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

第二百一十五章 泥上偶然留指爪
上章 目錄 下章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第二百一十五章 泥上偶然留指爪

石鼓峰上樹影幽微,遠眺能望見碧波粼粼的大龍潭,暮色中有人踐著草徑而來。

削長的葦草葉隨瑟瑟晚風垂倒,伏出一片足以把人淹沒的草海,然而這陣腳步聲音卻不曾斷絕,直隨著月影掛罥在華蓋木的高處,兩道癯瘦老邁的身影才悄然駐足,停在了一間由青石組成的山房面前。

“阿彌陀佛,檀越,老僧二人前來登門告罪。”

弘辯方丈低頭走入山房之中,只見屋內已經佈置停當,一盞點燃的燭燈靜靜安放在了屋腳處,防止被凜冽的山風吹熄,然而燈火總不免搖曳,於是照得床前的煢孑人影影影綽綽,千變萬化。

“二位大師,有勞你們前來了。”

江聞坐在窗前面無表情,只見他的右手又綁得嚴嚴實實,湛盧劍也再次充任夾板,配上傷重未愈的外表,樣貌著實有些悽慘。

先前石破天驚的一擊雖打得石隙開裂、洞穴崩塌,但也作用在了江聞使出暗然銷魂掌的右手上,本來惡鬥蛟鬼堪堪癒合的骨斷處,此次不堪重負再次碎裂,傷勢比起前次更較嚴重。

“江檀越,這位姑娘始終沒有轉醒的跡象嗎?”

弘辯方丈見江聞示意自己已無大礙,便在徵得同意後為駱霜兒把脈,發覺駱霜兒脈象基本穩定,只是神澹智妄昏迷不醒,對外界事物沒有反應,這也算諸多不幸中的唯一幸事了。

“多謝方丈關心,我已經用諸多辦法試圖叫醒了。霜妹明明經脈傷勢多有好轉,神智卻遭逢衝擊時好時壞,如今我也束手無策。”

江聞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神態莊重嚴肅,示意兩位老僧落座為安,長夜漫漫自有許多事情需要詳談。

“只希望二位能知無不言——在下只是沒想到,像雞足山這樣的天開佛國,竟然也會鬧鬼……”

雞足山鬧鬼,這是江聞本次最為震驚的發現,入寺前他三番屢次地刺探,排除了諸如肉身菩薩、越貨黑店等等嫌疑,以為足以高枕無憂,最後卻不曾想,會遭遇如此樸素自然的怪事。

兩位老僧臉上的慚色更重,安仁上人本就不善言辭,如今只能低頭誦經。弘辯方丈佛珠捻動,此時也壓低聲音輕輕關上了窗戶,彷彿擔心幾人交談的細微聲響,會被寒窗外正窸窣經行的木魅山精聽去。

“江檀越,雞足山乃天開佛國、地湧化城,還有摩訶迦葉尊者在此守衣入定,怎麼會是鬼域災劫之地?只是魔難當頭罷了。一切罪責應歸於老僧,悉檀寺如今蒙遭不祥,老僧本以為無論如何,也不會漫延到二位檀越身上才是……”

兩位老僧面面相覷,深知如今再多做解釋,只會讓人覺得在推卸責任,幸好見江聞情緒穩定,心中五味雜陳,許多話本來不應該向外人透露,但此時境況危急,無論如何也不能失去這名奧援。

安仁上人沉默稍頃,由他迷惑不解地低聲說道:“施主,寺中曾撞鬼的僧眾不在少數,師父及師兄為了悉檀寺的名聲密不外宣,但歷來罹遭鬼物糾纏的人,無一不是受過具足戒、且在佛像面前出入之人,從未有香客信士受到波及,更不曾在巖室藥池中出事……”

兩名老僧告訴江聞,悉檀寺中有怖惕鬼出沒,並不是一件稀罕事,早在明萬歷丁己年的建寺之初就有曾發生。

前任方丈本無禪師博學多識,翻閱前隋天台山智顗大師所著的《摩訶止觀》後,便找到此鬼的跟腳。怖惕鬼原應是拘那含佛末法之時,有一比丘好惱亂眾僧,為眾擯出,遂發惡誓死化為鬼,常惱坐禪之人,此鬼故作種種形貌,或如蟲類緣人頭面鑽刺之狀。

而後又在北涼沮渠京聲所譯的《治禪病秘要法》發現了痕跡。

怖惕鬼在釋迦摩尼佛時再次現世,當是時,摩訶迦葉正教千比丘於孤獨園精舍數息靜處,嚴加修行,居然有鬼魅現身擾亂,僧眾都見一鬼神面如琵琶,環繞精舍飛馳,並且四眼兩口、舉面放光,都呈種種兇惡恐怖之狀,以手擊兩腋下及餘身分。

摩訶迦葉睜眼檢視,見僧眾恐怖難言,又聽其口中唱言著“怖惕怖惕”的聲音,忽隱忽現地如旋火輪,似掣電光,一時間在虛空中或起或滅,滿堂僧眾當即大亂奔逃。幸而摩訶迦葉修行深厚不為所動,佛陀出聲點破這墮落惡業之人的真身,又傳下劾治秘法,這才轉危為安。

本無禪師為眾多弟子開解,摩訶迦葉乃佛弟子中“頭陀第一”,修無執著行第一人,而怖惕鬼就是摩訶迦葉尊者的魔難之一,前世經由佛陀消泯,這才追到雞足山道場。

怖惕鬼在山上出沒,實則乃是摩訶迦葉尊者與怖惕鬼之間的宿業未消,眾僧只需以靜功處之,秉持菩提,此鬼便無其他害處,讓僧眾可以放心修行。

然而此事在每年正月尤為頻繁劇烈,悉檀寺的僧眾在佛堂打坐唸經時,總會有鬼物前來糾纏,但依舊依止於出家者身上,也只在有佛像陳設的地方出沒,出沒時從不傷人——因此悉檀寺設下正月持齋閉寺的規矩,只有剛剛出家來不及受持戒律的品照,先前被允許出入山門行動自如。

“原來如此,怪不得安仁大師能道破根腳,並且誦經攘除鬼怪……”

江聞對於鬼怪之事向來將信將疑,基於揮犀客的基本素養,內中暗道怕是又遭遇夷怪了。回憶起當日,兩人所說聲音他似乎也聽到了,正是從洞室之中隱隱傳來,還有一股毒煙竄出直撲口鼻……

弘辯方丈低聲告訴江聞,在他到來前的那段正月時間裡,悉檀寺幾乎要到崩潰的階段。

外有平西王府咄咄逼人,內有怖惕鬼出沒不定,弘辯方丈逼不得已才徹底封閉寺院平息事態——由於怖惕鬼獨獨糾纏已受過具足戒的僧人,又只出沒於佛像左近,故此弘辯方丈還封閉了各處大殿禪堂,使僧眾不見諸佛菩薩之形。

本以為怪事會稍有平息,但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出乎悉檀寺眾人的意料。

一些獨自在禪房唸經的僧人,經常覺得悉檀寺的殿宇屋棟之間影影綽綽,似乎鬼影不斷穿梭出入,推窗細看又迥無一人。而當僧人們深夜行走,經過被重重落鎖的空蕩佛殿時,又會發現其中隱約傳來嗤嗤怪笑,窺窗看去木凋泥塑的佛像身上,似乎還有累累鞭痕。

再後來,久無人居的三聖殿外本有一對蒼苔斑駁的石獅石象,年深日久未曾打理,也有落單的僧侶深夜遊走在附近,聽聞殿園內異響不斷,推門則看見石像模樣詭異無比,勇勐石獅毛髮悚起通體囊浮,端嚴石象則四足貼地蹣跚蠕行,一股濃重的泥土味撲面,幾乎要讓人窒息。

於是乎悉檀寺又加多了子時之後,少於五人結伴不得外出的規矩。

“好傢伙,這是碰見了什麼破事,才會在悉檀寺裡硬生生造出個規則怪談來……”

江聞雙眉緊皺,沒想到自己只是想找個機會混回兩廣,卻不小心鑽入了這個兇險的地方。但仔細想來,這些說辭還是頗多漏洞,經不起細細推敲。

譬如石洞藥池一沒設有佛像,二則江、駱兩人不曾受戒出家,按兩位老僧言之鑿鑿所說情況,怖惕鬼根本沒有糾纏自己的的可能才是——這要是換成嚴詠春、袁紫衣撞上倒還有幾分道理,難不成駱霜兒趁人不注意,偷偷跟著袁紫衣出家了,最後誤傷到了自己?

江聞用將信將疑地看著昏迷不醒的駱霜兒,只覺得這或者是最可靠的說法。

若是上述猜測都不成立,總不可能因為他們兩人天生佛性戰勝人性,屬於保送西天極樂世界的種子選手吧?

“阿彌陀佛,一切種種恐怕如師父所說,乃是摩訶迦葉尊者與怖惕鬼的因緣未消,這才輾轉流毒到了雞足山上,又被悉檀寺所承接了下來,只是

無意牽扯到了二位施主,哎………”

“二位大師,在下還有個疑惑。若說怖惕鬼與迦葉尊者有宿業未消,那為何只糾纏悉檀寺不放,而不去折騰山上這諸多的寺廟呢?”

聽聞之間,江聞心中疑惑層層剝落,終於要接近中心水落石出的那一環,問出了這個問題,然而胡思亂想著,江聞就聯想起了石洞頂部顯露出的石凋畫像,更多的疑問湧上心頭。

“二位大師,那石室頂部坍塌而出的詭異畫像,難道是某位佛陀菩薩的真形?”

此話一出,弘辯方丈與安仁上人兩人便面面相覷,忽然陷入了沉默之中,面容皆是悒悒不安。

“檀越,你可知這處石洞藥池是何人修建?”弘辯方丈忽然問道。

江聞搖搖頭,沒明白老和尚反問的用意:“我只聽大師說過徐霞客來過這裡,按理說數十年前就該有了,總不能是這位煙霞之客開鑿的吧?”

弘辯方丈合掌說道:“阿彌陀佛,這處石洞與寺中的三聖殿,最初是由我師父本無禪師,從天台山請法之後命人修建而成,這洞頂畫像塵封多年,恐怕也是師父所為……”

“天台山請法?這聽起來又另有一段故事。”

看著仍舊昏迷不醒的駱霜兒,弘辯方丈長長喟嘆一聲,僧袍合攏並掌垂頭,以悲寂化解心中種種不甘憤怨。

“阿彌陀佛,老僧如何能有佛陀那樣的法力?悉檀寺之事由三聖殿起,三聖殿之事又因本無禪師而來,老僧二人只恨不能以身相替消除罪衍,種種因由,待老僧兩人慢慢道來……”

孤峰之上,江聞與老僧幾人坐在山房之中,擬將枯葉為席,暫掛寒風為幔,任由窗外長風呼嘯,遙看一輪冷月高懸,在安仁上人愧疚的神色中,他談起了一些過去的事情。

…………

安仁上人原本勇勐精進的修行,在某日突遭魔難,似乎已從成佛種子淪為斷善根之人,作為師父的本無禪師便晝夜憂思尋找對策,卻仍然苦無線索。為了要維持住安仁上人的修行不退轉,本無禪師最終決定以老邁之軀,親赴天台山國清寺請法。

自雲南至浙江路途遙遠自不必說,種種艱辛也不足為外人道,經歷諸多磨難,老僧才終於來到了天台山下。

天台山古剎國清寺建於隋開皇十八年,為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建立,初名天臺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改名為國清寺,因其地位崇隆被尊為天台宗的祖庭。

此番去天台山請法,除了想要請回《華嚴大懺》為弟子懺悔業障、再***,他還想要請回一門武功——本無禪師知道弟子安仁學佛難以為繼,便打算由武入禪另闢蹊徑,而據聞在這天台山的祖庭之中,就藏著一門詭譎離奇的佛門功法,名為《寒山功》。

只是沒想到這兩件事都流毒不已。曾經供奉著《華嚴大懺》的三聖殿,在某次變故後便凋零敗落無人敢近,化為悉檀寺內蛇狸寄居的處所;而《寒山功》也被諸多外物牽連,石洞藥池平素不許外人出入,異狀連連,今日遭遇崩塌才顯露出真貌,最後就連山中諸寺,也因之多有不睦……

“二位大師,這門《寒山功》據說是唐代詩僧寒山大師所創,江湖上也偶有傳習,依在下所見無非是修身養性的功夫,怎麼在二位口中越說越邪門?”

江聞說話的神情有些不自然,臉頰不自覺跳動地一下,但很快就壓制住了一切徵兆,徹底恢復平靜。

弘辯方丈無悲無喜地說道:“阿彌陀佛,既然檀越也知曉寒山拾得兩位大師的故事,那自然是最好的,就容老僧贅述幾句,看看是否與聽聞相同……”

江聞聽著就當對方是在誇自己,畢竟寒山拾得兩人大名鼎鼎,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哦?莫非洞頂畫像就是寒山拾得?”

寒山,隱居天台寒石山七十餘年,自號寒山子;拾得,名氏無考,因兒時為國清寺高僧豐幹,化緣於赤城道側拾得而得名。

傳說寒山與拾得相見如故,情同手足,平時登山覽水,披閱佛經,誦讀古詩,每有所得,輒題寫於樹石間,其內容多為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警勵世俗,後被台州刺史閭丘胤編成《寒山子詩集》,收詩三百多首,其人事蹟也因譏諷時態、行跡怪誕而廣為流傳。

“……正是。可惜世間流傳多偽,有些堪稱荒誕可笑,唯獨在諸多尤為離奇荒謬的事情面前,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弘辯方丈語意委婉,又見江聞對於聽下去的意思初衷未改,便沒有再故作神秘,繼續說道。

“師父本無禪師,當初也是到了天台山,才發現國清寺中上下對於寒山拾得的故事頗為忌諱,起初不敢究其深故,固請再三之後,國清寺方丈才願意以實相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師父曾對我們二人說,唐末的僧徒樂於附會,因寒山拾得二人皆居天台,而閭丘為本朝名宦,假借此人易於取信,遂依託姓名,杜撰事蹟以惑後人……”

假的?江聞腦海裡閃過一道霹靂,預料到接下來的事情非同凡響。

隨後,弘辯方丈就將國清寺方丈告訴本無禪師的言辭,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原來那天,國清寺方丈當著本無禪師的面,全盤否認了流傳千古的傳說,這讓本無禪師也詫異萬分,但此時的驚詫無論如何,也不及後面聽聞事蹟的萬一。

國清寺方丈告訴本無禪師,之所以他們能確定閭丘胤所著詩序,記載事蹟皆為編造妄談,是因為他曾整理過國清寺中隋唐高僧流傳的筆記,發現那些身處同一時代的高僧,竟然從沒有人親眼見過,這位形跡詭誕的詩僧“寒山子”……

根據高僧筆記記錄,事情一開始是在香積廚僧侶中,忽然流傳起了一名怪人“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時來國清寺外盤桓不去”的怪事,三五時日就有人堅稱看到,卻無人能說清面容,以至於人心惶惶。

那段時間裡,眾僧雖然恐懼,卻也只覺有人影隱約不知何在,唯獨寺中一名叫拾得的無父無母的瘋和尚,嚷說自己能看見“寒山子”來了,平時於廊下自言自述,語多詭譎隱晦,彷彿說著一種不屬於這世上的語言。

拾得每天取眾僧殘食菜滓,儲在竹筒中置於廊下,到平明竹筒便消失不見,諸僧以為靈異。偶爾拾得對人說起,“寒山子”乃是從天外而來,身具五濁惡世之徵,言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白陽劫數即將到來,到時候山陵沉沒,汪洋升起,眾生都將不復存在。

久而久之,拾得瘋得更加厲害,國清寺僧眾在月色朦朧中隱約看見,似乎真有容貌枯悴之人“在廊下徐行,或時叫噪,望空謾罵”,拾得也會跟著望空噪罵,叫囂達旦。

要知道國清寺地處天台山腳下,附近村民很少,夜裡極其安靜,兩種不明聲音突然喊叫,猶如平地驚雷,闔寺因之惶恐不安。眾僧無法忍受,便走出來批評他、驅趕他,拾得也不反駁回擊,神情詭秘地撫掌大笑,隨後揚長而去,

再後來,拾得的行為也越發怪異,對著諸多佛像越發不敬,總是說“寒山子”要來接渡他走了。

拾得原來擔任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於大雄寶殿,於釋迦牟尼佛像前與佛對食。又一日指與諸羅漢像,口中嚷著:“憍陳如!你這聲聞小果啊!”隨後旁若無人地比劃著快子,呵呵大笑。還有一次廚房裡的食物被烏鴉偷吃,拾得便責罵護法加藍未能謹守職責,還以木杖打聖像。

國清寺高僧見其情形越發怪異,便將拾得鎖在了柴房,下令徹查此事,很快果然在山民中訪得一則訊息,十年前曾有一名燕趙而來的遊方僧借宿門下,也是作著如此打扮,可他的荒誕行徑惹得寺僧不耐,便拿杖棍逐趕毆打,最後因傷重死在了寒巖之上,最後正是拾柴的拾得講他收殮入葬,埋在寒巖不知什麼地方。

僧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拾得,是他不知為何頓開鎖銬,來到了香積廚入座,一如往常用齋。隨後拾得放下碗快,嘴裡罵著“賊!賊!”,便容貌枯悴衣衫襤褸地走出寺門,嘴裡念著荒誕恐怖的經文,雙足漸漸凌空其行若飛,直奔寺北的寒巖而去,越走越快直至眾僧追趕不及……

當初等到國清寺眾人追到寒巖,拾得早就杳無蹤影。而就在寒巖上,眾僧發現附近山臨峭壁,多蔓藤蘿,間生短竹,更有巨石蒙苔作赭黑色,迎人面錯立如屏,有一道黑影正拉著僧人走入巖中,而山崖正緩緩遁巖而合。

僧眾呆立當場,無數的山石樹木、荒屋牆壁之中,給人以頭暈目眩的恐怖感,整座寒巖深處,竟然藏滿了種種晦澀艱深的古篆殘文,字勢甚古,後人抄錄研究許久,郡中士庶無一能知者。

據《全唐詩》拾得小傳中記載,“……後寺僧於南峰採薪,見一僧入巖,挑鎖子骨,雲取拾得舍利,方知在此巖入滅,因號為拾得巖。”至此拾得的生死已經赫然無疑,唯獨“寒山子”的真偽生死,卻依然沒有人能夠知曉。

江聞忽然想起直到後世,寒山的存在似乎也是一個謎團,許多人試圖考證,卻連確切的生平年月都無法找出。

“弘辯方丈,如你所說寒山竟是恍忽幽微之人,詩集又是真是假?他從來沒人瞧見,那這門《寒山功》後世又是如何肇生的?”

“《寒山子詩集》多有後人附會,但‘寒山子’此後蹤跡杳然,倒也不是無人見過,只是古來寥寥數人,兼且語焉不詳罷了……”

老和尚低誦佛號,似乎在斟酌著江聞是否適合承接這個訊息,思索再三之後終於回答道:“閭丘之記載荒謬無徵,近於盲詞小說。如必考其實,與其信閭丘之偽序,母寧信光庭之《拾遺》,以光庭所記之徐靈府,年月出處皆有可考,正與寒山相先後。”

江聞陷入了思索。

按弘辯方丈所說,閭丘胤《寒山子詩集序》已經有眾多好事者詳細考證,發現了其中穿鑿附會的地方,比如所說唐代縣名的謬誤、閭丘胤官職配飾的失實、前後所屬時間的不一、所集寒山詩的疑問、寒山拾得入滅的虛幻等等,基本證明其為後人的偽作無疑。

同時期記載裡唯獨足具說服力的,反而出自五代十國間,蜀地弘道五十載的道門領袖杜光庭筆下。

他所著的《仙傳拾遺》記載,唐武宗時期高真道士徐靈府來天台山時,曾在山中見過“寒山子”,言其“怪逸神秘,塵寰不容”,於是乎“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也就是親自去寒巖一帶收錄寒山詩,解出古篆之中奧妙,隨後才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變成現在的《寒山子詩集》模樣。

自此除外,徐靈府所得的《寒山功》也傳於杜光庭,杜真人後坐鎮青城山清都觀,《寒山內功》自此才改頭換面,從天台山佛門的密不外穿,轉為流入了江湖之中。

“但凡論及神仙之說,未免也太過無稽,弘辯方丈,除此之外還有誰見過‘寒山子’麼?”

江聞忽然問道,似乎對談話轉入索隱稽古有些不耐,再問起了更多細節。

安仁上人沉默稍頃,終於也緩緩回答道:“由唐至元,何只一人見過!”

安仁上人顯然也探訪過寒山拾得的蹤跡,講述徐靈府並非唯一見過“寒山子”的人。

首先就另有中唐詩人徐凝,是以詩歌記錄“寒山子”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疑似在寒山子生前見過他的唐代詩人。徐凝懷才不遇後隱逸山林,在五絕《送寒巖歸士》中寫道:“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巖棲。寒巖風雪夜,又過巖前溪。”似乎就是在酬答“寒山子”的到訪。

而直到百年之後的宋代,依舊有人與“寒山子”不期而遇。

北宋李撰字子約,曾任於越州餘姚,也號稱在天台山中遭遇過“寒山子”,一切詳情問之不答,隨後就性情大變篤信佛學。程門立雪的大儒楊時,在為他撰寫的《李子約墓誌銘》中也用春秋筆法提到:“公諱撰,字子約,姓李氏,本唐諸王苗裔……曾獨謁寒山子……公晚尤深佛學,家人私竊怪之,莫敢問。手書《寒山詩》一首,意若示諸子者,大抵以攻人之惡,伐己之善為戒……”

本無禪師禪師為此,親自登上了寺西南的寒巖之上,發覺寒巖半山腰如雷噼刀削一般,那裡崖壁裸露陡峭,瘦石嶙峋直上直下,尋常人都難以行走,又發現了一個遭遇之人。

宋元之際的畫師顏輝工於鬼怪,筆法怪異,也曾在山中藏下了一幅怪畫,似乎就是自己於山林幽暗中偶遇寒山和拾得破顏大笑,令人毛骨悚然的圖景,最後此畫被本無禪師臨摹回悉檀寺,悄悄藏刻在了石洞之中……

“《寒山功》就如‘寒山子’,尋常人難以得遇,可若是有緣人遇見,就將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因此老僧自稱苦練幾十年,實則未有一日之功,全是命定之數。”

安仁上人語帶諸多隱晦,仰起清癯憂損的面容,獨看著江聞說道,“《寒山功》究其根源,仍是出自華嚴經中的華藏世界,無窮寶珠相互輝映,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混同因果,故此才能止住老僧的修持不退,但對於常人並無裨益。”

江聞心中駭人,沒想到天台山的佛門功夫之中,也有如此邪門的地方,善走歪路看來並非是南少林的專利,而悉檀寺也是因為本無禪師一通操作,結果被怖惕鬼等希夷事物纏住,無法解脫。

自己先前為了止住五臟六腑的內功廝殺,誤攝取了安仁上人的寒山內勁,結果老和尚內力枯竭隨即無礙,自己的卻因為被寒山內勁纏上,功力因之大損……

“二位大師,江某如今倒是徹底湖塗了,這雞足山悉檀寺到底是不是佛國了?怎麼看二位的意思,避畏之意還要大過禮佛之心?”

江聞還打算開開玩笑,弘辯方丈卻猶為鄭重地朝著江聞行禮,安仁上人也一併隨同,僧袍揮動引得燭燈搖動,瞬間幻化出無數虛影。

“阿彌陀佛,檀越如今遭遇怖惕鬼,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這雞足山固然是天開佛國、地湧化城,可如《維摩詰經》所言,十方世界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乞手足頭目髓腦,如是言者,皆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弘辯方丈的辯才無礙,已經有舌綻蓮花之能,說出的話卻讓人渾身雞皮疙瘩,“大菩薩、善知識常化作魔事,以令人精進不退,故此天魔在老僧二人的眼中,皆是菩薩……”

江聞越聽越覺得頭皮發麻,一種冷意從他的心底滋長蔓延開來,心中的恍然就隨著涼意一同抵達——難怪這兩個老和尚處處蹊蹺,還一口咬定雞足山是“佛國”,原來是這個意思!

“……原來在二位眼中,佛光普照的世間佛國,無異於魔氣森森的無量魔國啊……”

打一個比喻,好比一頭聽話勤懇的牛,同樣也需要偶爾鞭策。持鞭者不是為了折磨牛,而是讓它更好的精進前行,但若是牛經不住折磨而死,這是好是歹?人若真獻出手足頭目髓腦而死,眼前的菩薩又算是善是惡?

自己又不打算前往極樂世界,此時究竟是誤打誤撞,來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兩名老僧合掌誦經,說完這些似乎卸下了心中的重擔,最後才對江聞說道。

“江檀越,老僧已經命品照在山下等候,女施主如今昏迷之事,恐怕只有品照的緣法能夠化解——只是這孩子希求神通,不知無常,卻不知諸法空相皆為夢幻,神通到底都是幻法,有勞施主多為勸戒。”

江聞緩緩點頭,知道老和尚此番指點恐怕是破了某種戒律,卻不知道品照會將他帶到什麼地方,又有什麼辦法能喚醒駱霜兒。

江聞推開窗,只覺得這處天開佛國四野魔氣森森,地湧化城皆是森森白骨,不知前面又有什麼事情在等著自己,可是身後早已沒有退轉的餘地,縱是龍潭虎穴也要探個究竟。

“檀越,悉檀寺如今已無大礙,王妃禮佛老衲自有辦法應對。若是女施主得以順利醒來,二位切勿再踏入悉檀寺。從今日起雞足山日益兇險,還望多多珍重……”

“阿彌陀佛……”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鬥天武神影綜之大成就我的前世模擬器全職大神豪穿越五十年代之養殖大戶穿梭在無限廢土我截胡了兒子的籃球系統網王之重生不二社死後的藝人生活社死:系統把我逼成天花板