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古董局中局

第十一章 海上爭鋒(1)
上章 目錄 下章

古董局中局第十一章 海上爭鋒(1)

此時的天氣狀況非常好,天空幾乎一絲雲都沒有。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照射在海面上。這一片深藍色的遼闊海域波光粼粼,宛如海底隱藏著無數的珍寶,可以任君採擷。可惜的是,無論朝什麼方向看過去,都是完全一樣的風景。初看時令人興奮、雀躍,可時間一長,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彷彿這個世界永遠是這樣,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藥不是臉色慘白地扶著船舷邊的欄杆,身子隨著船身輕輕搖擺。我從他身後走過來,遞去一瓶水和一粒暈船藥,拍拍他的肩膀。藥不是一言不發地把藥接過去,和水吞下。昨天晚上這條船搖晃得很厲害,他是吐得最慘的一個。

“實在撐不住就先回艙室吧,躺著能感覺好點。”我說。藥不是看了我一眼,有些不甘心:“你怎麼不暈船?以前出過海?”

我笑眯眯地拍了拍腦袋,說我這是天賦異稟。這我可是一點沒吹牛,從小我就不怕搖擺和旋轉,能自己原地轉上二三十圈,然後走路還是一條直線。若不是家裡出了變故,我的體質夠格去當飛行員。

聽到這話,藥不是“哼”了一聲,努力抿住嘴唇,估計胃裡又開始翻騰。

“你從前出過海沒有?”我問。

“沒有。我一直盡量避免坐船,尤其是海船。我總覺得一到海上,就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控制,是好是壞,聽天由命。我不喜歡這種感覺。”藥不是試圖解釋自己的窘態。

歸根到底,還是這傢伙的控制欲太強了,難怪高興受不了他。我反問道:“那你這次幹嗎勉強跟過來?這不自己找罪受嗎?”

“我總有種直覺,福公號不只與你們許家有關係,跟我們藥家也有牽連。那條沉船,隱藏的不只是歷史,我必須得在場。”

“是啊,現在老朝奉的勢力風雨飄搖,福公號恐怕是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拿到那十件柴瓷,老朝奉還有機會號令群雄,若再失手,他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搞定福公號,回去之後就可以直接把老朝奉揪出來!”

我信心十足地說道。話音剛落,一陣帶著腥味的海風輕吹,把海面吹起一片片白色褶皺,有如野馬在原野上賓士時飄起的鬃毛。只有在這個時候,大海才會變得生動起來。我把胳膊搭在欄杆上,身體朝前彎去,和他並肩而立。我們倆就這麼眯著眼睛,望著遠方的海平線。碧藍的天空和深藍海面在那裡交匯,我們的目的地,應該就在那條線上的某一個點。

我們的船是兩天前出海的。這是一條船齡超過二十五年的老船,隸屬於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本來劉局與黃克武想調配一艘五千噸級的拖輪,但有關部門認為現階段資料太少,水文不明,派遣大船有點浪費,最後只批了這麼一條又老又小的船。

這條船的編號是打撈08號,噸位只有一千噸,巡航航速二十節,最高航速二十五節。它的分類屬於海事打撈船,但並不具備打撈功能,因為沒有大型起吊裝置,只在艦尾設定了一個抓鬥。潛水配套裝置在船上有那麼幾套,但不能進行水下電焊和水下切割作業。船上最值錢的一臺裝置,是瑞典產的海底主動聲吶探測儀,用來搜尋沉船殘骸。

換句話說,這次出海,我們只能進行沉船的定位和船內打撈工作,想把福公號整體撈起來,是絕無可能的。對此我挺無奈,不過這已是在倉促時間內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日本人的考察船也已出海,再拖延下去就會被他們捷足先登。

打撈08號從上海出發,船上除了船員之外,還有我、藥不是、方震、沈雲琛和戴海燕,再就是一位水下考古專業的教授,叫林川,以及一名專業的潛水員。

方震能同行,讓我安心不少。不知道這傢伙的具體職務是什麼,但他總是能充當各種協調員的角色,下到紹興公安局,上到交通部和海軍,沒有他不能協調的部門。這次出海他能跟來,代表了有關部門的某種意志,至於是和什麼有關的部門、哪種意志,我就真不知道了。

戴海燕是當初我答應好了的,不過沈雲琛居然也跟來了,倒真出乎我的意料。海上條件艱苦,我本來不贊同老太太親自舟車勞頓,沈雲琛卻笑眯眯地開啟一個紫檀色的行李箱,從裡面掏出一摞木板。這摞木板都是烏木製成,一套十二份。

我還沒說什麼呢,旁邊的戴海燕忽然發出一聲驚呼:“呀,牽星板!”我這才知道,這就是古人用來牽星定位的牽星板。

她淘來的這一套板子品相儲存十分完好,上面的望準、分度、刻字都清晰得很,板子上下都留有一處微微凹下去的痕跡,這是測量時牽線留下的壓痕。背面寫著“大清雍正年制”以及“泉州”等字樣,一看便知是雍正年間閩商的用具。

清代海禁嚴格,順治、康熙兩朝均實行南洋禁海令,片帆不準入海。到了雍正一朝,才廢除此令,開放四個通商口岸,遠洋貿易有了一個小小的回升,可到了乾隆登基,又徹底閉關,一閉就閉到了鴉片戰爭。這套牽星板,應該就是雍正廢除南洋禁海令後,閩商為出海所制,十分有意義,它象徵著中國古代最後一次擁抱海洋。

這套板子的價值,可不簡單。它一整套均由烏木製成,打磨得光滑如鏡,表皮呈黃褐色,握在手裡沉甸甸的。烏木又叫陰沉木,其實是木材在特定環境下碳化如石了。烏木材質緊實堅硬,不懼海風侵蝕,是充當航海儀器最好的材料。古董行有句話:“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可見其珍貴。這套烏木牽星板大小有十二塊,可真是下了血本——不過話說回來,大洋風險重重,誰也不會在導航儀器上省錢。

清代航海技術衰退很厲害,到了近代,西方儀器紛紛進入中國。牽星技術逐漸失傳,這牽星板流傳下來的很少,在市面上十分罕見。也只有沈雲琛這種青字門大佬,精通木器,才有門路弄來這麼一套東西。

打撈08號上有現代導航裝置,比牽星板要精確得多。不過畢竟座標以古法寫就,若能以古板作為驗證,會更加準確。這可真是一份大禮。

我向沈雲琛道謝,她笑道:“佛頭案、《清明上河圖》,兩件大事我都沒幫上你什麼忙,這次若再沒什麼表示,以後真沒臉去見劉老爺子了。”說到這裡她眼珠一轉,興致更加高漲,“再說這沉船藏寶,是多好的話題啊。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臺賽連勝七場,全國人民都開始學下圍棋。倘若這次咱們滿載而歸,說不定全國人民都開始玩古董了呢。到時候咱們也拍部驚險電影,學《少林寺》,給中華鑑古學會宣傳宣傳,對發展將會是極大促進。”

我一陣苦笑,三言兩語,這老太太又轉到商業運作上去了,怪不得她非要跟來,原來真正的用意在這兒呢。

這套板子我還沒焐熱乎,立刻被戴海燕給收走了,她說難得有實物,可以藉機研究一下用法。這姑娘上船以後,一直沒怎麼和人來往,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艙室內,要麼就是獨自站在船頭,高舉著板子不知在鼓搗什麼。大家開始覺得奇怪,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如果我是一男的,你們就見怪不怪了對吧?”戴海燕有一次問我。我連忙說:“怎麼會?”戴海燕聳聳肩:“你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你。好像科研工作必須是男性幹才正常似的。”

她指的是林川教授。林川教授是專門研究水下考古的,按照規定,這次出海考察只有他才有資格帶隊。雖然這船上五脈的人不少,但說起水下考古,人家才是專家。

林川教授跟黃克武很熟,這次也是受其所託,當然他自己也十分感興趣。要知道,沉船裡藏的可是柴窯瓷器,而且有十件!“柴窯”這兩個字,玩古董無論誰聽了,都會為之瘋狂。

林川教授是蘇州人,長得有點像老太太,慈眉善目,說話也是輕言細語,不湊近不大容易能聽到。但他的資歷可不淺,六十年代開始就研究水下考古,是國內少數幾個懂行的,先後對十幾條古沉船進行探索打撈,經驗豐富。

“小許,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還沒被發現的古沉船,至少有三百萬條。這是個什麼概念?人類有明確歷史記載才五千年,等於每年要沉沒六百艘,平均一天兩艘,跟下餃子差不多了。光咱們的沿海和東南亞地區,中國沉船少說就有三千多條。這是何其豐富的一個寶藏庫。如果不好好搞,可就全讓外國人把便宜佔去了。”

林川教授一見面,就拉著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一連串數字,特別認真。我國的水下考古長期不受重視,想必他也是寂寞太久,這回難得有人願意出資出海考察,老頭可高興了。我挺喜歡他這個人,感覺是那種單純的學人,沒什麼心機。

同船的還有一名潛水員,是林教授的老搭檔,負責對沉船進行海底勘察。他叫鐘山,沉默寡言,跟我沒啥話題可聊,但據林教授說,他的技術沒的挑,經驗豐富,考察沉船是個極其危險的活兒,非他莫屬。

這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全部班底,說實話,薄弱了點。不過這已經是在有限時間內能爭取到的最多資源了。

我們這條船從上海出發,一直向著東南方向前進。我們的目標,在兩百多海里之外的廣袤東海之中。為了防止老舊輪機出問題,打撈08號的航速並不快。船長告訴我們,抵達預定海域大約要花兩天的時間。

五件萬曆人物青花罐提供的座標是這樣的:“雞籠開洋用甲卯針六更,北辰星十一指半平水,華蓋星一指平水,西邊看獅子星一指半。”戴海燕給我解釋過,雞籠是基隆,甲卯指東北方,六更是十二個小時。當北辰、華蓋、獅子三星與海平面的夾角分別是十一指、一指和一指半時,所在之處就是沉船之地。剩下的,就是三角函數和現代經緯度的換算了。

雖然少掉了一個座標,戴海燕還是推算出了一個大概範圍。福公號沉船地點的大概位置,是在北緯25度44分,東經123度28分,沒法更詳細了。戴海燕告訴我,可能沉船的海域非常寬廣,粗略估計得有七萬平方公裡。這麼一條小船開過去,只能一點一點搜。

更麻煩的是,這片海域緊鄰敏感地區,因此當初主管部門批准時也很猶豫,對我們的行動限制很多。比如這次出海,名義上是由中華鑑古學會出錢,僱傭打撈船進行考察作業,是私人商業活動,不是官方行為。而且不允許我們靠近鄰近海域的任何島嶼,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這個季節,東海相對風平浪靜,一路上沒什麼風險,就是太陽有點曬。白天我們大部分人都躲在艙室裡,只有太陽快落山才上去拍幾張照片。晚上的星空很漂亮,可惜船長禁止亂跑,這條船噸位小,風浪稍微大一點就搖晃得很厲害,一下子晃進海里可不得了。只有戴海燕這種膽大的傢伙,才會偷偷跑出來,因為她說想用牽星板測量,必須得是星空之夜。結果她一不留神,被纜繩絆倒差點跌下船去,幸虧被路過的藥不是給救了。

當時藥不是還在暈船,在狹窄的艙室裡實在喘不過來氣,就跑來甲板透氣。正看到戴海燕跌倒,趕緊伸手拽了一把,這才避免了我軍先折一員大將的悲劇。然後倆人拿著牽星板,研究了大半夜,一直到天空露出魚肚白才各自回去休息。

藥不是對戴海燕挺欣賞,跟我說這是個講道理的姑娘。言外之意,他之前碰到的,都是不講道理的。我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打趣說:“你看上人家了?”藥不是沉思片刻,一歪頭:“確實很合適。”然後,就沒下文了。

打撈08號在東海順順當當走了一天半,即將抵達預定海域時,戴海燕和林教授召集了所有人,開了一個會,擬定搜尋方案。

林教授主持會議,一開始他就猛打預防針:“鎖定沉船位置,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海底坡度、洋流、氣候、地質變動,都有可能讓沉船位置發生變化。有的時候,沉船移動十幾海里都有可能。那個牽星術座標,只是標明福公號在當時的沉沒位置,從明代到現在有幾百年了,這條船目前跑去什麼地方,可就不好說了,戴小姐劃定的那個七萬平方米的海域,只能說存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聽他這麼一說,我們面面相覷,才知道把整件事想簡單了。我原本以為跟陸地上似的,拿著寶藏圖總能找到。林教授正色道:“甚至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整條船的儲存條件不好,木製零件被海水腐蝕、糟朽,然後漂散,最終整條船徹底消失。你們得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那您估計這次的成功機率高嗎?”我問了一個有點傻的問題。

林教授看了我一眼:“這一帶的海底水文資料,我國非常缺乏,只知道屬於大陸架的延伸部分,水深不超過100米,海底相對比較平緩,找到沉船機率不低。不過附近是沖繩海槽,如果沉船移動去了那邊,甚至跌入槽底,那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他看了一眼我們,注意到我們對這個模稜兩可的回答不太滿意,不由得嘆了一口氣:“諸位都是五脈的人才,不過水下考古你們可不熟。我撈起過十幾條船,可一大半是江河和淺海碼頭沉船,真正撈起來的遠洋沉船鳳毛麟角。我必須講清楚,這是一個非常容易有挫折感的行業,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失望和失落中度過。你們如果抱的期待太大,恐怕結局會不盡如人意。”

沈雲琛看看我們這些年輕人,清了清嗓子:“林教授,您說得對。咱們把事兒做到最好,至於成不成的,就交給老天爺吧。”她到底老辣,兩句話就把沉悶的場面給接住了:“您說說接下來具體要做什麼吧。”

林教授道:“這條船上帶了一臺海底旁側拖曳聲吶,可以掃描海底的地形特徵。我們先從小戴劃定的那一片海域開始,把它劃分為網格,標上號碼,然後逐格掃描。這臺機器側掃覆蓋寬度兩百米,能識別一米五幅度的變化,所以如果地形特徵有突然的起伏,那便可能是殘骸——當然,也可能是丘陵或溝槽。”

“聽起來還挺簡單的嘛。”我評價道。

“技術上沒那麼複雜,只是單調枯燥罷了。”林教授看了我一眼,“掃描的時候,這條船必須以三節的速度,沿網格直線前進。聲吶儀每工作五小時,就要關機充電三小時。你算算看,若掃完這七萬平方公裡,需要多少時間。”

我心算了一下,心裡一陣咋舌。這次出海,五脈不可能無限資助,預算有限。目前的投資,剛剛夠維持把這七萬平方米掃一遍的時間。換句話說,中間不能有變故,機器不能壞,風暴不能來,稍微有點耽擱,就掃不全整個海域。

日本人肯定比我們有錢,堅持的時間更久。一想到這裡,我就有點擔心。

聲吶在工作時,會把實時訊號回饋到監控儀上,這需要隨時有人在旁邊看著才行。不過這個過程實在太漫長,一個人可扛不住,所以必須得輪流值班。接下來林教授安排了監控聲吶螢幕的班次,除了船員之外都得來,然後他講了一些海底地形探查原理和地形識別入門,開機演示了幾次,我們輪流上前操作。

“福公號已經在水裡泡了幾百年,姿態和解體程度如何,我們並不清楚;是否處於複雜地形,周圍環境是否形成干擾,我們也不清楚。就算機器掃到福公號,反饋回來的訊號也可能只有那麼一點點。所以你們千萬不可大意,螢幕前一兩秒的走神,就有可能錯失良機,再不能挽回。”

聽了林教授的話,我們都收斂起輕視之心,拿出鑑定古董的認真勁兒來學習。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搜尋沉船跟電影一樣,主角只要拿到藏寶圖,可以直接過去撈起就是,真是想簡單了。聽林教授這一番講解,才知道實際操作是多麼枯燥而艱苦。

培訓持續了半天時間,所有人都上機操作了幾次。林教授還把聲吶放入海中,實戰了一次,對著起伏的訊號進行講解,告訴我們分別可能代表什麼地形。在隨後的考核中,表現最優的居然是戴海燕,大概女生比較細心吧。我、方震和沈雲琛成績中等,奉陪末座的居然是藥不是。林教授笑著說,看這個得有點想象力,海底情況千變萬化,光靠手冊上的波形對比可不成。

我往旁邊看了一眼,藥不是這個優等生露出的表情,真是大快人心。

差不多太陽快落山之時,船長打來電話,林教授在電話裡嗯嗯了幾聲,眉頭忽然一挑,略帶驚訝。他放下電話,對艙內所有人說:“我們在二十分鍾內就會進入搜尋海域。不過在數海里之外,雷達發現有另外一條船。”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裡的事,面色嚴峻。這裡離正常航線很遠,不可能是無關船隻。我們趕緊衝到甲板上,想親眼看看。

此時夕陽半落,海面浮著一層陰鬱的酡紅。我們顧不得欣賞美景,都望著遠處的天邊的一個小黑點。隨著時間推移,小黑點越來越大,變成一條大船。有經驗的船員告訴我們,那條船的噸位在一千五百噸以上,從船形判斷也是打撈船,甲板很寬,很可能配備吊杆、絞車及大型起吊裝置——總之一句話,比我們這條小破船的戰鬥力可強太多了。

那條船也是衝著這邊開來,速度還很快。在太陽徹底沉入海平線之前,我們已經能看清它流線型的乳白輪廓,以及船上飄揚的一面日本國旗。

毫無疑問,這一定是東北亞史地研究所的打撈船,他們跟我們是同一目的,想不到居然也是同時到達。我看著那龐大的艦首,心想藥不然、柳成絛他們說不定就在上頭,老朝奉說不定也在。大家都衝著福公號來,誰都不會罷手。

天色完全黑了下去之後,對面船隻的信號燈閃了幾下。船員說在航線上,兩船相遇都會簡單地做一下交流,避免事故。不過在這片海域,恐怕是示警挑釁的意味多一點。那幾下信號燈的意思是,這裡靠近日本專屬經濟區,要求我們儘快離開。

我聞言十分生氣,用力拍了拍欄杆:“他們憑什麼要求我們離開?”沈雲琛勸我道:“你在這裡生氣,對面也看不到。他們就是討討口頭便宜,還真能把咱們怎麼著了嗎?”

藥不是倒有些憂心:“萬一他們召喚日方的警備巡邏船呢?”

方震開口——自從上船後他很少開口——道:“放心好了,他們虛張聲勢而已,絕不敢召喚日本警備巡邏船。在這片海域如果起了紛爭,按照規定所有涉事船隻都必須離開。我相信他們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可是多這麼一個貨在旁邊,總覺得不爽啊!”

方震慢條斯理道:“也有別的辦法。到了夜裡,我們乘救生艇摸過去,把船上的人都給端了。”他的語氣裡殺氣滿滿。饒是我滿懷敵意,也被這個建議給嚇著了。我們是考古船,又不是海盜,用不著做到這地步吧。

我趕緊擺了擺手,然後周圍的人一陣鬨笑。我才發現,方震並不是認真的。這傢伙開起玩笑來,也是一本正經。

這個小插曲讓氣氛稍微活躍了點,可大家的心情還是沉甸甸的。無論如何,我們兩條船同時出現在這片海域,競爭會變得激烈,日本人不會讓我們舒舒服服地找到福公號的。他們的船無論噸位還是搜尋技術,恐怕都在我們之上。

這一場仗,不好打。

唯獨林教授站在甲板上,背著手,眯眼遠望,神態並未露出多少驚慌。打撈08號正在以燈光回應,大概意思是這裡是中國專屬經濟區,請對方儘快離開云云。訊號發完之後,對方船隻不再有回應。

誰也沒嚇走誰,接下來就是海底見真章了。

林教授看天色完全黑下來了,招呼我們返回艙室,然後鼓勵眾人道:“搜尋方案不變,大家不要被外部因素干擾。在探摸古沉船這塊領域,技術和運氣的因素各佔一半——咱們技術落後,運氣可未必。”

這話說得一點都不科學,但大家都發出輕輕的笑聲。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好奇地問道:“之前也應該有過類似的事吧?幾方人一起找同一條船。像這種情況,到底所有權該怎麼劃分?誰撈到算誰的嗎?”

“這是個好問題。”林教授說,“沉船文物的歸屬權問題,相當複雜。沉船原主人、打撈公司或個人、文物原產地、船籍所在國、距離水域最近的所在國,都有權主張歸屬。不過現在的通行慣例,和小許你說的一樣,誰撈到算誰的。”

林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九一二年,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國際水域沉船。然後到了一九八五年,美國人羅伯特?巴拉德終於成功發現這條船的沉沒處。當時引起很大爭議,英國人認為泰坦尼克號船籍屬於白星公司,所以沉船應該歸英國;美國則堅持說發現者是美國人,歸屬權應該是美國;加拿大認為沉沒水域毗鄰加拿大海洋經濟區,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就連泰坦尼克號沉沒前途經的法國和愛爾蘭,都有主張。結果在混亂的歸屬權爭吵中,打撈公司各行其是,紛紛趕來打撈,甚至屢起衝突,最後各國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跟泰坦尼克號比起來,我們和日本人圍繞福公號的爭奪,根本不算什麼。藥不是忽然問:“這些打撈公司在衝突中都用了哪些招數?”

林教授道:“打撈船是非軍事交通工具,武裝衝突是不會,最多是對對方進行通訊誤導、利用洋流使壞什麼的,嚴重的還會使用船體衝撞——不過那就涉嫌刑事犯罪了,要上海事法庭的。”藥不是點點頭,似乎在默默思考,又道:“其實在發現泰坦尼克號前一年,還有一件對咱們中國觸動很大的事。”

1984年,一個叫邁克爾?哈徹的英國人,用了三個月時間,在香港西南海域探摸到了一條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這條船沉沒於一七五二年,邁克爾?哈徹在一本古航海日誌裡找到它的記錄,便偷偷前來探索。他沒有整體打撈,而是分多次潛水,從裡面弄出了十五萬件瓷器、一百多塊金錠。後來這些東西全都放到嘉士德去拍賣,賣了兩千多萬美元,全都落入邁克爾?哈徹的囊中。

林教授拍著大腿嘆息道:“如果我們能夠早點重視,這些就不會流失到國外去。國家才開始重視水下考古與打撈這塊。可惜需要補的課太多,得一步一步來。”

說到這裡,他掃了我們一眼:“諸位都是古董行當的人,有自己的規矩。不過我先提醒一聲。這次是我帶隊,是正規的考古行動。撈出來的東西,可是要收歸國有的。”

我點點頭,我的目的不在於此,對柴瓷並無覬覦之心,博物館是它們最好的歸宿。這次上船的人各有動機和理由,但為了發財的,一個都沒有。

既然日本人的船也已經到了,我們決定抓緊時間。最近天氣都特別好,這個聲吶探測又與光線無關,於是當天連夜就開始啟動搜尋工作,我們輪流監控。

監控訊號確實是個極其枯燥的事,螢幕上就是小亮點和線段,千篇一律,你又不敢鬆懈精神。一個小時,漫長得好似一天似的。不過林教授比我們還辛苦,我們都是生手,經常發現一些奇異訊號,生怕錯過,總把他叫起來確認。一夜下來,他幾乎沒怎麼睡。

我原來還抱有一絲絲僥倖,說不定我們第一腳踏下去,就能找到福公號。事實證明,這種買彩票還債的行為,成功機率實在太低了,我也只好耐心地一格格掃去。

那條日本考察船,用的方式和我們差不多。在初期的兩天,我們兩條船一個從東邊掃,一個從西邊掃,兩邊相距不遠,但不會主動靠近,互不相擾。不過我在白天,看到過對面船上光亮一閃。毫無疑問,對方在用望遠鏡朝這邊觀察——他們一直沒有放鬆過對我們的監視。

我把這事報告給林教授,他呵呵一笑。到了第三天,打撈08號行進掃描的節奏忽然變了,會不定時地放緩船速,掉頭兜個圈子,甚至有時還要徹底停船,安排抓鬥下去挖海泥。

我有點迷惑,停船的地方,海底明明沒什麼異常,為什麼要特意這麼做?

林教授道:“我來問你,如果你是搜尋船的指揮官,當同一片海域有競爭對手存在時,你最在意的是什麼?”

我想了想,回答說:“對方比我們先找到沉船地點。”

“還有呢?”

“我們找到了沉船地點,但被對方發現了。”我有點明白他的思路了。海面上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遮掩,而沉船定位需要長時間拋錨停泊,動作明顯。只要一方發現了沉船地點,另外一方立刻就會知道,彼此之間是透明的。

“這和打仗是一個道理。我得及時看穿敵人的意圖,還得隱藏好自己的意圖。如果你發現了沉船地點,會怎麼辦?”林教授循循善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裝作沒發現,記錄下位置,晚上再來作業。”

“再進一步想想。”

我腦子裡靈光一現:“我會時不時地停一下船,讓對方不知道哪次停泊是真的有發現。把樹葉隱藏在樹林裡。”

林教授笑著點點頭:“沒錯,反正瞞不住,索性多告訴你一點,增加干擾項。”

要不怎麼說天下事理皆通呢。古董行當裡,也有類似做法。在關中地區,大墓比較多,一兩天根本盜不完。盜墓賊怕引來同行覬覦,往往同時打三到四個盜洞,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能通往地宮。這所謂“狡兔三窟,一枝獨秀”。

林教授道:“對我們來說,隨停隨走,隨心所欲,成本不高。但對日本人來說,我們每一次停船減速,都有可能發現沉船跡象。他們必須做記錄,然後找機會在夜間驗證。就算明知我們在放*,也不敢掉以輕心——萬一其中一個是真的呢?這麼一折騰,會讓他們耗費更多燃油和補給,縮短續航時間。”

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用心,我暗暗讚歎,這兩船隔空鬥法的門道兒,可真多。

“不過……日本人也會採取同樣的策略啊,那我們怎麼應對?”

林教授一揮手:“不用去管他們,我們按照既定方案,踏踏實實地去找。”說到這裡,他拍了拍大腿,嘆息道,“我們的船小,續航力差,正面對決根本玩不起,所以不敢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啊。”

說白了,我們是窮人,對方是富人。富人陪窮人過幾天,不影響家境,窮人陪富人過一天,只怕就傾家蕩產了。所以這個策略看似高明,實則是無奈之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條船隔空鬥法,像兩輛犁地的拖拉機一樣,在這片海域來回穿梭,留下長長的尾跡。這樣的明爭暗鬥持續了五天、十天、十五天,搜尋範圍逐漸擴大,我們發現了好幾處可疑的海底凸起,可惜很快證明不是礁石就是小山包。日本人也沒什麼收穫——至少在我們看來是沒有,因為他們一次起吊都沒啟動過。

小時候看童話和小說,想象海里多麼豐富多彩,有美人魚有海盜,有八爪海怪有海底宮殿,可現實大海上的生活,卻很容易讓人厭倦。外面的景色永遠都是那樣,就連日本人的船也成了背景的一部分,再沒有之前看到那麼興奮。有的時候,我甚至想還不如來一場暴風雨,換換口味。

比無聊更難受的是居住環境。這條船上沒有空調,白天艙室熱得好似蒸籠,幾乎待不住人。淡水有限,只夠日常飲用,洗澡什麼的不可能,最多是拿毛巾擦擦身體。男性還好,可苦了兩位女性,尤其是戴海燕,她特別愛乾淨,在海上無法洗澡,這比殺了她還難受。

戴海燕到底是生物學博士,她弄了個簡易的海水淨化器,結構極簡單:就是一個鋁鍋,上面罩起一層塑料布,塑料布中間用小棍撐起來跟帳篷似的,旁邊開了一個小口,用一個凹槽引到杯子裡。鍋裡放滿海水,放在甲板上暴曬。海水蒸發,遇到塑料膜會冷凝成淡水,順著膜壁留到下面凹槽收集器。

這種淡水產量不高,也不能直接飲用,但擦擦身體沒問題,聊勝於無。

沈雲琛沈老太太表現得特別淡定,穿著永遠一絲不苟。按她自己的話說,心靜自然涼,你們年輕人受不了,是因為心事太雜。儘管她這麼說,我還是偷偷跟船長和林教授打了招呼,一旦老人家出現什麼不好的徵兆,立刻返航。

至於藥不是,他每天不值班的時候,都抱著一本航海記錄研究,還自己寫寫畫畫,不知道在幹什麼。不過我沒問,問了也白問,時機不到他根本不會說。方震在不值班聲吶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船長室,不知道在幹嗎。

我沒什麼人能說話,於是跟那位叫鐘山的潛水員慢慢熟絡起來。他是海軍退役的,當過蛙人,作風和在部隊一樣嚴謹,每天都會把潛水裝置檢修一遍。我主動過去攀談,他雖然沉默寡言,但對本專業卻表現得很熱忱,一談到潛水就滔滔不絕。一來二去,我們就熟了。

我百無聊賴,問他能不能教我潛水。鐘山答應得很痛快,給我講解了一些潛水的基本常識。在停船做例行檢修時,他還會帶我入水體驗一小會兒。這裡的淺層海水極為清澈,熾熱的陽光透射下來,周遭纖毫畢現,我在水中自由地揮動四肢,浮上潛下,整個人如同在天空飛翔。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運動。

另外我也從鐘山那裡得知一個秘密:方震這個看似無所不能的人,居然不會游泳,是個徹頭徹尾的旱鴨子,難怪他不愛來甲板上溜達。

這也算是乏味海上唯一的一點樂趣了吧……

到了第二十五天,平淡至極的搜尋工作出現了一絲轉機。

那一天的下午一點,陽光正盛,我們都被曬得昏昏欲睡。方震在螢幕上監控到一個凸起。這個凸起只有五十釐米高,按說不算顯著特徵,但方震往回查了一下,發現之前也出現過完全一樣的凸起,一共四次,間隔時間都一樣。他趕緊叫來林教授,林教授研判說這些凸起的間隔如此有規律,很有可能是一個人造的物體。

一聽到這個訊息,船上士氣大振,紛紛聚攏過來。林教授立刻命令打撈08號倒車,返回到剛才的位置,再探了一次。要知道,海底溝壑縱橫,地形不比陸地簡 單多少,一次平掃未必能摸清所有細節。

第二次監測結果,和第一次完全一樣。林教授沉吟片刻,讓鐘山準備下潛,作進一步探摸。

鐘山隨時處於可工作狀態,他穿好裝備後,“撲通”一聲,消失在水中。我們在船上焦慮地等著,約莫過了30分鐘,鐘山返回水面,報告說在海底看到了一段狹長的黑色物體,目測是船隻的木質船舷碎片,長約三到四米,他一個人沒法搬上來。好消息是周圍很平坦,沒有複雜地形,容易實施抓撈。(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
本书作者其他书
殷商瑪雅征服史 古董局中局2 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古董局中局3 風起隴西 古董局中局1 長安十二時辰
相關推薦
哆啦奶爸哆啦蠟筆宇宙開發商逐夢芳華古董局中局3南亞征服史常理不存在的輪迴日娛之花開乃木坂洪荒之炎尊定海浮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