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凡人列車長

第三百八十六章 出退乘再免費 微信群退為進
上章 目錄 下章

凡人列車長第三百八十六章 出退乘再免費 微信群退為進

劉群結束通話了王千鈞的電話之後,也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並沒有產生因為自己硬懟了一下對方,而怕得罪對方的想法。

生活中就是這樣,有些人倒不一定就是壞人,只不過他的說話辦事就是那種流裡流氣的習慣。

如果你不旗幟鮮明地向他講明利害關係,他就不理解你的真實想法,總以為天底下的人都和他是一樣的想法、一樣的活法。

過了一會兒,王千鈞竟然又發了一條微信過來——劉車,算你狠,不請就不請吧,還要請我去單位食堂吃飯,看來你業務學的好,但不太注重檔案學習呀。段上今天早晨交班會剛傳達的檔案,你就沒看嗎?從現在起,出乘班組吃飯免費了,你想請我也沒得請嘍。

劉群看了王千鈞的這條微信,頓時哭笑不得。

不得不承認,這王千鈞的心理素質看上去要比自己強上不少,如果自己遭遇對方這樣硬懟、掛電話的情況,就算不說和對方絕交,也要冷上一段兒時間吧,這王千鈞倒好,根本沒把自己的這番言行當回事兒,該咋地還是咋地,這一點,劉群覺得自己不如王千鈞。

對上了這種心理素質極高的同事,劉群也唯有苦笑應對,隨手回了一個笑臉過去。

劉群看了看車隊的微信群,還真有這個檔案。路局集團公司和段上為了體現組織的關懷,切實向一線乘務職工傾斜補貼力度,特別做出了規定,在出乘的那天,趕前錯後會在食堂免費供應給列車長、列車員等乘務人員一頓免費餐。

如果遇到劉群班組這種在返乘之後又有看車作業時,還會在看車的時間段內,按照正常的飯點兒,向看車作業人員供應相應頓數的免費餐。

不得不承認,王千鈞這個人的訊息還是十分靈通的,就像上次自己被紀委的行政監察約談,就是王千鈞先給自己透露了訊息。雖然說他透露的訊息並不全部屬實,但畢竟他是得到了小道消息,看得出來這個人還是有一定的能量的。

雖然說他剛才的一番道德綁架挺討厭,但是劉群還是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沒有的閃光點。

乘務職工原來僅僅是在途中的乘務飯免費,現在在沒有餐車的情況下,每人有定量的標準領取預包裝食品,如泡麵、火腿腸以及水果等等,也是免費。

但是,如果在機關和庫內的食堂用餐的情況下,是要遵守早晚餐一元、午餐兩元的個人付費標準,進行付費的。

現在的情況就是,乘務員連這一元、兩元的費用也給免了。

錢雖然不多,但是會讓乘務員有相當高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相比於地面工作人員來說,乘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很高,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旅客。就有著說不完的話,打掃不完的衛生。客運段從上到下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一直在著力提高乘務員的待遇,儘可能地給乘務員創造一個寬鬆快樂的工作、生活環境,讓乘務員們有歸屬感、榮譽感。

劉群仔細看了看這個檔案,明白了乘務員免費就餐的標準和規定。並不是每個班組都能夠在出乘時免費來食堂就餐,而是乘務員出乘的時間點兒正好在正常供餐的時間前後,只有這樣,正好跨著就餐時間的出乘班組才有權利免費就餐。

當然了,即便不免費就餐,也就是最多出個兩元錢就能吃到價值幾十元的飯菜。

劉群看了這個檔案以後,很是為集團公司、段的良苦用心感到欣慰,真的很有自豪感。

這個檔案是由車隊的值班幹部向列車長進行傳達的,看的出來,傳達的時候就已經進行了提煉和精簡,這也是段上的對各級檔案傳達的基本要求。

就是要求各級管理幹部不能夠當甩手掌櫃,上級發的檔案隨手就轉給下級,自己當一個二傳手的角色,必須先進行精讀檔案,將檔案中有關的內容羅列出來,才能向下級進行傳達貫徹。

與下級無關、無用的內容絕不允許出現在轉發的檔案內容中。

曾經就開展過檔案傳達的專項整治,就是要發現車隊、列車長一級的幹部在崗不作為,甘當二傳手。

比如說車隊在轉發檔案時,經過提煉後的檔案就不能再出現,要求各車隊做到什麼什麼。

而必須細化為車隊根據文件精神,要求各班組做到什麼什麼?

而列車長在對車隊傳達的檔案進行再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把要求列車長做到的工作消化吸收到自己這一級,而把直接與職工切身相關的檔案內容進行轉發。

只能出現要求,各位職工做到什麼什麼,而絕不能再出現“要求班組長做到哪些”的與職工無關的字樣。

這樣一來,車隊和列車長一級就必須精準把握文件精神,提高了車隊、列車長一級掌握檔案的能力,提高了檔案的傳達貫徹有效性和精準性。

無關的內容在逐級傳達過程中,被各級相關的管理人員消化吸收掉了,傳達到最後的職工那裡就只剩下了幹條:

——檔案要求怎麼做,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果不怎麼做會有怎麼樣的考核?

這樣淺顯易懂,簡明扼要的文件精神讓職工們秒懂。

劉群隨即把這個檔案之中和班組職工有關係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又羅列了一下。簡簡單單的100來字兒就發到了班組微信群中。

劉群是不習慣用語音進行轉發的。因為語音轉發固然能夠保持,檔案的生動,聽上去會省力一些。但是這樣轉發的情況下,職工如果不在安靜的環境聽起來相對要吃力一些,還不如把其中有關係的內容進行摘錄,把一些文字性的語言,用口語化的文字表達出來,讓職工們看到文字就能知道內容。

本來這篇關於出乘職工免費就餐的通知,在段上下發時,A4紙有三頁左右的內容,車隊轉發給列車長一級時,就已經成了一頁半的內容。

而劉群再次進行吸收消化後,保留和職工切實相關的部分,再次轉發給職工,就已經成了短短的一百來字:

各位同事,今日段上為我們乘務職工再辦好事。

在我們途中乘務餐免費的基礎上,段上今日又提出在出乘時的全員、退乘後的看車人員可以免費在段機關和庫內食堂就餐。

需要就餐的同事請向我領免費就餐券。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受人點水之恩,當湧泉答報。單位給大家想方設法地創造福利,我們要用百倍的工作熱情來反饋,確保安全、優質服務。(免回覆)

劉群將整理好的文字內容發送到了班組微信群內。現如今班組就這一個微信群,車隊也就是一個微信群,段上針對列車長的微信群也就一個,劉群的手機裡和工作有關的這三個微信群全部置頂。

這也是到了現在,原來的時候,劉群微信裡置頂的工作群至少有十五六個。

原來的微信群不說段上的就僅僅車隊的就有五六個:什麼車隊黨員群、車隊教育群、車隊安全資訊上報群等等……那個時候手機就沒有個閒的時候,從早晨到晚上,這個群不響那個群響。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微信的廣泛運用,乃至於微信群的廣泛建立,讓段、車隊乃至班組的各項工作不再侷限於以往的,遇到事情之後必須要專門發文件、打電話通知了,透過微信,輸入一段文字、一段語音、一張照片,就可以將工作迅速精確地傳達到群內的每一名幹部職工,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節約了工作成本。

可是到了後來,伴隨著段、車隊、班組工作的日趨增多,微信群的數量也逐漸開始變得大腹便便起來,往往是一項工作就要建一個群,一個主管副隊長就要建一個群的情況非常普遍,五百個人的大群,數十個人的小群,比比皆是,好多群裡面的人員相同、工作相同、資訊也相同,這就導致工作反而變得重複而繁雜起來,與微信群創立之初設想的方便快捷背道而馳。

導致諸多的幹部職工,每天時不時就要看看手機,關注各個群的訊息,隨時準備回覆:收到、明白。但是真的收到了嗎?真的明白了嗎?真實效果令人堪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段上其實也意識到了工作微信群眾多、雜亂這一弊端,專門發文兒進行合併、精簡微信工作群。主要就是要清理一大批長時間不用又不解散的“殭屍群”、精簡一大批以各項重點工作名義建立起來的聊天群、合併一大批內容相近、成員基本相同的工作群,給車隊幹部、班組職工的手機作個大掃除。

各個微信群的群主都是各科的科長、副科長,隊長、副隊長,他們都標榜著本群的資訊都是重要的,都是需要回覆的,尤其是一些臨時性的群,在工作結束後完全可以進行解散,但很多建群者往往只建群而不解散,關鍵是這些建群者大多數都是各級幹部和主管人員,導致很多群員不敢貿然自行退群,生怕耽誤了工作。

還有一些臨時任務群,在沒有了工作任務之後,就異化成了聊天群、留痕跡群、甚至於拍馬屁群。每天群裡面的資訊不斷,但是你仔細觀察的話,有實質意義的卻沒有幾條,但是基層的列車長擔心遺漏重要資訊,也不得不在這些僵而不死的群裡,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不時彈出的資訊讓列車長的工作時間呈現出了碎片化的趨勢,極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為了讓車隊幹部列車長在工作中,儘可能的少關注手機、多巡視車廂,多抓具體的安全問題,多為旅客提供服務,段上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上百個微信群。

劉群發現,自從工作群減少以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輕鬆了許多,自己開啟微信時再沒有了往日的那種頭大與繁亂。在以前群多的時候,只要一個小時不看,再開啟微信的時候,置頂的幾十個群就會出現無數個紅色的99+來刺激著眼球和心臟。

而現在需要置頂的工作群就這三個,看著就清清爽爽、利利索索。

但是,劉群發現,在工作群減負成效明顯的同時,自己加入的一些同學群,同鄉群,同事群此時卻悄然地浮出水面。

其實那些群裡面,最多的資訊也就是“幫我砍一刀”,“幫我轉發”、“幫我點贊”等等,真正有用的資訊少之又少,甚至於絕無僅有。

更有甚者,有的鄰居群成了廣告群,每天廣告滿天飛,劉群就發現自己加入的一個某某小區鄰居互助群,加入了三年多,從來沒有接到過一條有用的資訊,全部都是出售各種各樣的物品資訊。

可是有時候,也是怕誤了一些重要通知,不得不一條一條地向前翻看,翻來翻去,翻去翻來都是一些廣告。

劉群嘗試著按照段上清理微信群的方法,先試著退出了一兩個群聊。

過了10來天,發現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影響,反而會少了很多煩惱和焦慮,因為微信群裡,很多99+的紅色字型不看,總覺得會遺漏些什麼重要內容,看了卻發現沒有一點點的重要內容。

其實劉群也知道,自己在這些群裡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

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從來不說話、從來不給別人點贊、砍一刀的“殭屍”使用者。成立時間較久的群,劉群在群裡算是一個資深“殭屍”。

劉群認為與其在這些微信群聊裡,去做一個活著的殭屍,還不如就乾乾脆脆的退出去。而那些不好意思退出的群聊,其實也不過就是背後藏著無數一次性的人際交往而已。

劉群到了40不惑的年齡,他深深地懂得,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拿交朋友來說吧,很多朋友都是從陌生一步一步的到熟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又迴歸陌生。

就別說是微信中那些不知道姓甚名誰的所謂好友了。就即便是在你的手機電話號碼通訊錄裡,好多年不聯絡的認識人,註定也只是人生的匆匆過客,你指望著遇事兒向他們求助?那現實嗎?可能嗎?

有一項研究表明,每個人的一生大約會遇到27,000多人,但注意這個動詞是“遇到”。能夠留在我們身邊的也就是寥寥幾人而已,最終能夠陪你走完人生路的也不過一兩人而已。

劉群嚐到甜頭之後,慢慢地又退出了幾個群聊,這才發現工作和生活驟然地清爽了起來。而且,也從來沒有誤過什麼事。

直到後來,劉群從《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凌晨3點,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沒必要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裡。

這篇文章讓劉群有了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好像自己退群的行為也有了“理論依據”。

文中有幾句話讓劉群記憶猶新,比如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不再取悅別人,從別人的世界中走出來。

中國人愛社交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有句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現代社會,微信通訊錄的長度彷彿就是恆量朋友多寡的標誌,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都習慣把每個微信好友都做了潛在的資源,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劉群透過退出20多個同學、同鄉、鄰居群之後獲得了良好的心態,不再有微信閱讀恐懼症。

這個恐懼症是劉群給自己定義的。原來在微信群多的時候,劉群一開啟微信,腦子就會驟然變得緊張,隨著一個個群的開啟、一條條資訊的翻閱,發現越來越多的垃圾資訊,在逐漸侵蝕著劉群的內心。

不說別的,單說那不可再來的時間吧,瀏覽一遍所有的微信群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關鍵是沒有任何的效果和收穫,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看微信群是怕漏掉資訊,看微信群是看到了一堆垃圾。

但是作為列車長,是基層管理者,是權力系統的末端,各種各樣的文件精神都需要列車長來打通最後1公里,傳送到全體職工那裡,而每個群都標榜著重要,無法判明重要與否的微信群,讓劉群這樣心理素質極好的人都有焦慮感。

隨著退出的微信群越來越多,劉群現在對退出微信群沒有任何的心理壓力,相反每退出一個微信群,劉群都感覺生活壓力驟減,嚐到甜頭以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劉群針對微信,開始了一次人際關係大掃除。

——退出了那些從來沒有人發言的微信群。

——刪掉了那些不知道何時,何故而新增上的陌生人。

——拉黑了那些成天只知道抬槓,賣東西的老同學。

到現在,看著手機上僅存的10來個微信群,劉群知道退群並不完全是因為和群裡的人們交流少而變得生疏,關鍵是感覺自己不再對群裡產生的內容有任何的興趣,並且失去了存在感。

劉群發現,群少了,生活突然就變得清爽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我能提取遊戲技能我的修仙提取之路在離婚的邊緣瘋狂試探諸天行紀深夜列車謫仙之君臨天下我在漫威當仙皇神話復甦:我復甦了華夏神明人族崛起,開局召喚華夏神魔此刻,華夏由我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