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東周列國傳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城頭降三尺
上章 目錄 下章

東周列國傳奇第一百一十二章 城頭降三尺

峽谷會議結束後,季孫斯成了孔子的支持者,他還將孔子的門生子路和冉有聘為家臣。在朝廷上,孔子因為有季孫斯的支援,權勢和影響得到了提升。

有一天,季孫斯問子路:“我現在的管家公山不狃的勢力又起來了。這個人有野心,我擔心會他變成第二個陽虎。這事該怎麼辦?”

子路說:“不行就換人嘛。”

季孫斯說:“換人不是辦法。陽虎跑了,換了公山不狃,結果還是一樣。管事的人一旦大權在握,就會勢力膨脹。”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子路撓撓頭皮說:“這個問題我得去請教一下我的老師。”

子路果真把這個問題拿去問孔子。孔子一時間也沒想出辦法,但他得說點什麼。於是他說:“天下這麼亂,都是因為禮壞樂崩。等級崩塌,禮法不尊。這是禍根。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重建周禮。我宣揚‘克己復禮’,原因也在這兒。”

子路似懂非懂,他覺得孔子說的固然有理,但似乎很遙遠,有點遠水不解近渴的味道。但他又不想表現出自己不懂,於是裝作明白的樣子點點頭,就告退了。

孔子也不勉強,因為他知道子路有這毛病。

《論語》中就有孔子批評子路的記載:“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白了就是:子路,我教你,你聽懂了嗎?懂了就說懂了,不懂就說不懂,這才是聰明的。

子路把孔子的話傳給了季孫斯,季孫斯親自來見孔子。他說:“公山不狃的勢力又起來了,眼看又要變成第二個陽虎。

仲尼先生,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孔子說:“那麼,你想拿他怎麼辦?”

季孫斯說:“我就是因為想不出辦法來,才來請教你的。”

孔子說:“兩個辦法,要麼徹底剷除他,要麼逐漸削弱他。”

季孫斯苦著臉說:“要是能剷除,我早就剷除了。且不說公山不狃現在的實力不小。就算把他滅了,再用一個管家,還是會出同樣的問題。還有,我要真去滅他,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孔子問:“有何麻煩?”

季孫斯說:“我的領地和財產大部分都交給他來管,就算我和他打一仗,勝了,損失也很大。我看,最好的辦法是不打仗。”

孔子說:“那就逐漸削弱他。先削弱他的對抗能力,然後再想辦法對付他。”

季孫斯說:“孔司寇有什麼好主意?”

孔子說:“我聽說公山不狃把城牆修的很高,你要打他還真是困難。不如這樣,你先下令,叫他把城頭拆去三尺。我想,這個要求不會把他逼反。只要他把城牆降下來,防御能力就弱了。到時候,你再對付他。”

季孫斯拍掌笑道:“這是個好主意。我回去就辦。”

季孫斯回去想了一陣子,發現即便是降低城牆這個事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三桓”中的另外兩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弄不好就會引起很大的亂子。

季孫斯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在當時,季孫斯的根基在費城(山東臨沂西北一帶),由公山不狃掌管;孟孫何忌的根基在成城(山東寧陽縣東北一帶),由他的家臣公斂陽掌管著;叔孫州仇的根基在郈城(山東東平縣),由他的家臣公若貌掌。這三個家臣都把城牆修的很高,而且因為利益一致,他們往往會聯合起來對抗主人。

季孫斯想,要拆城牆,還得聯合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只有“三桓”聯起手來,事情才能做成。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為此,他專門把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叫來,三人開了個會,一致決定,按孔子的辦法來幹。會後,三人分別下令,叫自己的家臣把城牆降低三尺。

公山不狃、公斂陽和公若貌三人得到命令,都很不情願。這是明擺著的,把城牆降低三尺,對他們很不利。

公斂陽說:“答應不好,不答應也不好。”

公山不狃說:“我想起一個人,我打算去請教一下他。或許他能出出主意。”

公斂陽和公若貌異口同聲問:“誰?”

公山不狃說:“少正卯。”

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他也辦有“私學”,且廣收門徒,名氣挺大。他的主張和孔子幾乎是處處作對的。

果然,公山不狃見到少正卯,把情況一說,少正卯就把矛頭指向了孔子。他說:“孔丘這是想削弱你們,以壯大三桓的實力。他也不想想,魯國的土地差不多都被三桓瓜分了,國君徒有其名。幸虧有你們這些人限制了三桓的勢力,事情才不至於更糟。要是你們被削弱了,那麼國君的權力不是更空嗎?再說了,城牆是用來防禦的,如果魯國的城牆都降低三尺,敵軍打來怎麼辦?齊國人打來怎麼辦?你等著瞧,總有一天,‘三桓’會明白,孔丘出的是個餿主意。”

公山不狃聽了少正卯的話,決定和季孫斯對抗。他把公斂陽和公若貌找來商量,這兩個人也都表示,願意和公山不狃一起對抗“拆城頭”的命令。

“三桓”見命令下去後,三個掌握實權的家臣毫無動靜,知道不來硬的不行了,便聯合起來,一起行動。季孫斯、孟孫何忌、叔孫州仇各自派兵圍住了他們的家臣,想逼迫他們就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公山不狃首先叛變,他同時派人去通知了公斂陽和公若貌,叫他們和自己一同起兵抵抗。

郈城的公若貌膽兒小。他雖然答應了公山不狃,但是真到了要和主人孟孫何忌刀對刀槍對槍的時候,他就膽怯了。公若貌有個手下叫做侯犯,屢次勸他當機立斷,但公若貌一直按兵不動。侯犯一怒之下殺了公若貌,奪了權,起兵響應公山不狃。

成城的公斂陽比較狡猾,他關起城門,按兵不動,既不投降,也不表示公開造反,只待時局變化。叔孫州仇將成城圍住,打也打不進去,撤又不甘心,一點辦法也沒有。

就在“三桓”戰之不勝,退亦不能的時候,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來了。“三桓”問計於孔子。孔子叫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撤掉圍住郈城和成城的兵馬,與季孫斯合兵一處,以優勢兵力,先拿下費城的公山不狃,回頭再去收拾郈城的侯犯。

“三桓”皆以為妙。於是集中兵力,先攻取了費城,接著又拿下了郈城。公山不狃和侯犯敗走,都逃到國外去了。

季孫斯收回了自己的費城,下令把城頭拆了,城牆降低三尺。叔孫州仇也照樣把郈城的城牆降了三尺。

躲在成城的公斂陽一看公山不狃和侯犯敗走,費城和郈城的城牆都降低了,便派人來向孟孫何忌請罪。他的信使說:“公斂陽根本不想造反,只是公山不狃和侯犯做亂,把公斂陽卷了進去,公斂陽怕說不清楚,所以關了城門,靜觀其變。”

孟孫何忌說:“既然他不想造反,那就把城牆降低三尺。他拆了牆頭,我就信他。”

“拆城頭”,這是公斂陽最不願意接受的。他猶豫再三,又去請教少正卯。

少正卯說:“公山不狃和侯犯就因為不願拆城頭,所以造反。你沒造反,如果你也把城頭拆了,那不等於說你也有心造反?還有,成城是魯國北面的重鎮,如果城牆不高,齊國人一旦打進來,你們靠什麼來抵抗?”

少正卯的話點醒了公斂陽,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理由說服孟孫何忌,於是便從成城來到了曲阜。他孟孫何忌說:“我把守成城,不能只考慮孟孫家的利益,還得考慮魯國的安危。齊國人就在北面,他們什麼打過來,誰也說不清楚。成城作為魯國北部的一個防禦重鎮,倘若城牆不夠高,我拿什麼防守?有些人的主意聽上去很高明,實際上卻是想當然的。為了魯國的安全,我寧願豁出性命選擇做正確的事情。這麼說吧,一塊磚,我都不會拆。”

公斂陽說得振振有詞,表了忠心,又表了態度。孟孫何忌覺得挺有道理。於是他沒有治公斂陽的罪,還打發他回去繼續守成城。

公斂陽走後,孟孫何忌就去找了孔子。他就想聽聽,孔子為何出了個拆城頭的主意。

孔子把他的道理說了一遍,孟孫何忌覺得,孔子也有道理。孟孫何忌想不通了,就說:“公斂陽去問過少正卯。少正卯說的也有道理。”

孔子說:“哦。既然你心存疑惑,不如開個朝議,叫大家都說說意見。”

孟孫何忌給季孫斯通了氣,兩人請魯定公召集大臣們來討論。魯定公指派孔子為這次討論會的評判者。他們還特意把少正卯也叫來了。

討論一開始,大臣們就分成了兩派,有人支援拆,有人反對,各有各的理由,爭論不休。雙方僵持不下時,魯定公點名叫少正卯出來發言。

少正卯昂首挺胸的的走出來說:“我贊同孔司寇的主張。

此言一出,朝廷上下為之一驚。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反對降低城牆的。孔子也納悶。但他腦子一轉便明白了,少正卯今天一定要耍點花樣。他不動聲色,待其下文。

少正卯說:“降低城牆有六大好處:一曰尊重國君;二曰固我都城;其三,可去除私人武裝;其四,反叛者將無所依靠;其五,城牆去三尺,亦可使三家大夫心平氣和;其六,去三尺城牆,乃是我魯國之獨創,可使列國諸侯彷效我邦。”少正卯一口氣說完,有特意瞟一眼孔子,退回朝臣的佇列中。

眾人細品少正卯的話,原來全是嘲諷。贊同降低城牆的大臣們直皺眉頭,而反對派卻連連點頭,有人甚至還悄聲讚賞說少正卯有雄辯之才。

孔子說:“少正卯明為贊同,實為嘲諷。試問,什麼叫做‘三家大夫心平氣和’?大家都知道,三家大夫都是國家棟梁,他們做了什麼事?怎麼就不能心平氣和?還有,‘私人武裝’。誰有?是誰在培植私人武裝?前些日子,三家大夫就因為手下家臣豢養了兵丁,於是憤然發兵剿滅。大家還記得吧?退一步講,即便家臣,也不都是全壞的。公斂陽沒有造反,他就是忠心的嘛。諸位,少正卯這是在故意挑撥是非,叫君臣猜疑,叫家臣恐懼。像他這種挑撥是非、擾亂國家的人,就該治以死罪。”

有些大臣出來為少正卯求情,說他是魯國的名人,就算說了錯話也不至於給死罪。

孔子說:“少正卯何止是說錯話,他是擾亂朝政。其善詭辯,言之奸詐,貌之虛偽,且行堅毅,最能蠱惑人心。像他這樣心術不正假充好人的小人,必須治罪。”

有人不服,說道:“孔司寇,我們今天是在議論城牆該不該降低的問題。既是議論,總要叫人說話吧。少正卯說了一己之見,就算他全錯,何至於死?”

孔子說:“好。咱就說這拆城頭的事情。這件事因為三家大夫的家臣而起。往小裡說,乃三家大夫整頓秩序,收回權力之舉措。往大裡說,如今天下,禮壞樂崩,從天子到大夫,再到大夫之家臣,逐層而下,大權旁落。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必將大亂。如果不遏制,大國將變小國,小國將為割據,最後就是一盤散沙。三家大夫收回權力,正是在避免割據。城低三尺,固然有弊。我如何不知?但那不過是權宜之計。退言之,眼前的事情處理好了,將來還可以磊起來嘛。而少正卯目光短淺,只見眼前,不見將來。他還挑撥公山不狃跟季孫家對抗,這不是公開的犯上作亂嗎?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們說,這樣的人該不該治罪?”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在“拆城頭”事件中得到了實惠,他們都支援孔子。

季孫斯站出來說:“孔司寇說的對。少正卯之奸詐,非常人所能見。其危害之甚,是害國亂政,該治罪。”

叔孫州仇性子更躁,他直接吆喝武士們將少正卯綁了下去。

三日後,孔子作為主管司法的大司寇,下令將少正卯押往曲阜城之東觀,公開處決。

塔讀@

經過了峽谷會議和殺少正卯這些事,孔子獲得了魯定公和“三桓”的信任,他的權勢進一步提升。古人有記載,說他“攝政”。有這個說法至少證明,孔子開始主導魯國的治理。據說,在孔子的治理下,僅僅三個月,曲阜城就變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顯現出一幅新面貌。而且這種良好風氣還在波及全國。

魯國的新局面讓中原諸侯感到驚訝。尤其是臨近的諸侯國,他們聽說魯國被治理的這麼好,都很擔心。齊國這個鄰居更是感到了一種威脅。

那時候,齊國的相國晏平仲已經年老。他是比較豁達的,見魯國興盛起來,也不想去破壞。但是等到他一死,新上臺的黎彌卻動起了歪腦筋。他要想辦法削弱魯國。

黎彌給齊景公出了個主意,叫他給魯定公送去一批女樂。黎彌覺得,這般女樂到了魯國,一可以腐蝕魯定公,二可以讓孔子感到頭痛,魯國君臣弄不好就會因為這般女樂引起摩擦。只要破壞了他們君臣之間的和諧與信任,魯國的大好局面就會被顛覆。齊景公叫黎彌親自去辦。

黎彌選了八十個美女,派使臣給魯國送去。使臣到了魯國,一邊拿了國書去見魯定公,一邊在曲阜的南門搭起帳篷,先把女樂安頓下來。這般女樂安頓好之後,因為閒著無聊,領頭的便叫女樂們在南門演練歌舞。魯國人哪見過這場面,紛紛圍觀。訊息傳到了宮裡。魯定公一時好奇,便拉著季孫斯一起,偷偷去看了表演。

此事很快便叫孔子知道了,這老夫子當然發起了脾氣。他準備找機會去勸諫。

第二日,魯定公叫季孫斯給齊國人寫了回信,表示對齊景公的感謝。然後賞了齊國使臣。他選了三十個女樂賞給季孫斯,自己留了五十個。

從此,魯定公和季孫斯便天天沉溺於歌舞與玩樂中,孔子想見他們都不容易。孔子忍不住要規勸。但他們每次聽孔子嘮叨的時候,都恭恭敬敬的,然而孔子一走,他們該什麼還幹什麼。孔子的牢騷越來越多,心裡越來越不順。

子路見老師心灰意冷,便說:“國君陷於享樂中,不理正事,咱們還是走吧。”

孔子說:“我也想走。可是我想過了祭祀節期再走。或許魯君能夠遵守大禮,有所醒悟。不到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我總不願意離開他。”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到了祭祀那天,魯定公到了場,應了個卯,走走形式,就不見了蹤影。孔子十分重視禮,魯定公的做法讓他大為失望。魯定公自然也看到了孔子的一臉怒氣。

當天晚上,孔子在家裡坐等祭肉。按照當時的規矩,祭祀後,祭肉要分送給大臣們,表示敬重。孔子作為魯國的大司寇,理所當然的有一份。孔子十分看重這東西,他就在家中等著。但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大半夜過去了,送祭肉的使臣還是沒來。

原來,魯定公走後,把事情交給了季孫斯去辦。季孫斯也是心不在焉的,他又把這件事推給了手下人去辦。底下的人首先把祭肉分給了季孫斯、孟孫何忌、叔孫州仇這樣的重要人物,剩下的便私自瓜分了。就這麼的忘了孔子那一份。他們哪裡知道,在孔子眼中,得不到祭肉簡直是侮辱性的。

孔子一晚上唉聲嘆氣,情緒越來越低落。子路陪著小心問:“老師,您這是怎麼了?”

孔子嘆氣說:“哎,我幹不下去了。時運不濟啊。”

幾天後,孔子辭去了大司寇的職務。子路和冉有也辭了季孫斯的差事。孔子決定離開魯國,去列國中尋找能夠施展抱負的地方。顏回、子路、子貢、冉有、子張、子夏等一批學生要求跟隨,孔子決定都帶上。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大象無形曾國藩神女傳之重返道界帝道異界行我的天道世界阿呆尋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