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寡人劉玄德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在山之巔
上章 目錄 下章

寡人劉玄德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在山之巔

下了朝會,太傅袁隗身心俱疲的返回袁家。

他本想將在朝堂上生事的袁紹二人叫來訓斥一番,不想他還不曾去尋他們,袁氏兄弟反是自己尋上門來。

輕衣配劍,身上更是揹著打點好的行囊,看樣子是要出門遠行。

“這是何意?”袁隗氣笑一聲,“今日之事我還不曾埋怨你們,怎的看你們如今的架勢,反倒是要與我興師問罪,負氣離家不成?”

袁術看了袁紹一眼,隨後別過頭去,似是不屑多言。

袁紹倒是先將禮儀做了個周到,隨後開口道:“如今雒陽城中形勢如何,無須我等小子多言,叔父心中自當清楚明了。董卓手掌兵權,且不說我等留在雒陽難成大事,遷延日久,等到此人根基安穩下來,說不得還要為此人所害。”

袁隗稍稍沉默,當年董卓在落魄之時投入到他麾下,彼時此人卑躬屈膝,極盡奉承之事,如何能看出半點跋扈樣貌?

“本初多慮了。如今董卓雖然跋扈,可當初我對他有知遇之恩,再說咱們袁家四世三公,天下名門,想來他也不敢做出什麼事來,不然失卻天下人望,得不償失。”

袁紹卻是正色道:“叔父莫要自欺。正因我袁家是四世三公,天下名門。天下事,便是我袁家一家事。如今董卓禍亂朝政,叔父豈可以一家無事便推脫?山河有恙,才正是我袁家激揚奮武之時。”

袁隗沉默良久,最後卻只是訓斥道:“如今袁家尚有我在,即便我不在了,還有你兄長袁基在。輪不到你們二人逞威風,不過如今惹惱了董卓,暫且出門躲避些時日也好。”

袁紹深深的看了袁隗一眼,輕聲道:“多謝叔父,叔父和兄長留在雒陽定要珍重。”

…………

兩人也不耽擱,立刻縱馬直奔東門。

來到東門,還不曾出城,卻是見到一個前來相送的故人。

來人正是如今身居雒陽的曹操曹孟德。

當日曹操雖不得何進重用,卻始終不曾離開雒陽,為的就是親眼看看這個權傾一時的大將軍的最後下場。

此時曹操正束馬站在城門一側,袁氏兄弟對視一眼,牽馬來到曹操身前。

“有勞孟德久侯了。”

袁紹笑了一聲,他倒是不曾詢問曹操為何在此。

他們相交多年,彼此之間各自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曹操將手中準備好的包裹交到兩人手中,裡面多是些衣物吃食。

袁家家大業大,自然不缺這些,他也不過是聊表心意而已。

袁紹將包裹接在手中,“孟德是聰明人,想來也能看透如今雒陽城中的形勢。如今董卓專政於朝堂,甚至敢直言欲行廢立之事,漢家尊嚴一朝掃地。”

“可惜彼有重兵在手,你我這般人,即便不懼他董卓,可空手而行,終究做不出什麼事情來。孟德素有智略,不如與我同行。你我聯手,他日定然能重返雒陽。”

曹操沉默少許,最後還是笑著搖了搖頭,“本初所言固然有理,可我還想再看看董卓如何行事。”

袁術在旁冷哼一聲,“孟德,今日不與我等同行,只怕他日你再想要離開雒陽也不是件容易事。”

曹操笑了笑,“這就無須公路擔憂了,操自有法子。”

二袁不能久留,三人言語了片刻,兩人便拍馬出城而去。

曹操獨自站在城門處,想著如今雒陽城中當初一起飲酒的故人越發少了。

…………

而在袁氏兄弟出城之後不久,一輛馬車也是直奔東門而去。

駕車的漢子身姿挺拔,是個在雒陽的市井之間極為有名的人物,漢子姓史名阿,雖返回雒陽多日,可一直在暗中躲藏,極少在雒陽城中露面。

坐在他身側的年輕人身披一身藏青色長袍,看著是個清秀文雅的讀書人,可在其手旁卻是擺放著一支短矛。

此人正是當初來雒陽看望老師的牽招牽子經。

牽招對雒陽此地並無好感,如今離去,倒是落得個一身清閒。

他轉頭看向身側的史阿,笑道:“這次辛苦史君了。若非有史君相助,我等想要出城只怕不是易事。”

如今雒陽盡在董卓掌控之中,尤其是他們這些和地方諸侯沾親帶故之人,想要出城著實是有些艱難。

史阿素來是個不苟言笑的性子,只是這些日子他與牽招相處的不差,聞言也是挑了挑嘴角,“此事於主公來說可不算小事,我自然是要盡力而為。”

身後的馬車之中是兩個上了些年歲的老人,兩人此時皆是靠窗而坐,默然無語。

此次離去,有生之年,只怕再也回不得雒陽了。

…………

是歲,董卓廢天子,鴆殺何太後。

又發何苗棺,出其屍,支解節斷,棄於道邊。殺苗母舞陽君,棄屍於苑枳落中。

又率諸公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悉復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孫。

其手下心腹將校,無登高位,以示用人無私。

又縱放兵士。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充積,突其廬舍,剽虜資物,妻略婦女,不避貴賤。

又自任相國,贊拜不明,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凡此種種,褒貶各差。

然雒陽天子腳下,人物貴重之地,雖有恨董卓入骨者,卻無人敢言。

這一日,曹操悄然離開雒陽,返回家鄉。

之後便有曹操獻刀,欲殺董賊的傳聞在雒陽的市井流傳開來。

其後不久,有東郡太守橋冒,詐做三公書信,以“董卓暴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憂難。”為題,欲召天下豪傑共擊董卓。

書成,散佈天下。

…………

冀州,州牧韓馥得書嘆息一聲。

他自然知曉這信不是三公所書,可正因如此,反倒是更加驗證了漢室衰微。

書信在諸從事手中傳遞而過,韓馥問道:“如今橋冒邀請我等出兵一同討賊,按理說我本不當推辭,只是董賊掌控雒陽,又手握涼州強軍,只怕非是易與之人。你等皆是智謀之士,以為應當如何是好?”

從事郭圖率先出列,應道:“如今董卓擅行廢立之事,稱之國賊可也。起大兵以討賊,自然是應當之事。”

韓馥稍稍遲疑,卻是不曾立刻應下。

他自然也想得這個大義之名,卻又不想以身犯險。

首義者死,短短四字,卻是前人用血淚澆灌而成的道理。

從事之中,審配隨後出列,沉聲道:“配以為我等雖當響應此事,可卻未必要親自來做此事。”

“如今袁本初正在渤海,此人袁家子,四世三公名門之後,其人又多有才略,配以為不如給予輜重衣甲,代我冀州行事。”

“事成,則使君亦有功勞,天下之人定會言說使君知人善用。事不成,則自有袁本初在前以擋刀鋒。”

韓馥思慮一二,覺得此言極為有理,立刻便要起身趕赴渤海,親自去請袁紹出兵。

身處下首的田豐嘆息一聲,欲言又止,最後終究是不曾言語。

天下未亂,不過是初有分崩之兆,人心卻已各有謀算。

他知道郭圖等人的心思,可卻不曾出言提醒韓馥。

只因在他看來,冀州富庶之地,袁本初確是比韓文節更適合做這個冀州牧。

…………

渤海郡,一處小湖旁,自雒陽城中匹馬出逃的袁本初正盤腿坐在一塊大青石上垂釣。

在他身側,早已自冀州趕來的許攸靠坐在一旁,手中捻著幾枚金珠。

許攸坐起身來,看似不經意的打量了一旁的林中一眼,其中影影綽綽,人影閃動。

“本初你倒真是沉的住氣,如今外面沸沸揚揚,只差把天掀起來了,你還有心思能坐在此地安穩垂釣,真是羨煞旁人啊。”許攸調笑一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紹直了直腰身,輕聲笑道:“沉不住氣又如何?我手中能用的東西甚至連公路都比不得,又能做出什麼事來。”

當日他與袁術一同出城,卻是在出城之後便立刻分別。

他來了渤海,而袁術則去到了南陽。

許攸搖頭失笑。

袁氏兄弟之中,袁紹在外的名頭雖然要比袁術重上不少,可在袁氏家族之中卻又是不同。

袁氏看中袁術更在看重袁紹之上,南陽是袁家的根基所在,袁本初不曾奔赴南陽而是來到渤海,其中的隱含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相比他這個天下楷模,袁家人更看重那個路中悍鬼。

許攸笑道:“只是你在這裡的日子看來也不好過啊。”

方才他撇向林中,人影閃動,這些人自然不是他袁本初這個外來之人的護衛,而是如今的冀州牧韓馥派來監視他的。

“這本就是應當之事,即便我是韓文節,也會如此行事。”

袁紹卻似是對此不以為意,只是緊緊盯著湖中起伏的魚鉤。

許攸笑道:“你自然不在意,畢竟你早已下好魚餌了。”

袁紹笑著點了點頭,“自然,算算時候,差不多也該上鉤了。”

許攸卻是收斂起笑意,忽的沉聲道:“你若是真的就此而起,只怕雒陽城中的人……”

袁紹稍稍沉默,隨後灑然一笑,“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昔年吳起破家求將,後世依舊頌揚其名。”

“這世上事,自來只看成敗,不論對錯。”

…………

幽州,薊縣治所,幽州牧劉虞將手中的書信交到一旁的荀攸手中。

劉虞最初任用荀攸,一來是看在他出身荀家名門,二來也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只是等到真正任用起此人,他才發現荀攸竟是難得的好用。

不只是精通政事,更是身懷謀略。公孫瓚幾次征伐外族都曾帶著荀攸,據說其間多出計謀,即便是素來看輕世家子的公孫瓚回返述功之時都是對他讚不絕口。

而劉虞與公孫瓚在對待異族的態度上素來有分歧,不過如今有荀攸居中調和,雙方的關係倒是也算不得差。

荀攸看完書信,遞給對面被緊急召回的公孫瓚。

劉虞開口道:“不想我漢室四百餘年基業,竟是淪落到了如今這般地步。”

他是漢室宗親,甚至可說是如今最有威望的漢室宗親,沒有之一。

如今董卓霸佔天子之都,擅行廢立之事,他遠在幽州鞭長莫及,如何能不傷心。

荀攸開口道:“如今有豪傑首倡義軍,使君為漢室宗親,自當參與其中。只是幽州邊境之地,素來群賊環顧,使君不可輕出,不然易生變故。不如讓伯珪帶些幽州突騎與白馬義從前去也就是了。”

劉虞此時也收回了心思,聞言苦笑一聲,他如何不知荀攸是說的委婉了一些。

自家事自家知,他雖恨不得自己率軍回返雒陽勤王,可以他在戰陣上的本事,只怕還不曾去到雒陽城下便要來個全軍覆沒。

“如此就只能勞煩伯珪了。”劉虞望向公孫瓚。

公孫瓚也是笑道:“使君安心,有幽州突騎與我的白馬義從在,即便那董卓的涼州鐵騎再是悍勇,某也無懼。”

荀攸的心思卻是有些飄遠,之前他曾收到過一封家信。寄信之人,正是他那個自小便有美譽的叔叔荀或。

而荀或的本事如何,他自然清楚得很。

他在心中細細思量,這次中原之行,說不得還能為主公拐來一個漢之張良。

…………

泰山郡,自幽州回返的劉備帶著趙雲一人自泰山山腳下登高而上。

前世他也曾幾次登上泰山,只是當時的心思到底與如今不同。

昔年登泰山,不過是欣賞山中景緻而已。

怪石林立,飛流雲動,奇峰突出。

見過也就見過了。

至於其他的山崖石刻也好,名勝古蹟也好,於後世之人眼中,無非是古人遺物遺蹟罷了。

而如今他登上泰山,入眼卻滿是蒼涼意。

裨如觀賞一張古畫,昔年是站在畫外看著畫中的景緻,如今卻是身在畫中,自然別有一番意味。

日中之時,兩人已登上山巔。

此時大日高懸,照破山間雲海。

低頭下望,萬物渺小如芥子。

劉備轉頭看向身後落後幾步的趙雲,跺了跺腳,輕聲笑道:“子龍,常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今,我在山之巔了。”

罡風勐烈,山高崖陡。

山巔之人,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可如今登高望遠,劉備心中卻是快意之極。

登山遠望,會盡英雄。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帝國大佬成了我第一監護人不滅召喚娘子天天有驚喜無底線木葉之永恆之理田園農家樂修仙農家樂農家樂小老闆我在農村搞開發莊秦懸疑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