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東晉烽火

097章 佛道論辯(五)
上章 目錄 下章

東晉烽火097章 佛道論辯(五)

那麼世界又是怎麼來的呢?母音老人也根據佛經,簡單描述過我們這個世界的形成:“在山河大地未形成時,我國古語叫做宇宙洪荒,又叫混沌未開,佛經上叫覺明空昧。覺就是我們的本覺,任何人、任何一個眾生都有這個知覺,都有這個知覺性。性就是能量,就是知覺的本能,就是能起知覺的功能。覺本無過,但壞在認這個覺,敲定自己確是有知覺,這叫覺上生明,明就是明明有知覺,明白自己有知覺,這就是知上加知,頭上安頭,這個明便成無明了。

覺本來就是明,明本來就是覺,但是經過覺上生明,便分而對立,認為自己有能覺,就應當有所覺,應該有事物為我所覺。在那洪荒空昧時代,地球未曾形成沒有東西,於是大家亂動,尋覓能為所覺的東西。但是空劫時代,沒有東西,這叫空;因為尋不著東西,大家昏亂一團,這叫昧;越昏昧、越亂動;動極生風,於是大風輪起,和我們這個一真法界本所具有的地水火風空根識七大種性的地大相磨擦,地風相磨就成火大,火大上燃,濁者下沉,清者上浮,所以就生起了地、水、火、風、空合成的世界。我們現居的地球就是這樣生起來的。”

我們的真如是清淨不動的,無明是生滅搖動不歇的,無明燻真如,現出一切相。世界依無明而有,無明依真如而有,如鏡子和影子,影子沒有自體,依鏡子而顯。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但是我們執幻為實,攀緣不歇,影子生滅相續不斷,所以我們也隨之流轉生死。一旦我們脫開影子纏繞,我們就能看見鏡子了。所以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了,開悟了。禪宗裡有許多開悟時的描述:虛空破碎,大地平沉,身心世界一時脫落。世界因一念起而起,因一念消而消。

牛頓迷惑於世界為什麼會旋轉,探尋宇宙第一推動力的來源。這裡佛陀已經解釋了,那是風輪。風輪執持世界,風輪散了,這個世界也就敗壞了。老子說“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精。”這個精,其實就是混雜了一絲無始無明的佛性,也叫“見精元明”。也是“根本無明”,老子的道離妙明真心僅僅差一步。

那麼是誰第一個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呢?有人說是法華經裡的威音王佛。威音王佛證悟之後,把自己證悟的法流傳開來,佛法開始興盛,所以有了無量無際的佛國世界,無邊的菩薩羅漢天人。眾生佛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華嚴世界如此廣大,而佛性涵蓋了一切世界,一切世界都是從佛性中出生的。佛性就如鏡子,一切世界都是鏡子顯現的影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六祖大師說:“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有人說《六祖壇經》很容易懂,還有人把壇經說成是大眾佛教,其實六祖的證量是非常高的。我們說證悟佛性,佛性是一樣的,但是開悟的人的證量有不同。就像同一座高山,有人站在山腳下,有人在半山腰,有人站在山頂,他們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我們看壇經的

時候,認為自己懂了,如果你博覽佛經之後回過頭來看壇經,發現自己以前很多東西都沒有領悟到。

第二天辯論繼續,這次輪到許邁對佛家發難了:“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無死入聖。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神通,無生可冀,銘死為涅槃,未見學死而不得死者也。若言太子是教主,主不落髮,而使人剃頭;主不棄妻,而使人斷種,實可笑哉。明知佛教是滅惡之術也。伏聞君子之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佛家有三破,第一破曰:入國而破國者。誑言說偽,興造無費,苦克百姓,使國空民窮,不助國,生人減損,況人不蠶而衣,不田而食,國滅人絕,由此為失。日用損廢,無纖毫之益,五災之害,不復過此。

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異法,遺棄二親,孝道頓絕,憂娛各異,歌哭不同,骨血生仇,服屬永棄,悖化犯順,無昊天之報,五逆不孝,不復過此。

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人生之體,一有毀傷之疾,二有落髮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絕種之罪,五有亡體從誡。惟學不孝,何故言哉?誡令不跪父母,便競從之。兒先作沙彌,其母後作阿尼,則跪其兒。不禮之教,中國絕之,何可得從!

有此三破之法。不施中國,本正西域。何言之哉?胡人無義,剛強無禮,不異禽獸,不信虛無。老子入關,故作形像之教化之。胡人粗獷,欲斷其惡種,故令男不娶妻,女不嫁夫,一國伏法,自然滅盡。‘佛’之舊譯,本作‘浮屠’,乃因胡人兇惡,老子化之,而不欲傷其肉體,故使其落髮,象徵屠割之意。‘僧徒’原稱‘喪門’,猶‘死滅之門’之意,後來才改為桑門、沙門。沙門亦猶‘沙汰之法’,仍是貶意。

道以氣為宗,名為得一。尋中原人士,莫不奉道,今中國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種。若言非邪?何以奉佛?孔子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仁也。’孟子譏陳相更學許行之術,日:‘吾聞用夏變夷,未聞用夷變夏者也。’吾子弱冠學堯舜周孔之道,而今含之,更學夷狄之木,不已惑乎?”

……

許邁在大禮堂侃侃而談,道士們士氣為之一振,終於能報一箭之仇了。書記員奮筆疾書,把所述記載下來。待許邁詰難完畢,佛家五位論辯手互相低聲交談,把反駁之語綜合起來,由法常發言:

“二教真偽,煥然易辨。夫佛法練神,道教練形。道教追求長生,妄想成仙,乃是練形,實際上是一種欺騙,根本不可能做到;佛法則是練神,透過觀禪等練其‘真識’,獲得佛智。佛家所謂無生,乃是指獲得般若智慧,超越生滅變化;所謂涅槃、寂滅,是指脫離一切煩惱繫縛,獲得解脫,滅除再生於迷妄世界的業因。你們把涅槃、寂滅理解為學死,望文生義,真是可笑。

佛法以有形為空幻,故忘身以濟眾;道法以吾我為真實,故服食以養生。佛家把身體當做一個房子,神識才是主人,死亡之後轉世,只是換了一個房子,而神識不滅,又何必對你住的這個房子戀戀不捨呢?是以佛家永劫以來,

澄練神明。神明既澄,照絕有無,名超四句。此則正真終始不易之道也。

天地雖以生生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故修佛者不以情累其生,則生可滅;不以生累其神,則神可冥。冥神絕境,故謂之涅槃。仙化以變形為上,涅槃以陶神為先。變形者白首還細,而未能無死;陶神者使塵惑日損,湛然常存。涅槃之道,無死之地,乖詭若此,何謂其同?”

關於“神”的問題,東晉時就有關於神滅、神不滅的論辯,儒家依照《易經》當然是主張神識會消亡的。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氣。”不過佛家和道家都是認為靈魂不滅的,要不然就沒有天道神仙鬼神和六道輪迴了。

接下來法常對於許邁攻擊佛教破國、破家、破身,一一加以駁斥道:

“太子棄妻落髮,事顯於經,而反白為黑,不亦罔乎?夫佛家之孝,所苞蓋遠,理由乎心,無系於發,若愛發棄心,何取於孝?出家人為了拔出於塵域,必須格守戒律,虔修禪定,故不娶妻不蓄髮,斷絕愛累形飾,以便集中精神,澄心修道。其事既出乎常情,其教亦異於凡俗。古代泰伯、虞仲,自北方來到江南,也曾斷髮文身,而孔子盛稱其德。可見形飾畢竟屬乎形跡,佛徒乃是棄跡求心。

大乘教義窮理盡妙,以慈悲為懷,拯拔大眾於苦海之中。而修建塔寺,正是為了闡揚妙法,雖費功於一時,而道被於千載。社會的太平殷富或貧乏動*亂,並無關於佛教。秦末動*亂,漢初殷盛,非秦末多沙門,而漢初無佛法也。驗古準今,佛教何損於政?

孝是至極之理。無論出家還是在家,都應遵循孝道。只是在家者修教於儒禮,出家人弘孝於梵業。出家者知人命短促,雖生時盡孝養之道,仍無濟於尊親之幽靈。故修學佛道,以拯拔親人於苦海,使其靈魂超升,永滅冥冥中的苦難。至於儒家重喪服之制,慎終追遠,固然是緣情制禮,寄託孝思,但聖人之教亦隨時代而變改。上古三皇之世尚質,不封不樹,無喪葬之禮;五帝堯舜時,喪服之制方才具備,不可因此就說三皇教民棄絕孝道。佛教無喪服之制,棄俗反真,理亦相同。總之在家出家,形跡雖異,其盡孝之理,並無二致。

信佛者或處俗弘教,或出家修道。在家者不變其俗,故有天屬之愛,奉主之禮;出家者則為拯拔眾生而遁跡方外,故內乖天屬之重,而不違其孝,外腳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至於不跪父母,甚至接受父母的禮拜,乃是因子既出家,即道之所在,父母禮之,尊道故也。即便儒家之禮,亦有變通。如新行冠禮,其母拜之,以喜其備德,故屈尊禮卑也;甲胃之士,見君不拜,以重其秉武,故尊不加也。周、孔禮教,亦且如此,又何必於僧儀獨加驚怪指斥呢?

一家之內,一國之中,原不可能人人出家,你們所謂佛家‘絕種之罪’,乃是無的放矢。宗祀必須延續,人口必須蕃息,佛法垂化,或因或革,並非要全然改變華風。在家修行,當然容衣不改,即使出家為僧尼,服貌雖變,也只是從道而已,並非就是遵從西戎之俗。風俗自殊,無患其亂。”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