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二人森林

124、姜撞奶和紅豆涼糕
上章 目錄 下章

二人森林124、姜撞奶和紅豆涼糕

124

得知易弦的“庭院”原來是這麼個方案, 薩沙張了半天嘴, 屋子後面還要建溫室, 溫室後面還要再建個養殖區。

不過, 還是那句話,人家的房子,就讓人家折騰吧。

薩沙和那時候何田一樣,先想到的就是, 等溫室建起來了, 這個圍起來的庭院怎麼排水, 到了冬天溫室房頂上的雪怎麼清理。

柴房和廁所的屋頂建成了斜坡式的,積雪一掃就能落到院子外面, 對面的火灶間和浴室, 反正面積也不大, 但是這個溫室可看起來真不小啊, 就算是也建成斜坡式的房頂, 下雨的時候怎麼排水呢?

易弦早就想好了對策。

察普兄弟隔了兩天又來了,易弦領著大家走到庭院裡,地上已經扎好了樹枝,用草繩拉著線, 還沿著線繩在地上灑了石灰。

易弦指指地上那幾道白色的石灰線,“挖吧。”

薩沙和察普兄弟都有些恐慌, “挖什麼?”

“排水溝啊。”易弦又指指堆在地上那些從河灘上撿回來的石頭,“挖完了把石頭倒進去。”

他們在庭院西四邊各挖出了四條排水溝,每條溝都有五十釐米寬, 七十釐米深,先填上大鵝卵石,再放上小點的碎石塊,最後蓋上砂礫,壓平之後鋪一層混凝土磚塊。

這些磚塊也做成了五十乘五十釐米的正方形,不過,所選用的石頭是浮石,粗糙多孔,磚上還有五乘五的二十五個方洞。

排水溝做好之後,表面上看是平的,其實每條溝都有一定傾斜度,四條排水溝組成一個一角傾斜的長方形,使院子中的積水從廁所後面的角落流出。

這四條溝連挖帶填,花了四個男人一早上時間。

吃過午飯,薩沙回皮貨窩棚休息,察普兩兄弟則累得躺在飯桌上睡著了。

易弦叫醒他們,何田從山澗裡提出一壺用薄荷葉和小黃瓜切片泡的蜂蜜茶,大家喝了茶,又被領到了庭院。

在正對庭院的空地上,又出現了幾條石灰畫的白線,易弦對薩沙他們笑笑,“咱們繼續挖吧!”

這個下午,他們又挖了三條更長的排水溝。

這塊地,是準備做溫室的。三條排水溝東西走向,溝底由西向東傾斜,如果溫室中有積水,就會向東流去。山澗也是朝東流淌,一直流到山下的。

易弦對這三條排水溝的質量要求就沒有庭院裡那幾條高了,這三條溝只是做平,最後上面鋪上一層碎石和樹皮,並沒鋪石磚。他們也沒石磚了。

易弦告訴薩沙,這個排水溝恐怕還不是最終形態,雖然他和何田在等比的小模型上試驗過,但是真東西好不好用,只有等秋天第一場大雨之後才知道。

建完了這幾間小屋子,何田和易弦把剩下的火山灰和浮石全都做成了空心磚,堆在了準備作為溫室的空地上晾曬備用。

不過,一看就知道,這些磚塊恐怕不夠建計劃中的溫室和養殖區的了。

他跟易弦表達了一下憂慮,易弦微笑,“誰說這些是用來蓋溫室的?這是用來蓋苗圃的。”

薩沙這才想到,對哦,他參觀過他們的溫室,植物都種在抬高了苗圃裡,距離地面大約有一米高,這樣苗圃裡的泥土才不會在冬季上凍。

“那……你們要怎麼蓋溫室啊?”薩沙眼看著他們用完了最後一點火山灰的,他現在已經知道了,蓋鴨舍的磚是用曬乾的麻草做的,鋪地的石磚用的是質地堅硬顆粒細膩的玄武岩石粒和火山玻璃石粒,蓋苗圃的石磚用的是浮石,但是所有磚塊都得用火山灰和石灰混合,火山灰用完了,當然就沒法再做磚了。

那麼,要用木頭蓋溫室?

還是像現在的小溫室一樣,只有木框架,牆面和房頂都是透光的白色油布?

白油布到了冬天可不會保溫啊……至少也得蓋上半截牆吧?

薩沙正在以一個建築者的思維思考,易弦拍拍他肩膀,溫和地笑,“別擔心,等你教我們做夯土呢。你不能光教理論不教實踐吧?”

薩沙一愣,心中大叫:上當了!

何田在教他燒陶的時候,也和易弦做了些陶器,當然,她做的不多,基本都是給他展示的,有時她還會修一修他做的東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面她和易弦教他製作榫卯型木板,混合水泥,用模具做空心磚,還有用空心磚蓋房時,也全都參與實踐了。

現在,薩沙覺著,要是他不陪著他們夯土,都不行了。

不過,薩沙捫心自問,他學到的東西確實比他來之前預想的要多好多。

比如,他沒問,何田和易弦就教他了怎麼一次做出多個空心磚,還不藏私地把這個方法教給了他,他覺得做夯土磚或者做陶器的時候也可以用得上。

他們用大米做動力,讓它拖著攪拌機的拉桿不停轉動,攪拌好所有材料後,倒進一個大木箱似的木模子裡,混合物倒入一半,再在模子邊緣預留的細槽中放入九片鐵皮薄片,再倒入剩下的混合泥漿,這九片鐵皮大小形狀完全一致,上方有個凸起的地方,鑽著孔,一條木杆穿過九個孔,出模時提起木杆,所有鐵皮就出來了,開啟木箱,四面輕輕敲擊,再從側面取出木箱中的三根橫木樁,就一次做成十塊空心磚了。

不過,看著容易做著難。薩沙實踐了好多次,才掌握了訣竅,不然做出的磚不是缺角就是有氣泡。

人家教他的時候這麼用心,他也不好意思不認真教人家。

再說了,他做的那些陶胚是快晾乾了,可是還沒燒呢!

燒陶燒陶,燒和陶哪樣工序也不能少啊。

於是薩沙教何田易弦夯土時,也像何田教他那樣,先講理論,講再解工具怎麼用,怎麼製作,然後陪著他們做了一套夯土工具,再一起取材。

取材這個稍微容易些,易弦挖水池時那一大堆土至今還沒用完呢。

三合土,是黏土,摻和沙粒,石灰,必要時再加上些其他的東西,然後按比例摻上水,經過敲打夯實的。

在泥土裡加上鍘成小段的麥秸稈或者乾草,也是可以的。

據說從前有些講究的夯土建築,比如城牆,摻水攪和的時候還要加入米漿,認為這樣可以使城牆更加堅固。

有些古建築確實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還存留著遺蹟,但是牆裡面有沒有放米漿就無法驗證了。

還有一種建夯土房子或者說土房子的方法就比較取巧了。

準備一些大小相同的麻袋,裡面裝上沙子泥土,蓋房子時把沙袋像磚塊一樣一層一層壘起來,然後糊上厚厚一層泥漿,就成了。

這種方法也不是不能建出更堅固的房子,只要用木頭柱子或是竹子插在沙袋之間,同樣能起到加固的作用。這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快。需要事先準備的材料就一樣:麻袋。

用夯土或是泥巴建房子有個別的材料難以比擬的優點,就是房子的形狀完全不受限制。

薩沙為了不跌份,在開始授課前還認真做了講義,在何田給他的筆記本上畫了不少圖。

圖中的房子真是五花八門,想象力有多大,房子的樣子就能有多奇葩,圓頂的尖頂的根本排不上號了,見過蝸牛型的房子麼?胡蘿蔔型的呢?

薩沙總結,“我覺得過去的寺廟裡的泥塑神像,和蓋泥巴房子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先用結實的材料,比如鐵絲、竹子、木頭搭個架子,再糊上泥巴,最後做表面裝飾。”

學術交流之後,大家開始了實踐。

薩沙絕不是個笨人,看他用來夯土的工具就知道。

原始的夯土工具其實很簡單,就是大木錘,把混合好的泥土反覆敲打,逐漸成型,然後晾乾了,就能當磚用了。

薩沙的工具可是半自動化的。

這工具分成兩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個木頭架子,可以調節寬度,木架下面有個木頭葉輪,木架一半放在流水中,水流推動葉輪,皮帶就能不斷轉動輪軸。夯土機的另一部分就是夯土用的槽了。

把混合好的泥漿放進木槽,水流推動葉輪,葉輪帶動輪軸,輪軸快速轉動,木槽上方的大木錘就會不斷砸下來,敲在木槽裡的泥漿上。

這個機器,像是個縮小了的舂米機。不過,村中磨坊裡用的舂米機有一大排木柱和木槽,薩沙這機器只有一個。

何田和易弦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木工活兒的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機。木槽什麼的都是現成的,重點是葉輪和轉軸。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並不是太難的技術。但和任何技術一樣,想要掌握,都得多練習。

薩沙老師帶著兩位學員制作出的夯土磚擺滿了屋子前後的空地,等待晾乾。

晾曬夯土磚的時候還要考慮陽光,不能讓磚塊表面幹得太快,不然磚塊很有可能裂。這時就得用草簾子蓋住磚塊。

如果天氣非常熱,或者風很大,還得在草簾子上灑些水,保持溼潤。

據薩沙說,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後,一個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塊磚。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牆體模具。

什麼叫牆體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個空心牆,然後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土幹了,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這一招在蓋房子時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一會兒,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陶胚曬乾後,何田鄭重地帶著薩沙在陶窯前擺了個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盤子,盤裡裝著沙土和三個錐形香丸,一臉嚴肅地焚香禱告。

這個儀式讓薩沙心生敬畏。

畢竟,封窯之後會發生什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燒出一窯漂亮的陶器,還是一窯碎陶片,在這個時代,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一塊鬆動的窯磚,都會造成令人失望的後果。

接下來的每個步驟都很關鍵。

何田先教薩沙然後把要燒的陶胚放在窯裡,怎麼在陶胚和架子之間放柴火,多大的木頭塊合適,全都要考慮到火和氣流的走勢,這個,只能憑想象力和經驗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後,開火。

這之後,何田依賴的工具只有這幾樣,用來挑開遮著爐口鐵板的鐵釺子;投木柴用的鐵鏟;一個陳舊的皮質手動鼓風器,長得像個尖嘴的手風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頭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賴自己的眼睛。

爐火的溫度達到時,拉開鐵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黃色,這個顏色越淺,爐子裡的溫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說的,只要爐子還在燒著,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絲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最初的兩天,是何田和易弦輪換守護,薩沙旁觀學習,等薩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裡會讓他輪守兩三個小時。

何田在窯爐前面搭了個臨時的窩棚,幾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窯前。

這爐陶器的成功與否,在她看來,比以往的都重要。這可是和她的信譽有關的呀。

他們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來料理。

之前何田準備了好多燕麥麵包,易弦有時會燉一鍋肉湯,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裡提過來,掰一塊麵包蘸著湯吃,或者是做成夾著蘋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黃瓜雞蛋美乃滋醬三明治。

蘋果這種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儲存得當,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蘋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醬薩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難,就是蛋黃加白醋和一點點砂糖,再加上油,瘋狂搖晃就成了。

他對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滿意,不過,易弦看到何田嘴唇都要乾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婦心疼得不得了,在飲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黃瓜青椒絲涼麵,明天是酸梅鴨胸肉飯糰,再過一天又端來了薑汁撞奶。

於是薩沙也有幸嘗到了這個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薑磨成薑蓉,擠出汁,放在三個小碗裡備用,羊奶從地窖的冰箱裡取出來,加熱到鍋邊冒氣針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來,稍微放涼後用竹勺舀一勺,緩緩倒進放了薑汁的小碗裡,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奶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薑汁撞奶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簡單,只要將一把小竹勺子輕輕放在奶皮上,要是勺子沒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這時再將小碗放在冰箱裡冰鎮一會兒,吃起來那味道可美了,涼涼滑滑,又香甜。

除了薑汁撞奶,易弦還做了櫻桃果凍和紅豆涼糕。

取一塊用豬皮和骨頭熬成的明膠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溫水化開,分成兩份,一份加上櫻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幾片薄荷葉。

先把櫻桃汁倒進小碗裡,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後放進冰箱冷藏。

一個小時後取出來,碗裡的果汁已經成固態了,這時再放一顆櫻桃,一片小薄荷葉,把另一份加了明膠的蜂蜜水倒進碗裡,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來,小碗放在盤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個雙色的果凍,一半暗紅,一半晶瑩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凍裡鮮紅的櫻桃和碧綠的薄荷葉。

紅豆涼糕其實也算是一種果凍。

把熬好的紅豆糖放溫,加入明膠片或是寒天粉,攪勻,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塊,或是用花朵鐵模壓成花朵的形狀,涼涼甜甜,紅豆沙沙的。這個涼糕不會太涼傷胃,又有營養。

薩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這些精緻吃食,都主動向何田道謝,“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燒窯進行得很順利。

誰料到,到了封窯那天,何田剛從窯頂下來,突然颳起一陣涼風。

她皺眉,深吸一口氣,“要下大雨了。”

易弦和薩沙對視一眼,同樣憂愁。

果然,不一會兒,烏雲滿天,風雨大作。

這時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還有祈禱。

“看來祖先們不想讓這手藝外傳啊!”易弦拍拍薩沙的肩膀,惋惜地看著他。

薩沙不服氣地瞪他,“那怎麼傳給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開薩沙,摟過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腦袋上親一下,“我是外人麼?”

薩沙氣得悶聲搖頭。

雨過天晴後,大家的心情並沒隨著天氣晴朗起來。

到了開窯的時候,何田憂心忡忡,站在窯爐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來開?”

何田搖搖頭,自己揭開了封窯的磚塊。

她還不忘告訴薩沙,拆窯的時候要怎麼樣做,怎麼把陶器一件件取出來。

封住窯爐的磚塊全都拿開了,何田走進窯爐,拿起一件陶器,輕輕撫摸,再用力壓一壓,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實合情合理,這窯陶器都燒成功了!

薩沙的激動得原地轉圈跑,握著拳頭哇哩哇啦亂叫,何田和易弦則是感到欣慰和放鬆。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擺出來,何田又拿了乾草,教薩沙如何捆紮杯盤碗盞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學才算完成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到下週,這篇文就要完結了。在這提前感謝各位的支援。因為沒法回覆留言,我在圍脖上發了個文集中回覆了一些文下一直出現的問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不用特意關注我也能看完全文的。

下周一我會開始更新新文。之前已經做過幾次廣告了,女主是個有些亞斯伯格症的霸道女總裁,在學生時代邂逅了男主,然後把人始亂終棄後,她拉黑男主,跑路了。

這個女主,很難放在什麼混亂守序、善良邪惡的九宮格裡的任何一格。

她只對歸納在自己“範圍”內的人有同理心,對於其他人,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比較麻木和冷酷的。

這麼說好像也不太合適。

仔細想了想,我覺得我自己也很難形容下篇文的女主是個什麼樣的人。很難簡單地定義她是好人還是壞人,那她所做的事也很難被定義了。

但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的。不過沒人花時間花心思分析我們的心理,記述我們的故事而已。

像我之前所說的,我已經厭煩了寫善良、無辜、總是被動等待的女主,所以新文的女主仍然是個主動性很強的人,快意恩仇,淑女報仇十年不晚。

總歸還是希望大家能來看吧。

就這樣。

再次感謝大家長久的支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殘明德魯伊的漫威遊記成為頂流從歌手老婆發現我開始夢迴武唐春武唐第一佞臣我的小弟都是氪金大佬武魂:開局5S級生命樹,星技超神!重生:影后夫婦瘋狂撒狗糧我養在深海里的怪獸,被人發現了我的技能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