要下無間地獄的,不知道那一刀有什麼後果。我國唐朝高僧釋無際也曾留下了肉身,人們一直以來供奉著,可惜二戰當中被日本偷走了,直到現在還在日本,被日本人視為國寶,不願歸還。

佛家僧人的肉身舍利是從六祖惠能開始的,後來很多禪宗祖師都留下了肉身。有人說這肉身是弄了石灰防腐之類烏七八糟的,真是可笑。在古代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讓屍身不壞,有人弄松香讓屍身隔絕空氣,但是都做不到,你弄石灰試試?

憨山大師有很多著作,有《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春秋左氏心法序》、《中庸直指》、《金剛決疑》、《心經直說》、《大學綱目決疑》、《肇論略注》……大師幼年時曾讀《老子.道德經》,因文古意幽,文句艱澀難懂,決心參究其中的義理。後經弟子請求為《道德經》作注,因此,大師從萬曆二十年開始落筆構思,一定到參究透徹才落筆,如有一字未通,決不輕易放過。這樣努力了十

五年才完成了《道德經注》。大師曾說過:“我在寫經註解時,總是凝神入觀,體契佛心,到了內心智慧明徹時,才寫在紙上,如果一涉思議,即不中用。”可見大師的文章,都是從般若自性流出的。

還有值得一書的就是《肇論》。在玄學和佛學的結合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僧肇。僧肇,俗姓張,京兆(長安)人,生於384年。和王弼一樣,英年早逝,活了31歲,留下的著作不多。。

據《高僧傳·僧肇傳》載:“(肇)家貧,以傭書為業,遂因繕寫,乃歷觀經史,備盡墳籍。志好玄微,每以《莊》、《老》為心要。”他讀老子《道德經》,嘆曰:“美則美矣,然棲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後見舊《維摩經》,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這說明僧肇是在將《莊》、《老》與《維摩經》溝通起來,在推動玄學新思潮中嶄露頭角的。

僧肇出家後,師從鳩摩羅什,並成為其得意門生。由於僧肇擅長般若學,曾講習鳩摩羅什所譯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為鳩摩羅什門下“四聖”和“十哲”之一,而被稱為“法中龍象”。僧肇善方等大乘經典,兼通三藏,才思幽玄,精於談論,被鳩摩羅什嘆為奇才,稱為“解空第一”。僧肇著作多種,尤以《肇論》著名。《肇論》主要有‘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四篇論文組成。

對於僧肇,憨山大師給予高度的評價,作《肇論略注》予以解說。序曰:“公為什門高弟。從譯場翻譯諸經。久參什師。深達實相。比因佛法西來甚少。大義未暢。時人多尚老莊虛無之談。而沙門釋子亦相尚之。多宗虛無以談佛義。各立為宗。都墮斷滅。公愍大道未明。故造此四論。以破邪執。斯立言之本意也。”

如果把憨山大師的這些著作都看完,相信兩位哥哥對於玄學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有了很高深的見解。其實玄學就是哲學,我們說三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世界觀,世界觀裡包含本體論和認識論。比如是世界從哪裡來的?玄學說從“無”中來,無中生有,這個世界就形成了。既然是無中生有,那麼久決定了你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就是“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也就是要把你的思慮全部放下,放到極致,你就能看到世界的根本和真相。

當然,一般人也就說一說,沒有幾人能夠體悟到這個境界。所謂修道者多如牛毛,證道者鳳毛麟角。修行佛法也是這樣,修佛的千千萬,開悟者有幾人?五祖弘忍大師在東禪寺傳法的時候,當時寺中五祖忍大師門人一千有餘,竟然沒有一個開悟的,最後被不識一字的惠能把衣缽拿走了。

佛家、道家的認識方法和現代科學不同。現在科學是從現象入手,從觀察分析開始,最後深入事物的本質。而佛和道都是從人的心意識入手,一開始就直切事物的真相,認為只要認識事物的真相,一通百通,無所不知。兩者下手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有人說現代科學一直在研究物質的皮毛,永遠也不能認識真理,所以不是解脫之道。這句話有幾分道理。現代物理學已經深入到量子的

層面,有人發現人的意識,也就是觀察者的介入,對於事物本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有一點殊途同歸的意思。佛家早就說過,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假象,隨著觀察者的業力不同,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當然,那些玄學大師和道釋儒的大師們體悟天道,為我們的指路明燈,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做學問就要用“實事求是”的方法了,一般人也是這樣做的。只有在遭遇到人生重大挫折之後,發現世俗的學問都不足以解決問題,這時候大家才會拿起經書,國外也是這樣。

第二天劉昊哥倆也起了一個早,到訓練場看劉丹帶著五十幾個娃子操練。七月農忙的季節來了,曬穀場要曬穀子,劉丹讓人用竹子搭了一個簡易的訓練營,把曬穀場讓出來了。現在訓練場的牆上寫著幾個大幅標語“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分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一切胡虜,都是紙老虎。”……這些標語都是用紅漆寫成,簡單易懂,寓意深刻,哥倆也是久久咀嚼,還真有點意思。

戰士們一個個弄根晾衣杆舞動,男的抖400次,女的200次,看樣子確實像在篩糠。家裡的小妹和二十幾個丫頭,連同葉教頭和他手下的幾個親兵也在一起用功。

劉昊和劉毅拿著一根大杆子也跟著抖起來,可是杆子太長,抖了十幾次就再也舉不起來了,這才發現抖大杆子可不容易。兩人看著自己的小妹在隊伍中搖著大杆子,一臉的堅毅,突然感到一陣羞愧,自己和弟弟妹妹比起來真太差勁了。

接著是五公里武裝越野,每個戰士打好綁腿,拿著自己的長槍,揹著揹包和水壺,負重20公斤。女子負重10公斤,跑三公里,沿著村子後面的小道上山,衝進山區,來回40分鐘。這個時候劉昊和劉毅再也不敢跟著進山了,只好在營地等著。

訓練完畢,大家吃過早飯,開始上課。兩人興趣大增,也跟著進了教室,冬梅安排兩人在後面桌子坐下,每人一套文具,還有一疊教科書。教室前面一個黑板,比一些私塾方便多了。哥倆拿著斯文掃地的鵝毛筆,心裡也是感慨萬千。如果人人都會讀書寫字,那我們這些讀書人的優勢在哪裡呢?聽說三弟還要大辦學校,招收學生,看樣子三弟是想打破士族集團的文化壁壘啊,難怪學堂的同窗對於粉筆和鵝毛筆嚴厲譴責。

教科書有語文、算數、地理……,劉昊開啟語文書,裡面有很多圖案,拼音,識字課裡面是一首詩: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寫得真不錯!每個字都標有拼音,還有標點符號,配了一幅圖,不同於一般的豎排的書,這書是橫排的!這讀書人的事怎麼可以亂來?

其實劉丹也不是亂來,因為以前的書都是用竹簡刻的,所以是豎排,其實對於眼睛來說橫排當然更省力。以前出書不容易,就是因為竹簡刻字很難,為了少刻字,著書的人都言簡意賅,所以古漢語深澀難懂。其實他們平時說話和我們是一樣的,哪來這些個咬文嚼字的。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