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奮鬥在新明朝

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
上章 目錄 下章

奮鬥在新明朝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

十月二十五日,李佑被停職三天了。昨夜他從歸德千歲之口得知錢皇商已經說情成功,今天便沒有外出,在家中翹首以待。唯恐錯過宮中使者,耽誤自己復職大業。

連月來基本上日日不缺請吃酒飯的,唯有這三日一個也無(主動請朱部郎一次不算),可見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乃是不需證明的公理。

險些忘了,還是有主動請他吃酒的,不過差點被索去了小命而已。

等到午後,終於盼來了傳旨宮監,順便還從尚寶司捎來了他的牙牌。如果是別人,只能去衙門裡等結果,但李大人是近侍內直,在宮外沒有衙門,所以由使者直接到家中傳旨,也算是皇家對侍從之臣的優待。

送走這位麥公公,李佑尚還沉浸於復職喜悅中,卻另有不速之客上門。是個不知道什麼衙門的青衣老吏,留了一封手本給他便走了。

李佑展開文書後,先看到末尾蓋有紅印,仔細分辨是“河南道監察御史”的印信。又閱覽具體內容,卻是叫他明日自行到都察院過堂。

國朝官場中,監察勢力強大到前所未有。六科十三道從形式上上構成了天羅地網一般、無所不包、甚至互相監督的完整體系。

其中這十三道監察御史裡的河南道,便是兼管著禁直官員的監察事務,甚至都察院本身也列在河南道監察名單裡。比較冷幽默的是,司禮監也在這張名單裡,不知道當年司禮監權勢最盛時,有沒有大能御史去司禮監檢查工作。

李佑依稀記起,當初太后的諭旨是“免去讀書官,停職待勘”,不但有停職,還有一個“勘”字。

這不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過場麼,太后也不是真要罷官,居然還有御史來較真,而且是個訊息不靈通的御史。

這位慢慢吞吞的,時至今日才發來傳貼的御史老爺似乎並不知道太后已經撤銷了處分罷…李佑對此只能吐出三個字:“真見鬼。”

李佑復職的第一天,便趕上了朝會之日,也是他首次朝參。

理論上,國朝聖明天子應當日日早朝,治國不可懈怠,早朝不夠還得加午朝。但這早朝對天子和大臣來說,都是個極其辛苦的事情。

萬曆初年張江陵當國時,曾以天子年幼為藉口,從制度上將日日常朝改為三、六、九朝會,數量驟然減少了三分之二,堪為該閣老最大德政,一直遺澤於現在。雖然後面也有幾十年不視朝的特例,但畢竟不是制度。

直到今天,大明的早朝再也沒有恢復過日日摸黑常朝,從大臣到天子對此事都裝糊塗,誰也不想恢復祖制日朝,那是要犯眾怒的。天天和環衛工人類似的作息時間,三四點起床五六點入宮,那到底是做官(做皇帝)還是受罪?

朝參官的沒有三千人也有兩千人。眼看太陽快出來了,時辰已到,便在贊禮官的指揮下於午門外列隊登記。高官們也從東西朝房魚貫而出。

中書舍人李佑施施然出現在午門之外時,倒也引起了若干相識人物的注意——李舍人不是被聖母太后停職了麼?今天為何還上朝來?

有腦子快的已然猜出發生什麼了,不由的感慨幾聲做官有門路就是好。停職才三天就復職了,別人停職誰不是十天半月?運氣差的還有被發配到國子監讀書半年的。

文左武右,排隊穿過午門掖門,停於金水河南。鳴鞭之後,便熙熙攘攘的過金水河,按著規矩排好班位。

之所以說按著規矩而不是按著級別、按著品秩、按著差事之類的,是因為朝會排位是個很複雜的學問,不單單看品級,要參考到方方面面。而且總是改來改去,不是鴻臚寺專業人士很難說清其中來龍去脈。

景和朝常朝站位大致如下,皇極門下設天子寶座,稱為金臺。寶座左右是各種錦衣衛士和兩翰林、兩中書,傘蓋宮扇之類的也不能少。

金臺之下的丹陛上,錦衣衛官與內閣大學士東西對立。

丹陛之下廣場上,御道之西是武官,公侯勳貴也在這邊,並稍微突出靠前點。御道之東是文官,也是排位規矩最複雜的地方。

最前方是鴻臚寺贊禮官、通政司讀本官、糾儀御史監察官、尚寶司前導官這些在朝會上有差事的,方便出入。其次是翰林和內直官員,作為天子近侍,當然位置要和寶座近一點,資歷越老的越靠近中間御道。

再次是二品三品的都御使、副都御使、尚書、侍郎、各衙門正卿,以及國子監祭酒,算是外朝大佬梯隊。

大佬梯隊後面是六科十三道的口水官們,他們的位置要比五六品部郎們都得靠前,以示清貴。

這是一條分界線,再往下面,沒人關心了,在朝會上就是充場面、打醬油的。

李佑的位置,便在相當靠前的地方,但又因為資歷淺,還相當靠外,大約就是整個朝會班位平面圖的東北角。只能隔著二三十人模模糊糊看見天顏的左側臉,以及丹陛上大學士門的背影。

如今朝會以禮節**項居多,基本上沒有決議政事的功能了。本日也不例外,內閣與通政司在丹陛上象徵性的奏了幾件事情,天子答了三個“知道了”,三個“照例”。

這大場面沒有李舍人拋頭露面的份。李佑的位置較偏,經過研究發現糾儀御史的視野裡看不到他,於是他垂頭閉目養神。

不過他才閉上眼沒有片刻功夫,便有隱隱約約的吵鬧聲傳入耳中。誰人在朝會大膽喧囂?李大人好奇的重新睜眼,順聲音望去,卻見在丹陛上面,袁閣老與某官員正在爭論什麼。

李佑以手肘支了支旁邊同僚,悄聲問道:“上面怎麼了?”

那同僚很是同仇敵愾道:“此人奏事,居然不經我內閣預聞!”

李佑就明悟了。從制度設計上,內閣秉政沒有主動權,各衙門有政務都可以不用與內閣通氣而直奏君前,再由皇帝發內閣處置。但在實際上,近年來內閣權重,外朝各衙門的重大事務,封進奏請之前,多半要送先副本給內閣預覽,閣老沒意見了才可正式進入上奏程式。

看來袁閣老與那官員爭吵,便是為了他沒與內閣通氣直接奏報到天子面前的事情。雖然是小事,但涉及到內閣的權威,他不能不看重。

李佑雖然是內閣中書舍人,但時日尚短,又出身於外朝,所以相當缺乏身為內閣一份子的覺悟。他沒像邊上同僚們一般同仇敵愾,反而津津有味的遠觀熱鬧。

吵了半天,各有各的道理,沒個結果(也不可能有結果)雙方不歡而散,朝會程式繼續進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後有某巡撫與某布政使入朝覲見,被勉勵一番,還有幾個知府知縣連午門都進不了,只能在午門外遙遙叩拜。

最後翰林官捧出兩份詔書讀了,有官員上丹陛接詔,李大人官場生涯的第一次朝參便到此結束,其餘再無波瀾。

朝參官三三兩兩各回衙門,路遠的就要有點奔波之苦了。相較之下內閣眾幸福的多,午門都不用出,只須向東南穿過會極門便到了地頭。

李佑與同僚不熟悉,所以沒有人與他慢慢踱步同行閒聊。又因他身高腿長,走得快,先到了會極門。

會極門是一座構造如同房屋樣式的穿堂大門,此時門裡當值的十名文書房內監分列兩旁,恭候大學士們過門入閣。

諸位公公聽見了腳步聲,抬頭卻見李舍人一馬當先拾階而上,頓時臉色各異。這是什麼情況?按習俗是大學士根據排位先進去,然後才輪得到其他人…一時疏忽,違禮尚不自知的李佑大模大樣進了會極門,對文書房內監們友善的點點頭,就要過門而去。

有個內監小聲喚道:“李舍人慢著。”

李佑詫異的扭頭問道:“有何見教?”

“我等在此恭候大學士先行…”

李舍人以手拍額,後悔不已,一不留神又輕浮失禮、輕率無行了!傳出去要讓文臣士大夫們笑話啊。

他趕緊回身出門,欲亡羊補牢,可惜為時已晚。走到門外,卻見袁閣老已經對面而來,到了階下。

作為目前在閣排位最高的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不在最前面誰能又在最前面?正好與李佑遇了個面對面,一時都愣住了。

看到令人憎惡的李舍人逾矩在前,已經跑到了會極門裡,甚至還洋洋得意的轉身對峙,袁閣老當然以為李佑是故意的,登時臉色陰暗下沉。

李佑心念閃了幾閃,慌慌張張迅速行禮,恭恭敬敬舉手長揖道:“見過閣老!下官初入宮禁不久,無意失禮了,饒恕則個,決不致有下次。”

袁閣老臉色又從黑變紅,都是被氣的。你李佑不避往一邊,站在階上搶先行禮,卻顯得位置高高在上,叫老夫這立在階下矮了幾頭的大學士如何應對?還不還禮,怎麼還禮,都是丟面子!

他肯定是故意的,袁閣老出離憤怒了,自從入閣以來,還從來沒有見過敢如此折辱他的人。

主辱臣死,袁閣老的隨員邵舍人衝到前方,大聲罵道:“無恥胥吏,倖進鼠輩,膽敢如此!”

打人不打臉,胥吏出身乃是李佑身上最不能提的地方,所謂主角之逆鱗也!

難得好心與人為善,行禮致歉的李佑聞言勃然變色。他奶奶的,被罵的這兩句話超出了事先設計的範圍啊,倒先被人揭了短。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大佬從養豬開始三國之呂布天下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江戶旅人奮鬥在瓦羅蘭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重生之超級學生超級學生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我能魔改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